首页 / 正文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

春秋庄八年谷梁传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江熙曰邻国望我欢若亲戚何师之有]善师者不陈[江熙曰上兵伐谋何乃至隙]善陈者不战[注军陈严整敌望而惧莫敢与战]善战者不死[江熙曰避实击虚则不至死]善死者不亡[江熙曰见危授命义存君亲虽没犹存]按此行军之要道也

逸周书长胜短轻胜重直胜曲众胜寡强胜弱饱胜饥肃胜怒先胜后疾胜迟

兵欲战者必先示弱兵欲和者必先示强

汉李广利传士卒不患战而患饥故自强者莫如厚蓄积攻人者莫如焚积聚

郑人繻葛之战公子忽曰陈乱莫有鬬心若先犯之必奔随人汉淮之战季良曰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皆攻瑕之术也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易而攻坚不败何待

管子谓攻瑕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然孙子谓以下驷当上驷以中驷当下驷以上驷当中驷彼下驷非瑕乎我若攻之则适投彼之机而受上中之败可若何曰彼以下驷当上驷则示羸以诱我而以中当下以上当中正攻我中下之瑕也我亦当以中驷应其下驷以上驷萃其中驷而以下驷牵制其上驷不与之战则仍以矛刺盾弃坚攻瑕之术也彼此相环亦得闲者胜耳管孙之说一也

鲁桓公听羽父之谮弒隐公拉胁之报不亦宜乎

苏子管仲论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论亦未确不可败即必胜矣故孙子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无必胜之术也荀子曰桓文之节制不如汤武之仁义允矣

吴语申包胥曰夫战智为上仁次之勇次之

吴子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

贾谊新书鬻子曰和可以守严可以守而严不若和之固也和可以攻而严可以攻而严不若和之德也和可以战而严可以战而严不若和之胜也则惟由和而可也按此即孟子人和之旨也和上矣其次莫如严所谓师以严终也和非宽纵之谓也汤武之仁义是也严非束缚之谓也桓文之节制是也后世若郭子仪能和者也若李光弼能严者也

北汉世家刘旻目重瞳子按旻庸人重瞳亦不足重矣然旻实能以谦柔守国尝谓其臣曰吾之帝一方岂得已也我是何天子尔亦是何节度使故只称干佑不改元不立宗庙其志亦可哀矣

承钧立为旻次子以抱膝山人郭无为参谋国政后为相又以五台僧刘继容为鸿胪卿继容为人多智善商财利刘氏仰以足用宋太祖尝因界上谓承钧曰君家与周氏为世雠宜其不出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于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承钧使谍者复命曰河东土地兵甲不足以当中国之一然承钧家世非畔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太祖哀其言笑谓谍者曰为我语承钧开尔一路以为生故终其世不加兵

杨升庵曰六朝人才韦叡为冠司马温公谓其临陈也勇其执事也敬其律己也廉其与人也惠其居官也明功成身退明哲保身齐梁之世乃有若人耶是时武帝锐意释氏天下从风而靡叡独不与诚豪杰之士哉

范文正公闻韩魏公好水川之败叹曰当是时难置胜负于度外也熊襄愍覩王化贞败兵而泣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何如姑就其言而反之而兵之宜慎可知矣

曹植求自试表权之所在虽疎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取齐者田族非吕宗分晋者赵魏非姬姓盖有见于当时之祸本矣其奈明帝不悟卒成两马食槽之祸

王沭以求官并命于王涯会逢其适也而实躁进为之招也舒守谦以被逐逃死于舒元舆亦会逢其适也而实朴拙为之佑也

凡人富贵当可使复贱也如卿等欲不可复贱居高坚自持勉思鄙言马援戒梁松窦固语为忠甚易得宜甚难忧人太过以德取怨窦融与隗嚣语

光武征布衣交牛牢[字君直]不至下诏州郡就家存问是故人不独严光也陈蕃为平乐太守为处士周璆下榻是下榻不独徐穉也

太祖命引汾水浸汉城及师去水落而城多圯契丹使韩知璠曰宋知其一不知其二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辽史多侈大辽之战功而以宋为弱澶渊议以为宋乞和而岁币称贡皆与宋史不合同出脱脱等所修而参差如此

