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本例卷十二

宋 崔子方 撰

凡内事门

例时

侵我

僖二十六年春王正月齐人侵我西鄙【承公盟月】文七年夏四月狄侵我西鄙【承宋公卒月】

文十五年秋齐人侵我西鄙

是年十有二月齐侯侵我西鄙【承归子叔姬月】

襄十四年夏四月莒人侵我东鄙【承卫侯奔月】

右五着例

伐我

庄十九年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庄二十年冬齐人伐我

僖二十六年夏齐人伐我北鄙

文十四年春王正月邾人伐我南鄙【承公至月】

文十七年夏四月齐侯伐我西鄙【承葬小君月】

成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襄八年夏莒人伐我东鄙

襄十年秋莒人伐我东鄙

襄十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为遂入郓月】襄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

是年秋八月邾人伐我南鄙【承日食月】

襄十六年三月齐侯伐我北鄙【承大夫盟月】

是年秋齐侯伐我北鄙

襄十七年秋齐侯伐我北鄙

是秋齐高厚帅师伐我北鄙

是冬邾人伐我南鄙

襄十八年秋齐师伐我北鄙

襄二十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

定七年秋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定八年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哀八年春王正月吴伐我【承入曹月】

哀十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右二十二着例

围内邑

襄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

襄十五年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襄十六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襄十七年秋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是年秋齐高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

右五着例

入内邑

隐二年夏五月莒人入向【为入极月】

成九年冬十有一月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是日莒先溃楚人得以入郓也着日欲有所见也郓吾邑也盖是时楚非有意於伐我因郓之不守而遂入之耳然则何以不言遂再称楚人不可以遂言也其再称楚人何也是公子婴齐不正其见利而妄入吾邑故贬之不与名称也详具经解】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取内邑

昭二十五年十有二月齐侯取郓【公孙在齐故齐取郓以居公也是时齐强鲁弱不能责季氏之罪以纳公而乃取一邑以居焉见齐之无意於纳公矣昭公不悟犹居郓三年以待齐及其不能然後始之晋故此加月以见讥】

哀八年夏齐人取讙及阐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取内田

宣元年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宣公以庶立齐侯以大国之权来为平州之会以定公位故以田赂齐也不正鲁之以田与齐而齐之受田于鲁故加月以见讥】右一变例

内入邑

隐八年三月庚寅我入祊【郑伯守人之土地而妄以与人我不度义而受之邑人不宾至於用师而入之亦病矣故加月以讥归祊而加日以讥入祊也】

右一变例

内取邑

成六年二月取鄟【承立武宫月】

襄十三年夏取邿

昭元年三月取郓【取之莒也莒鲁争郓久矣是时莒有弑君之祸岂鲁责赂於莒而後取郓乎故加月以见讥】

昭四年九月取鄫【取之莒也始鄫欲属鲁而为莒所灭鲁不能救今复取之於莒又不复其国家而遂有之故加月以见讥】

昭三十二年春正月取阚【承在乾侯月】

右五着例三其变例二

内取田

僖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

成二年秋八月取汶阳田【承宋公卒月】

襄十九年春王正月取邾田自漷水【承盟柯月】

右三着例

归内邑

隐八年二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加月讥也解具入祊下】哀八年冬十有二月齐人归讙及阐【承?伯卒月】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归内田

宣十年春齐人归我济西田

定十年夏齐人来归郓讙龟隂田

右二着例

假田

桓元年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承公会月】

右一着例

税亩

宣十五年秋初税

右一着例

田赋

哀十二年春用田赋

右一着例

昭八年秋蒐于红

昭十一年五月大蒐于比蒲【承夫人卒月】

昭二十二年春大蒐于昌闲

定十三年夏大蒐于比蒲

定十四年秋大蒐于比蒲

右五着例

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右一着例

来乞师

成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

成十六年六月晋侯使栾黶来乞师【承日食月】

成十七年九月晋侯使荀罃来乞师【承盟柯陵月】成十八年冬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右四着例

昭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凡言及者我意也变及言暨知非我意也吾之平强矣故加月以见讥】

定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齐鲁比年有侵伐之怨鲁实畏齐平齐之平强矣故加月以见讥颊谷之会齐有异谋知齐之不欲平亦明矣】

定十一年冬及郑平

右三着例一其变例二

襄五年冬戍陈

襄十年冬戍郑虎牢

右二着例

次【俟附】

庄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为治兵月】庄三十年夏次于成

右二着例

师救

僖十八年夏师救齐

右一着例

师围

庄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

右一着例

师还

庄八年秋师还

右一着例

定五年夏归粟于蔡

哀八年夏归邾子益于邾

右二着例

隐七年夏城中丘

隐九年夏城郎

桓五年夏城祝丘

桓十六年冬城向

庄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城诸及防【承杞叔姬卒月】庄三十二年春城小谷

宣八年冬十月城平阳【承葬小君月】

成四年冬城郓

成九年冬十有一月城中城【承葬齐顷公月】

襄七年夏四月城费【承卜郊月】

襄十三年冬城防

襄十九年冬城西郛

是冬城武城

定六年冬城中城

定十四年秋城莒父及霄

定十五年冬城漆

哀四年夏城西郛

哀五年春城毗

哀六年春城邾瑕

右十九着例

庄元年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庄二十八年冬筑郿

庄三十一年春筑台于郎

是年夏四月筑台于薛【承薛伯卒月】

是年秋筑台于秦

成十八年八月筑鹿囿【为公薨月】

昭九年冬筑郎囿

定十三年夏筑虵渊囿

右八着例

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定二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两观之僭久矣今复作之故目事以见讥而加月也】

