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    元 刘因 撰大学二

传六章

毋自欺乃解诚意之义但知未至禁之虽力而或未能止唯知至然后禁之不难而无不能止也【答吴伯丰】○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慎独者诚意之助也【铢】○知之不至则不能慎独亦不肯慎独唯知至者见得实是实非灼然如此则必战惧以终之此所谓能慎独也【同上】○先知得到更须于细微处用功若不知得到如此鹘突虽十目十手众所共知处亦自七颠八倒更如何慎得独【贺孙】○诚意章皆在两个自字上【人杰】○自欺自慊两事正相抵背才不自欺其好善恶恶即是求自快自足如寒而思衣以自温饥而思食以自饱而无牵强茍且姑以为人之意才不如此即其好恶皆是为人而然非有自求快足之意也故其文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又继之曰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即是正言不自欺之实而其下句乃云此之谓自慊即是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便是自慊非谓必如此而后能自慊也【答孙敬甫】○自慊则一自欺则二【僩】○自慊之慊大意与孟子行有不慊相类然细思之亦微不同孟子训足意多大学训快意多横渠云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初看亦只一般然横渠亦是训足意多【贺孙】○欺人亦是自欺特其甚者耳【僩】○今人当独处时此心非是不诚只是不奈他何非是此心要驰骛但把捉他不住此已是两般意思至如见君子而后厌然诈善时已是第二畨罪过了【相道】○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皆是真情既是真情则见于外者亦自可见如种麻则生麻种谷则生谷此谓诚于中形于外【节】○几正是那欲未之时当于此致谨使教自慊莫教自欺【义刚】○十目十手即上文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之意不可道人不见人晓然共见如此甚可畏也【淳】○十目十手不是怕人见盖人虽不我知而我已自知自是甚可惶恐了其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何以异哉【时举】○十目十手言小人闲居为不善其不善形于外者不可揜如此徳润身心广体胖言君子慎独之至其善之形于外者昭验如此【铢】○心本是濶大之物但因愧怍了便卑狭便被他隔碍了【僩】○心广大则体安舒【经筵讲义】○问自欺今改本注云心之所阳善隂恶则其好善恶恶皆为自欺而意不诚矣旧注云人莫不知善之当为然知而不切则其心之所必有隂在于恶而阳为善以自欺者故欲诚其意者无他亦曰禁止乎此而已矣今注恐不如旧注之明白而易晓也曰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此语极细功夫极密盖言为善之意稍有不实照管少有不到处便为自欺未便説到心之所必有隂在于恶而阳为善以自欺处若如此説则大故无状有意于为恶非经文之本意也所谓心之所阳善隂恶乃是见理不实不知不觉陷于自欺正如金已是真金了只是锻链得微不熟微有渣滓去不尽顔色或白或青或黄便不是十分精金矣非是隂有心于为恶而诈为善以自欺也所谓毋自欺者正当几微毫厘处用工只几微之间少有不实便为自欺岂待至于如此耶此处语意初未説到麄处盖谓其自欺未説到与人説时方谓之自欺所以前后学者多説差者盖为黏连却下文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看之所以差也【僩】○问近又改自欺注云自欺者心之所若在于善而实则未能无不善也若字之义如何曰若字盖言外虽似都善其实中心有些不爱此便是自欺【同上】○问近又改自欺注云外为善而中实未免于不善之杂或者谓当作中实容其不善之杂盖谓知其不善之杂为非是而又容之乃为自欺曰初是不奈他何不能不自欺至容字又是第二节罪縁不奈他何所以容在此盖以谓有纎毫不善之杂即是自欺矣自欺只是欠了分数如金之淡者不可不谓之金只是欠了分数如为善有八分欲为有二分不为此即是自欺是自欠了分数也次日乃言吾之説即説得自欺之根自欺却是容字之意盖知其不善之杂而又盖庇以为之此方是自欺如人有一石米却只有九斗欠了一斗此欠者便是自欺之根自家却自盖庇了吓人説是一石此方是自欺也次日又言再思此章之説人之毋自欺即要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也不然即自欺矣毋自欺者如为善若少有自欺者即当斩根去之而真如恶恶臭则可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则反説也闲居为不善即恶恶不如恶恶臭也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即好善不如好好色也若只如此看去则此章文义皆贴实而平易坦然而无曲折旧説太濶而髙然有一様人如旧説者欲节去之又可惜但终非本文之意耳【同上】○此章旧説是使学者无所用其力也中庸所谓明辨此章今始辨得分明【防孙】○或问自欺有三様一则全无实而専事假托掩覆于外者此其尤者也一则虽知好善恶恶之为是而隠微之际又茍且以自欺者一则知有未至随意应事而不自觉陷于自欺者曰是有此三様意思然却不是三路只是一路有浅深之不同【焘】

