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五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详解卷二十五

宋 陈经 撰

旅獒【周书】

观此篇西旅一獒之献姑以见其奉上之诚武王受之亦所以际其礼意初非武王有求而使之献也太保遂作书以戒若武王之失德然何哉古者大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母聼于无声视于无形常谨其微而已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相去逺矣而实根于一念之微当烁石流金之时而一隂生则寒于此始焉当折胶堕指之时而一阳生则暑于此始焉谏之于微则其为力也易矣待其既署则谏亦劳矣为犯顔为逆耳为廷争为折槛岂古人谏争之法哉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孔子序书但言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直书之而其意益显也作书者述其事之所因乃云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圣人者乃山川草木夷狄之主也武王既克商之后威德逺畅旁通九夷八蛮谓夷狄非一种也通其朝贡之道西戎有旅国者遂致贡其獒葢犬髙四尺兽畜之竒异者故以为献武王受之而太保作书即召公也召公之意若曰四夷之所献与中国之所受者惟服食器用而已獒非服食器用也而武王受之得非志得意满于功成之后乎得无有玩物之心乎使武王而一受于是则今日之害未见而为他时之害不细矣穆王受白鹿而荒服为之不至今日武王一受其獒不惟为圣德之累亦示夷狄以贪此不得不戒也

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逺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无替厥服分寳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

召公将陈戒武王必先述古者明王所以待夷狄之道明王者王心无蔽而所见者逺也惟其无蔽而所见之逺故知所以慎德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怠忽之心生而蹈失德之累此慎德也惟其慎德于此四夷自然观感于彼无有逺近尽献其方所有之物虽是毕献方物而方物之中又特以服食器用者为献玩好之物不敢以投其君之所欲服食器用若禹贡所载漆枲絺纻蠙珠暨鱼等与九江之三之箘簵楉皆服食器用也虽然天下之不敢私其物所以表其奉上之诚圣人亦不敢私其物所以示其锡予之恩故王因其德所致之物昭明以示于异姓之邦异姓诸侯受其赐则当思所以无废其所服之职圣人一视同仁而其中不能无品节差等焉异姓之诸侯疎者故昭德之致同姓之诸侯亲者故分以寳玉寳玉亦德所致也谓德所致则泛举其物而言之谓寳物则举其玉之贵者言之使同姓伯叔之国受其赐则当思王者用所以展亲亲之义若武王分陈以肃慎之矢即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也分鲁以夏后之璜即分寳玉于伯叔之国也大抵明王之世上下皆以至公为心下之人以至公为心知明王无所利于玩好也则以服食器用为天下之用上之人以至公为心不私其所献之物也则又班之诸侯也故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天下见人君所赐之物不以物视物而以德视物以物视物则虽金玉之贵不啻鸿毛之轻以德视物则虽一介之微若九鼎之重昭德之致也分寳玉也皆君德之所寓其谁敢轻易之哉同此物也有德无德而轻重系焉则人主其敢有玩物之心以累吾德乎

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竒兽不育于国不寳逺物则逺人格所寳惟贤则迩人安

狎侮即慎德之反也德之盛者处闇室屋漏如十目十手之所指视出门如宾承事如祭狎侮之心何自而生葢心之有慢易者皆内无所主而逐于物者也自狎侮之心而推之不能尊敬君子则君子引身而退不肯枉道事人不能敬小人则小人得以陵其上而不以尽其力尊君子不以礼用小人不以道皆狎侮也而其为害至于不能尽心不能尽力则人主谁与共事召公戒武王虽为受一獒而言不专指一事直指出本原者示之源茍不正则其流岂特玩物哉先从狎侮君子小人者言之而后及于玩物可见圣贤之言自识源流本末如此不役耳目百度惟贞亦惟心正则事无不正也一心者一身之主也所以治五官也故耳目皆聼命于心而吾心不为耳目所役则奸声乱色不足以入吾之念虑心其有不正乎心既正则事事物物各止其所百度其有不正乎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此又详言狎侮之害也玩即狎侮也人之德与志自有本位不可使之偏系苟有所偏系则离其本位矣故玩狎于人则召衅稔祸玩狎于物则流连荒亡岂非丧德丧志乎横渠先生曰戏言出于思也戯动出于诚也言动茍涉于戯即狎侮之所从生志以道宁言以道接在心者为志气者为言道非自外而至即吾心也志以道宁以此心处已而念虑不为之纷乱也言以道接则以此心接物而诐滛邪遁无自而至惟其如此则本正矣岂复有作无益贵异物之事乎其本既正自然不作无益害有益则非民事不举而劳民以兴土木之功筑宫室之事必不为矣功之成者宜也自然不贵异物以贱用物则珍玩者不好而所贵者皆服食器用之物矣民之足者亦宜也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

