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12

随机推荐

  • 《词综》(卷十四)·朱彝尊

    宋词六十八首六州歌头韩元吉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阳转,夹城西。草软沙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胭脂。绣户曾窥,恨依依。 昔携手处,香如雾,红随

  • 卷397 ·佚名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大泽知何处,扁舟快此行。 绮罗纷胜赏,歌吹溢欢声。 茭葑春还合,波涛暮自平。 临风一披拂,谁识未归情。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一水濡须百里间,举头遥见水西山。 微波不

  • 鹦鹉洲卷下·陈与郊

    第十九齝 佐酒 尤侯韵【满庭芳前】【生】金吼霜钟花催蜡炬夜来醉卧箜篌重铺秋宴净扫雁池头正喜髙秋爽气新却愁秋月解伤神酒阑七八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风叶岸菊花津且须勤买剑南春人间窕元称假梦裹邯郸可道自从梦见

  • 表第二 宰相中·欧阳修

    表格略

  • 安边第三十六·吴兢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太宗从

  • 第四十一回 奉密谕王景崇入关 捏遗诏杜重威肆市·蔡东藩

      却说汉主刘知远,传见来妇,看官道妇人为谁?原来是重威妻宋国公主。公主入谒汉主,行过了礼,由汉主赐令旁坐,问及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一闻移镇,虑蹈不测,适辽将又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丙辰朔荫故大学士顾鼎臣曾孙咸和为国子生以鼎臣撰玄效劳也○丁巳陕西山丹卫地一日三震声如雷关城多坏○戊午北虏打来孙等率众十余万骑深入辽东广宁等处总兵官殷尚质率游击阎懋官等御之虏众不敌尚质

  • 齐东昏褚皇后传·李延寿

    东昏褚皇后名叫令璩,河南陽翟人,是太常褚澄的女儿。建武二年(495),纳为皇太子妃,却不被宠爱。废帝对身边的人说:“如果得到像山陰公主那样的姑娘,就没有遗憾了。”山陰公主,是明帝的长女,后来便和她婬乱。第二年,太子妃去参拜

  • 隐逸传序·李延寿

    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显达与隐晦的分别,这些事情不一样,由来很久了。过去伯夷、叔齐在周武王时得到保全,华..却不被太公所容。为什么呢?探究他们的心志,大约是性情激昂或贪婪的作用。观察他们的行为,假托为教化礼义的风范,而避

  • 梁师都传·欧阳修

    梁师都是夏州朔方县人,世为该郡豪族。仕隋为鹰扬府郎将。大业末年罢归,交结党徒起为盗贼,杀害郡丞唐世宗,占据该郡自称大丞相,并与突厥连兵。与隋将张世隆交战,将他击败,随即派兵略定雕阴、弘化、延安等郡。自称国号为梁,僭即

  • 战国策校注序·吴师道

    战国策校注序 先秦之书惟战国策最古文最讹舛自刘向校定已病之南丰曾巩再校亦疑其不可考者後汉高诱为注宋尚书郎括苍鲍彪诋其踈略谬妄乃序次章条补正脱误时出已见论说其用意甚勤愚尝并取而读之高氏之踈略信矣若谬妄则

  • 秦韩战于浊泽·佚名

    【提要】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的确是军事、外交斗争的首要问题。七国互相兼并、削弱,每个国家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应当争取谁、联合谁、孤立谁、打击谁?对敌人要分化瓦解、对朋友要联合吸引。看看楚国是如何

  • 帝学卷三·范祖禹

    大宋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眞宗膺符稽古成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元年正月幸国子监二月又幸诏加餙祠

  • 接物·魏裔介

    飞乌以山为卑,而层巢其巅。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之者,饵也。君子苟能无以利害身,则辱安从生乎。[曾子]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张无垢]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程伊川]凡为人

  • 酒正/掌次·佚名

    酒正掌管有关酒的政令,按照法式授给[酒人]造酒的材料。凡为公事酿造酒的,也按法式授给造酒的材料。辨别五齐的名称种类:一是泛齐,二是醴齐,三是盎齐,四是缇齐,五是沉齐。辨别三种酒的名称种类:一是事酒,二是昔酒,三是清酒。辨别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四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诸有情类皆令住不还果。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

  •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慧远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上来比丘哀请为由。目下第二如来为说。文别有二。一对前众悲抑止哀情。二复次比丘下对前众请正为宣说。以众悲哀妨乱受法。故先抑止。于中初先止其悲相。为说偈下开

  •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佚名

    具名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五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王舍城竹园放光集众。以贤护菩萨为对场而说法。与般舟三昧经同本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