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

宋 滕珙 撰

尧类

论钦是尧典第一

文集尚书说

此段厯述尧典篇首数句之旨

尧唐帝名说文曰典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此篇以简册载尧之事故名曰尧典后世以其所载之事可爲常法故又训爲常也曰粤越通曰若者发语辞古人文字中多用之周书所谓越若来三月亦此例也稽考也史臣将叙尧事故先言考古之帝尧者其德如下文所云曰者犹言其说如此也放至也孟子言放乎四海是也勲功也言尧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钦防敬也明聪明也敬爲体而明爲用也文文章也思意思也文着见而思深逺也安安无所勉强之貌言其德性之美皆出于自然而非勉强所谓性之者也允信克能也常人德非性有物欲害之故有强爲防而不实欲爲让而不能者惟尧性之是以信防而能让也光显被及表外格至上天下地也言其德之盛如此故其所及之逺如此也盖放勲者总言尧之徳业也钦明文思安安本其德性而言也允防克让以其行实而言也至于被四表格上下则放其勲之所极也孔子曰惟天爲大惟尧则之故书帝王之德莫盛于尧而其赞尧之德莫备于此且又首之以钦之一字爲言此书中开卷第一义也读者深味而有得焉则一经之全体不外是矣其可忽哉

又据语录答叶贺孙云尧是初头出治第一个圣人尚书尧典是第一篇文籍说尧之德都未下别字钦是第一个字如今看圣人千言万语大事小事莫不本于敬收拾得自家精神在此方看得道理尽看道理不尽只是不曾专一或云主一之谓敬敬莫只是主一曰主一又是敬字注觧要之事无小大常令自家精神思虑尽在此遇事时如此无事时也如此论尧克明峻德之义

大学或问

此段谓帝典专言成德之事

曰克明峻德何也曰言尧能明其大德也曰是三者固皆自明之事也然其言之亦有序乎曰康诰通言明德而已太甲则明天之未始不爲人而人之未始不爲天也帝典专言成德之事而极其大焉其言之浅深亦略有序云

舜类

辩苏子舜纪所论三事

文集古史余论

此段厯论苏子之言爲非

舜纪所论三事其一许由是已然当全载史迁本语以该卞随务光之流不当但斥一许由而已也然太史公又言箕山之上有许由塜则又明其实有是人亦当世之高士但无尧让之事耳此其曲折之意苏子亦有所未及也其一瞽象杀舜盖不可知其有无今但当知舜之负罪引慝号泣怨慕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与夫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父母欲使之未尝不在侧欲求杀之则不可得而已尔不必深辩瞽象杀舜之有无也其一舜禹避朱均而天下归之则苏子虑其避之足以致天下之逆至益避啓而天下归啓则苏子又讥其避之爲不度而无耻于是凡孟子史迁之所传者皆以爲诞妄而不之信今固未暇质其有无然苏子之所以爲说者类皆以世俗不诚之心度圣贤则不可以不之辩也圣贤之心纯然无欲岂有取天下之意哉顾辞让之发则有根于所性而不能已者茍非所据则虽巵酒豆肉犹知避之况乎秉权据重而天下有归已之势则亦安能无所愓然于中而不逺引以避之哉避之而彼不吾释则不获已而受之何病于逆避之而幸其见舍则固得吾本心之所欲而又何耻焉唯不避而彊取之乃爲逆偃然当之而彼不吾归乃可耻耳如苏子之言则是凡世之爲辞让者皆隂欲取之而阳爲逊避是以其言反于事实至于如此而不自知其非也舜禹之事世固不以爲疑今不复论至益之事则亦不能无惑于其说者殊不知若太甲贤而伊尹告归成王冠而周公还政宣王有志而共和罢此类多矣当行而行当止而止而又何耻焉苏子盖贤共伯而尚何疑于益哉若曰受人之寄则当遂有之而不可归归之则爲不度而无耻则是王莽曹操司马懿父子之心而杨坚夫妇所谓骑虎之势也乃欲以是而语圣贤之事其亦误矣

论大舜亲爱之义

答何叔京

此段谓兄弟之爱岂有终忘之理

象忧喜亦忧喜此义集解之说初若不明及细玩之则词不逮意之罪也今略改定云舜喜象之来非不知其将杀已但舜之心见其忧则亦忧见其喜则亦喜今见其喜而来故亦爲之喜盖虽明知彼之将杀已而自我观之则吾弟耳兄弟之爱终岂能忘也哉或曰【云云】愚闻之师曰兄弟之亲天理人伦盖有本然之爱矣虽有不令之人傲狠鬬防于其间而亲爱之本心则有不可得而磨灭者惟圣人尽性故能全体此理虽遭横逆之变几杀其身而此心湛然不少揺动伊川先生所谓【云云】正谓此耳

论舜德盛才高

语录

此段谓圣人作处自别

问舜不惟德盛又且才高嗣位未几如齐七政觐四岳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肇十二州封十二山四罪而天下服一齐做了其功用神速如此曰圣人作处自别故书称乃言底可绩

论舜察言用中之义

中庸章句释

此段专美舜有不自用之智

舜之所以爲大知者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也迩言者浅近之言犹必察焉其无遗善可知然于其言之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其广大光明又如此则人孰不乐告以善哉两端谓众论不同之极致盖凡物皆有两端如小大厚薄之类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则其择之审而行之至矣然非在我之权度精切不差何以与此此知之所以无过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

