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契丹传

契丹,本是东胡族人,其祖先被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魏时青龙年间,部落酋长比能稍有不驯,被幽州刺史王雄所杀,部落衰微,逃至潢水之南,黄龙之北。

至后魏时,自称契丹。地处离京师东北五千多里。东接高丽,西连奚,南挨营州,北靠....、室韦,以冷陉山为屏障自卫。逐猎往来,居无定处。其君长为大贺氏,有精兵四万,分为八部,臣事突厥,任职俟斤。凡有调发争战,各部会合;若是猎射,则各部分散行动。与奚不和,争战若不利就退守鲜卑山。风俗与突厥大体相同。人死不埋,用马车送入大山,将尸体放在树巅。子孙死,父母早晚都哭悼;父母死,子孙不哭,也没有服丧期。

武德年间,大酋长孙敖曹与....君长突地稽都派人入朝,而君长们时有骚扰边境之事。两年后,君长咄罗派使者来贡名马、丰貂。贞观二年(628),君长摩会来降。突厥的颉利可汗不愿意外夷与唐和好,请求拿梁师都与契丹交换。

太宗说“:契丹、突厥不同类。现在契丹已经降我了,怎么还可以索要?师都,原是唐的编户,抢夺我的州部,突厥竟然容纳助他,我正准备擒拿他,决不可用他换降者。”第二年,摩会又入朝,皇帝赐他鼓纛,从此有例贡。皇帝讨伐高丽,调发所有酋长与奚的首领从军。班师时,皇帝过营州,召集君长窟哥及老人等,分级赐给缯绸等物,委任窟哥为左武卫将军。

大酋辱纥主曲据又率众归降。即列其部为玄州,委任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不久,窟哥全部都来归附,于是设置松漠都督府,委派窟哥为使掌管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爵无极男,赐姓李氏。列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都隶属松漠府,即任辱纥主为刺史。

窟哥死,契丹与奚联手叛乱。行军总管阿史德枢宾等抓住松漠都督阿卜固献到东都。窟哥有两个孙子:一叫枯莫离,任左卫将军、弹汗州刺史,封爵归顺郡王;一叫尽忠,任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契丹别部酋帅孙敖曹有个孙子叫万荣,任归诚州刺史。那时,营州都督赵文岁羽骄且贪,多次侵侮下属,尽忠等人心中怨恨。孙万荣本是以侍子身份入朝的,了解中国的虚实,于是共同举兵杀了赵文岁羽,窃据营州谋反。尽忠自称是无上可汗,任万荣为将,纵兵四处侵略,所到之处即被攻下,不到二十天,聚众几万人,妄称有十万,攻打崇州,擒拿讨击副使许钦寂。武后怒,诏令鹰扬将军曹仁师、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员大将率兵讨伐;派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纳言姚王寿为副使。改称万荣为万斩,尽忠为尽灭。诸将与万荣战于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张玄遇、麻仁节被俘。

进攻平州,也不胜。败书报入朝廷,武后派右武卫大将军建安王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进攻契丹;召募天下勇敢的奴隶,官府付给主人该奴的身价,开拔去击契丹。万荣夜里悄悄地偷袭檀州,清边道副总管张九节召募敢死勇士数百人迎战,万荣败逃入山。不久尽忠死,突厥默啜击破其部。万荣收聚散兵重整旗鼓,派别将骆务整、何阿小入冀州,杀刺史陆宝积,掳掠数千人。

武后听说尽忠死,再诏令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率兵十七万去讨契丹,在东硖石一仗,王师败,王孝杰战死。万荣乘胜屠掠幽州。武攸宜派将讨伐捉拿,不能取胜。于是诏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河内郡王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娄师德为清边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为清边中道前军总管,带兵二十万讨贼。

