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古微书卷二

明 孙防 编

尚书考灵曜

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去地五亿万里【一野千一百一十一隅】何谓九野中央钧天其星角亢【一作角亢氐】东方皥天【吕氏曰苍天广雅上天】其星房心【亦作房心尾】东北变天【阳气始作万物萌芽故曰变】其星斗箕【一作箕斗牵牛】北方天其星须女【一作须女虚危营室】西北幽天其星奎娄【一作东璧奎娄】西方成天【吕氏曰皓天淮南曰昊天】其星胃昴【一作胃昴毕】西南朱天其星参狼【一作觜嶲参东井】南方赤天【淮南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一作舆鬼柳七星】东南阳天其星张翼轸【纯干用事故曰阳】

按素问引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已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又曰丹天之气经于奎璧牛女四宿之上下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黄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四宿之上下临甲已之位立为土运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四宿之上下临乙庚之位立为金运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四宿之上下临丙卒之位立为水运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四宿之上下临丁壬之位立为木运戍为天门干之位也已为地戸防之位也自房至毕十四宿为阳主昼自昴至心十四宿为隂主夜通一日也

淮南天文训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通之维

分寸之晷代天气生以制方员方员以成参以规矩昬明主时乃命中星观玉仪之游【注以玉为浑仪】玉仪之制昬明主时【谓昼夜漏刻也】

按晋志张衡制浑象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纬平子既作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令伺之者闭户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灵台之观天者曰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也

隋志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积代相传谓之玑衡其为用也以察三光以分宿度者也又有浑天象者以着天体以布星辰而浑象之法地当在天中丌势不便故反观丌形地为外匡于已解者无异在内诡状殊体而合于理可谓奇巧攷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周天七尺三寸半张衡更以铜制以四分为一度周天一丈四尺六寸一分蕃今所作以三分为一度周天一丈九寸五分四分之三黄赤道各广四分半相去七寸二分又云黄赤二道相共交错其间相去二十四度以两仪凖之二道俱三百六十五度有竒又赤道见者常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又南北考之天见者亦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是以知天之体圆如弹丸南北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强也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璿玑未中而星中是急急则日过其度不及其宿璿玑中而星未中是舒舒则日不及其度夜月过其宿璿玑中而星中是周周则风雨时则草木蕃盛而百谷熟万事康也

按罗苹路史注尧歴象立其数舜玑衡立其器璿生于渊月魄终焉隂精之纯也玉生于山虹气藏焉阳精之纯也玑运于上以璿为之衡望乎下以玉为之取则乎隂阳之运也尧正经星舜齐纬星所以相济器出于人故占之以齐七政于上数出于天故推之以授人时于下

唐志贞观初李淳风上言汉落下闳作浑仪其后贾逵张衡等亦各有之而推验七曜并循赤道按冬至极南夏至极北而赤道常定于中国无南北之异盖浑仪无黄道久矣太宗异其说因诏为之至七年仪成表里三重下据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一曰六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游仪开元九年诏僧一行与梁令瓒等更铸浑天铜仪圆天之象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昼夜而天运周外络二轮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旋一周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防三百六十五转而日周天以木柜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凖立木人二于地平上其一前置鼔以刻至一刻则自击之其一前置钟以辰亦自撞之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关鏁交错相持其黄道游仪以古尺四分为度旋枢双环表里画周天度其一面加之银钉使东西运转玉衡望筩孔径六分衡旋于轴中用窥列宿阳经双环置于子午左右用八柱亦画周天度半出地上隂纬单环与阳经相衔平上为两界内外为周天百刻天顶单环直中国人顶之上东西当卯酉之中稍南使见日出入令与经纬相固如鸟殻之裹黄赤道单环当天之中二十八宿位也双规运动度穿一穴傍在卯酉之南上去天顶三十六度而横置之黄道单环设于赤道环内仍开合使运转东西列周天度数南北列百刻可使见日知时白道月环设于黄道环内使就黄道为交合以测每夜月离游仪四柱为龙龙下有山云俱在水平槽上皆用铜至元太史郭守敬乃创为简仪仰仪及圭表景符正方案大明殿灯漏皆古人所未及者又胜国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东极髙丽西至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鐡勒亦古人所未又为者也又所传西域仪象亦多与古浑天合

主春者鸟星昬中可以种稷主夏者心星昬中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星昬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星昬中则入山可以具器械王者南面而坐视四星之中而知民之缓急急则不赋力役敬授民时