惟有一心不用于彼则须用于此自然之理也既不作无益不贵异物则其所贵者可知矣而况以犬马非其土性者其肯畜之乎珍禽竒兽其肯育之于国乎不然则劳师伐逺如汉武帝取大宛之马是皆畜非土性之马而育珍禽竒兽者也武王一獒之受安得不为圣德之累乎不寳逺物则逺人格所寳惟贤则迩人安此言人主当知贵其所当贵而不贵其所不足贵逺物不足贵也不贵逺物则逺人自服贤者所当贵也惟其所贵在贤则贤者用而迩人安言逺人格则其迩者可知矣言迩人安则其逺者可知矣天下有至贵之物但恐人主心有所分则重彼必轻此心无所分则重此必轻彼由此言而推之则诸侯之寳得非人民政事乎子罕之寳得非在于不贪乎召公之意葢欲武王知所以分别贵贱非谓人主举无所贵也

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廸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召公于末章之言尤切曰夙夜罔或不勤言无时而不勤也勤则知所敬知所敬则物不能乱不勤则怠怠则忌忌则物得以干吾之念虑矜有怜恤之意人主当爱惜细行即书所谓小物易所谓庸言庸行也微细处当知爱惜之细行不矜则终为大德之累积之不已则累德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此言亦如行百里半九十晚节难全虽为山至于九仭矣常若亏一篑然一篑之亏是为山而未成也人主常持未成之心于既成之日此见纯亦不一之意允廸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武王不独知之而已须能信而行之则将至于生民得所安王业可以无穷茍惟不然则骄逸之心生而民无以保其生创业无可继之道而望其世王亦不可得也观此篇知人主为天下后世为万事之本原以武王之圣召公犹戒况下于武王者当何如哉

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巢伯南方逺国之诸侯也克商通道之后逺国慕义而来芮伯圻内诸侯入为卿士者作旅巢命之篇陈武王所以命巢之意其书亡矣

尚书详解卷二十五

猜你喜欢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着希第二·鹖冠子
  居卫第七·孔鲋
  卷一三八·邱濬
  卷二·刘因
  松阳讲义卷七·陆陇其
  卷四·崔子方
  第六章 28·辜鸿铭
  卷二十八·李明复
  目录·王鸿绪
  第二十一章 考验功过·佚名
  卷五十七·乾隆
  卷三十一·顺治
  提要·吴澄
  圆通讷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带阁注楚辞卷四·蒋骥

    武进蒋骥撰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懐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囘风原既得罪触事成吟后人辑之共得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一地之言也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令【平声】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

  • 卷二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十三预宴九十四人诗一百二首【原任八品笔帖式】札兰泰【年七十七】北拱载霄汉佳气向金阙五云起九重丹陛实咫尺先朝常宴防羲和流德泽圣图天广大时序递回斡霈泽施蓬蒿台星入

  • 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叛臣上·脱脱

        ◎叛臣上   ○张邦昌 刘豫 苗傅 杜充 吴曦   宋失其政,金人乘之,俘其人民,迁其宝器,效辽故事,立其臣为君,冠屦易位,莫甚斯时。高宗南渡,国势弗振,悍仆狂奴,欺主衰败,易动于恶。兵虽凶器,尤忌残忍,将用忍人,先无

