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公终始例第二十

隐元年:春,王正月。传: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立蒨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子以母贵。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传:仲子者何?桓之母也。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成公意也。

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传:隐公之母也,不书葬,成公意也。子将不终为君,故母亦不终为夫人也。

四年:翬帅师。传:不称公子,与弑公也。

五年:考仲子之宫。传:隐为桓立,故为桓祭其母也,成公意也。

十年:翬帅师。传:隐之罪人,故终隐之篇贬也。

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传:《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不地,不忍言也。隐何以无正月?隐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传:继弑君,不言即位。言即位,如其意也。

三年:公子翬如齐逆女。

〔案:翬称公子,罪桓也。〕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夫人姜氏遂如齐。传:不言及夫人,外公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注:不书齐杀,深讳。地者,在外,危重不暇隐也。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冬十有二月,乙丑,葬我君桓公。传:仇在外,书葬,君子辞也。

庄元年:春,王正月。传:《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隐子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传:内讳奔谓之孙。夫人固在齐矣。言孙,念母也。不称姜氏,与弑公也。于其念母焉贬?不与念母也。注:又欲以孙为内见义,但当推逐去之,亦不可加诛,诛不加上之义。

四年:公及齐人狩于郜。传:齐侯也。称人,讳与仇狩也。

二十有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传:大夫不书葬。通乎季子之私行也,避内难也。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皆庄公之母弟也。公子庆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胁公。季子起而治之,则不得与于国政;坐而视之,则亲亲因不忍见也。

三十有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传:不称弟,杀也。不言刺,为季子讳杀也。季子之遏恶也,不以为国,狱缘季子之心而为之。讳庄公病,召季子至,授之以国政。注:至不书者,内大夫出与归不两书。庄不卒大夫,而卒牙者,本以当国,将弑君。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传:正寝也。注:天子诸侯皆有三寝:一曰高寝,二曰路寝,三曰小寝。父居高寝,子居路寝,孙从王父母、妻从夫寝。夫人居小寝。在寝地,加录内也。

冬十月,乙未,子般卒。传: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逾年称公。不书葬,未逾年之君也。

公子庆父如齐。注:奔也。时季子新酖牙。庆父虽归狱邓扈乐,犹不自信于季子,故出也。不言奔,起季子不探其情,不暴其罪。

闵元年:春,王正月。传:继弑君,不言即位。孰继?继子般也。孰弑?子般、庆父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季子来归。传:称季子,贤也。言来归,喜之也。注:时庆父内则素得权重,外则出奔强齐,恐为国家祸,故季子如齐闻之,奉闵公托齐桓为此盟书归者,使与君致同。言归者,王为喜出。言来者,起从齐自外来。盟不日,公不致者,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

冬,齐仲孙来。传:公子庆父也。系之齐,外之也。

二年:秋八月,辛酉,公薨。传:不地,隐之也,弑也。孰弑?庆父也。注:不书葬者,贼未讨。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娄。注:为淫二叔,杀二子,出奔。不如文姜于出奔贬之者,为内臣子明其义,不得以子绝母。

公子庆父出奔莒。注:弑二君,不当复见。复见者,起季子缓追逸贼也。

冬,齐高子来盟。传:不称使我,无君也。不名,喜之也,正我也。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注:不书者,讳微弱。

僖元年:春,王正月。传:继弑君,不言即位,臣子一例也。注:礼,诸侯臣诸父兄弟服,皆斩衰。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传:桓公召而缢杀之。注:先言薨,后言以归,而不言丧者,起桓公召夫人于邾娄归,杀之于夷,因为内讳耻。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传:大季子之获也。季子治内难以正,御外难以正。庆父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舍于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则杀矣。于是抗輈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以求赂于鲁,鲁人不与。为是伐鲁,季子待之以偏战。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传:不称姜氏,与弑公也。

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注:书葬,正齐桓讨贼,辟责内仇齐。

二十有三年:十有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寝。

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孙得臣如齐。

冬十月,子卒。传:不日,隐之,弑也,不忍言也。注:所闻世,臣子恩痛王父,故不忍言其日,与子般异。

夫人姜氏归于齐。注:大归也。

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传:其意也。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传,外取邑书,为弑子赤之赂也。注:鲁以赂,故称人共国辞。子赤,齐外孙,篡之,恐齐诛,为是赂之,亦因恶齐取篡者赂。未之齐坐者,由律行言许受赂也。

五年,叔孙得臣卒。注:不日者,知贼不言,当诛。

八年:仲遂卒于垂。传:不称公子,为弑子赤贬。

十年:齐人归我济西田。传:言我,未绝于我也。齐已言取之矣,其实未之齐也。注:不言来者,明不从齐来。

十有八年: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十有八年:八月,己丑,公薨于路寝。

十有二月,丁未,葬我君成公。

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三十有一年: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秋九月,癸巳,子野卒。

十月,癸酉,葬我君襄公。

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十有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传:又雩者,非雩也,聚众以逐季氏也。

