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列传七

康君立,蔚州兴唐人,世为边豪。乾符中,为云州牙校,事防御使段文楚。时群盗起河南,天下将乱,代北仍岁阻饥,诸部豪杰,咸有啸聚邀功之志。会文楚稍削军人储给,戍兵咨怨。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谋曰:“段公懦人,难与共事。方今四方云扰,武威不振,丈夫不能于此时立功立事,非人豪也。吾等虽权系部众,然以雄劲闻于时者,莫若沙陀部,复又李振武父子勇冠诸军,吾等合势推之,则代北之地,旬月可定,功名富贵,事无不济也。”君立等乃夜谒武皇言曰:“方今天下大乱,天子付将臣以边事,岁偶饥荒,便削储给,我等边人,焉能守死!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当共除虐帅,以谢边人,孰敢异议者!”武皇曰:“明天子在上,举事当有朝典,公等勿轻议。予家尊远在振武,万一相迫,俟予禀命。”君立等曰;“事机已泄,迟则变生,曷俟千里咨禀!”众因聚噪,拥武皇。比及云州,众且万人,师营斗鸡台,城中械文楚以应武皇之军。既收城,推武皇为大同军防御留后。众状以闻,朝廷不悦,诏征兵来讨。俄而献祖失振武,武皇失云州。朝廷命招讨使李钧、幽州李可举加兵于武皇,攻武皇于蔚州。君立从击可举之师屡捷,及献祖入达靼,君立保感义军,武皇授雁门节度,以君立为左都押牙,从入关,逐黄孽,收长安。武皇还镇太原,授检校工部尚书、先锋军使,

文德初,李罕之既失河阳,来归于武皇,且求援焉,乃以君立充南面招讨使,李存孝副之,帅师二万,助罕之攻取河阳。三月,与汴将丁会、牛存节战于沇河。临阵之次,骑将安休休叛入汴军,君立引退。八月,授汾州刺史。大顺元年,潞州小校安居受反,武皇遣君立讨平之,授检校左仆射、昭义节度使。自武皇之师连岁略地于邢、洺,攻孟方立,君立常率泽潞之师以为掎角。

景福初,检校司徒,食邑千户。二年,李存孝据邢州叛,武皇命君立讨之,以功加检校太保。乾宁初,存孝平,班师。存孝既死,武皇深惜之,怒诸将无解愠者。初,李存信与存孝不叶,屡相倾夺,而君立素与存信善。九月,君立至太原,武皇会诸将酒博,因语及存孝事,流涕不已。时君立以一言忤旨,武皇赐鸩而殂,时年四十八。明宗即位,以念旧之故,诏赠太傅。

薛志勤,蔚州奉诚人,小字铁山。初为献祖帐中亲信,乾符中,与康君立共推武皇定云州,以功授右牙都校;从入达靼,武皇授节雁门,志勤领代北军使;从入关,收京城,以功授检校工部尚书、河东右都押牙、先锋右军使。从武皇救陈、许,平黄巢。武皇遇难于上源驿,汴将杨彦洪连车树栅,遮绝巷陌,时骑从皆醉,宴席既阑,汴军四面攻传舍。志勤虓勇冠绝,复酒胆激壮,因独登驿楼大呼曰:“朱仆射负恩无行,邀我司空图之,吾三百人足以济事!”因弯弧发射,矢无虚发,汴人毙者数十。志勤私谓武皇曰:“事急矣,如至五鼓,吾属无遗类矣,可速行!”因扶武皇而去。雷雨暴猛,汴人扼桥,志勤以其属血战击败之,得侍武皇还营,由是恩顾益厚。大顺初,张浚以天子之师来侵太原。十月,大军入阴地,志勤与李承嗣率骑三千抗之,败韩建之军于蒙坑,进收晋、绛,以功授忻州刺史。二年,从讨镇州,收天长、临城,志勤皆先登陷阵,勇敢无前。王晖据云州叛,讨平之,以志勤为大同军防御使、检校司空。乾宁初,代康君立为昭义节度使。光化元年十二月,以疾卒于潞,时年六十二。

史建瑭,字国宝。父敬思,雁门人,仕郡至牙校。武皇节制雁门,敬思为九府都督,从入关,定京师。及镇太原,为裨将。中和四年,从援陈、许,为前锋,败黄巢于汴上,追贼至徐、兖,常将骑挺身酣战,勇冠诸军。是时,天下之师云集,军中无不推伏。六月,卫从武皇入汴州,舍于上源驿,是夕,为汴人所攻,敬思方大醉,因蹶然而兴,操弓与汴人斗,矢不虚发,汴人死者数百。夜分冒雨方达汴桥,左右扶武皇决围而去。敬思后拒,血战而殁。武皇还营,知失敬思,流涕久之。