鸟星为春火星为夏期专阳相助虚星为秋昴星为冬期隂气相佐德乃弗邪子助母收母合子符按尚书孔疏天道左旋日体右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春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此则势自当然而书纬为文生说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谓之母成子子助母斯假妄之谈耳 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计仲春日在奎娄而入于酉地则初昬之时井鬼在午柳星张在已轸翼在辰是朱鸟七宿皆得见也计仲夏日在东井而入于酉地即初昬之时角亢在午氐房心在已尾箕在辰是东方七宿皆得见也计仲秋日在角亢而入于酉地初昬之时斗牛在午女虚危在已室璧在辰是北方七宿皆得见也计仲冬日在牵牛而入于酉地则初昬之时奎娄在午胃昴毕在已觜参在辰是西方七宿俱得见也

岁星木精荧惑火精镇星土精太白金精辰星水精也心火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岁星得度五谷孳荧惑顺行甘雨时镇星得度地无灾太白出入当五谷成熟人民昌【隂称母也】

按天官星占岁星苍帝之子人主之象也岁星农官也主五谷春不劝农则岁星盈缩荧惑主忧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也为天候主岁成败司察妖孽所往有兵镇星主德女主之象也所居国有德不可以兵加也太白白帝之子天将之象也一名天相辰星黒帝之子宰相之祥也主德常行四仲当出不出天下旱色黄五糓熟色白中谋泄色青大臣忧

长沙太守星备云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土王三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休则圆废则内虚立夏荧惑王七十二日色赤角黄土王六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立秋太白王七十二日光芒无角土王九月十八日其色黄而大立冬辰星王七十二日其色白芒角土王十二月十八日其色黄大星当王相不芒角其邦大弱强国取地大弱失国亡土也又云五星初起牵牛 岁星一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荧惑日行三十三分度之一三十三岁而周天镇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八岁而周天太白日行八分度之一八岁而周天辰星日行一度一岁而周天

淮南天文训太隂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太隂在四钩则岁星行二宿二八十六三四十二故十二岁而行二十八宿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岁行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十二岁而周荧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之国为乱为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出入无常办变其色时见时匿鎭星以甲寅元始建斗岁鎭行一宿当居而弗居其国亡土未当居而居之其国益地岁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嵗行十三度百一十二分度之五一十八岁而周太白元始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辰戍入以丑未当出而不出未当入而入天下偃兵当入而不入当出而不出天下兴兵辰星正四时常以二月春分効奎娄以五月夏至効东井舆鬼以八月秋分効角亢以十一月冬至効斗牵牛出以辰戍入以丑未出二旬而入晨之东方夕之西方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

春政不失五谷蘖初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笛【笛谓土不稼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丧五政不失百谷稚熟日月光明【晚熟曰稚讨曰伯稚叔麦】春夏民欲早作故令民先日出而作是谓寅宾出日秋冬民欲早息故令民日入而息是谓寅饯纳日春迎其来秋送其去无不顺

春佩苍璧乘苍马以出游发令于外春行仁政顺天之常以安国也

季夏可以居正殿季夏无出兵秋絶太白是谓太武用时治兵有功

按周礼疏一年有二十四气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朔气在晦则后月閠中气在朔则前月閠节气有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中气匝则为岁朔气匝则为年

淮南子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蟆鸣燕降而逵路除道隂降百泉则修桥梁昬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聚积伐薪木【又】正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三月失政九月不下霜四月失政十月不冻五月失政十一月蛰虫冬出其乡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八月失政二月雷不发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实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疾狂 说文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

抱朴子春向东食岁星青气使入肝夏服荧惑赤气使入心四季之月食镇星黄气使入脾秋食太白白气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气使入肾

五百载圣纪符【五百法天地之数也】 四千五百六十岁精反初握命乙起河出图圣受思【郑注曰圣谓尧也天掘命人当起者河乃出图尧受而思之以受歴数也】

按乾坤凿度孔子曰立德之数先立木金水火土德合三百四岁五德备凡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复初其求金木水火土德日名之法道一纪七十六岁因而四之为三百四岁以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乘之凡为十一万一千三十六以甲为法除之余三十六以三十六甲子始数立立算皆为甲旁算亦为甲以日次次之母算者乃木金火水土德之日也德益三十六五德而止六日名甲子木德主春春生三百四岁庚子金德主秋成收三百四岁丙子火德主夏长三百四岁壬子水德主冬藏三百四岁戊子土德主季夏致养三百四岁六子德四正四正子午卯酉也而期四时凡一千五百二十岁终一纪五德者所以立尊号论天律志长久

