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语译

道永远顺任自然,不造不设,好像常是无所作为的,但万物都由道而生,恃道而长,实际上却又是无所不为。侯王若能守着这个道,万物就会各顺己性,自生自长。然而这种状态并不能长保,在万物生长繁衍的过程中,难免有欲心邪念,这时唯有以道的本质“无名之朴”,来克服这种情形的发生。一旦没有欲心邪念,能够归于沉静不乱,那么,天下自然就上轨道。

前面几章讨论的寂静无为乃是代表不朽的自然,和所有力量的泉源。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完全不活动是绝不可能的事。因此,只有综合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才是最恰当的生活方式。

以下的精选乃是最完整的无为说,是经由自然无为和天地行而不说的论点来探讨,同时还告诉人们: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人类最明智的生活态度。

无为寂静说

《庄子》之《天道》

天道运转,无休无息,万物因此而生,帝王之道运转,无休无息,所以天下人心归顺;圣人之道运转,无休无息,所以四海之士钦服。如果能明白天道,通晓圣道,并了解上下古今四方变化的帝王之德,都是自为的话,其行为也就能归于平静了。

圣人的寂静,并不是因为“静是好的”,所以才寂静;乃是因为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干扰到他,而自然归于平静的寂静。水平静的话,可以很清楚地照见发眉,平静的水面也可作为木匠“定平”的准则。圣人的心神若是平静了,不但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还可明察万物的奥妙。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水平仪”,是道德最高的境界,更是古代帝王、圣人休息的场所。心神休息便虚空,虚空就合于真实的道,合于道便已达到自然的伦常了;心神虚空象征着寂静,由寂静再产生行为,哪里还会有不合宜的行为?所谓的心神寂静就是无为,在上无为,居下的臣子自然就会各尽其责;无为又象征着和乐,一个人内心和乐,则外患不能入侵,又何惧寿命不能延长?

明白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之本的国君,是尧;明白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之本的臣子,是舜。以这个道理行之于上位,是帝王、天子的德操;以这个道理行之于下的,乃是圣贤的德行。

以此德行退休山林、闲游四方的人,没有一个隐士不敬佩他;以此德行进身官场、治理世事的人,没有不功成名就,并使天下统一的。他静的时候,是圣人;动的时候,便是帝王;处在无为的时候,天下更没有一样东西能比得上他德行之完美。

明白天地之德的人,便是通晓“万物的根本和来源”的人;他能与天和,使天下得到太平;他能与人和,使人人和乐相处。与人和的,称为“人乐”;与天和的,便称为“天乐”。

庄子说:“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啊!他摧毁万物而不以为暴虐,施恩于万物也不以为仁,生长在上古而不自认长寿,覆盖承载万物的形体也不以为智巧。”这就叫做“天乐”。

所以说:“知道天乐的人,生时顺天而行,死后随物而化。”他虚静的时候,和阴气同归寂;运行的时候,便和阳气同波逐流。因此,知道天乐的人,没有天怨,没有人议,没有外物的系累,也没有鬼神的责难。

所以说:“他行动的时候,像天一样地运行;静止的时候,像地一样地平静。因为他心神虚静,所以鬼神不扰,精神不乏,终能得到万物的归服。”换句话说,以虚静推及天地、通达万物的,便叫“天乐”。天乐乃是圣人蓄养天下苍生的本心啊!

天下将自定:合于自然

《庄子》之《天地》

天地虽博大,无为自化的道理却一致;万物虽然繁杂,那率性自得的道理却无不同;人民虽众多,治理天下的却只有国君一人。国君,乃是依据道德,顺乎自然治理百姓的人,所以说:“远古的君王,无为而治。”他们只顺着自然的德行就够了。

因此,从道的立场来观察名分,天下的国君都是名正言顺;从道的立场来观察上下的分际,君臣尊卑之分已极明显;从道的立场来选贤举能,天下官吏莫不各称其职;以道的立场来看万物,万物莫不具备我们所需求的一切。所以,与天地俱存的是德,行于万物的是道……

所以说:“古代蓄养天下苍生的人,没有欲望,而天下自富足;没有作为,而万物自化生;沉默寂静,而百姓处于安宁。”

