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书録卷十一

诚即五常之实理非五常之外别有诚也如实有是仁实有是义实有是礼实有是智是也

即理而物在其中即物而理无不在

如未有此宫室已有此宫室之理及有此宫室而理即在宫室之中如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及有天地万物而理即在天地万物之中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也

名臣言行録载伊川为讲官时文士归其门者甚众而伊川亦以天下自任论议褒贬无所顾避疑此八字或记言者之过伊川知易者岂容信口议论褒贬而无顾避乎

朱子曰无极而太极所以明夫道之未始有物而实为万物之根柢也

人多于快意之事忘却道

人为学至要当于妄念起处即遏絶之予每尝用力于此故书以自励

忘与助学者之通患

宋徽宗结金人攻辽之事始于童贯挟马植来小人之肇乱也如此

太极只在乎动静而已

朱子称周子曰先生之精因圗以示先生之蕴因圗以发其曰精者即无极而太极隂阳五行男女万物也其曰蕴者即包涵无穷之理也

太极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

易有太极易即隂阳太极即道也

泽藏珠而川媚石蕴玉而山辉有本之谓也庄子曰圣人贵精此之谓欤

河圗洛书万数万象万理之源

天以至理示人者河圗洛书是也

太极圗用功之要只在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修之者修此仁义中正也悖之者悖此仁义中正也故敬则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则静虚者正也义也太极之体以立动直者中也仁也太极之用以行而圣可学矣

刘靖修叙学有博文之功无约礼之实或非其所作或其少作也

河圗具五行之数春夏秋冬元亨利贞仁义礼智无不在焉

河圗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竒数二十偶数二十中虚五以象太极是即五行一隂阳隂阳一太极也

两仪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象数之理即太极也象数理气浑然无间理虽不杂亦不离也

伊川为讲官以三代之上望其君从与否则在彼而已其肯自贬其道以徇之哉

伊川晦庵为讲官时姑取以备故事资口耳而已二子即以真知力行望其君宜其不合也

咸九五咸其脢无悔脢背肉感所不见之地则无悔武王不忘逺当之

太极解未至此而修之不知此而悖之此皆指中正仁义而言

孟子论仁义礼智即太极也

中正仁义性也性即太极也夫岂性之外复有太极太极之外又有所谓性哉

太极之理中庸备之

六经四书之理不出太极

先儒曰欲心一萌便思义理以胜之即窒欲之要也古人有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四勿视为先

人只是有已故不能与天地同其大其要惟在克已河圗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数各相合洛书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数各相近

发明大易象数之原始于卲子继之者朱子也

作易本原不过夫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数语但诸儒不之察独卲子朱子能发明之

河圗虚其中者太极也竒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一六二七三八四九者四象也四实四空者八卦也夫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言盖本于此

朱子论易象数皆本于大传

啓防见作易之原与卜筮之本义

圣人方静之时正也义也寂也太极之体以立方动之时中也仁也感也太极之用以行此圣人之一动一静无非妙道精义之发有不待言而著者

学易只在语黙动静之间须时时学之

圣人方静之时百体收敛一心湛然而万理咸具及其动也随感而应动容周旋中礼耳目有聪明之理手足有恭重之理以至人伦之间各有仁义礼智信之理夫岂待言而后着哉

天虽不言而元亨利贞循环无端运而为春夏秋冬之序发而为温热凉寒之气万物生长遂成各正性命夫岂待言而后显哉

圣人发无言之教以示学者当求圣人之道于一身动静应事接物之间不可专求圣人之道于言语文字之际也

学须切问近思方可见道不逺人

易不外动静

人之一动一静而太极无不在焉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隂阳动静亦如此

朱子论喜怒未发之中曰盖当至静之时但有能知觉者而未有所知觉也故以为静中有物则可而便以为才思即是已发为此则未可以为坤卦纯隂而不能无阳则可而便以复之一阳已动为此则未可也