万荣勇猛异常,浩荡南行,践踏瀛州属县,恣肆无所忌惮。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奚兵掩击其尾部,契丹大败。擒获何阿小,令别将李楷固、骆务整投降,收缴兵器堆积如山。万荣弃军逃走,残兵再次集聚,与奚兵搏战,奚兵四面出击,契丹大败,万荣东逃。张九节设了三道埋伏线等他,万荣窘困,与家奴轻骑避至潞河东,疲惫极了,卧林下休息,家奴斩其首。张九节将其首传运至东都,余众溃败。武攸宜凯旋。武后很高兴,大赦天下,改元为神功。

契丹不能立国,于是依附突厥。久视元年(700),诏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伐契丹,取胜。这两人原是契丹的良将,曾侵犯边境,多次让官军吃败仗。至此为唐立功。

开元二年(713),尽忠的表弟都督李失活因默啜政衰,率部落与颉利发伊健啜来归附,玄宗赐给丹书铁券。两年后,与奚君长李大酉甫同入朝。诏令再置松漠府,任李失活为都督,封爵松漠郡王,授职左金吾卫大将军;就在其府设置静析军,派失活为经略大使,他所统辖八部都提拔其酋长为刺史。诏命将军薛泰为押蕃落使,督军镇抚。皇帝封东平王外孙杨元嗣的女儿为永乐公主,嫁给失活。

第二年,失活死,追赠特进,皇帝派使者吊祭。让失活弟中郎将娑固袭封及所领官职。明年,娑固与公主来朝,宴饮招待,赏赐甚多。

静析军副使可突于骁勇且得众心,娑固想除掉他,决心未下,可突于反过来攻娑固,娑固逃奔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州中甲兵五百会同奚君长李大酉甫兵共攻可突于,不胜,娑固、大酉甫均战死,钦澹害怕,将军队迁入榆关。可突于拥娑固的堂叔郁于为君长,派使者入朝谢罪。皇帝下诏,就封郁于为松漠郡王,而赦免可突于。郁于来朝,授职率更令,将宗室所生女慕容氏封为燕郡公主许配给他。可突于也来朝,提升为左羽林卫将军。郁于死,弟吐于即位,与可突于相互猜忌,不能安定其属下,于是带了公主来朝投奔,皇帝改封他为辽阳郡王,留任宿卫。

可突于拥尽忠之弟邵固为君主。有诏同意他继袭王位。天子封禅,邵固与各蕃长都随从到行宫。第二年,委任邵固为左羽林卫大将军,改封广化郡王,将宗室所生女陈氏封为东华公主,许配邵固。

有诏封其部酋长百余人为官。邵固派儿子入侍。

可突于又来朝,宰相李元..未以礼接待,怏怏而归。张说说:“可突于人面兽心,惟利是视。现正掌国政,人心归附。不用礼羁縻他,以后不来了。”三年后,可突于杀了邵固,立屈烈为王,胁迫奚人共降突厥,东华公主投奔平卢军。

诏令幽州长史、掌管范阳节度事赵含章去讨伐,派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亻品广募壮士,授职忠王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派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亻由先为副元帅,率领程伯献、张文俨、宋之悌、李东蒙、赵万功、郭英杰等八总管的兵讨伐契丹。后来又要忠王兼任河东道诸军元帅。忠王没有启程。于是诏令礼部尚书、信安郡王..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一道出塞捕获贼人,将契丹打得大败,可突于逃走,奚人降。信安郡王将契丹及奚被杀被俘的人祭告宗庙。

第二年,可突于侵扰边境,幽州长史薛楚玉、副总管郭英杰、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率领一万骑兵以及奚兵来反击,战于都山下。可突于率了突厥兵来,奚人害怕了,犹豫不定,后来分散逃走,据守险地。乌知义、罗守忠败,郭英杰、吴克勤战死,唐兵被杀的有万人。皇帝提拔张守王圭为幽州长史去指挥、治理。守王圭善于指挥战役,可突于害怕了,表面请降,而实际上渐往西北去倚靠突厥。其时,契丹衙官李过折与可突于有些矛盾,守王圭让客座管记王悔私下里邀约李过折,用兵包围可突于。过折当晚斩杀可突于、屈烈及其支党几十人后归附。守王圭派过折统帅可突于部,将可突于等人的头装盒传送东都。诏封李过折北平郡王,任松漠都督。后来,可突于的残党击杀了李过折并其家属,只有一个儿子剌乾逃奔安东免难,任职左骁卫将军。开元二十五年(737),张守王圭讨伐契丹,两次击破其军。有诏令自这次战争开始,作战有功一定要祭告宗庙。

