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续高僧传序

  原夫至道无言。非言何以范世。言惟引行。即行而成立言。是以布五位以擢圣贤。表四依以承人法。龙图成太易之渐龟章启彝伦之用。逮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四科。班生着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道之恒规。言行之权致者也。惟夫大觉之照临也。化敷西壤迹绍东川。踰中古而弥新。历诸华而转盛。虽复应移存没法被浇淳。斯乃利见之康庄。缺有之弘略。故使体道钦风之士。激扬影响之宾。会正解而树言。扣玄机而即号。并德充宇宙。神冠幽明。象设焕乎丹青。智则光乎油素。固以详诸经部。诚未缵其科条。窃以葱河界于剡洲。风俗分于唐梵。华胥撰列非圣不据。其篇则二十四依付法之传是也。神州所纪贤愚杂。其题引则六代所详群录是也。然则统斯大抵。精会所归。莫不振发蒙心网罗正理。俾夫骀足九达。贵踪望而可寻。徇目四驰。高山委而仰止。昔梁沙门金陵释宝唱撰名僧传。会稽释惠皎撰高僧传。创发异部品藻恒流。详核可观华质有据。而缉裒吴越叙略魏燕。良以博观未周。故得随闻成采。加以有梁之盛明德云繁。薄传五三数非通敏。斯则同世相侮。事积由来。中原隐括未传简录。时无雅赡谁为谱之。致使历代高风飒焉终古。余青襟之岁。有顾斯文。祖习乃存经纶攸阙。是用凭诸名器伫对杀青。而情计栖遑各师偏竞。逖听成简载纪相寻。而物忌先鸣藏舟遽往。徒悬积抱终掷光阴。敢以不才辄陈笔记。引疏闻见即事编韦。谅得列代因之更为冠冕。自汉明梦日之后梁武光有已前。代别释门咸流传史。考酌资其故实。删定节其先闻。遂得类缵前驱昌言大宝。季世情絷量重声华。至于鸠聚风猷。略无继绪。惟隋初沙门魏郡释灵裕。仪表缀述有意弘方。撰十德记一卷。偏叙昭玄师保。未奥广嗣通宗。余则孤起支文。薄言行状。终亦未驰高观。可为长太息矣。故沾预染毫之客。莫不望崖而戾止。固其然乎。今余所撰。恐坠接前绪。故不获已而陈之。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仇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言约繁简事通野素。足使绍胤前良允师后听。始岠梁之初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包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四十人。附见一百六十人。序而伸之。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解义。三曰习禅。四曰明律。五曰护法。六曰感通。七曰遗身。八曰读诵。九曰兴福。十曰杂科。凡此十条。世罕兼美。今就其尤最者。随篇拟伦。自前传所叙。通例已颁。回互抑扬。寔遵弘捡。且夫经道两术。掩映于嘉苗。护法一科。纲维于正网。必附诸传述。知何绩而非功。取其拔滞宏规。固可标于等级。余则随善立目。不竞时须。布教摄于物情。为要解纷静。节总归于末第。区别世务者也。至于韬光崇岳朝宗百灵。秀气逸于山河。贞槩销于林薄。致有声諠玄谷神游紫烟。高谢于松乔。俯眄于穷辙。斯皆具诸别纪。抑可言乎。或复匿迹城闉。陆沉浮俗。盛业可列。而吹嘘罕遇。故集见绩风素。且树十科。结成三帙号曰续高僧传。若夫搜擢源泒。剖析宪章。组织词令。琢磨行业。则备于后论。更议而引之。必事接恒篇。终成词费。则削同前传。犹恨逮于末法。世挺知名之僧。未觌嘉猷有沦典籍。庶将来同好。又尘斯意焉。

猜你喜欢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九·法云
  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三百五十二·佚名
  婆薮槃豆法师传·佚名
  序·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第六 力相应·佚名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嘉興白蓮寺語錄卷第二·佚名
  贺班禅额尔德尼就职电·太虚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四之下·李通玄
  卷第一·道世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二卷·无著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初集目录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总目卷一读贞观政要题王谔丰年农庆图独居昔予读书之暇间亦旁涉绘事尝恭制数图进圣母用供清玩兹蒙圣母宣付装潢仍命各题以句敢辞不文聊以效九如之颂云尔览旧作志怀八月二十三日恭遇皇考忌辰感成

  • 卷二十八·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二十八钱塘 王琦 撰记颂赞共二十首任城县厅壁记【元和郡县志任城县本汉县也属东平国古任国太昊之後风姓也僖二十一年左传曰任宿须句皆风姓也实司太皥与有济之祀注曰任今任城县也魏志曰文帝