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扬州,齐侯唁公于野井。

十有二月,齐侯取运。传:外取邑书,为公取之也。

二十有六年:公至自齐,居于运。

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陵。公至自会,居于运。

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运。

冬,公如齐。公至自齐,居于运。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公如晋,次于乾侯。〔注见时月日例及讳例〕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运。〔注见致公例〕

齐侯使高张来唁公。公如晋,次于乾侯。

冬十月,运溃。传:邑言溃,君存焉尔。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晋侯使荀栎唁公于乾侯。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定元年:春,王。传:正月。正,即位也。定无正月者,即位后也。注:虽书即位于六月,实当如庄公有正月。无正月者,昭公出奔,国当绝。定公不得继体奉正,故为微辞。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传:即位,日,录乎内也。注:善得五日变礼。〔案:书即位,如其意也。嫌与桓、宣同例,故使若得礼。〕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案:隐如逐君。定公篡国,书葬者,轻于弑,亦微词。〕

十有五年:五月,壬申,公薨于高寝。

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释曰:三代之制,诸侯世子,誓于天子,教于国学。君薨,命卿赴告,致国天子。天子命其宜立者为之后。逾年乃即吉行事。事毕,反丧服。所谓先君以正终,后君以正始也。世衰道微,既无誓教之礼,竞立私爱,更相篡弑,司马弗讨,乱贼之祸亟,封建之意微矣。周道既伤,舍鲁奚适?历十二公之事,不能不喟然而叹也。成隐之让,以正立子之法。隐非能让者,又不能诛察奸佞,故以其身蒙首恶之名。桓非果于篡者,仅以不能见前后谗贼,故以其身陷篡弑之罪,予以大过,而勿敢辞。翬也,鄙夫也,亦非乐以拥戴为能者,幸免于隐、桓之诛,终莫逃于《春秋》之讨。故《春秋》者,禁于未然,礼义之大宗也。以与夷不知孔父贤邪?安知孔父死、己必死!以庄公不知季子贤邪?安知病将死,召以托国!君子以庄之行,必不能以善终,而书之最正者,徒以有季子也。令庄公束身礼教,无观社纳币之行,庆、牙虽不道,安敢通夫人以胁公?令庄公早任季子,以削庆、牙之权,嗣子虽幼冲,何至比遭惨祸?安存则务于游观土木〔谓筑三台〕之事,而忌忠谠之言;危急求之,而常患于不及鲁之几亡,庄为之也。《春秋》之义,继弑君不言即位,谓宜致国天子,舍诛君之子,而别为立后。既不得受命臣下,大国亦不得专废置。闵、僖之立,仅贤于桓、宣。定之志,得国而已,非为免于篡也。故鲁为齐弱,季氏之祸,深于仲遂,震庙之戒,昭昭甚明。昭之失国,萌于僖之赏私劳也。鲁之宜立,唯庄公以蒨子为得正。隐、桓、僖、宣、襄、定、哀,皆庶孽也。其终也,亦唯庄以路寝为得正。僖以小寝,绝于妇人之手,怀宴安也。文以台下,襄以楚宫,荒游观也。定以高寝,避昭也,犹近正矣。礼,君疾,顾命大臣皆在侧,其营卫疾者,皆臣子,妇寺皆不得与,以防乱也。桓、宣之篡,人咸知之。定之篡,微《春秋》孰为辨之?故隐十年无正;以成其让,元年有正而去即位,以正其让。至定,乃偏然反之,元年去正而书其即位。夫特书即位,则等例于桓、宣,而定知己之有罪,上非所以讳尊隆恩,下非所以避害容身也。故变文以著正棺之礼,而隐示其无恩,详正月而去即位,则等例于闵、僖而定非其伦,故书即位于六月戊辰,若善其得变礼而去正月,以明受国于贼臣而不知讨。夫子以昭公出奔之岁适齐,以定元年反鲁。反鲁,明不仕也。或问之曰: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昭公不反,弟宋先立,德季氏而不诛。继体之君,臣子一例,服皆斩衰,其不孝不友寔甚,将如建始之本何哉?故于其受国以去就明之,其终不觉寤,则不得不去正月以告万世矣。于其受女乐,复以去就明之,其终不觉寤,则又不得不去冬〔十四年注〕以告万世矣。故《春秋》始元终麟,而鲁无终始。无终始者,无正也。无正,安有国哉!人知阳虎、不狃之叛,不知季氏之叛;知季氏之叛,不知定公之叛;知定公之叛,不知平王之叛。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盖伤本之失也。夫用圣人者天也。天不欲孔子救东周之乱,而命以《春秋》救万世之乱,圣人曷敢以尊亲之讳,辞天讨之柄哉!世之罪孔子者,其知孔子者耶?其不知孔子者耶?非孔子所知矣。

娶归终始例第二十一

桓三年:公子翬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传:越竟送女,非礼也。入国矣,何以不称夫人?自我言齐,父母之于子,虽为邻国,夫人犹曰吾姜氏。注:所以崇父子之亲。不言孟姜,言姜氏者,从鲁辞,起鲁地。

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传:翬何以不致?得见乎公矣。注:本所以致夫人者,公不亲迎,有危也。翬当并致者,重在翬也。以得见公,得礼失礼在公,不复在翬,故不复致。不就讙上致者,妇人危重,故据都城乃致。