猜你喜欢
  卷五 释器第六·邢昺
  卷十三 权谋·刘向
  卷五一·邱濬
  论语纂疏卷七·赵顺孙
  ●牧鑑卷之二·杨昱
  待轩诗记卷五·张次仲
  卷七·张大亨
  卷三十五·王昭禹
  昭公·昭公二十二年·左丘明
  法海经全文·佚名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指月录卷之九·瞿汝稷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佛地经论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198_1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 老牛·刘半农

    秧田岸上,有一只老牛戽水,一连戽了多天。酷热的太阳,直射在它背上。淋淋的汗,把它满身的毛,浸成毡也似的一片。它虽然极疲乏,却还不肯休息。树阴里坐着一只小狗,很凉快,很清闲,摇着它的小耳朵,用清脆的声音向牛说:“笨牛!你天天的

  • 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

    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汉谣,指汉乐府民歌。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泾渭各清浑,泾水、渭

  • 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六十九·宋濂

        张起岩   张起岩,字梦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帅右监军权济南府事,徙家济南。当金之季,张荣据有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州之地,岁丙戌,归于太祖,始终能效忠节,迪与其

  • 客座赘语卷五·顾起元

    礼乐群英像宋嘉定五年,黄度作晋元帝新庙于石头东,两庑设礼乐群英三十六人像,叶适为之记。按三十六人为:王公导,字茂弘;谢公安,字安石;刘公琨,字越石;祖公逖,字士雅;顾公荣,字彦先;贺公循,字彦先;纪公瞻,字思远;邓公攸,字伯道;周公访,字士达

  • 卷之七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外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八 宋 李幼武 纂集 杨时 龟山先生文靖公 字中立先世弘农五世祖唐末避地闽中寓南剑州将乐县因家焉熙宁九年中进士第调汀州户不赴久之调徐州法丁忧服阕改?州司法改浏阳宰除荆州教授

  • 卷七·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明 俞汝楫 编建官小序昔周官宗伯掌五礼为吉凶军宾嘉吉为上帝羣神先王之祀凶为丧荒吊禬恤宾为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军为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嘉为饮食昏冠宾射

  • 后周纪一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广顺元年(辛亥、951)·司马光

    >后周纪一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公元951>年) [1]春,正月,丁卯,汉太后下诰,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自皋门入宫,即位於崇元殿,制曰:“朕周室之裔,虢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改元,大赦。杨、史弘肇、王章等皆赠官,官为敛葬,仍访其子孙叙用

  • 汉纪四十一 孝殇皇帝延平元年(丙午、106)·司马光

    汉纪四十一 汉殇帝延平元年(丙午,公元106年) [1]春,正月,辛卯,以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太后以帝在襁褓,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1]春季,正月辛卯(十三日),将太尉张禹

  • 杨恩湛·周诒春

    杨恩湛 字仲达。年三十九岁。生于江苏武进。兄伯屏。本籍住址。江苏武进西狮子巷。家中住址。上海西门外小菜场德华里二十号。已婚。初毕业于湖北自强学堂。任该校教员。及湖北洋务译书局翻译。光緖二十九年。以官费

  • 七主七臣第五十二·管仲

    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呜呼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惠王丰赏厚赐以竭藏,赦奸纵过以

  • 天地陰陽第八十一·苏舆

      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故數者至十而止,書者以十為終,皆取之此。聖人何其貴者?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

  • 墨子卷九·墨子

    钦定四库全书墨子卷九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衆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衆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

  •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上·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毗舍离国最胜大城最胜林中。与苾刍众俱。时彼城中有长者子。名曰善星。舍离佛法。其来未久。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而作是言。沙门

  •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大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二序曰。所言大乘藏者。谓诸佛大人之用心也。教本无相理趣无缘。统群有而出重昏。拔心因而静烦妄。斯其致也。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强以名相。用显筌蹄。故能

  • 鲁班全书·鲁班

    鲁班全书是中国古代一本奇异之书,据传为圣人鲁班所作,上册是整人的法术,下册是解法和一些医疗法术。但除了医疗用法术外,其他法术都没有写明明确的练习方法,而只有咒语和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