  • 卷十五·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五 【起己亥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尽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几九年 【己亥】十五年春二月修开国功臣墓 【南京礼部

  • 提要·鲁訔

    臣等谨案杜工部诗年谱一巻宋鲁訔撰訔字季钦嘉兴人官至福建提点刑狱公事周必大平园集有訔墓志述其官阶始未甚详诸书或云字季卿或云海盐人或云仕至大府卿皆误也訔曽注杜诗今存者惟此谱篇首有訔编次杜工部诗序末有王士祯

  • 一六四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黄寿龄携书私回不能觉察自请交部议处折·佚名

    一六四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黄寿龄携书私回不能觉察自请交部议处折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初二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明白回奏事。窃臣等具奏纂修官黄寿龄遗失《永乐大典》六册一折,本月二十八日接奉谕旨:在馆之总裁

  • 绎史卷一百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子思孟子言行孔丛子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解也夫

  • 卷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 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三代世表第一 【索隐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

  • 薛胄传·李延寿

    薛胄,字绍玄。少小聪明颖悟,每次读到罕见的书籍,都能通晓其中的内容。常常慨叹注释的人不领会圣人著书的深刻含义,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一步阐发书中的大旨。读书人听了没有不称赞的。性情慷慨大度,立志建功立业。  隋文

  • 卷一百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句万夀盛典卷一百十四歌颂【三十四】万夀恭纪宗经徵夀说翰林院编修【臣】阮元【臣】闻三极彛训其书言经经者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说帝王稽古同天圣德备焉庆惟乾隆五十五年皇上八旬万夀万夀【臣】仰思

  • 二十七年·佚名

    (甲午)二十七年大明萬曆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辰,諸道大饑,京畿及下三道尤甚,人相殺食。〈自軍興轉輸,公私蕩竭。經賊之地,二年廢作,完全之道,流民皆歸,主客俱困。且以武士及軍功人爲守令,專事剝斂,又築城練卒,使臣旁午,州縣百

  • 卷八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八十四卿大夫之孝法服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谢枋得曰干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圜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隂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

  • 潮音草舍诗存(一)·太虚

    ──丙午至戊寅──登太白山呈八指头陀(丙午)巍巍一太白,独冠万山雄!云压金峨白,霞蒸玉几红;  松杉青掩映,岩石碧玲珑。苦行感星宿,深林涌梵宫;  钟声流远籁,花雨散遥空。大法宏临济,单传继少崧;  甬中称佛地,宇内仰禅宗。

  • 阅入中论记·太虚

    ──三十二年十月在汉藏教理院作──※月称论师入中论,于译稿曾随阅隋删润。顷刊印初出,复览一遍,综前寻伺之所及,久恐遗忘,乃援笔记之。三十二年十月四日,汉藏教理院编译处监译太虚记。※一全论节成六卷。初赞佛因大悲五纸

  •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在耆阇崛山。时。释提桓因有上妙堂观。于夜来诣尊者大目揵连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时。释提桓因光明普照耆阇崛山。周匝大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一·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六譬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迦毗罗城尼拘楼陀精舍。尔时释摩男。请佛及僧供养三月。七月十五日僧自恣竟。尔时父王阅头檀。佛夷母憍昙弥。来诣僧房供养众僧。礼拜既毕奉上杨枝及澡

  • 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下·佚名

      沙门道□述弟子品宣律师云。学在戒后故称为不解从戒□□□□子菩萨外化不常佛侧五戒暂来不常侍奉故第□□□□□在声闻非余二也。天台云。品来五意。一为显净名□□□□□大弟子称述不堪则备显净名之德。信仰生心

  • 纯正蒙求·胡炳文

    三卷。元胡炳文 (1250—1333)撰。胡炳文字仲虎,徽州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潜心朱熹之学,延祐中荐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世称云峰先生。著有 《云峰集》十卷、《春秋集解》、《周易本义通释》等。自晋李瀚的《蒙求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