传七章

忿懥是怒之甚者【履孙】○看有所二字所谓有所则是被他为主于内反为他所动也【道夫】○四者心之所不能无也但不可使之有所私耳才有所私便不能化梗在胸中今人多是才忿虽有可喜之事亦所不喜才喜虽有当怒之事亦不复怒便是蹉过事理了便是视而不见聴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了譬如镜有人形在里而第二人来定照不见又如衡先有一物在上则又如何称得【同上】○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万变都只是随其分限应去都不闗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为其所动其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来自家先有个期待底心或事已应过去了又却长留在胸中不能忘或正应事之时应有偏重便只见那边重都是为物所系缚既为物所系缚便是有这个物事到别事来到面前应之便差了这如何会得其正圣人之心莹然虚明无纎毫形迹一看事物之来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随事顺应此心元不曽有个事【贺孙】○心在此一事不可又夹带那一事若方喜此一项事更有一事来须放了前一项只平心就后一项理会不可又夹带前喜之之心在此前在潭州有一公事合恁地直截断縁中间情有牵制被他挠数日忽然思量透便断了集同官看觉当时此心甚正要知此正是正心处【同上】○问正心章人之心要当不容一物曰这説便是难才説不容一物却又似一向全无相似只是这许多喜怒忧惧只要从无处出不可先有在心下非特此几项如此凡事先安排要恁地便不得如人立心要恁地严毅把捉少间只管见这意思到不消恁地处也恁地便拘逼了有人立心要恁地慈祥寛厚少间只管见这意思到不消恁地处也恁地便流入于姑息茍且去又如人説是我做官大要抑强扶弱及遇着当强底事也去抑他如有心于好名遇着近名底事便愈好之有心于为利遇着近利底事便贪欲【同上】○问忿好乐乃在我之事可以勉强而不为如忧患恐惧乃是自外来者安得由己曰虽是自外来者须要自家有个道理处置得不恐惧忧患但只管累其本心亦不济得事孔子畏匡文王囚羑里死生在前圣人元不动心处之怡然只看此便是要见得道理分明自然无此患【明作】○谓圣人以喜怒动其志固为不可若谓都无动则是圣人之心如木石而喜怒之见于外者特为伪耳岂有是理哉此等处须是存养体验自做得些工夫当自见之难以浅识悬断也【答曽无疑】○问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聴而不闻只是説知觉之心却不及义理之心曰才知觉义理便在此【方子】○问既诚意矣而有忧患之类何也曰诚意是无恶有忧患忿之类却不是恶但是有之则是有所动又曰好乐之类是合有底只是不可留滞而不化无留滞则此心便虚【节】

传八章

或问畏敬曰家人有严君焉吾之所当畏敬者也然当不义则争之若过于畏敬而从其令则陷于偏矣【人杰】○哀矜谓如有一般大奸大恶方欲治之被他哀鸣恳告却便恕之【道夫】○问敖惰曰敖了都不管便是惰【义刚】○敖惰轻贱恶重【履孙】○五者各有当然之则只不可偏如人饥而食只合当食食才过些子便是偏渴而饮饮才过些子便是偏如爱其人之善若爱之过则不知其恶即是因其所重而陷于所偏恶恶亦然【泳】○心须卓然立在九者之外【谓忿至敖惰】而勿陷于九者之中方得其正圣人之心周流应变而不穷只为在内而外物入不得及其出而应事接物又不陷于彼【防孙】○忿之类在心上理会如亲爱之类又在事上理会心上理会者是见于念虑之偏事上理会者是见于事为之失【去伪】○正心是萌芽上理会若修身及絜矩等事却是各就地头理会【恪】

传九章

问其家不可教切疑可字当为能字曰彼之不可教即我之不能教也可之与能彼此之词也若作家不能教则不词矣【答李敬子】○保赤子是慈如保赤子是使众【防】○孝弟二者虽人之所同有然守而不失者亦鲜唯有保赤子一事罕有失之者故圣贤于此特明夫人之所易晓者以示训正与孟子言见孺子入井之意同【处谦一作壮祖】○传之九章大率皆躬行之事而未及乎为政八章亦然【同上】