宋以岁币与辽辽臣率以宋修职贡为言宋之辱实大矣岂待金元之虏哉

辽史女真阿骨打起事谋主高朴实汉人也

崔浩谓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恪之辅幼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吾亦谓崔浩之策取关中拓跋嗣之孔明也

颜氏家训河北文士率晓兵射非直葛洪一箭已解追兵

小人之害君子以沮为沮人主得而知之以任为沮人主不得而知之以身欲自任而实以沮其人使人无辞以免人主尤不得而知之卢杞之于张镒颜真卿皆是术也

四夷附录契丹阿保机遣使以良马貂裘朝霞锦聘梁

明宗遣使至契丹与阿保机论即位事其子突欲曰使者勿多言蹊田夺牛岂不为过

阿保机得滦河,即后魏清河县,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乃其根本。阿保机又谓唐使姚坤曰:吾闻此儿[指唐庄宗]宫婢二千人、乐官千人,嗜酒好色,任用不肖,不惜人民。此其所以败也。我自闻其祸,即举家断酒,解放鹰犬,罢散乐官。我亦有伶部千人,非公宴不用。我若所为类此儿,则亦安能长久。又曰:吾能汉语,然绝口不道于部人,惧其效汉而怯弱也。

契丹好饮人血突欲左右姬妾多刺其臂吮之其小过辄挑目刲灼不胜其毒然喜宾客好饮酒工画颇知书其自契丹归中国载书数千卷枢密使赵延寿每假其异书医经皆中国所无者

述律每酣饮自夜至旦昼则常睡国人谓之睡王

契丹北地气遇平地则温和山林则塞冽

西楼有邑屋市肆诸色人皆备中国人也

北女真能酿麋为酒醉则缚之而睡醒而后解不然则杀人

又北牛蹄突厥人身牛足其地尤寒水曰葫芦河

东北至韈劫子遇人辄杀而生食其肉契丹等国皆畏之

又北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生食而妻安人食云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为十余只教其每走十余里遗一筋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而归则不能追矣

契丹尝遣人北行穷其所见一年经四十三城其语言无译者不知国号又至三十三城得一人能铁甸语云地名颉利乌于邪堰云自此以北龙蛇猛兽魑魅羣行不可往矣此北荒之极也

景延广谓契丹使曰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子孙取笑天下作大言以激虏使来诚何心哉

猜你喜欢
  言昭第六十(缺)·管仲
  附录·刘智
  卷八·邱濬
  《椤伽师资记》序·胡适
  卷二十二·陈经
  卷六·吕祖谦
  卷六十五·王与之
  序·王引之
  卷九·佚名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马鸣
  卷第十·道宣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四·玄奘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古今体九十六首【庚辰五】西直门外禾如助长黍如油又见崇墉麦报秋一例凭舆鸡犬社今来稍得释眉头晓气清凉露气浓瓜田莱圃总芃茸豳风图画经行里底藉重儓说劝农兰衢

  • 巻十三·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三明 李蓘 编马定远四首杨休烈村居篱落牵牛放晚花西风吹叶满人家闭门久雨青苔滑时见鸳鸯下白沙郢州城西秋江白水浪花麄墟落人归鸟自呼新月高城三百雉角声吹彻小单于村居溪头梅是去年花闲日

  • 卷一·朱昆田

    西湖水仙祠宇沒平蕪,寶所山圍異給孤。白塔亂堆歌舞地,青山舊繞帝王都。好風昨日又今日,新漲外湖連裏湖。安得六橋重插柳,飛花遍撲酒家壚。登康山五三六點社公雨,二十四橋商女樓。我上康山高處望,鰣魚綱已發瓜洲。劉撫軍席上