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传:喜有正也,久无正也。子公羊子曰:其诸以病桓欤?注:感隐、桓之祸,生于无正。

十有八年,公夫人姜氏遂如齐。

庄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二年: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郜。注:书者,妇人无外事,外则近淫。不致者,本无出道。有出道乃致。奔丧致是也。

四年: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

五年:夫人姜氏如齐师。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穀。

十五年:夫人姜氏如齐。

十九年:夫人姜氏如莒。

二十年:夫人姜氏如莒。

二十一年: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二十二年:正月,肆大省。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冬,公如齐纳币。

二十三年:春,公至自齐。

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

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

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传:难也。与公有所约,然后入。

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闵二年:八月,辛丑,公薨。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娄。公子庆父出奔莒。

僖元年: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二年: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元年:楚人。

〔见讳例〕

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传:禘,用致夫人,非礼也。不称姜氏,讥以妾为妻也。盖胁于齐媵女之先至者也。注:僖公本聘楚女为嫡,齐女为媵。齐先致其女,胁僖公使用为嫡,故从父母辞言致。不书夫人及楚女至者,起齐先致其女,然后胁鲁立也。楚女未至而豫废,故皆不得以夫人至书也。

十一年: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穀。

十七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见灾异例〕

文十六年: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十七年:四月,癸亥,葬我小君圣姜。

二年:公子遂如齐纳币。

四年:逆妇姜于齐。传:高子曰:娶乎大夫者,略之也。注:不书逆者,主名卑,不为录使也。不言如齐,大夫无国也。不称女方以妇姜,见与至共文,重至也。不称夫人为致,文贱不可奉宗庙也。不言氏者,本当称女,故使从父母辞。

九年:夫人姜氏如齐。注:奔丧也。书者,大夫家危重,言如齐者,大夫系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注:出独致者,得礼,故与臣子辞。

十八年:夫人姜氏归于齐。

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传: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不称姜氏,讥丧娶也。称妇,有姑之辞也。

成十四年:叔孙侨如如齐逆女。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襄二年: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秋七月,己丑,葬我小君齐姜。注:宣公夫人。

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缪姜。注:成公夫人。

昭十一年: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传:昭公之母也。注:归氏,胡女,襄公嫡夫人。〔案:至不书者,盖亲迎得礼,故从常事不书。定、哀皆同例。疏误。〕

哀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传: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讳娶同姓,盖吴女也。〔注见讳例〕

右夫人终始凡八

隐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传:惠公者何?隐之考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不称夫人,桓未君也。兼之,非礼也。不言及,仲子微也。

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传:隐之母也。不书葬,成公意也。

五年:考仲子之宫。传:隐为桓立,故为桓祭其母也。注:不就惠公庙者,妾母卑,特庙祭之,子死则废,不言立,得变礼也。

文四年: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五年,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賵。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召伯来会葬。传:僖公母也。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传:兼之,非礼也。不言及成风,尊也。注:母尊序在下者,夫死系子。

宣八年:戊子,夫人熊氏薨。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传:宣公之母也。注:楚女。宣公即僖公妾子。〔案:僖当作文。〕

襄四年:七月,戊子,夫人弋氏薨。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弋。传:襄公之母也。注:莒女。襄公者,成公妾子。〔案:弋氏鄫女,辨见笺。〕

定十五年:七月,壬申,姒氏卒。传:哀公之母也。不称夫人,哀未君也。注:杞女。哀公者,定公妾子未逾年,不称公。

九月,辛巳,葬定姒。传:有子则庙,庙则书葬。

右妾母六条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传: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称主人,无母也。有母不称母,母不通也,讥始不亲迎也。女在其国称女,在涂称妇,入国称夫人。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传:妇人谓嫁曰归。注:不称公子者,妇人外成,不得独系父母,明有二归之道。书者,父母恩录之。

庄四年:三月,纪伯姬卒。注:礼,天子诸侯绝期,大夫绝缌。天子唯女之适二王后者,诸侯唯女之为诸侯夫人者,恩得申,故卒之。〔案:此盖隐之女,于庄为小功姊妹。〕

纪侯大去其国。六月,己丑,齐侯葬纪伯姬。传:外夫人书葬,隐之也。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注:明鲁宜闵伤临之。

隐七年:三月,叔姬归于纪。注:伯姬之媵也,至是乃归者,待年父母国也。媵贱书者,后有贤行。

庄十二年:纪叔姬归于酅,传隐之也。其国亡矣,徒归于叔尔也。注:来归不书,书归酅了者,痛其国灭无所归也。酅不系齐者,时齐听后五庙,故国之。〔案: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见褒例。〕

