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四十三   宋 程公说 撰书二十五

职官书第三

宋殷后天子之事守礼秩加于诸侯文八年经书宋司马宋司城亦以天子之后得自命官也成王命防子统承先王修其礼物由是言之宋之制当本之殷然诸侯亦不可尽备天子之制殷制见于书传无闻焉惟曲礼载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噐司货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五官致贡曰享五官之长曰伯郑氏注此盖殷时制也孔颖逹曰殷以大宰为一卿以象天时司徒以下五卿法地事但大宰既尊故先列大宰而属大宰之官既法于天故同受大名六卿外复别立六府者藏物之处使各主其所掌职也立此六工典制六府之材物五官致贡不言大宰以大宰摠领群职尔此殷制可考之大凡也宋官制较之于旧则有异其详列下方

孤卿

僖九年传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师以听政于是宋治宋始盖以左师为政其后有左右二师襄九年传二师令四乡正敬享颖逹曰宋国之法二师分掌其方左右各掌二乡按周礼乡老二乡则公一人此王制也孤贰公上公之国则孤一人宋上公而有左右二师是为二孤仿公孤之名非古也故颖逹曰宋国之法讥其更变之失而违王制耳【文七年传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书曰宋人杀其大夫孔颖逹曰此二子亦卿官也下云六卿和公室六卿之外有此二子盖是孤卿之官宋上公礼得有孤尝考左右师则孔义于此为差】

右师

右师之职于六卿中为贵故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成十五年】襄九年宋灾华阅为右师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孔颖逹曰百司府藏属左右二师故右官庀其司而左亦如之是府库之物二师摠令群官所主宋僣立二孤在六卿之上而右师又孤卿之尊者

左师

左师之职亚于右师僖九年公子目夷为左师以听政宋始以左师为政卿其后有左右二师则右师为之长僣也

六卿

殷制六卿大宰象天时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宼法地事宋六卿之次则曰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其不合者有四右师左师命名特异一也大宰列六卿之外二也司徒次司马之后三也司士之名无闻焉四也然所为戾者多矣

司马

文八年经宋人杀其大夫司马司马主甲兵亦曰司武襄六年传华弱为司马平公曰司武而梏于朝难以胜矣谓其主兵也哀十四年传司马请瑞兵虽掌于司马必请瑞而后发尚古制云

司徒

司徒主徒役襄九年传宋灾司徒华臣具正徒杜预注正徒役徒司徒所主按周礼大司徒掌徒庻之政令小司徒凡用众庻则掌其政教凡国之大事致民孔颖逹曰如是年司里所使遂正所纳皆是临时调民而役之若今之夫役也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

司城

文八年经宋司城来奔司城本司空主营垒以武公名废为司城十六年传夫人将使昭公田孟诸而杀之使谓司城去公六卿皆卿官而独使司城者以司城与司马相属其掌营垒则兵亦兼之矣周礼司空乡师大役则帅民徒而至以考司空之辟田猎徒役亦不尽役谓若一次起发几人司城必书其人已用几日至用之后则不再起是其职也

司寇

司寇掌刑罚襄九年传使乐遄庀刑噐亦如之杜预注乐遄司寇刑噐刑书

卿官非一

大司马 少司马 大司寇 少司寇

僖二十二年传曰大司马固谏又曰司马鱼固为大司马则鱼为小司马矣成十五年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凡此皆具官也【大司马大司寇为天子之官宋不当有】

大宰 少宰

桓二年传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于时宋其二卿为政欤至成十五年传华元为右师鱼石为左师荡泽为司马华喜为司徒公孙师为司城向为人为大司寇鳞朱为少司寇则为七卿矣而复有向带为大宰鱼府为少宰孔颖逹曰少司寇二宰等六卿外亦是卿官如鲁三卿外别有公孙婴齐臧孙许但非如六卿世掌国政则宋卿数逾殷制之旧矣【亦如晋三军将佐皆世卿外有散位从卿者】

