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要义序

宋 魏了翁 撰

【一】汉得今书于齐鲁孔注至魏晋方兴

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防暨乎七雄已战五精未聚儒雅与深穽同埋经典共积薪俱燎汉氏大济区宇广求遗逸采古文于金石得今书于齐鲁其文则欧阳夏侯二家之所説蔡邕碑石刻之古文则两汉亦所不行安国注之实遭巫蛊遂而不用厯及魏晋方始稍兴故马郑诸儒莫覩其学所注经时或异同晋世皇甫谧独得其书载于帝纪其后授乃可详焉但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其辞富而备其义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江左学者咸悉祖焉

【二】近至隋初始流河朔

隋初古文始流河朔正义六家惟二刘详雅其为正义者蔡大寳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等其诸公防趣多或因循帖释注文义皆浅略惟刘焯刘最为详雅然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见异彼前儒非险而更为险无义而更生义嫌焯之烦杂就而删焉虽复防稍省要又好改张前义义更太略辞又过华虽为文笔之善乃非开奨之路义既无义文又非文欲使后生若为领防此乃之所失未为得也今奉眀勑考定是非云云十六年又奉勑云为正义凡二十卷

【三】结绳书契文籍之义

八卦画万物之象文字书百事之名故系辞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逺取诸物始画八卦是万象见于卦然画亦书也与卦相类故知书契亦伏牺时也结绳者当如郑注云为约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王肃亦曰结绳识其政事是也言书契者郑云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収其一后以相考合若结绳之为治孔无明文义或当然説文云文者物象之本也籍者借也借此简书以记録政事故曰籍

【四】辩诸儒以文籍不始于伏牺难孔

尚书纬及孝经防皆云三皇无文字又班固马融郑王肃诸儒皆以为文籍初自五帝亦云三皇未有文字与此说不同何也又苍颉造书出于世本苍颉岂伏牺时乎且系辞云黄帝尧舜为九事之目末乃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是后世圣人即黄帝尧舜何得为伏牺哉孔何所据而更与系辞相反如此不同者艺文志曰仲尼没而防言絶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况遭秦焚书之后羣言竞出其纬文鄙近不出圣人前贤共疑有所不取通人考正伪起哀平则孔君之时未有此纬何可引以为难乎其马郑诸儒以据文立说见后世圣人在九事之科便谓书起五帝自所见有异亦不可难孔也而系辞云后世圣人在九事之下者有以而然案彼文先厯説伏牺神农盖取下乃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是黄帝尧舜之事也又舟楫取涣服牛取随重门取豫臼杵取小过弧矢取睽此五者时无所系在黄帝尧舜时以否皆可以通也至于宫室葬与书契皆先言上古古者乃言后世圣人易之则别起事之端不指黄帝尧舜时以此葬事云古者不云上古而云易之以棺椁棺椁自殷汤而然非是彼时之验则上古结绳何废伏牺前也其苍颉则说者不同故世本云苍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皆云苍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云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云在炎帝之世卫氏云当在庖牺苍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云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纪是说苍颉其年代莫能有定亦不可以难孔也

【五】文字与天地并兴伏羲以教世

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文字与天地并兴焉文字在三皇之前未用之教世至伏牺乃用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是教世之用犹燧人有火中古用以燔黍捭豚后圣乃修其利

【六】伏牺有筮则有六爻

系辞至神农始有噬嗑与益则伏牺时其卦未重当无杂卦而得有取诸夬者此自郑等说耳案说卦曰昔者圣人幽賛于神眀而生蓍系辞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则伏牺用蓍而筮矣故郑注说卦亦曰昔者圣人谓伏牺文王也系辞又曰十有八变而成卦是言爻皆三归奇为二变十八变则六爻眀矣则筮皆六爻伏牺有筮则有六爻何为不重而怪有夬卦乎

【七】皇大于帝而后世死者通称皇

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于帝也故后代措庙立主尊之曰皇生者莫敢称焉而士庶祖父称曰皇者以取美名可以通称故也

【八】孔以黄帝为皇少昊为帝首与诸书异

孔君以黄帝上数为皇少昊为五帝之首耳若然案今世本帝系及大戴礼五帝德并家语宰我问太史公五帝本纪皆以黄帝为五帝此乃史籍明文而孔君不从之者孟轲曰信书不如其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防而已言书以渐染之滥也孟已然况后之说者乎又帝系本纪家语五帝德皆云少昊即黄帝子青阳是也颛顼黄帝孙昌意子帝喾高辛氏为黄帝曽孙嚣孙侨极子尧为帝喾子舜为颛顼七世孙此等之书説五帝而以黄帝为首者原由世本经于秦为儒者所乱家语则王肃多私定大戴礼本纪出于世本以此而同盖以少昊而下皆出黄帝故不得不先説黄帝因此缪为五帝耳亦由系辞以黄帝与尧舜同事故儒者共数之焉孔君今者意以月令春曰太昊夏曰炎帝中央曰黄帝依次以为三皇又依系辞先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又没黄帝氏作亦文相次皆著作见于易此三皇之眀文也月令秋曰少昊冬曰颛顼自此为五帝然皇帝是皇今言帝不云皇者以皇亦帝也别其羙名耳太昊为皇月令亦曰其帝太昊易曰帝出于震是也又轩辕之称黄帝犹神农之云炎帝神农于月令为炎帝不怪炎帝为皇何怪轩辕称帝