二十九年:十有二月,纪叔姬卒。注:国灭卒者,从夫人行,待之以初也。

三十年:八月,癸亥,葬纪叔姬。传:外夫人书葬,隐之也。其国亡矣,徒葬乎叔尔。

庄二十五年:伯姬归于杞。〔案:不卒,无服也,言归以会来也。〕

二十七年:公会杞伯姬于洮。注:书者,恶公教内女以非礼也。

冬,杞伯姬来。传:直来曰来,大归曰来归。注:诸侯夫人尊重,既嫁,非有大故不得反,唯自大夫妻,岁一归宗。

僖五年:杞伯姬来朝其子。传:内辞也,与其子俱来朝也。注:礼,外孙初冠,有朝外祖之道,故使若来朝其子,以杀直来之耻,所以辟教戒之不明也。微无君命言朝者,明非实。

二十八年:杞伯姬来。

三十一年:杞伯姬来求妇。注:无出道也。

僖十四年: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十五年:季姬归于鄫。

十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十九年:邾娄人执鄫子用之。

宣十八年:邾娄人戕鄫子于鄫。

文十四年: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

十五年:单伯至自齐。

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

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注:嫁不书者,为媵来归书者,后为嫡也。不卒者,已弃有更适人之道,或时为大夫妻,故不得待以初也。

成五年:正月,杞叔姬来归。注:与郯伯姬同。

八年: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九年: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传:纳币,书录伯姬也。〔案:传例称使者无母。〕

卫人来媵。传:录伯姬也。

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传录伯姬也。

晋人来媵。传:录伯姬也。

十年:齐人来媵。传:录伯姬也。三国来媵,非礼也,皆以录伯姬之辞言之,妇人以众多为侈也。注:伯姬以至贤,为三国所争媵,故侈大其能容之,唯天子取十二女。

十五年:六月,宋公固卒。注:不日,多取三国媵,非礼,故略之。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传:外夫人书葬,隐之也。称谥,贤也。

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娄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娄人,会于澶渊,宋灾故。传:会未有言其所为者,录伯姬也。

右内女八条

僖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传:未适人,何以卒?许嫁矣。妇人许嫁,字而笄之,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注:不以殇礼降也。当为诸侯夫人,有即贵之渐,犹侠卒也。

文十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传:其称子,贵也,母弟也。注:不称母妹,而系先君言子者,远别也。

右女未适人二条

庄二十七年:莒庆来逆叔姬。传:大夫越竟逆女,非礼也。注:礼,大夫任重,为越竟逆女,于政事有所损旷,故竟内乃得亲迎,所以屈私赴公也。言叔姬者,妇人以字通言,叔姬贱,故略与归同文,重乖离也。

僖二十五年:宋荡伯姬来逆妇。注:主书者,无出道也。〔案:此当是鲁女适大夫者。逆不书,非越竟逆也。〕

宣五年: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右女适大夫三条

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传:天子之三公也。不称使,婚礼不称主人,其言遂成,使乎我也。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称女。称王后,王者无外,其辞成矣。

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传:其辞成矣。称纪季姜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注:子尊不加于父母。书归者,明鲁为媒,当有送迎之礼。

襄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传:外逆女书,过我也。注:明鲁当共送迎之礼。

右王后二条

庄元年:单伯逆王姬。传:不称使,天子召而使之也。逆之者,使我主之也。天子嫁女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诸侯嫁女于大夫,必使大夫同姓者主之。

筑王姬之馆于外。传:筑之,礼也;于外,非礼也。主王姬者,必为之改筑。

王姬归于齐。传:我主之也。注:为父母道,故恩录。

二年:七月,齐王姬卒。传:外夫人卒,我主之也。注:为父母道,明当有恩礼。

十一年:王姬归于齐。传:过我也。注:明当有送迎之礼。在涂不称妇者,王者无外,故从在国辞。

右王姬二条

庄十九年: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传: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诸侯壹聘九女。诸侯不再娶。注:礼,君不求媵,二国自往媵夫人,所以一夫人之尊。