大宰所掌

襄九年传宋灾使大宰西鉏吾庀府守杜预注府六官之典按殷制天子建天官先六大而大宰居其一又天子之六府典司六职此言大宰盖天官之一而府守则六府之职也若如杜言谓为六官之典是与府守异矣孔颖逹曰杜以府为六官之典当是六官之典其事载于书故使具其守刘炫以府守为府库守藏今知不然者以百司府藏已属左右二师曲礼言五官致贡曰享不及大宰则以大宰摠摄群职故也虽二师各庀其司而大宰摠庀府守【商书伊训百官摠已以聼冢宰盖伊尹也冢犹大也説命曰惟说命总百官孔安国注冢宰之任则傅说相髙宗也宋上公修先王礼物大宰名与冢宰同然据传乃在六卿外非商制之旧矣】

文十四年传宋髙哀为萧封人以为卿杜预注萧宋附庸仕附庸还升为卿孔颖逹曰髙哀仕于萧国遂被防擢升为宋卿是时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矔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髙哀为卿在六卿之外宋卿盖非一矣

司城为政卿

襄九年传宋灾乐喜为司城以为政杜预注乐喜子罕也为政卿知将有火灾素戒为备火之政按宋六卿右师为尊司城位居五非政卿也今言司城为政卿杜预注以为专为救火之政而已然从此以后歴检传文郑人请贼宋人献玉抶筑台之讴削向戌之赏子罕所为皆是政卿之任则子罕以司城为政卿不特救火之政也孔颖逹云宋以华阅是华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阅继其父耳子罕贤知故特使为政齐任管夷吾鲁任叔孙婼皆位卑而执国政子罕以司城为政其类此欤

右左官属

襄九年传华阅为右师讨右官官庀其司向戌讨左亦如之杜预注使具其官属盖百官有司之分属于右师左师者

大尹

哀二十六年传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逹杜预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逹于君

御士

昭二十一年传多僚为御士杜预注公御士此年传又曰子皮遇多僚御司马而朝则公之御士亦为司马御士矣

校正

襄九年传宋灾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杜预注校正主马按周礼校人司马之属

工正

襄九年传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杜预注工正主车孔颖逹曰车马甲兵司马之职周礼司马属官有校人而无主车之官巾车车仆职皆掌车乃属宗伯昭四年传载鲁叔孙为司马与工正书服【杜注车服之噐工正所书】盖侯国之制司马兼行宗伯之事故工正主车而属焉殷制天子之六工典制六材其四曰木工注谓轮舆弓庐匠车也工正或犹木工而其名异乎

司里

襄九年传伯氏司里杜预注司里里宰释言曰里邑也李廵云里居之邑也是里为邑居之名周礼五邻为里以五邻必同居故以里为名里长谓之宰周礼里宰毎里下士一人谓六遂之内二十五家之长也此言司里谓司城内之民若今城内之坊里也里必有长不知官名周礼有里宰故以宰言之非是郊外二十五家之长也使伯氏司此城内诸里之长故曰司耳

隧正

襄九年传宋灾华臣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杜预注隧正官名也五县为隧孔颖逹曰此隧正如天子之遂大夫按周礼有遂人遂师遂大夫之别遂人职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鄼五鄼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遂师各掌其遂之政令戒禁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诸侯有乡遂亦以郊内郊外别之郊内属乡者近于国都司徒自率以入城郊外属遂者是郊野保守之民不可全离所守司徒令遂正量其多少纳之于国随火所起而奔徃救之

乡正

襄九年传宋灾二师令四乡正敬享杜预注乡正乡大夫孔颖逹曰周礼毎乡卿一人天子六卿即以卿为之长此传云二师令四乡正则四乡别立乡正而二师各摠其二耳周礼卿大夫各掌其乡之政教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则乡正当属司徒此传言二师命之者上文右师讨右左师讨左由宋国之法二师分掌其方左右故云二师命四乡正也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则鲁立三卿此云命四乡正则宋立四卿也周礼卿为一军大国三军宋大国不过三军而有四卿者当时所立非正法矣