  • 列传第六十五 隐逸上·李延寿

    陶潜 宗少文 沈道虔 孔淳之 周续之 戴颙 翟法赐 雷次宗 郭希林 刘凝之 龚祈 朱百年 关康之渔父 褚伯玉 顾欢 杜京産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寻阳柴桑人,晋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常着五柳先生

  • 列传七·薛居正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为边豪。乾符中,为云州牙校,事防御使段文楚。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会文楚稍削军人储给,戍兵咨怨。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谋曰:“段公懦人,难与

  • 卷一八五 唐紀一·司马光

      起著雍攝提格(戊寅)正月,盡七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唐王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唐王旣克長安,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

  • 三国志平话卷上·佚名

    江东吴土蜀地川,曹操英勇占中原。不是三人分天下,来报高祖斩首冤。昔日南阳邓州白水村刘秀,字文叔,帝号为汉光武皇帝。光者,为日月之光,照天下之明;武者,是得天下也。此者号为光武。于洛阳建都,在位五载。当日,驾因闲游,至御园。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二·佚名

    郝经河东罪言窃闻天所畀与而能奉承,是谓应天;畀与而弗之应,是谓弃天。天可弃乎?故凡有天下国家者,虽一民尺土莫敢忽而不治,非惟应天,亦所以奉天也。国家光有天下五十余年,包括绵长,数万里,尺棰所及,莫不臣服。惜乎纲纪未尽立,法度

  • 后唐纪三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同光三年(乙酉、925)·司马光

    后唐纪三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1]十一月,丙申,蜀主至成都,百官及后宫迎于七里亭。蜀主入妃嫔中作回鹘队入宫。丁酉,出见群臣于文明殿,泣下沾襟,君臣相视,竟无一言以救国患。 [1]十一月,丙申(初七),前蜀主回到成都,朝廷

  • 中日北京专条·佚名

    一八七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治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明治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北京。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和硕恭亲王,军机大臣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文,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宝,吏部尚书毛,户部尚书董,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工部尚

  • 外篇丧服第六·汪晫

    凡十章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尔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尔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曾子谓子思曰。伋

  • 卷二·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宋 林之奇 撰舜典        虞书尧典舜典皆虞书也尧典序云昔在帝尧聦明大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譲于虞舜作尧典舜典序言虞舜侧防尧闻之聦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考其文意若终始相因之

  • 美国佛教之中国佛教史观序·太虚

    欧美人于佛教之研究,其动机不一:有为人类史家作各种民族文化之研究而及之者,有为宗教学家作宗教之比较研究而及之者,有为哲学家而研究关于佛学之哲学者。三者之观察不同,三者之了知亦殊。大抵史学家泥于进化之说,宗教学家拘

  • 道德真经传·吕惠卿

    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无量寿经·佚名

    《三元无量寿经》为六朝灵宝经。太上道君述远身行、离口过、除恶想、拔逮根、绝声色、俭爱欲、放玩习、洗垢秽、无昏惑、不淫想、不疑空、平好丑、不邪还、常住无、绝心想、习悉意、善防言、不乱转、不悟念、不彼念、

  • 玄虚子鸣真集·佚名

    玄虚子鸣真集,元朝玄虚子撰,卷首有元宪宗元年(1251)玄虚子门徒张志明序文,可知此书出于元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中辑录七律、七绝诗四十五首,多抒写全真道道士闲居养索之情趣,歌咏明心修性之事。如云:「人间利害

  • 默记·王铚

    笔记小说集。三卷。宋王铚撰。作者熟于掌故,所言可据者居多。此书多记载汴京朝野遗闻,有的是史书所不载。王铚掌悉掌故,所考证之事,多言之有据。载北宋朝野遗闻,可补正史之阙。其中记君主、大臣,直书其事而不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