建瑭以父廕少仕军门。光化中,典昭德军。与李嗣昭攻汾州,率先登城,擒叛将李瑭以献,授检校工部尚书。李思安之围上党也,建瑭为前锋,与总管周德威赴援。时汴人夹城深固,援路断绝,建瑭日引精骑,设伏擒生,夜犯汴营,驱斩千计,敌人不敢刍牧。汴将王景仁营于柏乡,建瑭与周德威先出井陉。高邑之战,日已晡晚,汴军有归志,建瑭督部落精骑先陷其阵,夹攻魏、滑之间,遂长驱追击。夜入柏乡,俘斩数千计,论功加检校左仆射。师还,留戍赵州。汴将氏延赏数犯赵之南鄙,建瑭设伏柏乡,获延赏,献之。

九年,梁祖亲攻蓚县。时王师并攻幽州,声言汴军五十万,将寇镇、定。都将符存审谓建瑭曰:“梁军倘以五十万来,我等何以待之?”裨将赵行实曰:“走入土门为上策。”存审曰:“事未可知,但老贼在东,别将西来,尚可徐图。”不旬日,杨师厚围枣强,贺德伦围蓚县,梁祖自至,攻城甚急。存审曰:“吾王方事北面,南鄙之事,付我等数人。今西道无兵,坐滋贼势。何以为谋。老贼若不下蓚、阜,必西攻深、冀,与公等料阅骑军,侦视贼势。”乃选精骑八百趋信都,存审扼下博桥,建瑭与李嗣肱分道擒生。建瑭乃分麾下三百骑为五军,自将一军深入,各命俘掠梁军之刍牧者还,会下博桥。翼日,诸军皆至,获刍牧者数百人,聚而杀之,缓数十人,令其逸去,各曰:“沙陀军大至矣!”梁军震恐。明日,建瑭、嗣肱为梁军服色,与刍牧者相杂,晡晚,及贺德伦寨门,杀守门者,纵火大噪,俘斩而去。是夜,梁祖烧营而遁,比至贝州,迷失道咯,委弃兵仗,不可胜计。

十二年,魏博归款,建瑭与符存审前军屯魏县。十三年,败刘鄩于元城,收澶州,以建瑭为刺史、检校司空、外衙骑军都将。寻历贝、相二州刺史,屯于德胜。十八年,与阎宝讨张文礼,为马军都将。八月,收赵州,获刺史王钅延。进逼镇州,为流矢所中,卒于军,时年四十六。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行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夏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郑昌图,函送朱玫、襄王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

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辇毂乂安。及还屯于鄜,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洺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一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合大军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

乾宁二年,兖、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击王师,因兹隔绝。及瑄、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十国春秋?吴列传》:太祖署为淮南行军副使。武皇深惜之,如失左右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绑九年,淮人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犄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史俨,代州雁门人。以便骑射给事于武皇。为帐中亲将,骁果绝众,善擒生设伏,望尘揣敌,所向皆捷。自武皇入定三辅,诛黄巢,每出师皆从。乾宁中,从讨王行瑜,师次渭北,遣俨率五百骑护驾石门。时京城大扰,士庶多散布南山。俨分骑警卫,比驾还京,盗贼不作,以功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屯于三桥者累月,昭宗宠锡优异。明年,与李承嗣率骑渡河援兖、郓。时汴军雄盛,自青、徐、兖、郓,栅垒相望。俨与骑将安福顺等,每以数千骑直犯营垒,左俘右斩,汴军为之披靡。及朱瑾失守,与李承嗣等奔淮南。淮人比善水军,不闲骑射,既得俨等,军声大振,寻挫汴军于清口。其后并钟传,擒杜洪,削钱镠,成行密之霸迹者,皆俨与承嗣之力也。淮人馆遇甚厚,妻孥第舍必推其甲,故俨等尽其死力。《十国春秋》云:俨累官滁州刺史。天祐十三年,卒于广陵。