迹人

哀十四年传迹人来告杜预注迹禽兽者周礼迹人掌邦田之地政迹之言迹知禽兽之处

襄九年传宋灾祝宗用马于四墉杜预注祝大祝按殷制天官先六大四曰大祝主天地鬼神之事

同上杜预注宗宗人按殷制天官先六大二曰大宗郑氏曰周则大宰宗伯皆为六官盖殷以大宗为大宰之属所以明其为殷制也主天地鬼神之事以六大之次言之则宗当居大祝之上

行人

定六年经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行人使人也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当亦通掌此事【详见周鲁官制】

门官

僖二十二年传宋师败绩襄公伤股门官殱焉杜预注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周礼虎贲氏掌先后王而趋以卒伍军旅防同亦如之舍则守王闲王在国则守王宫国有大故则守王门诸侯之礼不得其详曰门官亦虎贲氏之类故在国则守门师行则在君左右近公故尽死也殱尽释诂文舍人云殱众之尽也

司宫

襄九年传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预注司宫奄臣掌宫内之事孔颖逹曰昭五年传楚子欲以羊舌肸为司宫欲加害宫刑以此知司宫奄臣谓奄人为臣主司宫内周礼无司宫巷伯之名唯内小臣奄上士四人掌王后之命正其服位郑云奄称士异其贤也奄人之官此最为长则司宫如王朝之内小臣

巷伯【寺人同】

襄九年传巷伯儆宫杜预注巷伯寺人掌宫内之事孔颖逹曰周礼云寺人王之正内五人郑云正内路寝也释宫云宫中巷谓之壸孙炎曰巷舍间道也王肃云今后宫称永巷巷者宫内道名伯长也宫内门巷之长周礼内小臣其次寺人知巷伯犹寺人矣又诗篇名巷伯经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知巷伯寺人一也郑以巷伯为内小臣既无明文各以意説

内师

襄二十六年传寺人惠墙伊戾为大子内师孔颖逹曰内师者身为寺人之官公使之监大子内事为在内人之长

卿官

酒诰曰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圻父司马农父司徒宏父司空卫三卿官也定四年传云封康叔少皥之虚聃季授土陶叔授民杜预注聃季司空陶叔司徒皆卫受于王制之旧春秋卫之政卿世归寗氏孙氏三卿仅见司徒而复有司寇皆异乎旧矣特采可考者着于篇

卿邑

襄二十七年传免余曰唯卿备百邑论语云百乗之家大夫称家邑有百乗是百乗为采邑之极

司寇

昭二十年传卫公孟絷狎齐豹夺之司寇杜预注豹齐恶之子为卫司寇杀卫侯之兄絷春秋以盗书孔颖逹曰齐豹卫国之卿又曰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哀二十五年传云夺司寇亥政是卫以司寇为卿矣侯国三卿司徒司马司空是也司空兼司寇之事今卫卿止见司徒而以司寇为政卿非周制矣

司徒

哀十五年传荘公害故政欲尽去之先谓司徒瞒成云司徒卿官

少师下于卿

襄二十七年传献公以免余为少师使为卿辞曰大叔仪能賛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为卿免余辞卿而为少师则卫以少师亚于卿矣

右宰

襄十四年传右宰谷从而逃归杜预注谷卫大夫则右宰卫之大夫也隐四年传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卫右宰盖五大夫之小宰也

御戎戎右

闵二年传渠孔御戎子伯为右犹晋御戎戎右也

行人

襄十八年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定七年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行人言使人也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通掌此事【详见周鲁官制】

右公子 左公子

桓十六年传卫宣公烝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夀及朔属夀于左公子杜云左右媵之子因以为号孔颖逹曰公子法无左右明其因母为号公羊称二国媵之以有二媵故分为左右说公羊者则言右媵贵于左媵林栗曰妾媵之子若能操废立之权则皆自为计矣宣公何以属所欲立者而左右公子何以合谋为黔牟地乎是知泄职二公子者先君之公子而黔牟者宣公之庻子也左右公子者卫之公族分为左右以泄职二公子分领之耳宗盟之长纠合同姓国人所望宣公是以属其所爱而二公子卒擅废立之权非左右媵之子而因以为号矣