传十章

老老长长恤孤是治国之事皆人君躬行以化其下者至于有夫三者之效则国治矣故欲平天下者必须先有此个本领效验然后有以为地而致其絜矩之功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也【答陈肤仲】○兴孝兴弟不倍上行下效之意上章已言之矣此章再举之者乃欲引起下文君子必须絜矩然后可以平天下之意不然则天下终不免于不平也故此一章首尾皆以絜矩之意推之而未尝复言躬行化下之説然则治国平天下虽无二道然设施之际不可谓无异也【答王子合】○学者不合误认老老长长为絜矩【僩】○若但兴起其善心而不有以使之得遂其心则虽能兴起终亦徒然如政烦赋重不得以养其父母又安得以遂其善心须是推己之心以及于彼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育妻子【贺孙】○能使人兴起者圣人之心也能遂其人之兴起者圣人之政事也【广】○我欲孝弟而慈必欲他人皆如我之孝弟而慈不使一夫之不获者无一夫之不得此理也只我能然而人不能然则不平矣【人杰】○絜矩者度物而取其方也以下文求之可见今曰度物以矩则当作矩絜乃得其义【答江徳功】○荀子庄子注云絜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某十二三时闻范丈如圭所言如此渠甚自喜以为先儒所未尝到也【道夫】○六句所恶皆是就人身上説六句毋以方是推己以及物之事【僩】○要在毋以字上【贺孙】○平天下谓均平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此与中庸所谓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同意但中庸是言其所好者此言其所恶者也【徳明】○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两折説只以己对人而言若絜矩上之人所以待已已又所以待人是三折説【贺孙】○问各得其分不相侵越广狭长短平均如一曰所恶于左便是左边人侵了自家左边界分而我恶之故我亦不以此待右边之人而不侵他右边之左如此方得左边界分分明又以所恶于右者度之方得右边界分分明上下前后亦莫不然则四至所向皆得均平而界分方整无偏广偏狭之病矣【答陈安卿】○如自家有一丈地左家有一丈地右家有一丈地左家侵着我五尺是不矩我必去讼他我若侵着右家五尺亦是不矩合当还右家上下左右前后不相侵越如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之类【节】○上下四旁都只是这一様心将头折转来比这头在我之上者使我如此而我恶之则知在我下者亦似我如此故我更不将所责上底人之心来待下则自家在中央上面也占许多地步下面也占许多地步便均平方正若将所责上底人之心来待下便上面长下面短不方了下之事我如此而我恶之则知在我上者亦似我如此若将所责下底人之心去事上便又下面长上面短了左右前后皆如此待前底心便折转来待后待左底心便折转来待右如此便方毎事皆如此则无所不平矣古人小处亦可见得如并坐不横肱恐妨碍左边人又恐妨碍右边人左右都不相妨此便是以右之心交于左以左之心交于右如戸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开亦开阖亦阖此是不以后而变乎先之意阖而勿遂此又是不以先而拒乎后之意便是以前之心先于后后之心从于前左右前后处得都好【防】○举而不能先先是早底意思不能速用之意【泳】○问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几决矣何也曰初言得众失众再言善不善已切矣终之以忠信骄泰分明是就心上説出得失之由以决之忠信乃天理之所以存骄泰乃天理之所以亡【防】○问明道已自尽为忠循物无违为信曰推此心更无余蕴【如十分话对人只説七分便为不尽】循此事物不违其实【如大曰小小曰大此之谓违于物】忠信只是一事自已自尽言之则名为忠自循物无违言之则名为信伊川见此语尚晦故更云尽已之谓忠以实之谓信【同上】○虽有善者如今人説会底【闳祖】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

猜你喜欢
  卷三 释言第二·邢昺
  薄葬篇第六十七·王充
  卷一·崔子方
  春秋大全卷十八·胡广
  双桥随笔卷四·周召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林语堂
  卷十六·叶梦得
  凡例·杨于庭
  卷六十五·胡广
  春秋说卷一·洪咨夔
   徐无鬼第二十四·刘文典
  明伦第二·朱熹
  卷六·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三·唐慧琳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六齣·单本

    第二十一齣 闹题【梁州令】〔生上〕海棠枝上拭罗巾。新红点点眞眞。怎生发付两红裙。难摆画。无倒断。枉逡巡。灯前恍惚还疑梦。被底绸缪宛似初。要识两边玄妙处。中间须用下工夫。那晚花烛之下。我只道小姐是个旧人

  • 两位太太(译诗)·徐志摩

    哈代 原作她们俩同出去坐船玩:我的太大与我邻居的太大;我独自在家里坐着——来了一个妇人,我的性命她,我们一起坐着说着话,不提防天气隐起了变化,乌云一阵阵的涌起,我不由的提心——害怕。果然报来了消