右媵一条

释曰:自古王业之隆,非独君德茂也,亦有后夫人之行焉。《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礼》本大昏,《春秋》讥不亲迎,是已。《春秋》首建五始以奉天,其言人事,则以正适妾建世子为兢兢,故乃正其制。曰天子娶十二女,则天数也。诸侯娶九女,极阳数也。皆不再娶,节人情也。周制,内官有嫔妇九御,而阙其数,百二十官应十二子九九而御,则诬也。亲迎之义,致女之文,自天子达于士,礼之本也。《鹊巢》之首章曰百两御之,言亲迎也;其二章曰百两将之,言留车反马也;其三章曰维鸠盈之,谓侄娣也。致女之义,备于《草虫》,曰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忧己之德薄,不足以承事君子,且忧君子之于礼未能行而履之也。亦既见止,则共牢而食矣,必曰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郑康成氏传之。何君说《春秋》亦云,诸侯既娶三月,然后夫人见宗庙;见宗庙,然后成妇礼。又曰必三月者,取一时,足以别贞信。贞信著,然后成妇礼,从父母辞,以彰其自洁清且安荣之。故士礼,御布妇席于奥,媵衽良席于阼。〔《五经异义》云昏礼之莫,枕席相连。缘此而误。〕严以示贤人,宽以容中人,礼教尽然,昏其本也。人所以贵于物,莫先于夫妇之别。夫妇正,则父子亲。故凤皇生而有仁义之德,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谓书子同生义。〕《春秋》之义,大夫不外娶,为越竟而旷官也。国君不内娶,为近渔色,且贱非所以奉宗庙,义不得专封也。世子不外娶,恐贰君也。世子妃不得立为后夫人,贱且未备数也。天子不亲嫁女而必亲迎,以继先圣而为天地宗庙主,臣王舅不臣后父,广孝也。故苟为中人以下,虽不亲迎,未为大恶,而《大雅》之教,必以文王正天子亲迎为法。苟为中人以下,不三月亦可以成妇礼,而《春秋》之教,必以宋共姬正王后〔谓三国来媵〕之行〔如字〕为法。故王后无出礼,而有废绝之义,亦不得立媵以配宗庙,阴有绝,月有灭也。诸侯夫人非大故不得反,无外事,故无出道。出姜虽微,而动中乎礼〔奔丧大归〕,君子哀之,而无讥矣。大夫妻无事,岁一归宗。高固、叔姬双行匹至,犹以为近于禽兽,文姜、哀姜之乱,鄫季姬子、叔姬之乱,杞伯姬、荡伯姬之失教,郯伯姬、杞叔姬之不答,以鲁知他国,则《关雎》之化亡矣。且以鲁僖之贤,而启邾、鄫数世之祸;庄之淫仇女,昭之取同姓,则不忍言也。僖之立妾,卑其身而不知也。文、宣之丧娶,丧其心而不知也。隐、襄、定、哀之逆女不志,其近礼矣。使三公逆王后〔何氏依汉制,以为得礼,非也〕,犹使卿逆夫人,非礼也〔亦破左氏〕。逆王姬,使同姓礼也,鲁则丧也,且于齐仇也,衰麻接弁冕,仇雠交婚姻,上无礼,孰甚焉!故二南者,雅颂之基也。道成于麟趾。大昏者,修身之本也。始于元者,亦终于麟,拨乱世、法文王而已矣。法文王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而已矣。造端乎夫妇,而察乎天地,盛德之至也。

致公例第二十二

桓元年:三月,公会郑伯于垂。注:桓会皆月,危之也。不致之者,为下去王,适足以起无王,未足以见无王罪之深浅,故复夺臣子词,成诛文也。

二年: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注:致者,君子疾贤者失其所,不肖者反以相亲荣,明前隐与戎盟,虽不信,犹可安也。今桓与戎盟,虽信,犹可危也。所以深抑小人也。凡致者,臣子喜其君父脱危而至。

十五年:郑伯突入于栎。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十有六年: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注:致者,善桓公能疾恶,同类比,与诸侯行义兵伐郑。

庄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郑人、蔡人,伐卫。六年:三月,王人子突救卫。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秋,公至自伐卫。传: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卫侯朔入于卫,何以致伐?不敢胜天子也。注:所伐国服,兵解国安,故不复录兵所从来,独重其本会。所伐不服,兵将复用,故重录所从来。此谓公与二国,以上也公与一国及独出,用兵得意不致,不得意致伐。公与二国以上出会盟,得意致会,不得意不致。公与一国出会盟,得意致地,不得意不致。

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暨。注:不致者,鲁地也。

公伐齐纳纠。传:伐而言纳,犹不能纳也。注:纳不致者,言伐。得意不得意可知,犹遇弗遇例也。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注:不致者,有败文得意不得意可知例。

十有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传: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

二十有二年:冬,公如齐纳币。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传:之桓国何以致?危之也。公一陈佗也。

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

二十有四年: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注:洮,内地。凡公出,在外致,在内不致。其与妇人会,不别得意,虽在外犹不致。〔案:无危也,亦以见非礼,故夺臣子词。〕

闵元年: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洛姑。注:桓之盟不日,其会不致,信之也。

僖四年: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〇齐人执陈袁涛涂。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八月,公至自伐楚。传:楚已服矣,致伐叛盟也。

六年: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伐郑。注:事迁于救许,以伐郑致者,举不得意。

十五年:三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九月,公至自会。传:桓会致,久也。〔案:十七年同义。〕

二十一年: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案:不致者,得意可知。二十七年盟宋,同例。〕

二十五年: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注:洮,内地。公与未逾年君大夫盟,不别得意,虽在外,犹不致也。

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穀。公至自伐齐。传:此已取穀矣,何以致伐?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注:鲁内虚而外乞师以犯强齐,属齐侯昭卒,晋文行霸,幸而得免,故虽得意,犹致伐也。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注:不致者,安信,与晋文也。

三十三年:公伐邾娄,取丛。注:取邑不致,得意可知例。

文三年: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四年:春,公至自晋。

十有三年:冬,公如晋。卫侯会公于沓。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斐。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晋。〔案:公与一国会盟得意,致地在都,据国。〕

成十年: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五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注:不致者,成公怨怼不免牲,故夺臣子词以起之。〔案:襄十一年注,致者不怨怼。〕

十六年: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娄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传:公不见见,大夫执何?以致会,不耻也,公幼也。

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娄人,伐郑。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招丘。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州,盟于扈。公至自会。〔案:喜患祸解也。〕