天宝四年(745),契丹大酋李怀秀降。委任他为松漠都督,封崇顺王,将宗室所生女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许配给李怀秀。这一年,怀秀杀了公主叛离而去。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将他击破。改封其酋长楷落为恭仁王,代理松漠都督。其时安禄山正得宠,上表请求去讨伐契丹以称皇帝心意。调发幽州、云中、平卢、河东的兵共十多万,用奚人为向导,大战于潢水之南。禄山败,死者几千人。从此禄山与契丹相互侵掠不停,直到安禄山反叛才罢。

契丹在开元天宝年间,派使入朝贡献不下二十次。以前,派范阳节度使为押奚、契丹使,自肃宗至德年后,藩镇专有其地,致力于自安。险处的防守及侦察格外严谨,不使边界有事,奚、契丹也很少来侵扰,每年还选酋豪们几十人入长安朝会。每次引见,都赐与有秩,其下几百人都馆宿幽州。至德、宝应年间两次入朝贡献,大历中入朝十三次,贞元年间三次,元和年间七次,大和、开成年间四次。但是天子不喜欢契丹外附回鹘,所以不再封爵任官给他们的首领。会昌二年(842),回鹘被攻破,契丹酋长屈戍再次归附。授他云麾将军,任守右武卫将军。此时,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了换回回鹘所给的旧印,赐契丹唐制新印,印文是“奉国契丹之印”。

懿宗咸通年间,契丹王习尔之两次派使者入朝,部落渐强。习尔之死,族人钦德即位。光启时,天下盗贼蜂起,北疆多事。契丹乘机攻取奚、室韦,小小部种都听其指挥。于是侵扰幽州、蓟州。刘仁恭发所有的兵力越过摘星山去讨伐,烧毁塞下牧草,使契丹不能放牧,马很多饿死。契丹只好求盟,献良马求牧地,刘仁恭同意。后来又毁约来侵扰,刘守光戍守平州,契丹将一万骑兵入州,守光假装与他们言和,在野外设帐宴饮,伏兵擒其大将。契丹众人悲痛,愿用五千匹马赎人。刘守光不同意。钦德用重金来请求,这才与他们盟誓。以后十年契丹不敢来侵犯。

钦德晚年政令权威不强,契丹八部的大人法中有三年一换的条款,那时耶律阿保机建鼓旗为一部,不肯换,自称为契丹王而统领了国家,大贺氏就亡了。

猜你喜欢
  志第三 历下·沈约
  第四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蔡东藩
  第四十一回 太和殿受禅承帝统 白莲教倡乱酿兵灾·蔡东藩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二·孙承泽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曾毓隽幸脱虎口·刘以芬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四十八·纪昀
  一三二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修改文津阁书函折·佚名
  一 孔乙己的时代·周作人
  卷之六十八  蓬軒類記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佚名
  卷一百七·佚名
  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三十八·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炎·唐圭璋

      炎字晦叔,婺源人。生于绍兴八年(1138)。登乾道五年(1169)进士,调崇阳主簿。张栻帅江陵,闻其贤,檄入幕府。秩满授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县。积官至军器监,中奉大夫,赐金紫,封婺源县男。所居在武水之阳。双溪合流,因以自号。蓍有双溪

  • 第二折·关汉卿

    (钱大尹上,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老夫钱大尹。昨曰使张千干事,这早晚不见来回话。左右,门首觑着,来时报复我知道。(张千上,云)自家张千是也。奉俺老爷命,着干事回来,如今见老爷去咱。(见科,钱大尹云)张千,我分付你的事如何?(张千云)奉老