朱子曰程子言才思即是已发能发明子思言外之意盖言不待喜怒之发但有所思即是已发此意已极精微説到未发界至十分尽头不可以有加矣

庖丁解牛人处常变之道备焉

夬之上六不言隂有复生之理独于剥之上九言阳有复生之理圣人扶阳抑隂之意也

庖丁解牛顺其自然之理而行之如技经肯綮之未尝逆理则大軱矣

庖丁解牛只是顺理

谢氏曰明道先生善言诗未尝章解句释但优游翫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处又曰明道先生谈诗并不曽下一字训诂只转却一两字防掇念过便教人省悟窃观朱子诗传只转一两字防掇念过盖得明道谈诗意也

孔子教人不语以未至者

朱子文集有未为定说者如尽心知性一段与孟子尽心知性集注不同当以集注为定说

道体至中庸发明显著矣

复之卦辞言造化之复爻辞言人心之复

知时识势学易之大方也

朱子与皇甫文仲帖曰本义义理不能出程传但节得差简畧耳

朱子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义外圣贤之学便是异端机权世俗之学

许鲁斋曰吾道大公至正以天下公道大义行之故其法度森然明以示人窃谓异端正与吾道相反

朱子曰孔子只説义之和为利不去利上求利只义之和处便是利又曰义者得宜之谓处物得其宜不逆万物即所谓利

程子曰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徳自此为学之要也张旭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及公孙大娘舞劒而草书进乃心尝思念至此而感发程子曰须是思方有感悟处若不思怎生得如此然可惜张旭留心于书若移此思道何所不至此即无忘之意

师初六爻辞曰师出以律不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失律即不臧也

君子行有不得皆反诸己而无责人之心

鸢飞鱼跃是道理无一毫之空缺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是道理无一息间断处

张子曰无天下国家皆非之理学至于不责人其徳进矣

春夏之阳木火之气也秋冬之隂金水之气也此五行隂阳无余欠也

隂阳不在五行外太极不在隂阳外

公孙支言夷吾忌克忌猜疑克好胜二者人之大病也不可不去

知至至之上至字是至处下至字是到那至处知终是终处终之是终而不去

夫刚立之称见比卦传

自古作史者茍非大公至正之人爱憎取舍之间失其实者多矣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庄周曰儒者伪辞刘靖修诗曰纪録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求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数子之言曲尽作史之弊

蠧生木中枝叶从之颠仆诗曰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故王者以治内为本内不治而末虽安不足恃也汉元成哀平之世可见矣

列子曰运转不已天地宻移畴觉之哉是天地之化无一息之间如人之自少而老物之自盛而衰无须臾之不变但人自不察耳

无卜筮而知吉凶最宜详翫人所为顺理即所谓惠迪吉又何必卜筮而知吉乎人所为悖理即所谓从逆凶又何必卜筮而后知凶乎

无行所悔最为难事

雷撃而为雷斧星陨而为石是皆气结而成者以是知土石之类皆天地之初气凝结而成但刚为阳柔为隂耳

五行固有隂阳就水木火金土上又各有隂阳如水隂也其质属隂其气属阳之类

猜你喜欢
  变虚篇第十七·王充
  論衡校釋卷第一·黄晖
  近思録集注卷三·茅星来
  卷一百二十二·陈祥道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
  春秋辨义卷十四·卓尔康
  卷六·吴浩
  卷十八·林之奇
  注解正蒙卷上·李光地
  卷二十六·赞宁
  卷十八·赞宁
  道行经萨陀波伦菩萨品第二十八·佚名
  卷五十九·佚名
  持无量功德建塔品第三·佚名
  坐禅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李中和浔阳宰感旧絶句五首追感古今情不已竹轩闲取史书看欲亲往哲无因见空树临风襟袖寒浔阳物景真难及练泻澄江最好看曾上虚楼吟倚槛五峰擎雪照人寒园林春媚千花发烂熳如将画障看惟爱