襄三年:公如晋。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公至自晋。注:盟地者,不于都也。嫌如晋不得入,故以晋致起之。不别盟得意者,成公比失意如晋,公独得容盟,得意亦可知。

九年: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缪姜。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注:不致者,恶公服缪姜丧未逾年,而亲伐郑,故夺臣子词。

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偪阳。公至自会。注:灭比于取邑,例不当书致。书致者,深讳,若公与上会,不与下灭。

昭十三年,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平丘。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隐如以归。公至自会。传:公不见与盟,大夫执何?以致会,诸侯遂乱,反陈蔡,君子不耻不与焉。

二十有五年:九月,己亥,公孙于齐。十有二月,齐侯取运。二十六年:三月,公至自齐,居于运。注:致者,明臣子当忧纳公。

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娄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会,居于运。注:致会者,责臣子,明公已得意于诸侯,不忧助纳之,而使居于运。

二十有八年:三月,公如晋,次于乾侯。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运。注:不致以晋者,不见容于晋,未至晋。

定八年:公会晋师于瓦。公至自瓦。注:此晋赵鞅之师也。公会大夫,不别得意。虽得意不致。致者,讳公为大夫所会,故使若得意。十年:公会齐侯于颊谷。公至自颊谷。注:致地者,齐侯作侏儒之乐,欲执定公,孔子诛侏儒,齐侯大惧,曲节从教,得意,故致也。

十二年: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注:致者,天子不亲征下士,诸侯不亲征叛邑。亲围成,不能服,不能以一国为家,若从他国来,故危录之。

哀七年:公伐邾娄。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注:入不致者,得意可知例。

十有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公至自会。注:有耻。致者,顺讳文。

致丧附

桓十八年:丁酉,公之丧至自齐。〔见时月日例〕

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

僖元年: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致大夫附

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三十二年注:至不书者,内大夫出与归,不两书。

闵元年:季子来归。注:变至言归,加录之。

文十五年:单伯至自齐。注:大夫不致。致者,喜患祸解也。不省去氏者,淫当绝,使若他单伯至也。〔笺云:命大夫,故不名。若去单言伯,则不词。又案:隐如叔孙舍书致同义。〕

成十六年: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招丘。注:行父执,释不致者,举公至为重。

释曰:致公者,危之也,喜之也。宜致不致,安之也,或贱之也。不宜致而致,幸之也,亦贱之也,或以明不耻也。凡公行,世子监国,命卿辅之,强本干也。虽盟会,皆以师从,以三年之戒,以裨从备不虞也。将出,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载于斋车,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敛而藏之两阶之间,乃退。其行军,则授兵于庙,战胜以丧礼处之,归而饮至策勋于庙,贵命也。其于竟内,虽专讨不授兵,亦不策勋。昭围成不致,无臣子也。定围成致,著仲孙之耦国也。刘歆之徒,增饰左氏,以告庙不告庙言致不致,是《春秋》乃屑屑焉为鲁有司之事,而非奉天命讨之权矣。且鲁有司无托王之文,朝聘奔丧会葬宜悉书之,而左氏反附于常事不书之例,不亦傎乎!

公大夫世系表第二十三

隐公名息姑。周公子伯禽始封鲁,为鲁公。鲁公子考公就。考公弟炀公熙。炀公子幽公圉。幽公弟,弑幽公而立,是为微公。微公子厉公翟。厉公弟为献公具。献公子慎公挚。慎公弟武公敖。武公少子懿公戏,周宣王立之,鲁人弑之,而立懿公兄括之子伯御。宣王杀之,而立懿公之弟称,是为孝公。孝公子惠公弗皇。隐公,惠公长庶子也,周公八世孙,鲁弟十四世君,摄位十一年。弟桓公允、公子翬弑之。桓公十八年,齐侯诸儿夫人文姜弑之。桓公子同立,是为庄公,三十二年薨。子般嗣,庄公母弟庆父弑之,立子般之弟启,是为闵公。庆父、哀姜又弑之。庄公之弟季友立庄公之庶子申,是为僖公,三十有三年薨。子文公兴立,十八年薨。子赤嗣,公子遂弑之,立文公之庶子宣公倭,十八年薨。子成公黑肱立,十八年薨。子襄公午立,三十一年薨。子野嗣而卒,鲁人立襄公之庶子稠,是为昭公,二十五年孙于齐,三十二年薨于乾侯。鲁人立昭公之弟宋,是为定公,十五年薨。子哀公蒋立,十四年获麟。考《史记》,自伯禽始封,至隐元年,凡三百七十五年;入《春秋》至获麟,二百四十二年。

公子益师,孝公子,字众父。

公子彄,孝公子,字子臧,谥僖伯。臧孙辰,彄曾孙,谥文仲。许,辰子,谥宣叔。纥,许子,谥武仲。

公子庆父,桓公子,谥共仲,氏仲孙,亦曰孟孙。公孙敖,庆父子,谥穆伯。仲孙蔑,敖庶子穀之子,谥献子。遫,蔑子,谥庄子。羯,遫子,谥孝伯。貜,羯子,谥僖子。何忌,貜庶子,谥懿子。