  • 卷四十一 五代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一 五代上罗衮鸣山天下名山有,未闻山自鸣。昂藏如许阔,尔何亦不平。 【见同治丙寅刊齐召南等纂《温州府志》卷四《山川》。】句此心不向常人说。 【《江湖小集》卷二十一李《剪绡集》引。】罗绍威公燕

  • 卷一百九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六十七 真德秀 登南岳山 烟霞本成癖况复游名山举手招白云欲纳怀袖间奇崎七十二罗列皆苍顔振衣遇长风浩浩天地寛 送裘司直得请西归 轻舸龙山头木兰作双橹飘

  • 卷二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二十七    元 方囘 编着题类 着题诗即六义之所谓赋而有比焉极天下之最难石曼卿红梅诗有曰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不为东坡所取故曰题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然不切题又落汗漫今除梅花雪月晴

  • 列传第十一 卫操 莫含 刘库仁·魏收

    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以操为牙门将,数使于国,颇自结附。始祖崩后,与从子雄及其宗室乡亲姬澹等十数人,同来归国,说桓穆二帝招纳晋人,于是晋人附者稍众。桓帝嘉之,以为辅相,任以国事。及刘渊、石勒之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六·焦竑

      隱佚   ◆隱佚   陳靜誠先生遇傳(陳鎬)   秦公從龍傳(朱睦■〈木挈〉)   布衣葉公兌傳(赤城論諫錄)   王君國祥墓碣(方孝孺)   鄭顛公傳(鄭善夫)   王冕傳   邢公量傳   龔大章先生詡傳   賀友菊先生確

  • 卷四角部·赵璘

      角,為人凡不仕者,皆以此部。  元和初,南嶽道士田良逸、蔣含弘,皆道業絕高,遠近欽敬,時號田蔣。田以虛無為心,和煦待物,不事浮飾,而天格清峻,人見者褊恡盡去。呂侍郎渭、楊侍郎憑,相繼廉問湖南,皆北面師事。潭州大旱,祈禱不獲

  •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蔡东藩

      却说洞庭湖西南一带,地名武陵,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分流,就是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这五溪附近,统为蛮人所居,叫作五溪蛮。相传蛮人是槃瓠种,槃瓠乃是犬名。古时高辛氏帝喾,屡征犬戎,犬戎中有个吴将军,勇敢绝伦,无人可敌。

  • ●一一、平津的留恋·秦翰才

    溥仪在天津日本租界,先租住张彪花园;当满洲事变时,租住陆宗舆花园,他们叫做静园。溥仪到满洲后,一直保留至康德六年(一九三九),才又搬往宫岛街的协昌里,仍叫做静园。 静园中储藏,像图书、字画等等,还是很多,吾们可从下边四个来源

  • 卷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康熙六十一年春正月庚子命赍谕哲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暂停进兵上谕议政大臣等曰防妄阿喇布坦之兵屡被我师击败死伤颇多防零敦多卜等贼众亦大半死亡弃藏窜走仍回伊犂地方固守三岭若我满

  • 卷一百·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四十八昭公十七年考异足利本传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公公作宫谨按惟万厯与崇祯本同误 星孛天汉汉水祥也天作及宋板永懐堂同注鴡鸠王鸠也下鸠作鴡

  • 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三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身心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

  • 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九峰草(原版藏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九)吴江 顾有孝茂伦 王载咸平 评定同学诸子参阅凤凰十咏(已下俱和韵)三星阁临流杰阁自天题半展丹青与日齐不向家园供啸傲惟同云月老山溪(

  • 长老偈经·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一山间严窟内,声如狮子吼,长老练己偈,自作以听偈。二顺名顺姓,顺法住,有智诸众人,专念住不懈怠。三成果思察此,人人此彼处,观知不死道,此义为宣说。一偈集第一品一“予葺一小舍,无风心情好,天!若喜请

  • 第五 比丘尼相应·佚名

    [一]第一 阿罗毗迦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二时,阿罗毗迦比丘尼清晨,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于舍卫城乞食后,收钵,入于暗林以求远离。三时,恶魔波旬欲令阿罗毗迦比丘尼生恐怖,毛发竖立,以舍远离,而诣阿罗毗

  • 无常经·佚名

    梵名Anityata^ -su^tra 。全一卷。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又称无常三启经、三启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旨在阐说老病死之难免。本经原或为某经之一部分,未知何时被分出,而用于送葬之时请僧侣读诵。由本经可窥知佛

  • 圣大总持王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四咒。能知七生、十四生、二十一生及倍倍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