  • 武皇纪下·薛居正

    景福元年正月,镇州王镕恃燕人之援,率兵十余万攻邢州之尧山。武皇遣李存信将兵应援,李存孝素与存信不协,递相猜贰,留兵不进。武皇又遣李嗣勋、李存审将兵援之,大破燕、赵之众,斩首三万,收其军实。三月,武皇进军渡滹沱,攻栾城,下鼓

  • 卷三十八·志第五·柯劭忞

      ○历五   △授时历议上 验气   天道运行,如环无端,治历者必就阴消阳息之际,以为立法之始。阴阳消息之机。何从而见之?惟候其日晷进退,则其机将无所遁。候之之法,不过植表测景,以究其气至之始。智作能述,前代诸人为

  • 第四十七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蔡东藩

      却说文帝闻母后到来,便率领文武百官,出郊恭迎。伫候片时,见薄太后驾到,一齐跪伏,就是文帝亦向母下拜。薄太后安坐舆中,笑容可掬,但令车骑将军薄昭,传谕免礼。薄昭早已下马,遵谕宣示,于是文帝起立,百官皆起,先导后拥,奉辇入都,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正德六年十一月丁未朔钦天监进正德七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黄州府知府胡锭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巡抚湖广右副都御史陈镐卒镐字宗之其先会稽人占籍南京钦天监成化丙午举应天乡试第一明年举进

  •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七七八 军机大臣奏查核正月至三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着交部察议;其

  • 四、《论语》三周年·林语堂

    在三年前此日,《论语》呱呱坠地,可是其呱呱是笑声,不是哭声,虽然他是法文所谓enfantterrible(好在人前说毫无顾忌的老实话的小孩),但是一则因他天真,本无恶意,也与人不怀宿怨,二则他可哄人笑,三则大人长者实在终日拘束的甚是无聊

  • 蔡挺传·脱脱

    蔡挺字子政,宋城人。中进士,调任虔州推官。任期满,因其父亲希言该当调往蜀州任职,蔡挺请求代替其父前往蜀,故授他为陵州团练推官。王尧臣任陕西安抚使,任命蔡挺为主管机宜文件的管勾文字。富弼出使辽国,上奏请求让蔡挺随从前

  • 叶李传·宋濂

    叶李字太白,一字舜玉,杭州人。自幼天资不凡,拜太学博士义乌施南学为师,补京学生。世祖南伐,蒙古军屯驻江上,宋朝命贾似道领兵抵御。因宪宗崩,世祖班师北还,解鄂州之围。贾似道把蒙古军北撤作为自己功劳,欺骗宋朝皇帝,得以再任宰

  •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正义】:楚州淮阴县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集解】:李奇曰:“无善行可推举选择。”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集解】:张晏曰:“下乡,县,属淮阴也。”【索隐】:

  • 卷二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凶礼七防礼蕙田案周礼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其别有五而首云以防礼哀死亡葢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故先王制礼吉礼而外莫详于防凡五等之服疏

  • 卷二·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二安溪 李光坡 撰士昬礼第二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疏曰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云二刻半前后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据整数而言昬礼

  •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梁漱溟

    我们所要求的答案我们现在平静的对于东西文化下一种观察,究竟什么是东方化,什么是西方化呢?纯以 好知的以理去研究他们各自的样子。这其间第一先来考究西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但是 我们假如拿此问题问人,大家仓卒之间一定答

  • 羼罗耶佛品第九·佚名

    佛告颰陀和。乃往昔时不可计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羼罗耶佛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於世间极尊。安定於世间。於经中大明。天上天下号曰天中天。尔时有长者子名须达。与二万人俱。来至羼罗耶佛所。为佛作礼卻坐一面。

  • 大权慧定品第六·佚名

    又族姓子。菩萨摩诃萨。於一切众生之身佛身。而等解之。彼以此。多观如来。於无数国土。如尘数。於诸如来一切。而供养。一切众花。一切极世众宝。以供养。一切众宝供养。散其上。一切众饰供养。种种经行之处供养。以

  • 辨疑志·陆长源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

  • 古今词话·沈雄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

  • 大方等陀罗尼经·佚名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