又据答南轩云迩言浅近之言也犹所谓寻常言语也寻常言语人之所忽而舜好察之非洞见道体无精粗差别不能然也孟子曰自耕稼陶渔以至爲帝无非取诸人者又曰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此皆好察迩言之实也伊川先生曰造道近后虽闻常人语言至浅近事莫非义理是如此

猜你喜欢
  异虚篇第十八·王充
  卷五·陈士元
  第十八章 4·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二·方苞
  卷十六·吴澄
  春秋纂言总例卷七·吴澄
  卷六十三·乾隆
  卷十五·敖继公
  士容论第六 务大·吕不韦
  卷七·佚名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卷二十一·道世
  佛说十地经卷第三·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七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二 王佐 应制赐宋承旨马 圣明天子齐唐虞四方混一同车书大宛西域总臣附万马入贡皆名驹天闲十二森成列牝牡骊黄色俱别罗帕轻笼锦作鞯丝缰稳鞚金为勒玉

  • 生活·徐志摩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五月二十九日

  • 卷一百六十二 慶曆八年(戊子,1048)·李焘

      起仁宗慶曆八年正月盡是年閏正月   春正月辛未,夏國主曩霄卒。曩霄凡七娶:一曰米母氏,舅女也,生一子,以貌類他人,殺之。二曰索氏。始,曩霄攻嚈牛城,傳者以為戰沒,索氏喜,日調音樂,及曩霄還,懼而自殺。三曰都羅氏,蚤死。四曰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焦竑

      駙馬都尉   ◆駙馬都尉   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李貞   駙馬都尉梅公傳(鄭曉)   驃騎將軍駙馬都尉中都留守司正留守武昌黃公傳(國史實錄)   駙馬都尉郭公壙誌(方孝孺)   駙馬都尉富陽侯李讓   駙馬都尉趙

  • 郑綮传·欧阳修

    郑綮的字叫蕴武。他考中了进士,任过监察御史,多次升官后任左司郎中。因家里很穷,请求任命为庐州刺史。黄巢掳掠淮南,他发文请求不要侵犯州界,黄巢笑了,为这收了兵,庐州单单保全了。唐僖宗嘉奖他,赐给他绯官服银鱼袋。他任职期

  • 礼二六·徐松

    郊祀真宗景德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内出《脽上后土庙图》,令陈尧叟量加修饰,仍诏汾阴坛后土黄琮、神州地祇两圭有邸,令文思院以美玉制之。袍,设香、酒、时果、牙盘食,遥拜诸陵,命大臣以香币酒脯诣致告,后陵即别差官。」并诏恭依。

  • 松阳讲义卷一·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大学之道章这一章是五经四书的纲领明白得这一章五经四书都在其中了要明白这章书不必另出意见只将朱子章句或问细细玩味便洞然了今日所以不可不讲者因明季讲家将这章书都讲乱了不将异説埽去不免反被

  • 序·赵鹏飞

    春秋经筌序蜀在天一方士当盛时安於山林唯穷经是务皓首不辍故其着述往往深得经意然不轻于自衒而人莫之知书之藏于家者又以国难而毁良可嘅叹麟经在蜀尤有传授盖濂溪先生仕于合伊川先生谪于涪金堂谢持正先生亲受教于伊川

  • 第14章·老子

    【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2)。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3),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4)。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5)。迎之不见其首,随之

  • 士容论第六 辩土·吕不韦

    辩土原文:五曰:凡耕之道,必始於垆,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靹,为其唯厚而及。饱者{艹纴}之,坚者耕之,泽其靹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行,耕而不

  • 不能守僧戒还俗勿污僧·太虚

    佛律是许可舍戒返俗的。返俗不必因不能守戒,也可因愿作有些救国护教等事情而需要还俗;但不能守僧四根本戒──淫、盗、杀、妄戒,尤其淫戒──决须还俗。还俗是清白的行为,缅、暹的官绅都以“是僧还俗”为尊荣,唯是犯僧根本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十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是时长者复以伽陀。称赞佛已。发诚实言。作大誓愿。以我所修善根功德。愿未来世。得成佛道。亦如世尊。具足成

  • 俱舍论疏 第十三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三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一以三义故名之为业。一者作用。二持法式。三分别果一作用者。谓即作用说名为业持法式者。谓能任持七众法式分别果者。谓能分别爱.非爱果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世品

  • 卷第九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九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论】第十师子奋迅城慈行童女主灌顶住。 【经】尔时善财童子於善知

  • 卷之四·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四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法语示灵智禅人向上一着直截承当操持久远从古为难历观前辈拌舍身命不顾危亡千里万里求明师胜友与之决择大事动是三二十年遍试诸难乃至尽形寿

  • 唐文粹·姚铉

    一百卷。宋姚铉编。陈善《扪虱新话》以为徐铉者,实误。姚铉字宝臣,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地)人。自署郡望,故曰吴兴。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官至两浙转运使。事迹具 《宋史》本传。是编文赋惟取古体,而四六之文不录。诗歌

  • 地府十王拔度仪·佚名

    地府十王拔度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所载为超度亡灵仪法。行道者首先焚香供养大罗天三清三宝天尊,其次焚香供养地府十王,赞颂启告,祈求众神垂降大慈悲力,救度亡灵。所谓地府十

  • 岂有此理·空空主人

    这是一部被清廷多次查禁的奇书,一部体现中国知识分子独立辍神的经典。作者以戏滤嘲骂的笔调。视一切权威为无物,专门疑人所不敢疑,汉人所不能被议,时见“大逆不道”的言辞。在作者眼中,人(鬼)无高下、事《物》无俱细,统统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