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译文

  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作仔细的谋画;幸福在于积善累德;灾难在于多行不义。

  轻视农业,必招致饥馑;惰于蚕桑,必挨冷受冻。得人必安,失士则危。

  招来远客即富,荒废农时则贫。上位者反覆无常,言行不一,部属必生猜疑之心,以求自保。

  对上官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侮辱傲慢,必定失去亲附。近幸左右之臣不受尊重,关系疏远之臣必不安其位。

  自己怀疑自己,则不会信任别人;自己相信自己,则不会怀疑别人。邪恶之士决无正直的朋友;邪僻的上司必没有公正刚直的部下。

  行将灭亡的国家,决不会有贤人辅政;陷于混乱的政治,决不会有善人参与。爱人深者,一定急于求贤才,乐得于贤才者,待人一定丰厚。

  国家即将称霸,人才都会聚集来归;邦国即将败亡,贤者先行隐避。

  土地贫瘠,大物不产;水浅之处,大鱼不游;秃树之上,大禽不栖;疏林之中,大兽不居。

  山势过于陡峭,则容易崩塌;沼泽蓄水过满,则会漫溢出来。弃玉抱石者目光如盲,羊质虎皮者虚于矫饰。

  拿衣服时不提领子,势必把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的一定会跌倒。房屋梁柱软弱,屋子会倒塌;才力不足的人掌政,国家会倾覆。

  脚下受寒,心肺受损;人心怀恨,国家受伤。大山将要崩塌,土质会先毁坏;国家将要衰亡,人民先受损害。

  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国家将受伤害。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的车,也会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预见险恶的人事,应事先回避。害怕危险,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反而能生存。

  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行事之道则吉,不符合行事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处都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灾祸都向他袭来。

  这并不是什么奥妙的事,而是自然之理。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同忧,同恶相党,同爱同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似,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窥,同巧相胜。以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凡人类有所举措,均应遵守这些规律,不可与理相抗。

  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就会顺服。

  违反常理,部属则难以顺从;合乎常理,则办事容易。部属难以顺从,则容易产生动乱;办事容易,则能得到畅通的治理。

  以上所述的各项事理,用在修身、持家、治国,均会获得丰硕的效果。

猜你喜欢
  □□第五十九(阙)·墨子
  胡子衡齐目录·胡直
  人谱·刘宗周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十六·王顼龄
  卷十一·山井鼎
  卷六·欧阳修
  卷二十六·范处义
  卷首下·鄂尔泰
  卷十四·鄂尔泰
  卷十五·毛应龙
  《孟子十篇讀》敘·欧阳竟无
  发心与立志·梁漱溟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去了依赖性·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田间诗学卷七·钱澄之

    彤弓之什二之三彤弓 序曰天子锡有功诸侯也【郑云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飨礼之于是赐彤弓彤矢百玈弓矢千凡诸侯赐弓矢然后得专征伐 朱云此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之乐歌也 郝氏云谓锡弓矢是也谓燕非也燕与飨异飨

  • 卷十二·王昶

    韩知玥一首 吴朏一首 顾若璞一首 钱氏一首 郭{王+雨/亏}一首纪映淮一首 黄鸿一首 张红桥一首 范妹一首 钱涓一首马守贞一首 刘胜一首 杨炎一首 薛素素一首 朱无瑕一首王毓贞一首 白旃香一首 赵燕二首 

  • 卷360 ·佚名

    苏辙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七白鹤观 五老相携欲上天,玄猿白鹤尽疑仙。 浮云有意藏山顶,流水无声入稻田。 古木微风时起籁,诸峰落日尽生烟。 归鞍草草还城市,惭愧幽人正醉眠。 苏辙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三

  • ●赤壁游·沈泰

    (楚黄时泉许潮编新安长吉黄嘉惠评西湖端木汪楷、杓司牛斗星阅) (〔副末上〕云母屏开风阁午,水晶帘控雪堂朝。兔寒枫落秋江冷,欲与蛟龙伴寂寥。小人是苏衙里左右。俺相公今夕约黄山谷、佛印禅师,泛舟往赤壁游赏。小人只得先

  • 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刘若愚

    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而旧制醇雅,每寓等威节省之谊。自逆贤擅政,创古今未有之制,"服之不衷,身之灾也。"以今验昔,良然!贴里,其制如外廷之■〈石旋〉褶。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乾清宫管

  • 序·王世贞

    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

  • 卷之四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八月。庚申朔。秋分。夕月于西郊。遣庄亲王载勋恭代行礼。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丑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御史李肇锡奏、州县宜多用正途。请饬妥议章程

  • 六一七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查获《九十九筹》残本解京销毁折·佚名

    六一七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查获《九十九筹》残本解京销毁折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浙江巡抚臣王亶望跪奏,为查缴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民人颜季亨所撰《九十九筹》一书,狂悖不法,钦奉上谕如有查出,卽封固解京,不必

  •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佚名

    九九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得古今书籍百种开单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二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恭陈续购经史子集各书,仰祈圣鉴事。窃臣奉命采访遗编,凡能阐明经学治法,有关

  • 卷七十三绿营四·冯煦

    江南驻京文报局江南驻京文报局委员一人。江南旧有驻京提塘,因转雇书手,积压文件,经督抚会奏裁撤,照直隶另设文报局办法,派员驻京,设立江南文报局,据光绪三十三年司卷。旋经陆军部奏准。所派文报局各员名,应先行咨部,如遇有迟延

  • 春秋传卷七·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庄公上【公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谥法胜敌克乱曰庄】周【庄王四年鲁庄公十二年庄王崩子僖王立庄十七年僖王崩孙恵王立】郑【子仪元年鲁庄公十四年郑傅瑕杀子仪而纳厉公庄二十一年厉公卒子文公立】齐【襄公

  • 卷十·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济阳张尔岐撰觐礼第十【郑目録云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朝宗礼备觐遇礼省是以享献不见焉三时礼亡唯此存尔觐礼于五礼属賔大戴第十六小戴十七别录第十○

  • 论语正义卷二·刘宝楠

    爲政第二集解凡二十四章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注〕包曰: “德者无爲,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正义曰:《说文》:“譬,谕也。”《墨子·小取篇》:&ldq

  • [第四品]界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七九四十八界者是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所触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界、意识界、法界也。总说分七九五眼是眼界耶?眼界是眼耶?耳是耳界耶?耳界是耳

  • 欧游心影录·梁启超

    近代梁启超著。发表于1920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收入《饮冰室合集》时,作了删削,改名《欧游心影录节录》。全文分八个部分。记述沿途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及世界影响,详

  • 丽莎的哀怨·蒋光慈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

  • 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佚名

    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一卷,宋施护译。大日如来,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等之诸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