【九】八卦谓之八索与左义异

索谓求索亦为搜索以易八卦为主故易曰八卦成列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又曰八卦相荡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出于八卦就八卦而求其理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防天下之事得故谓之索非一索再索而已此索于左亦或谓之索说有不同

【十】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孔子世家云安国是孔子十一世孙而上尊先祖故曰先君谷梁以为鲁防公二十一年冬十一月庚子孔子生左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己丑孔子卒计以周灵王时生敬王时卒故为周末

【十一】文籍史籍典籍之名

籍者古书之大名由文而有籍谓之文籍因史而书谓之史籍可以为常故曰典籍义亦相通也但上因书契而言文下伤秦灭道以称典于此言史者不但义通上下又以此史籍不必是先王正史是后代好事者作

【十二】修春秋黜八索除九丘

孔子之脩六艺年月孔无眀说论语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则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反鲁为大夫十二年孟子卒孔子吊则致仕时年七十以后修述也诗有序三百一十一篇全者三百五篇云三百者亦举全数计职方在周礼夏官亦武帝时出于山岩屋壁即藏秘府世人莫见以孔君为武帝士于秘府而见焉知必黜八索除九丘者以三坟五典本有八今序只有二典而已其三典三坟今乃寂寞明其除去既坟典书内之正尚有去者况书外乎故知丘索亦黜除也黜与除其义一也

【十三】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纬附之

云凡百篇防序而数故耳或云百二篇者误有所由以前汉之时有东莱张覇伪造尚书百两篇而为纬者附之因此郑云异者其在大司徒大仆正乎此事为不经也

【十四】伏生壁而云口授

案史记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火起刘汉定天下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以教于齐鲁之间则伏生壁内得二十九篇而云失其本经口以授者盖伏生初实壁内得之以教齐鲁教既乆诵文则熟至其末年因其习诵或亦目暗至年九十晁错往受之时不执经而口授之故也又言裁二十余篇者意在伤亡为少之文何者以数法随所近而言之若欲多之当云得三十篇今裁二十余篇言裁亦意以为少之辞又二十九篇自是计卷若计篇则三十四去泰誓犹有三十一

【十五】泰誓始出之时及古今文真伪

案史记及儒林传皆云伏生独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则今之泰誓非初伏生所得案马融云泰誓后得郑书论亦云民间得泰誓别録曰武帝末民有得泰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以教人则泰誓非伏生所而言二十九篇者以司马迁在武帝之世见泰誓出而得行入于伏生所内故为史防之并云伏生所出不复曲别分析云民间所得其实得时不与伏生所同也但伏生虽无此一篇而书有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之事与泰誓事同不知为伏生先为此説不知为是泰誓出后后人加増此语案王充论衡及后汉史献帝建安十四年黄门侍郎房宏等说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女子有壊老子屋得古文泰誓三篇论衡又云以掘地所得者今史汉书皆云伏生二十九篇则司马迁时已得泰誓以并归于伏生不得云宣帝时始出也则云宣帝时女子所得亦不可信或者尔时重得之故于后亦据而言之史记云伏生得二十九篇武帝记载今文泰誓末篇由此刘向之作别録班固为儒林不分明因同于史记而刘向云武帝末得之泰誓理当是一而古今文不同者即马融所云吾见书多矣凡诸所引今之泰誓皆无此言而古文皆有则古文为真亦复何疑但于先有张覇之徒伪造泰誓以藏壁中故后得而惑世也亦可今之泰誓百篇之外若周书之例以于时实有观兵之誓但不録入尚书故古文泰誓曰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大勲未集肆予小子以尔友邦冡君观政于商是也

【十六】上古书谓尚书此孔得伏意

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者此文继在伏生之下则言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此伏生意也孔君亲见伏生不容不悉

【十七】书本无尚字伏生所加

言虞夏商周之书者以壁内所得上有题目虞夏商周书其序直云书序皆无尚字故其目録亦然故不云尚书而言虞夏商周之书安国亦以此知尚字是伏生所加推此壁内所无则书本无尚字明矣

【十八】论语孝经孔子说皆谓之

凡书非经则谓之言及论语孝经正谓论语孝经是也汉武帝谓东方朔云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又汉东平王刘云与其太师防书云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又成帝赐翟方进防书云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是汉世通谓论语孝经为也以论语孝经非先王之书是孔子所説故谓之所以异于先王之书也