  • 卷二·昭梿

    ◎淳化帖法帖之久,无如淳化阁帖。其后鼎、绛、汝诸帖互相仿摹,愈失旧规,近日祖帖收藏家,无过而问者。惟大内所藏,系当日所赐毕士安者,篇帙完善,墨渖如新,成亲王曾见之。纯皇帝珍惜如宝,特建淳化轩以贮之。又命于文襄摹刻上石,颁

  •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雍正八年上谕·丁宗洛

    洪惟太祖、太宗创业垂统,厥有一德佐命之良;世祖抚绥万邦,实多奋庸熙载之彦。圣祖临御六十余年,其间良臣硕辅,后先相望;据朕所深知者,举其一二:如大学士公图海、公赖塔、大学士张英、尚书顾八代、马尔汉、赵申乔、河道总督靳辅

  • 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周作人

    九一八以后东北整个沦陷,国民党政府既决定采用不抵抗主义,保存实力来打内战,于是日寇遂渐行蚕食,冀东一带成为战区,及至七七之变,遂进占平津了。国民党政府成竹在胸,军政机关早已撤离,值钱的文物亦已大部分运走了,所以剩下来的

  • 李德裕传·刘昫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父李栖筠,是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受封为赵国忠懿公,宪宗元和初年(806)任宰相。李德裕少年即有壮志,苦心致力学业,尤其精通《西汉书》、《左氏春秋》。羞恶同众儒生参加州县的举荐,不喜欢科举考试。

  • 卷二百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慎刑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诏羣臣言事知睦州桐庐县刁衎上谏曰刑书谓淫刑酷法非律文所载者望诏天下悉禁止之巡检使臣捕得盗贼

  •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五>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五世职表十八正黄旗蒙古

  • 营缮·朱元璋

    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燕因元之旧有。若王子、王孙繁盛,小院宫室,任从起盖。秦王府(西安) 晋王府(太原) 燕王府(北平) 周王府(开封) 楚王府(武昌)齐王府(青州) 鲁王府(兖州) 蜀王府(成都) 湘王府(荆州) 代王府(大同)肃王府(甘肃

  • 卷二十六·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六礼器此明礼之不可无犹器之不可阙也器有二义一是学礼者成德器之美一是行礼者明用器之制张子曰礼运语其逹礼器语其成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八   地真·王明

    抱朴子曰:「余聞之師云,人能知一,萬事畢〔一〕。知一者,無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無一之能知也。道起於一〔二〕,其貴無偶,各居一處,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靈〔三〕。金沈羽浮,山峙川流

  •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卷下·佚名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时龙首菩萨谓濡首曰:&ldquo;去矣,族姓子!东行分卫。&rdquo;答曰:&ldquo;龙首!其幻化、野马宁有东西南北方乎?&rdquo;曰:&ldquo;吾于仁前尚不能言,况敢所说。何则然者?以其诸辩从尊所问。仁即应顺如法发遣,

  • 卷第九·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九 法语下 示谅禅人 东林门下无禅道佛法。无向上向下。无之乎者也。无得失胜负。虽聚衲子唯以金刚圈栗棘蓬。跳者不可着力跳。吞者不可着力吞。但退步冷地里蓦然体得如昼锦还乡。千人万人中一人半人

  • 武林藏书录·丁申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

  • 周易辨录·杨爵

    四卷,明杨爵著。《明史》本传作《周易辨说》。其书释64卦,只载上、下经卦辞,训解及六爻、《彖传》、《象传》,但不列原文。说多本人事,深切明著。《四库全书》本。此书乃杨氏被系狱中时所作,惟解六十四卦经义,多旁引

  • 罗天大醮早午晚三朝科·佚名

    述科仪,祭三清与玉皇,盖撰于宋后,包括十二愿。

  • 因园集·赵执信

    十三卷。清赵执信撰。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 (167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颇为朱彝尊等所引重,官至右春坊右赞善。赵执信少颖慧,工吟咏,承其家学。所居因园,依山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