大士

僖二十八年传卫侯与元咺讼寗武子为辅鍼荘子为坐士荣为大士杜预注大士治狱官也周礼命夫命妇不躬坐狱元咺不宜与其君对坐故使荘子为主又使卫之忠臣及其狱官质正大士卫之狱官

大史

闵二年传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周礼大史大祭祀与执事卜日戒又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书酒诰矧大史友内史友郑注大史内史掌记言记行是内史记言大史记行也卫在春秋无内史之名而大史见于传卫以王室之命有二史旧矣

襄十四年传献公使祝宗告亡祝大祝也按周礼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作六辞以通上下亲防逺近辨六号辨九祭辨九小祝掌小祭祀盖逹祝辞者

同上宗宗人也按周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曰宗者是宗伯之属孔颖逹曰特牲少宰士大夫之祭祀也皆宗人掌其事然则诸是祭神言辞大祝掌之礼仪宗人掌之故祭祀皆祝宗同行其事

大师

襄十四年传公饮之酒使大师歌巧言之卒章杜预注大师掌乐大夫按周礼春官之属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隂阳之声

寺人

哀十五年传寺人罗御如孔氏周礼寺人王之正内五人诸侯寺人亦掌宫内之事而其贠不同

大师

襄二十六年传楚伍参与蔡大师子朝友子朝以公族而为大师任亦重矣然蔡侯国而官名大师僣也

司马

襄八年传获蔡司马公子燮亦卿官

陈之三卿司徒司马司空合侯国之制然陈次国也三卿亦汰矣

司徒

襄二十五年传郑伐陈入之子美数俘而出司徒致民孔颖逹曰陈国既乱致使民人分散故令陈之司徒招致民人乃还又哀十一年传陈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按周礼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诸侯司徒职掌当亦同故郑使之致民而陈亦使颇赋封田

司马

襄二十五年传郑入陈陈侯使司马桓子赂以宗噐杜预注桓子陈之司马又传曰司马致莭孔颖逹曰陈国既乱致使官司废阙符莭失亡故令陈之司马致符莭乃还按周礼掌莭属之司徒而此以司马掌之春秋时侯国之制未必尽如周制之旧

司空

襄二十五年传司空致地孔颖逹曰陈国既乱致使民人分散故令陈之司空检致土地乃还按周官司空掌邦土故使致地也

行人

昭八年经楚人执陈行人干征师杀之行人使人也周礼有大行人小行人诸侯行人当亦通掌此事【详见周鲁官制】

襄二十五年传祝祓社周礼女巫掌嵗时祓除衅浴巫祝义则同

舆嬖

昭八年传舆嬖袁克杀马毁玉以杜预注嬖人之贵者

芋尹

哀十五年传芋尹盖陈大夫也按昭七年楚有芋尹无宇孔颖逹曰陈有芋尹皆以草名官不知其故

春秋分记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官製象天第二十四·苏舆
  丽泽论説集录卷六·吕祖谦
  春秋管窥卷一·徐庭垣
  第一篇 道的性质 第四章 道之德·林语堂
  卷二十九·郑玉
  卷四·惠士奇
  卷二十三·高闶
  左传折诸卷一·张尚瑗
  卷四十六·王与之
  目录·陈建
  序·何楷
  价值观与仁慈心·钱穆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全文·佚名
  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太虚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三·范左青

    草木之名繁而难识,钱塘谢浩然尝集花名对若干则,博考群书,搜罗宏富。卒后其稿散轶,甚可惜也。余游杭时曾一见之,忆其中云:闽中有花号石独者,状似牡丹;又有号山单者,状似芍药,“石独”、“山单”,天然对偶。顷