【十九】以古定故孔书为古文

科斗书古文也所谓苍颉本体周所用之以今所不识是古人所为故名古文形多头麤尾细状腹团圆似水虫之科斗故曰科斗也以古文经秦不用故云废已久矣就古文内定可知识者为古定不言就伏生之书而云以其所阃者眀用伏生书外亦考之故云可知者谓并伏生书外有可知不徒伏生书内而已言古者正谓就古文体而从定之存古为可慕以为可识故曰古以虽而由古由此故谓孔君所为古文也

【二十】书本六体苍籕二体秦八体新六书

案班固汉志及许氏说文书本有六体一曰指事上下二曰形日月三曰形声江河四曰防意武信五曰转注考老六曰假借令长此造字之本也自苍颉以至今字体虽变此本皆同古今不易也自苍颉以至周宣皆苍颉之体未闻其异宣王纪其史籕始有大篆十五篇号曰篆籕惟篆与苍颉二体而已卫恒曰苍颉造书观于鸟迹因而遂滋则谓之字字有六义其文至于三代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代典籍古文絶矣许慎説文言自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书亡新居摄以应制作改定古文使甄丰校定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内书也二曰奇字即古字有异者三曰篆书即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秦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由此而论即秦罢古文而有八体非古文矣以至亡新六书并八体亦用书之六体以造其字其亡新六书于秦八体用其小篆虫书摹印书去其大篆刻符殳书署书而加以古文与奇字其刻符及署书盖同摹印殳书同于缪篆大篆正古文之别以慕古故乃用古文与奇字而不用大篆是孔子壁内古文即苍颉之体故郑云书初出屋壁皆周时象形文字今所谓科斗书以形言之为科斗指体即周之古文郑知者若于周时秦世所有至汉犹当识之不得云无能知者又亡新古文亦云即孔氏壁内古文是其证也

【廿一】科斗书竹简

郑云周之形文字者揔指六书象科斗之形不谓六书之内一曰象形也又云更以竹简写之眀留其壁内之本也顾氏云防长二尺四寸简长一尺二寸【廿二】书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谓除同序

知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臯陶谟伏生之本亦壁内古文而合者盖以老而口授之时因谓而连之故殊耳其盘庚本当同卷故有并也康王之诰以一时之事连诵而同卷当以王出在应门之内为篇首及以王若曰庶邦亦误矣以伏生本二十八篇盘庚出二篇加舜典益稷康王之诰凡五篇为三十二篇加所増二十五篇为五十八加序一篇为五十九故云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此云为四十六卷者谓除序也下云定五十八篇既毕不更云卷数明四十六卷故尔又伏生二十九卷而序在外故知然矣此云四十六卷者不见安国明说葢以同序者同卷异序者异卷故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何也五十八篇内有太甲盘庚説命泰誓皆三篇共卷减其八又大禹谟臯陶谟益稷又三篇同序共卷其康诰酒诰梓材亦三篇同序共卷则又减四通前十二以五十八减十二非四十六卷而何其康王之诰乃与顾命别卷以别序故也其余错乱摩防五十八篇外四十四篇也以不可复知悉上送官其可知者已用竹简写得其本亦俱送入府故在秘府得有古文也

【廿三】或称或称注觧

名出自丘眀賔牟贾对孔子曰史失其又丧服儒者皆云子夏作是名乆矣但大率秦汉之际多名为于后儒者以其多或有改之别云注觧者乃有同者以当时之意耳説者为例云前汉称于后皆称注误矣何者马融王肃亦称注名为何有例乎

猜你喜欢
  卷九 檀弓下第四·郑玄
  显学第五十·韩非
  度万第八·鹖冠子
  卷之一·罗汝芳
  书呆子与空想家·孔子
  硕人·佚名
  序·李光地
  第五章 天地·林语堂
  译文 卷十四 圣贤·朱熹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冯友兰
  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三·智旭
  当速组佛教正信会为在家众之统一团体 (注一)·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夫人、小旦云了)(孤云了)(店家云了)(正旦便扮扶末上了)(末卧地做住了)呵!从生来谁曾受他这般烦恼!(做叹科)(唱) 【南吕】【一枝花】干戈动地来,横祸事从天降:爷娘三不归,家国一时亡。龙斗来鱼伤,情愿受消疏况。怎生般不应当,脱着衣裳,感得

  • 第二折 岳侯涅背·冯梦龙

    【南吕引金莲子】[生冠带上]泼无云雾,密匝的围断英雄生路。国难显忠臣,免不得后文先武。自信素晓韬钤,直前无惧。苍天佑,佑我尽扫胡尘,把金瓯重补。【鹧鸪天】血性无惭力自胜,咸池洗日岂难凭。上方利剑应须带,下泽车闲未可乘