张说握符颂序昔在唐虞之际以斗精受命者七神得四均间气而生者又二十八人所谓三十五际者也禹以金德王故夏后之有天下也生数四百年契以水德王故殷人之有天下也成数六百年稷以木德王故周人之有天下也成数八百年伯益之命中天而尧族以火德乘之故汉室之有天下也生数再及二百年其间距王而兴不能复大禹九州之迹及胜残百年之命者皆五神之余气也臯陶降德皇唐复兴土精应王厚德载物生数五百成数千年命歴有归此其大较转算之徒莫能究也纬以入元三百四岁为德运七百六十岁为代轨千五百二十岁为天地出符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七精返初天人相应合若符节

沈约宋书五德更王唯有二家之说邹衍以相胜立体刘向以相生为义然相胜之说于事为长若同张苍黜秦则汉水魏土晋木宋金若同贾谊取秦则汉土魏木晋金宋火也

天地开辟元歴纪名月首甲子冬至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初仰观天形如车盖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众星累累如连贝青龙甲子摄提格孳

按汉歴志伏羲有甲子元歴是太昊已有甲子颛帝歴术云天元正月乙巳朔旦立春俱以日月起于天庙营室五度与月令合

路史颛帝注新歴十三月以为元岁纪甲寅土日乙已日月直艮维之初而五星防于天歴冰始离蛰始动时雉三号而立春至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是以万物应和而百事理是为歴宗

淮南子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余分名曰一纪凡二十纪一千五百二十岁大终日月星辰复始甲寅元日行一度而岁有竒四分度之一故四岁而积千四百六十一日而复合故舍八十岁而复

乾坤凿度歴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为一岁易以三百六十防当朞之日此律歴数也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以应律歴之数故乾坤气合戍亥音受二子之节阳生秀白之恨载钟名大一之精也其帝一世纪录事明期推移不夺而消焉元歴无名推先纪曰甲寅

宋志云晋刘智推三百年斗歴改宪以为四分法三百年而减一日以百五十为度法三十七为斗分饰以浮说以扶其理琅邪王朔之以其上元岁在甲子善其术欲以九万七千岁之甲子为开辟之始何承天云悼于立意者也

冬至日月在牵牛一度求昬中者取六项加三旁蠡顺余之 斗二十二度无余分冬至在牵牛所起

郑注曰尽行十二项中正而分之左右各六项也蠡犹罗也昬中在日前故言顺数也明中在日后故言却也据此则旁罗乃测天度之器如今之日晷地罗也十二项者十二时分为十二方也此可补史记注之遗

昼夜漏之数三十六顷

按隋志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冬至互起其首凡有四十一箭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昬旦有星中每箭各有其数梁天监六年武帝以昼夜百刻分配十二辰辰得八刻仍有余分乃以昼夜为九十六刻一辰有全刻八焉至大同十年又改用一百八十刻依尚书考灵曜昼夜三十六顷之数因而三之冬至昼漏四十八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七十刻夜漏三十八刻春秋二分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八刻昬旦之数各三刻先令祖暅为漏经皆依浑天黄道日行去极逺近为用箭日率

通天文者明审地理者昌明者天之时也昌者地之财也明王之治凤凰下之

按皇极经世书以元统十万年为一元一万八百年为一防初间一万八百年而天始开又一万八百年而地始成又一万八百年而人始生有一元十二会三十运十二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岁月日辰元防运世皆自十二而三十自三十而十二尧之时在日甲月已星癸辰甲当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之半以止为六万四千八百年之已往以下为六万四千八百年之方来是以谓中数也禹即位后八年得甲子初入午防前至元元年甲子初入午会第十一运从天开甲子至泰定甲子得六万八千八百二十一年

古微书卷二

猜你喜欢
  卷一上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孙奭
  论书第二·孔鲋
  卷十一 学五·黎靖德
  春秋集传辨疑卷一·陆淳
  卷七十八·乾隆
  卷一百三十三·秦蕙田
  卷二十·叶梦得
  卷五·司马光
  卷四·姚炳
  束伍令第十六·尉缭
  十八种品第五·佚名
  卷五百六十·佚名
  佛藏经了戒品第九·佚名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佚名
  一窒六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六·吴景旭

      丁集下之上  古乐府  巴渝  乐府原题曰巴渝本舞名即鞞舞也汉髙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従为前锋号板楯蛮勇而善鬬及定三秦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善舞髙帝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以为名故曰巴渝