公子牙,桓公子,谥僖叔,氏叔孙。公孙慈,牙子,谥戴伯。叔孙得臣,牙孙,谥庄叔。侨如,得臣子,谥宣伯。豹,侨如弟,谥穆子。舍,豹庶子,谥昭子。不敢,舍子,谥成子。州仇,不敢子,谥武叔。

叔彭生,牙孙,谥惠伯。

公子季友,桓公子,谥成季。季孙行父,友孙,谥文子。宿,行父子,谥武子。隐如,宿孙,谥平子。斯,隐如子,谥桓子。

公子遂,庄公子,谥襄,氏仲。公孙归父,遂子,字子家。公孙婴齐,遂子,后归父曰仲婴齐。

叔肸,文公子,宣公母弟,谥惠伯。公孙婴齐,叔肸子,谥声伯。叔老,婴齐子,谥齐子。叔弓,老子,谥敬子。叔痤,弓子。叔鞅,弓子,谥穆伯。叔倪,鞅子。叔还,弓曾孙。〔《世本》:叔弓生定伯阅,阅生西卷敬叔,敬叔生成子还。〕

无骇。公子翬。公子结。公子偃,宣公子。公子整。单伯〔二〕。挟。柔。溺。

右内大夫见《春秋》者,四十七人。

内大夫卒例第二十四〔外大夫卒葬附〕

隐元年:冬十有二月,公子益师卒。注:主所以卒大夫者,明君当隐痛之也。君敬臣则臣自重,君爱臣则臣自尽。公子者,氏也。益师者,名也。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详三世例〕

五年: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见时日月例〕

八年:冬十有二月,无骇卒。〔见贬例〕

九年:侠卒。传:吾大夫之未命者也。注:未命所以卒之者,赏疑从重。无氏者,少略也。

庄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见公终始例日月例〕

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见褒例〕

秋七月,甲子,公孙慈卒。

十年:三月,辛卯,臧孙辰卒。

文十四年: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见讳例〕

宣四年:叔孙得臣卒。〔见日月例〕

八年:仲遂卒于垂。〔见日月例〕

十七年: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见褒例〕

成四年: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十五年:三月,乙巳,仲婴齐卒。〔见讥例〕

十七年:十有一月,壬申,公孙婴齐卒于狸轸。〔见日月例〕

襄五年:十有二月,辛未,季孙行父卒。

十九年:八月,丙辰,仲孙蔑卒。

二十二年:秋七月,辛酉,叔老卒。

二十三年:八月,己卯,仲孙遫卒。

三十一年:九月,己亥,仲孙羯卒。

昭四年: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孙豹卒。

七年: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孙宿卒。

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传:礼也。君有事于庙,闻大夫之丧,去乐卒事。大夫闻君之丧,摄主而往。大夫闻大夫之丧,尸事毕而往。

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叔辄卒。

二十三年:正月,癸丑,叔鞅卒。

二十四年:二月,丙戌,仲孙肸卒。

二十五年:十月,戊辰,叔孙舍卒。

二十九年:四月,庚子,叔倪卒。

定五年:六月,丙申,季孙隐如卒。

七月,壬子,叔孙不敢卒。

哀三年,七月,季孙斯卒。

右内大夫卒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外大夫不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注:时鲁隐往奔丧,尹氏主傧,赞诸侯,与隐交接,而卒,恩隆于王者,则加礼录之。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传:外大夫卒,新使乎我也。注:即叔服也,新为王者使,来会葬,在三年中卒,恩隆于亲亲,则加报之。名者,卒从正。

定四年:秋七月,刘卷卒。传:外大夫卒,我主之也。注:明主会者当有恩礼也。言刘卷者,主起以大夫卒之,屈于天子也。

葬刘文公。传:外大夫书葬,录我主也。注:礼,诸侯入为天子大夫,更受采地于京师。天子使大夫为治其国,有功而卒者,当益封其子。时刘卷以功益封,故不以故国而以采地书葬,起其事,因恩以广,义称公者,明本诸侯。

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传:大夫书葬,通乎季子之私行也。

右外大夫卒葬

释曰:大夫书卒者,君之股肱也。夫子书《士丧礼》,详哉乎君臣之礼、父子之恩也。内大夫执政,多由公族。命于天子者,惟单伯,非初制矣。未命于君者,有柔侠,隐之篇托始见之矣。桓之大夫不卒者,隐之贼也。庄之大夫不卒者,不以复仇之义告于君,犹之无臣子也。季友之功足录矣,而闵公不书葬,则立僖之私,诛牙之权,功不足以蔽罪也。臧孙辰自告籴之后,国有大乱,曾不与闻,不仁不知之罪彰矣,故距其卒也,四十余年,虽有事俱削之,所谓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季友立僖,为政在三桓之始,仲遂弑赤,为禄去公室之始,而鲁之礼乐刑政大坏矣。三代之礼,天子之卿,世禄不世爵。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其贤者进之以渐,殷道尊贤,周道亲亲,命哲不逮也。圣如柳下,而贡士之典不行。罪如隐如,而诸侯之讨不及。君子叹周之衰,上无礼,下无学,而于得臣、仲遂、叔肸、叔弓、两婴齐之卒,三致意焉。

