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

菩萨於是时,心怀惨然还。过到游观园,德曜犹天帝。

诸仙圣之王,不以女色惑。时见农田夫,兴功耕犁作。践截蠕动虫,即起悲痛心。如亲伤赤子,恺然而长叹。

去其树不远,伏藏忽出现。辟方一由旬,七宝光盈满。将从喜踊跃,取金画宝器。铭题古王号,某器某王造。

太子省铭题,过去转轮王。八万四千代,展转相承习。视其七宝积,如见毒蛇虺。回顾花光颜,倾屈敬先代。

泣出绀色睫,雨於花容颜。即举普慈目,仰广视空中。发情哀梵音,敕其左右曰:往古诸释尊,雄猛世憍慢。

舍国名天位,空独至何方。赋役劳四域,积聚无央数。土地国宝藏,故字其主无。心思计无常,趣阎浮树下。

即举金刚膊,置金色?坒上。坐思坚不动,聚意专一定。观起灭合散,逮得一定祝如江河沙数,诸佛不共意。

九恼江流浊,以珠能使清。於一切众生,慈心弹指顷。福无限无量,慈加众生故。复起慈愍心,欲安众苦患。

谛察见一切,平等逮一禅。弃诸欲恶法,寻得欢喜解。乃至第四禅,及无量清净。日时转向夕,诸树荫移徙。

唯阎浮树影,如盖覆太子。犹人识恩养,宿行报不舍。荫不离太子,如报不舍对。释种王闻之,腾至如师子。

见子处树下,犹如雲中日。情喜怀踊跃,愕然不自胜。慈目垂泣视,礼足悲声叹。以无量敬意,如是今再礼。

愿国土有德,莫生舍弃去。普怀喜踊跃,犹如侥天福。幸莫弃愚迷,失侥坠罪冥。子是世间德,显古先人号。

一切所恃赖,诸释中之雄。是吾之身命,诸女之欲天。众生之梵天,普命之自在。莫夺吾等命,犹如强敌王。

王爱子不觉,悲惨且还宫。王去後不久,太子从禅觉。闻空中有声,三天於上问。天人之导师,愿听我等言:

愿尊可时出,从无央数劫。名色二支分,周遍於五道。根萌至於有,甚大而坚固。今以智慧犁,反生死树原。

爱深广渊池,乱想如鱼游。回覆迷牢著,嫉恚驶流波。第二天所启,以清净敬意。可乘进浮舟,度尘劳海岸。

第三天启言,种山憍慢岩。邪见之深坑,嫉恚之绝崖。病死之川谷,倾邪而屈曲。以慧金刚杵,坏破众苦山。

闻已从坐起,晃耀如金山。雄步臂佣平,声如雲雷音。目如绀莲叶,面容如月盛。厌家乐无为,意但思欲出。

如师子被箭,伤心还入宫。行诣父王宫,白净之殿前。跪叉手自启,唯愿听所陈。欲得舍家出,述修古圣业。

合会必有离,谁能依久存。王闻其所启,心如动水月。感噎不能言,良久乃发声。唯莫怀此意,非是卿出时。

年始初美盛,不宜居山泽。今正是吾时,舍位入法律。以卿有德子,幸应践荣位。地祇怀悕望,求转轮圣王。

释种因卿显,汝不宜禅位。因以深重声,而报父王曰:愿尊以四事,为己之保任。使病不侵强,老不夺盛壮。

死是普世患,令莫窃寿命。盛事不坏败,如是为四事。若必能保任,便可无忧祝不行诸山泽,泰然治国民。

王曰此四事,无能保任者,卿应食国位,无有不顺理。居位可修法,致得无为道。七宝为首冠,宝服光耀体。

众好自荣恣,如欲界天子。皆居临王位,自致得解脱。有王名力胜,有王名不迷。有王名识知,有王名武力。

此等居王位,逮得解脱灭。如是但居国,两得无所失。於意得自在,及乃国土地。无能妨废者,必当速成办。

吾愿以五服,容饰驾授卿。沐卿宝盖下,吾乃居山泽。太子执谦敬,而报父王曰:若不可保任,愿莫见固遮。

虽是真金舍,失火当避走。智者不宜遮,逃灾避火者,当觉真金舍,及与自在俱。虽快三火炽,不当舍逃乎。

又有清浴池,芙蓉甚充满。中有裹蜾?宿,不可舍弃耶。手执持老弓,甚强停调利。射以病苦箭,发著终不失。

堕宿对之围,阎王常所猎。何愚当立待,可来快射我。若有人畏空,方方逃避走。所到见虚空,怖不知所趣。

如是於五趣,无常普周遍。欲至无畏方,是不宜故遮。於时释尊王,默然不加报。手自牵子手,晓喻欲令起。

即敕诸傍臣,增伎乐牢守。

於时圣太子,入宫自消息。

猜你喜欢
  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佚名
  卷第十·呆翁行悦
  卷五百四十六·佚名
  大乘起信论别说·太虚
  禅门宝藏录卷上·真静天頙
  僧宝正续传目录·祖琇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一(本)·窥基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六·成寻
  大乘入楞伽经释题·太虚
  复黄谦六居士书·太虚
  二无我论·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四·唐慧琳
  卷十·佚名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欧阳竟无
  天台菩萨戒疏中·明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范梈

      五言古诗  送张炼师归武当山  张君瀛洲人,来作武当客。始来武当时,祇着谢公屐。弟子百数辈,稍稍来服役。诛茅立万柱,空中现金碧。辛苦三十年,夜卧不侧席。以之律鬼神,故亦如矩墨。元年踰冬旱,朱火烧四国。野谷方焦熬

  •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臧懋循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元)无名氏撰●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老尉迟鞭对鞭当场赌胜 正名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第一折〔冲末扮刘季

  • 卷五·乾隆

    卷五陇西李白诗五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醱醅。此江

  • 列传第五十八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李神·魏收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六世祖遐,从司马叡南渡。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

  • 卷三十七 志十二·赵尔巽

      ◎天文十二   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   日食三统、四分,皆有推月食术,而无推日食术。由日食或见或否,或浅或深,随地而变。不详其数,立术綦难。故自古以为尤异,每食,史册必书。后人推日食之术密矣,犹必书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三年岁次癸亥 金熙宗亶皇统三年春正月己丑朔上不受朝诣慈宁殿贺皇太后太师秦桧率百官诣文德殿拜表称贺遥拜渊圣皇帝于行宫北门癸巳太傅醴泉观使潭国公韩世忠请以其私产及上所赐田统计从来未输之

  • 国初礼贤录·佚名

    ○国初礼贤录上惟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建国之初,遣使者樊观以束帛召青田刘基、丽水叶琛、龙泉章溢、金华宋濂至建康。入见,上喜甚,赐坐,从容问劳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耳,然四海纷纷,何时定乎?’章溢对曰:‘天道无

  • 160.南霁云借兵·林汉达

    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的兵力合起来才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差很大。张巡带兵坚守,和叛军激战十六天,俘获敌将六十多人,歼灭敌军

  •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吴楚材

    南宋纪光宗皇帝纲 庚戌,光宗皇帝绍煕元年,春正月朔,帝朝寿皇于重华宫。纲 二月,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乞禁讥议道学者。目 光祖入对言:“近世,是非不明则邪正互攻,公论不立则私情交起,此固道之消长,时之否泰,而实为国家之祸

  • 卷七十三·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三钱塘程川撰礼十四小戴礼记四月令比尧之厯象已不同今之厯象又与月令不同【万人杰録月令】问礼注疏中所説祀五帝神名如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叶光纪之类果有之否曰皆是妄説汉时已祀此神汉

  • 道行经觉品第九·佚名

    须菩提问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於学中当有效验。天中天。当何以觉其难。佛语须菩提,心不乐喜者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心卒妄起者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若有雷电畏怖。当觉知魔为菩萨摩诃萨书是经时展转调戏。当觉知

  • 卷第十六·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六   [宋勒]郢州兴阳山静禅师初参见西院。问。拟问不问时如何 西院便打 师良久 院云。你若唤作棒。眉须堕落 师言下大悟。师开堂。升座。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

  •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三)·太虚

    【释 经】经题之优婆塞戒义,前已言之。其内容共有七卷,分为二十八品。品即品目,凡文义相类,则收为一品。兹将二十八品经文,依古德分为三分:一、叙启分,即集会一品。二、自发心品至般若品多分,共二十七品,皆为正说分,又称正宗分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结禁品第四十六(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

  • 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

    《第一哲学沉思集》是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41年。全书含六个沉思及霍布斯、阿尔诺、伽森狄等人的诘难和笛卡尔的论辩。《第一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尔

  • 东维子集[四库本]·杨维桢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孙仰曾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常见版本有明刻本、清沈氏鸣野山房抄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卷首有明人孙承序。卷1-11为序,卷12-20为记,卷21为记、书题,卷22为志,卷23

  • 胜义空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对于‘胜义空’所作之简扼说明。谓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诸法,其生之时,法实无所从来;其灭之时,法亦无所离散。复说十二因缘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生起一大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舍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四十二字之字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