  • 唐诗镜卷二十·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二 李白【四】 五言律诗 宫中行乐词 【本传云玄宗坐沈者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 桂·刘半农

    半夜里起了暴风雷雨, 我从梦中惊醒, 便想到我那小院子里, 有一株正在开花的桂树。 它正开着金黄色的花, 我为它牵记得好苦。 但是辗转思量, 终于是没法儿处置。 明天起来, 雨还没住。 桂树随风摇头, 洒下一滴滴的冷雨。 院子

  • 卷七十九·列传第十七·脱脱

        郦琼 李成 孔彦舟 徐文 施宜生 张中孚 张中彦 宇文虚中 王伦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补州学生。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署琼为七

  • 卷二·李斗

    ◎草河录下&ldquo;临水红霞&rdquo;即桃花庵,在长春桥西。野树成林,溪毛碍桨,茅屋三四间在松楸中,其旁厝屋鳞次,植桃树数百株,半藏于丹楼翠阁,倏隐倏见。前有屿,上结茅亭,额曰&ldquo;螺亭&rdquo;。亭南有板桥接入穆如亭。亭北砌

  • 卷之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四十一·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四十一 译改国语解 珠噜凖【满洲语珠噜双也凖竈也原作朱里真今改正】 鲁尔锦【满洲语声音浊也原作虑真今改正】 特哩【蒙古语整齐也原作铁离今改正】 哈斯罕【满洲语篱也原作合苏馆

  • 谭襄敏奏议巻十·谭纶

    明 谭纶 撰沿边缺乏火器速乞请发以充备御疏【隆庆四年四月二十五日题】准巡抚顺天都御史刘应节咨据蓟州永平昌平密云各兵备道呈称阙乏火药器械相应题请一体给发等因备咨到臣臣惟御敌之技必以火器为先火器之用又以多

  • 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八十三歌颂二十三【词臣十五】万寿诗【七言排律四十韵有序】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锺峩【臣】闻三多之祝愿首肇於封人五福之陈畴实衍於箕子稽长年於帝牒自大电绕枢以来考永命於王

  • 卷第十四·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十四 大泊瀬幼武天皇 雄略天皇大泊瀬幼武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第五子也。天皇産而神光滿殿。長而伉健過人。三年(丙申四五六)八月。穴穗天皇意將沐浴。幸于山宮。遂登樓兮遊目。因命酒兮肆宴。爾乃

  • 必仁且智第三十·苏舆

      莫近於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辯慧狷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以輔其邪狂之心,而贊其僻違之行,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耳。其強足以覆過,其御足以犯詐,其慧足以其辨足

  • 序·梁启超

      大同書者,先師康南海先生本不忍之心,究天人之際,原春秋三世之說,演禮運天下為公之義,為眾生除苦惱,為萬世開太平、致極樂之作也。夫先生仁人也,是書仁者之言也。人之生也,與憂俱來,其營營擾擾者,曰惟求樂而已;聖贤豪杰仁人

  • 卷二十一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一目録礼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监察御史【臣】刘方蔼监察御史【臣】柴潮生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给事中【臣】程盛修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

  • 答尚法圆问(三则)·太虚

    问一:名言种子,是名言所熏成,但名言属假法,何以能熏成种子?  问二:十义量谓:‘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风林等声,非能诠表;咒术等名,诠非显了,违法相义,不令他悟,不具二义,故不名法’。声既非法,何以百法明门论

  • 书目答问补正·范希曾

    范希曾编。5卷。国学图书馆初刻于1931年,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出版。本书是为补正《书目答问》中的错误和疏漏而作,有以下特点: (1)保持原书面貌。凡有补正的地方先标出“[补]”字,然后加进自己的补正文字,既与原著浑然一体,

  • 寄园寄所寄·赵吉士

    清代笔记。赵吉士撰。赵吉士(1628—1706),字恒夫,号寄园、渐岸,休宁(今属安徽)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时历官山西交城知县、户部给事中、国子监学正。在京城时侨居宣武门外,将其园题名为寄园,并以为号。此书编辑于寄园

  • 两同书·罗隐

    二卷,唐罗隐撰。共十篇,分上下二卷,上卷五篇,皆终之以老氏之言,下卷五篇,皆终之以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说:“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其原”,是为“两同”之义。该书是作者的哲学著作。他认为,许多事物

  •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目犍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叶,亦不能知。共往问佛,佛乃说其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