猜你喜欢
  读书録卷十一·薛瑄
  第五章 12·辜鸿铭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目录·李琪
  卷三·毛奇龄
  卷三·蔡德晋
  四十二  备水·墨子
  卷一·朱熹
  卷十四·王安石
  哀公·哀公七年·左丘明
  卷五十九·佚名
  卷十·赞宁
  卷五十三·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欧阳竟无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太虚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四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十四【律诗五言七言凡九十六首】 翰林中送独孤二十七起居罢职出院 碧落留云住青冥放鹤还银台向南路从此到人间 重寻杏园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徘徊杏花

  • 卷428 ·佚名

    项安世 重午记俗八韵 菰饭沾花蜜,冰团裹蔗腴。 油淹枯茹滑,糟闷活鳞濡。 饷篚争门入,瘟船出市驱。 屑蒲形武兽,编艾写髯巫。 朱揭横楣牓,黄书闯户符。 辟邪钗篆蹙,解厄腕丝纡。 恶月多尤畏

  • 晏几道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

  • ●卷二·李绛

      ○学士谢状   臣绛等今日伏蒙圣恩召对,特赐延纳,过有奖谕。又奉宣圣旨:“卿守职尽忠,常如今日,朕何忧天下不理?”又复见襄阳进奉,出付所司,安国寺铸圣容处又罢临幸者。亲奉德音,旋蒙宣谕,目睹盛事,心感皇明,喜戴交并,抃舞失

  • 卷之七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三二认充状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一二二○二--九·佚名

    北门总理候选人郭尚茂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郭尚茂今当大老爷台前,认充得茂充当北门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偏袒、玩误。合具认充状是实。〔批〕附卷。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具认充状郭尚茂(画押)第三三

  • 第四十卷 仕绩 三 一·缪荃孙

    徐 州 府 一 秦秦 嘉秦嘉,凌人。陈胜初立,嘉与铚人董绁等特起,将兵围东海守于郯,胜使武平君畔监其军,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矫以王命杀畔。闻胜败,乃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拒项梁。梁引兵击败嘉军,嘉还战,一日死。(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一 列传三十一·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一】○唐三十一魏知古 卢怀慎 【奂】 李元纮杜暹 【鸿渐】 张九龄 【仲方】 韩休 【滉皋泂】魏知古庐怀慎李元纮杜暹张九龄韩休△魏知古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

  •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佚名

    七二一 湖广总督舒常奏缴湖北省第十次查获应毁各书折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湖广总督臣舒常、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十次查获应毁各书,委员解缴,恭折奏闻事。窃照各种违碍书籍,湖北先经酌委敎职人员,各回原籍,向亲友家

  • 卷十·曾巩

    王继英,开封人,少为笔吏。赵普罢相,常从者去,继英奉事愈谨,普复相,以补中书省官。真宗在襄邸,为前导,即位,擢引进使,未几,除宣徽南院使。景德二年,枢密使。三年,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恭懿王显,开封府人,少给事晋邸,即位,补右班殿直,未几,数

  • 礼记集説卷五·陈澔

    元 陈澔 撰礼器第十【器有二义一是学礼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礼者明用器之制】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増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栢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

  • 卷三十二·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三十二宋 李明復 撰宣公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公至自齊謝湜曰母喪如齊不諱者公之惡有大於此故也夏仲孫蔑如京師謝湜曰公如齊仲孫蔑如京師齊強王室弱故也胡安國曰以淺

  • 卷三·佚名

    △寿命品第一之三佛复告诸比丘,汝於戒律有所疑者今恣汝问。我当解说令汝心喜。我已修学一切诸法性空寂了了通达。汝等比丘。莫谓如来唯修诸法本性空寂。复告诸比丘,若於戒律有所疑今可致问。时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我等无

  • 11.说定品·佛音

    一 食厌想的修习今在无色之后,再来解释前面所提示的&ldquo;一想&rdquo;的食厌想的修习。(食厌想的语义)这里的&ldquo;食&rdquo;是取来的意思。有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的四种。然而这四种中,是谁取来什么?即(一)段食

  • 紫柏尊者全集·真可

    三十卷。明·达观真可(1543~1603)语,憨山德清(1546~1623)校,别称《紫柏老人集》。系紫柏尊者著述之集成。收在《万续藏》第一二六册、一二七册,《禅宗全书》第五十册。此书卷首有序赞、塔铭等多篇。对紫柏其人生平,叙述颇详。憨

  • 剑侠传·王世贞

    文言短篇小说集。明王世贞编。二卷。此书明吴琯《古今逸史》本题为唐人撰,不著名氏,二卷。《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存目著录即据此本,谓为“皆记唐代剑侠之事,与《太平广记》一百九十三卷至一百九十六卷所载豪侠四卷

  • 河源志·潘昂霄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

  • 神巫之爱·沈从文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7月初版,列入“新世纪文艺丛书”。它由“第一天的事”、“晚上的事”、“第二天的事”、“第二天晚上的事”、“第三天的事”、“第三天晚上的事”等6章组成。作品以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