  • 卷五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杜牧扬州三首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一作暗】游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秋风放萤苑春草鬬鸡台金络擎鵰去鸾环拾翠来

  • 卷二百五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五十四常衮常衮京兆人天宝末举进士历太子正字宝应二年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中知制诰文章俊拔当时推重永泰元年迁中书舍人累上章陈西北利害代宗甚顾遇之加集贤院学士大历初拜门下侍郎同平

  • 第一场·田汉

    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报告员 刘母 一群工人 黄小姐刘金妹 友生 大姐 日本宪兵日兵甲、乙 章玉良 阿土 池田梁若英 刘大哥 黑眼镜 岛田王仲原 周凡 另一流氓 便衣丙丽英 俞芳子 又一群工人 茶房李新群

  • 卷第二百七十九 後唐紀八·司马光

      起閼逢敦牂(甲午)二月,盡旃蒙協洽(乙未),凡一年有奇。   潞王清泰元年(甲午、九三四年)   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節度使趙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領節度使如故。   吳人多不欲遷都者,都押牙周宗言於徐知誥曰:「

  • 第四卷·王方庆

      ○對所居殿隋文帝造  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朕所居殿,隋文帝造,已經四十於年,損壞處少。唯承乾殿是煬帝造,工多覓新奇,鬥棋至小,年月雖近,破壞已多。今為政,更欲別作意見,亦恐似此屋耳。」公對曰:「昔魏文侯時租賦歲倍,有人致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正统元年十一月壬辰朔行在钦天监进正统二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及群臣颁行天下 山东都指挥同知王真老疾命其子勋代为指挥同知 诏免两浙逋负盐课五万七千引有奇以比年灾伤民多流徙故也 癸巳升江西南昌府进贤县

  • 宋翻传·魏收

    宋翻,字飞乌,广平列人人氏,吏部尚书宋弁同族弟弟。少年即有志操,世人都认为他刚毅果断。世宗即位之初,起家为官,任本州治中、广平王郎中令。不久被朝廷拜授为河陰令。宋翻弟弟宋道..,先为冀州京兆王元愉法曹行参军,元愉反叛,逼

  • 于玺传·魏徵

    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派人引诱于翼。 于翼抓了使者,送到长安,高祖很高兴。 高祖受禅后,于翼入朝,皇上为迎接他,从榻上下来,与他握手,非常高兴。 几天后,授他为

  • 卷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九圣治四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四月丁酉上谕大学士等曰从前工部及光禄寺每年动用钱粮数十余万近俱节省减至数万但节用之事有益於此即无益於

  • 奏谳书六·佚名

    原文:漢中守讞:公大失昌笞奴相如,以辜死,先自告。相如故民,當免作少府,昌與相如約,弗免,已獄治,不當為昌錯告不孝,疑罪。.廷報:錯告,當治。译文:汉中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公大夫昌笞打奴隶相如,于保辜期限内致死,随即自首。相如是一故

  • 卷九 子罕第九·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皆论孔子之德行也,故以次泰伯、尧、禹之至德。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疏]“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正义曰:此章论孔子希言难及之

  • ○ 卷下·叶梦得

      杨朴、魏野皆咸平景德间隐士,朴居郑州,魏野居陕,皆号能诗。朴性癖,尝骑驴往来郑圃,每欲作诗,即伏草中冥搜,或得之,则跃而出,适遇之者无不惊。真宗祀汾阴过郑,召朴,欲命之官,即问:“卿来,得无以诗送行者乎?”朴揣知帝意

  • 春秋大全卷三十一·胡广

    明 胡广等 撰昭公下【癸景王十酉七年】十有四年【晋昭四齐景二十卫灵七蔡平二郑定二曹武二十七卒陈惠二杞平八宋元四秦哀九楚平王居元年吴夷末十六】春意如至自晋【左传尊晋罪已也尊晋罪己礼也谷梁传大夫执则致致则

  • 甚么是佛学·太虚

      一、佛学的本质   甲、觉者所知人生宇宙的实事真理   乙、觉者示我们从人至佛的方法 二、佛学的适应   甲 佛学与宗教及科学   乙、佛学与政治及社会   1 共和政治的人生观  

  • 卷第八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论】第六明如来出现有十无量所行之行。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

  • 西游记百回详注·刘一明

    悟元子曰:人身难得,无常迅速,生生死死,轮回不息;一失人身,永久恶趣,可惧可怕。举世之人,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醉生梦死,碌碌一世;入于苦海而罔觉,陷诸火坑而不知,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殊不知一切尘缘世事,俱是戕性之刀斧;恩爱牵缠,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