  • 别丢掉·林徽因

    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轻轻现在流水似的,满天的星,梦似的挂起,有那回音!山谷中留着在黑夜,在松林,在幽冷的山泉底,只使人不见,你问黑夜要回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隔山灯火,一样是月明,二十一年夏

  • 董士锡·龙榆生

    董士锡字晋卿,一字损甫,江苏武进人。嘉庆副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从其舅张惠言学,工古文、诗、赋,兼善填词,精虞氏易。河督黎世序聘修《续行水金鉴》。著有《齐物论斋集》。○木兰花慢〔武林归舟中作〕看

  • 卷九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四音乐琴赋           【汉】傅 毅歴嵩岑而将降覩鸿梧于幽阻高百仞而不枉对修条以特处蹈通涯而逺游图兹梧之所宜盖雅琴之丽朴乃升伐其孙枝命离娄使布绳施公输之剞劂遂雕琢

  • 卷十七·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七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一首 【起元丰二年巳未守吴兴即以是年八月摄赴台狱十二月謪官黄州洎庚申春自京师赴黄作】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己酉朔谕鸿胪寺朕偶感风寒暂须静摄暂免朝讲数日○诏取太仓银十万两光禄寺银五万两为宫中喜事赏用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各处钱粮既多免徵减太仓之岁入西北军饷又通行抵补增太仓之岁出明年岁用不敷难于措处

  • 二七二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版片折·佚名

    二七二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解违碍书籍版片折乾隆四十年六月初二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续解违碍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臣凛遵上谕,饬查明末伪妄著作,前据各属送到遗籍,臣两次

  • ·加按察衔谢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于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接奉巡抚臣徐宗干行知:本年十一月初八日,承准议政王军机大臣十月十八日奉旨:&ldquo;丁曰健着照例加按察使衔,该部知道。钦此。&rdquo;当即恭设香案,望

  • 卷七·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七题名上职官之有题名非独以志荣遇盖将因名核实俾知官之以人重也翰林自唐宋已来诸家记载间着题名一表而前後散见时有阙遗率难彚録洪惟昭代人文炳蔚馆职增荣若掌院若教习其师率也若讲官若内直其

  • 继晓传·张廷玉

    继晓,江夏僧人。宪宗时期,他以秘术通过梁芳得以进用,被授予僧录司左觉义。后升为右善世,被任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他每天引诱皇上做佛事,在西市建大永昌寺,逼迁民居数百家,耗费国库钱财数十万。员外郎林俊请求斩梁芳、继晓

  • 二、辽西之战事·汪荣宝

    熊廷弼之三方布置策明廷闻辽、渖继失,乃尽谪诸臣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王化贞为广宁巡抚。时广宁孱卒仅千,化贞招集散亡,得万余人,激厉士民,联络蒙古,人心稍定。乃建议分兵屯戍辽河西岸及诸要害。迨廷弼入朝,请于广宁

  •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兀术很奇怪,问

  • 韦以黻·周诒春

    韦以黻 字作民。年三十岁。生于浙江湖州。已婚。初学于湖州孟斐斯学校。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机器工程。民国元年。得机器工程师学位。被选入某名誉学会。回国后。任北京

  • 卷二·郑玄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

  • 小知与大受·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从小处得到赏识,但却可以成大器;小人不能成大器,但却可以从小处得到赏识。” 【读解】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初分赞清净品第三十五之一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清净最为甚深。佛言:如是毕竟净故。舍利子言:何法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最为甚深。佛言:舍利子,色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最为甚深。受想行识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最为甚深

  • 阿弥陀经疏·元晓

    全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亦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初述大意,谓此经乃佛出世之大意,人、天等四辈入道之要门,耳闻经名则入一乘而无返,口诵佛号则出离三界而不还。次释经宗致,谓此经直以超过

  • 五灯严统·费隐通容

    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铭等。本书内容记录自过去七佛、西天祖师摩诃迦叶以下二十七尊、东土祖师菩提达磨以下六人,及南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