盖寓,蔚州人。祖祚,父庆,世为州之牙将。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署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通鉴》:光启二年,驾幸兴元,大将盖寓说克用曰:“銮舆播迁,天下皆归咎于我,今不诛朱玫,黜李煴,无以自湔洗。”克用从之。又,《通鉴考异》引《纪年录》云:伪使至太原,太祖诘其事状,曰:“皆朱玫所为。”将斩之以徇,大将盖寓等言云云。太祖燔伪诏,械其使,驰檄喻诸镇曰:“今月二十日,得襄王伪诏及朱玫文字,云:‘田令孜胁迁銮驾,播越梁、洋,行至半涂,六军变扰,遂至苍皇而晏驾,不知弑逆者何人。永念丕基不可无主,昨四镇籓后推朕纂承,已于正殿受册毕,改元大赦者。’李煴出自赘疣,名污籓邸,智昏菽麦,识昧机权。李符掳之以塞辞,朱玫卖之以为利。吕不韦之奇货,可见奸邪;萧世诚之土囊,期于匪夕。近者,当道径差健步,奉表起居,行朝现驻巴、梁,宿卫比无骚动。而朱玫胁其孤騃,自号台衡,敢首乱阶,明言晏驾,荧惑籓镇,凌弱庙朝”云云。乾宁二年,从入关讨王行瑜,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令邑一千户,领容管观察经略使。光化初,车驾还京,授检校太傅,封成阳郡公。

寓性通黠,多智数,善揣人主情。武皇性严急,左右难事,无委遇者,小有违忤,即置于法,惟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武皇或暴怒将吏,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以为喻,自武皇镇抚太原,最推亲信,中外将吏,无不景附,朝廷籓邻,信使结托,先及武皇,次入寓门;既总军中大柄,其名振主,梁祖亦使奸人离间,暴扬于天下,言盖寓已代李,闻者寒心,武皇略无疑间。初,武皇既平王行瑜,还师渭北,暴雨六十日,诸将或请入觐,且云:“天颜咫尺,安得不行觐礼。”武皇意未决,寓白曰:“车驾自石门还京,寝未安席,比为行瑜兄弟惊骇乘舆,今京师未宁,奸宄流议,大王移兵渡渭,必恐复动宸情。君臣始终,不必朝觐,但归籓守,姑务勤王,是忠臣之道也。”武皇笑曰:“盖寓尚阻吾入觐,况天下人哉!”即日班师。天祐二年三月,寓病笃,武皇日幸其第,手赐药饵。初,寓家每事珍膳,穷极海陆,精于府馔,武后非寓家年献不食,每幸寓第,其往如归,恩宠之洽,时我与比;及其卒也,哭之弥恸。庄宗即位,追赠太师。

伊广,字言,原本阙一字。元和中右仆射慎之后。广,中和末除授忻州刺史。遇天下大乱,乃委质于武皇。广襟情洒落,善占对,累历右职,授汾州刺史。时武皇主盟,诸侯景附,军机缔结,聘遗旁午,广奉使称旨,累迁至检校司徒。乾宁四年,从征刘仁恭,武皇之师不利于成安寨,广殁于贼。

有女为庄宗淑妃。子承俊,历贝、辽二州刺史。

李承勋者,与广同为牙将,善于奉使,名闻军中。承勋累迁至太原少尹。刘守光之僭号也,庄宗遣承勋往使,问其衅端。承勋至幽州,见守光,如籓方聘问之礼。谒者曰:“燕王为帝矣,可行朝礼。”承勋曰:“吾大国使人,太原亚尹,是唐帝除授,燕主自可臣其部人,安可臣我哉!”守光闻之不悦,拘留于狱,数日而出,诘之曰:“臣我乎?”承勋曰:“燕君能臣我王,则我臣之;吾有死而已,安敢辱命!”会王师讨守光,承勋竟殁于燕。

史敬镕,太原人。事武皇为帐中纲纪,甚亲任之。庄宗初嗣晋王位,李克宁阴构异图,将害庄宗,事发有日矣,克宁密引敬镕,以邪谋谕之。既而敬镕白,贞简太后惶骇,召张承业、李存璋等图之。克宁等伏诛,以功累历郡。同光初,为华州节度使,移镇安州。天成中,入为金吾上将军。期年,复授邓州,至镇数月卒。赠太尉。

猜你喜欢
  卷三 杂事第三·刘向
  第六回 许优待全院集议 允退位民国造成·蔡东藩
  第六章执政前之荆公(中)·梁启超
  嘉定屠城纪略·朱子素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六·佚名
  星变志·佚名
  ◎海军部·费行简
  提要·赵子栎
  卷二十八·张守节
  高祖考逊公家传·林献堂
  陈元康传·李延寿
  蔡迁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二·王世贞
  卷一百六十·佚名
  凡指挥使司·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亚·唐圭璋