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

庄二十九年春新延廐

右一着例

庄九年冬浚洙

右一着例

文十六年秋八月毁泉台【承夫人薨月】

右一着例

定八年冬盗窃宝玉大弓

右一着例

定九年夏四月得宝玉大弓【承郑伯卒月】

右一着例

取杀

庄九年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凡外杀世子公子例皆时以鲁之不能存子纠故加月以见讥】

右一变例

 

 

 

春秋本例卷十二

猜你喜欢
  颜渊第十二·朱熹
  第十二章 17·辜鸿铭
  卷三十二·冯复京
  卷一·王应麟
  卷十五上·王天与
  《仪 礼》·佚名
  卷七·佚名
  卷二·僧祐
  卷二·佚名
  卷二十九·赞宁
  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太虚
  胜利归来话佛教·太虚
  须摩提女经·佚名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吴昌龄

    (正末引从众、华幡、法器上,云)行者,将香盒过来。(行者云)香盒在此。(正末云)南无阿弥陀佛。此一炷香愿吾主万寿,臣串千秋。此一炷香愿黎民乐业,五谷丰登。此一炷香愿法轮常转,佛日增辉。(唱) 【双调】【新水令】爇龙涎一

  • 卷三·唐圭璋

    【长筌子:词作76首】○抛球乐道人心印悟来,自然惺洒。这妙用、玄关造化,神功巧笔,今古难画。见壶中、不夜春光,有锦绣、江山相亚。处处花萼楼台,秀吐香风,高耸蟠桃架。玩紫微绛阙,瑶池阆苑,岂羡世间,园林郊野。

  • 卷二百五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二 揭奚斯 得程翰林扬州消息 皇明属休期侧席伫贞良游麟既集薮鸣凤亦在冈君子乘时兴出饯何辉光车马塞江介笳鼔迎羽觞时秋风雨交四顾野茫茫晨钲激中流

  • 列传第二十九 源贺·魏收

    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进

  • ●卷三·佚名

      ★元帅府书  大金固伦尼伊拉齐贝勒、左副元帅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  “近日恭依宣旨,遣使问罪,来意虽以委任不当为辞,然未肯服罪,致令重兵河北、河东两路齐进,所经州县军府服者抚之,拒者攻之,今月初六日已到泽州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七·杨仲良

      真宗皇帝   封泰山天书附   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兖州泰山父老及瑕邱等七县民四千七百九十三人诣阙请封禅,观察判官廖文铎护送之。上谦逊不允,各赐束帛遣还。雍熙元年四月乙酉,泰山父老千余人复诣阙请封禅。戊子,群臣

  • 第二十六回 随何传命招英布 张良借箸驳郦生·蔡东藩

      却说韩信灭赵,诸将入贺,乘便问及计谋。经韩信从头叙明,才知前时所遣的三路人马,都寓玄机。靳歙一路,是叫他夤夜出发,绕到赵营后面,暗暗伏着,等到赵兵空壁出战,便乘虚劫营,拔去赵帜,改竖汉帜。傅宽张苍两路,是叫他向晨出发,埋

  • ○戴名世之狱·佚名

    桐城方孝标尝以科第起官至学士,后以族人方猷丁酉主江南试,与之有私,并去官遣戍。遇赦,归入滇,受吴逆伪翰林承旨。吴逆败,孝标先迎降得免死。因著《钝斋文集》、《滇黔纪闻》,极多悖逆语,戴名世见而喜之。所著《南山集》多采录

  • 权会传·李延寿

    权会字正理,河间莫阝人。志向崇尚沉稳高雅,举动遵循礼节法度。小时候学习郑玄《易》,曲尽其幽微奥妙。《诗》、《书》、《三礼》文义精审博识,兼擅风角之术,善观天象。仕于齐朝,开始的时候任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荐为门客,对

  • 卷一百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三宗庙考【七】太庙时享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皇上登极癸丑定三年内享太庙仪皇上亲诣或遣官恭代俱用礼服作乐先期斋戒用素服冠缀缨纬视祝版用

  • 卷二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二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觿【或

  • 卷五十一·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五十一 明 冯复京 撰大雅荡之什二烝民篇考释亲云父为考母为妣○白虎通曰考成也言有成德○曲礼曰生曰父母妻死曰考妣嫔防説文云防咙也○素问曰防主天气咽主地气○物理论云咽防生之要孔韩

  • 卷六十六·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六   宋 王与之 撰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郑锷曰扬子曰擿埴索涂冥行而已又曰冥行翳路皆谓闇而无所见也故日入之后谓之晦冥冥氏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欲其不知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勝決擇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心差别相建立應知.頌曰.   所依境界力 建立心差别. 復由七種行 難了相應知。   論曰.心[一]差别相當知復由所依所緣力而得建立.由

  • 高宗御制文集·乾隆

    文别集。清高宗弘历(1711—1799)撰。四集,九十二卷。于敏中、梁国治、沈初、彭元瑞等奉敕编。弘历有《唐宋文醇》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约四十七万字。初集三十卷。经筵御论二卷,论、说、记五卷,序、后

  • 南越笔记·李调元

    风土地理类笔记。十六卷。清李调元著。约成书于乾隆后期。首记民俗,所录优美民歌,多为好诗。全书时有粤方言词语,首卷专条尤为丰富。方言字及至今字书失收字不少。二、三卷记山川,特详水系、地貌。述山脉时附考证。文字清

  •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佚名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真诰》提到“紫度炎光,夜照神烛”“流金之铃”等,《云笈 七签》卷9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该经为六朝上清

  • 闽海纪要·夏琳

    一名《海纪辑要》。清初夏琳撰。三卷。记郑成功兴复始末,纲目体,按年月编载。起于隆武元年(1645)唐王建国福州,迄于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对郑氏三世之事,巨细毕载,为研究郑成功事迹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