  • 彊村词原序·朱祖谋

    沤尹大兄阁下,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大集琳琅,读之尤歆快无量,日来料量课事讫,即焚香展卷,细意披吟,宛与故人酬对。昨况夔笙渡江见访,出大集共读之。以目空一世之况舍人,读至梅州送春、人境庐

  • 御选元诗卷六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六五言絶句一郝经同阚彦举南湖晚步荷花临水殿绮月转帘腰晚吹动银管暮凉生翠绡促织乱聒霜前夜忙催机上秋无衣汝何益重作旅人愁杨奂录汴梁宫人语嵗嵗逢元夜金蛾閙簇巾见人心自怯终是女儿身殿

  • 列传第四十四 郑羲 崔辩·魏收

    郑羲,字幼驎,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八世孙也。曾祖豁,慕容垂太常卿。父晔,不仕,娶于长乐潘氏,生六子,粗有志气,而羲第六,文学为优。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显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近世晚村夫子学问足,本领济,大有为得”。又“生非其时,在今日似恰逢其会”等语。这吕留良自以其先世为前明之仪宾,不忘故国,而在本朝应试诸生,以天盖楼选刻时文,将本

  • 第六回 失秦土刘世子逃归 移晋祚宋武帝篡位·蔡东藩

      却说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等曾奔投后秦。秦为晋灭,宗之已死,休之等见机先遁,转入北魏,北魏各给官阶,使参军政。休之寻卒,子文思及鲁轨等,遂为魏臣。刘裕大索不获,只好罢休。晋廷已遣琅琊王司马德文,与司空王恢之,先后

  • 德宗承统私记·罗惇曧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大渐。两宫皇太后御养心殿西暖阁,召惇亲王奕誴、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孚郡王奕譓、惠郡王奕详等人。孝钦后泣语诸王曰:「帝疾不可为,继统未定,谁其可者?」或言:「溥伦长当立。」惇亲王言:「溥伦疏属

  • ◎张宗昌该打该打·宣南吏隐

    现在韩家潭百顺胡同鸿升班之伎女洪嫒媛老七,张效坤(宗昌)之下堂妇也。七言宗昌在赣时,一日,觞客浔阳江亭,忽然诗兴勃发,强同座联句,盖是时之宗昌,以曹景宗岳飞自负,故有提创此风雅之举,座客均解文墨。首座先曰:“风景一天秋,”次曰

  • 第二三○申光绪十七年八月三十日一一五○九--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沈,对臬道唐、台北知府吉、及通商总局,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同知衔、本任宜兰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遵饬造送事。案蒙宪台、护理臬道宪唐钉封札开:「本年八月初八日,奉闽浙总督部堂卞钉封牌开

  • ·与台阳属吏书·丁曰健

    我辈出身加民,除莠安良,原分内应为之事。如不能弭患于未萌,以致糜帑殃民,方引罪之不暇,遑曰计功。仰荷圣恩垂念海外宣劳,无不准其请奖;而或因以饰词取巧,清夜实属难安。然得之昭昭,终失之冥冥。仆阅历宦场将三十

  • 卷八 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陈寿

    (公孙瓒传、陶谦传、张杨传、公孙度传、张燕传、张绣传、张鲁传)公孙瓒传,公孙瓒字伯皀,辽西令支人。曾任郡县书吏。仪表堂堂,声音洪亮,侯太守器重他,便将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去涿郡跟随卢植学习经书。以后又做了一段时间的郡县

  • 周经传·张廷玉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

  • 金色王经·佚名

    东魏天竺优婆塞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有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王王等群臣宰相。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波离婆阇迦。天龙

  • 卷第七·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七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六世 瑞白雪禅师法嗣(二十三人) 弁山龙华久默音禅师 语溪李氏子 上堂。化母动乎煦气。王孙生於烧痕。莺梭乱掷轧轧机声来柳上。燕

  • 毘陵集·张守

    诗文别集。宋张守著。十五卷。是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五十卷。原集久佚,清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集编缀,厘为十五卷。现存《永乐大典》录《毘陵集》四十八条,馆臣漏辑十四条,见栾贵明《四库

  • 八诀·欧阳询

    又名《八法》。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是篇主要讲写字之法。“八诀”即是八种谐书点画方法的口诀,其诀为:“‘丶’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一若千里之阵云; ‘丨’如万岁之枯藤; ‘㇂’劲松倒折,落挂石

  • 金小史·杨循吉

    明朝吴县人杨循吉著,全书共八卷。记女真部兴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至哀宗天兴三年(一二三四)为元所灭。书中重视宋、金、辽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涉过程,以简明见长。所记女真贵族及其军事民主制真切而具体,于金主亮之荒淫颇多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