      亚字亚之,维扬(今杨州)人。咸平五年(1002)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好为药名诗。有陈亚之集,不传。   生查子   药名寄章得象陈情   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 ●双珠记目录·沈鲸

    第一齣 家门始终第二齣 元宵灯宴第三齣 风鑑通神第四齣 勾补军伍第五齣 母子分珠第六齣 从军别意第七齣 军门优卹第八齣 假恩图色第九齣 二友推恩第十齣 助恶谋姦第十一齣 遇淫持正第十二齣 遗珠入宫第十

  • 二集卷七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二古今体五十八首【丁丑七】将往徐州阅河命简亲王奇通阿率衆护卫皇太后先至山东灵岩行宫驻跸减从登途八韵纪事【有序】州维禹画方见雅歌溯开国於大彭指名都於西楚聿自澶渊既徙遂当黄水最

  • 卷五十五·志第八·天文八·脱脱

        ◎天文八   ○五纬犯列舍   岁星   建隆二年四月乙巳,犯左执法。五月己丑,犯东井。十月乙巳,犯亢。   太平兴国八年七月丙寅,入张。   雍熙元年正月辛巳,犯灵台第一星。   至道元年十一月庚戌,

  • 第二十四回 武昭仪还宫夺宠 褚遂良伏阙陈忠·蔡东藩

      却说房遗爱及公主,反状确凿,当由长孙无忌报知高宗,高宗也顾不得手足私情,即令捕遗爱下狱,再令无忌等复讯。遗爱略有武力,毫无智谋,一经刑驱势迫,便把那串同谋反等人,和盘说出。偏无忌冷笑道:“我想与你同谋,恐尚不止此数人

  • 卷第一百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二十四〔起屠维大荒落(己巳),尽上敦牂(庚午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十·佚名

      顺治十一年。甲午。春正月。壬辰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入宫拜神毕朝皇太后于慈宁宫御太和殿诸王、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上表、行庆贺礼是日赐宴。  ○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沈之源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

  • 俞子章·佚名

    俞子章先生小传兪先生名珊字子章世居浙江镇海县之大契头镇镇处鄕僻风气窳塞先生生而英秀如一鹤立于群鸡之中时怀奋翮远翔之志顾以家贫资斧无所出挟一被一伞来海上同鄕诸老见之咸曰此子不凡遂从事于商以中国人不善储蓄

  • 卷一 一之一·孔颖达

    ◎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陆德明《音义》曰:《周南》,周者,代名,其地在《禹贡》雍州之域,岐山之阳,于汉属扶风美阳县;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故《序》云“化自北而南也”。《汉广序》又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国”是也。○《

  • 论语精义卷五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五下 宋 朱子 撰 乡党第十 伊川曰孔子之道发而为行如乡党之所载者自诚而明也由乡党之所载而学之以至於孔子者自明而诚也及其至焉一也 又曰论语为书传道立言深得圣人之学者矣如乡党形容圣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一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巧便力者發菩提心已經幾時。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已經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具夀善現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二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三瑜伽处之三云何初修业者始修业时。于修作意如应安立。随所安立正修行时最初触证。于断喜乐心一境性。谓善通达修瑜伽师。最初于彼依瑜伽行初修业者。如

  • 卷上·太贤

    梵网经古迹记新罗 太贤集梵网经古迹记卷上  青丘沙门太贤集将释此经七门分别。时处故。机根故。藏摄故。翻译故。宗趣故。题名故。本文故。言时处者。本即卢舍那佛在莲华台藏世界说。末即释迦初成佛时于摩伽陀国寂

  • 二 沙门果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众俱,住王舍城小儿医师耆婆之庵罗园。其时,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于四月迦底迦之十五布萨日满月之夜时,坐于殊胜之宫殿高楼,被诸大臣所围绕。如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子阿阇世于

  • 荒原追踪·卡尔·麦

    阿帕奇酋长温内图为报杀父之仇,追踪着凶手桑特,途中巧遇西部英雄老铁手。老铁手横跨美洲大陆,是为了擒获拐走银行家之子的大骗子吉布森,却屡屡落空。二者相遇,一路西行中,他们还遭遇美洲大陆激进组织3K党,险遭毒手。脱逃后,温

  • 碧鸡漫志·王灼

    南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四川成都)人。绍兴中曾为幕僚。当时作者隐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因地取为书名。写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是书以论述曲调源流为主,对研究词曲渊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五卷

  • 献贼纪事略·佚名

    作者无名氏。不分卷。本书主要记述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事迹,对其起义始末记述较为完整,是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大西军的重要资料。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整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