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经解自序

春秋者鲁国之史孔子老而后成之书也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又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是删诗书定礼乐在于反鲁之年而赞易在于五十之后也春秋止于获麟而孔子没于获麟之后二嵗耳是孔子于未没之前犹记春秋之事则春秋之于六经最为晚成也孔子于未老之前不作春秋必其老而后作者葢孔子尚壮犹冀当时之君有能感悟而用之者矣奈何周旋天下至于穷老而一丘之地不可得一旅之民不可有孔子之年益老而天下之乱不止至于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天子不加诛方伯不致讨三纲五常扫地俱尽孔子于是因鲁之史以载天子之事二帝三王之法于是乎在春秋之所善王法之所褒也春秋之所恶王法之所弃也至于修身正家理国治天下之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法莫不大备故前史云为人臣而不知春秋必蒙首恶之名为人子而不知春秋必陷大逆之罪故学者不可以不务也春秋之作葢以天下无王而孔子以王法正之诛罚褒赏者天子之事也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作传者既不解孔子所以作春秋之意而杜预何休之徒又妄为之説如杜预之説则曰周徳既衰官失其守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正之其余则皆即用旧史若如其説则孔子乃一史官尔春秋既曰作之又徒因其记注即用旧史则圣人何用苟为书也何休之説曰春秋将以黜周王鲁孔子为天下无王乃作春秋何得云黜周王鲁如经书王正月者大一统也先王人者卑诸侯也不书王战者以见天下莫之敌也书王而加天者别呉楚之僭伪也春秋尊王如此安得谓之黜周乎作传者既不解孔子所以作春秋之意而注释者又妄为之説至今好恠之徒更増引血书端门诸防纬之説以解春秋此啖氏所谓宏纲既失万目从而大去者也故自孔子之没能深知春秋之所以作与春秋之所存者唯孟子尔孟子曰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孟子之意以谓王者号令尚行于天下而于号令之中有过差失谬则诗人得以规刺而正之至其大乱而王道板荡号令不行天子名存而已则孔子作春秋以代其赏罚也春秋既成孔子不久而已没又其书刺讥诛絶多病当时之人不可显传于世故门弟子受业春秋者无闻焉其后遂有春秋五传邹氏夹氏久已不传而左传公谷代兴于汉然其祖习传受传记不明如习左传者即托为丘明言与孔子同其好恶又身为国史所载皆得其真然左氏之书然亦失谬此亦党左氏之言也习公谷者又言孔子经成独传子夏公羊髙谷梁赤皆子夏门人若二子同出子夏之门不应传有同异此亦党公谷之言也三传之出既已讹谬诸儒之説不可据依但当取其是而舍其非尔春秋之名説者亦众如左氏説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又孟子亦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是孔子于未作之前已名春秋孔子因之不改也杜预曰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综以为所记卜之名也孝经亦曰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是言春秋可以举四时杜预之説为得矣三传之説既未可质其后先但左氏多説事迹而公羊亦存梗槩陆淳以谓断义即皆不如谷梁之精今以三家之説校其当否而谷梁最为精深且以谷梁为本者其説是非褒贬则杂取三传及厯代诸儒唐啖赵陆氏之説长者从之其所未闻即以所闻安定先生之説解之云

猜你喜欢
  系辞下卷八·孔颖达
  闕文第五十四·苏舆
  卷四○·邱濬
  中庸集解原序·石墪
  卷三·黄伦
  卷二十六·陈启源
  不苟论第四 不苟·吕不韦
  (十六)朱子论敬·钱穆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欧阳竟无
  关于佛教会之谈话·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八·佚名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馀编一·冯金伯

    温庭筠菩萨蛮唐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丞相温飞卿撰进,宣宗使宫嫔歌之。词云:“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朝花。秋波浸晚霞。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比痕。”又云:“南

  • 第四折·宫天挺

    则想在昨却外相见之后,便指望便回俺那七里滩去天。不想今日又请我做拂尘筵席。 【双调】【新水令】屈恙着野人心直宣的我入宫来,笑刘文叔我似前是何相待。待刚来则是矜夸些金暇宁,显耀些玉楼台,末过足玉殿金阶。我住的草

  • 卷二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七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井络双源濬浔阳九派长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浮光凝折水积润

  • 列传第三 宋宗室及诸王上·李延寿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武帝诸子长沙景王道怜,宋武帝中弟也。谢琰爲徐州,命爲从事史。武帝克京城及平建邺,道怜常留侍太后,后以军功封新渝县男。从武帝征广固,所部获慕容超,以功改封竟陵县公。及讨司马休

  • 卷四十八·志第十七下·百官志四·脱脱

        ◎百官志四   ○南面下   ◇南面京官   辽有五京。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五京并置者,列陈之;特置者,分列于后。   三京宰

  • 台湾郑氏始末卷一·沈云

    德清沈云撰乌程沈垚注台湾悬大海中,北界彰化之鸡笼城(在县极北海中),南界凤山之砂马矶(县东南二百三十里),纵轮近三千里;东背山,西面澎湖(岛,在台湾县西五十里海中,台湾废城在今县西南)。旧称澎湖之东为毗舍邪国,或曰毘舍那国;袒果睢

  • 卷之三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二·佚名

      顺治八年。辛卯。春正月。己酉朔。免朝贺  ○蒿齐忒部落台吉噶尔马撒望、储护尔、率所部一千三百五十人来归  ○辛亥。朝鲜国王李淏、遣陪臣临平大君李<泬目>、表贺冬至元旦、万寿圣节奏谢擅请修理城池罪并

  • 二百五十三 曹(兆页)奏陈知州王承勋控案由摺·佚名

    原摺无日期 谨奏:奴才访问得颖州知州王承勋揭详安徽布政司年希尧一案。蒙万岁特差大人前来滁州审理,其冒蠲一款,闻系前往知州王盛文亏空钱粮无着,前任督抚布政要将凤阳知府蒋国祯题参,蒋国祯情愿代赔,尚未补完,乃系前任督抚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九十七 载记四·纪昀

    载记 【四】后蜀○后蜀孟知祥昶 【附】 高彦俦 赵崇韬 王昭远 李昊孟知祥孟昶附△孟知祥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其叔父迁当康末据刑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使守泽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及知 祥壮晋王

  • 目录·佚名

    目录前言凡例一 谕内阁着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二 贵州巡抚觉罗图思德奏查明黔省鲜有书籍可供采择折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初三日三 寄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督抚采买刊书梨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四 寄

  • 八年·佚名

    (辛未)八年清同治十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辛卯。詣勤政殿,王大妃殿寶齡望五稱慶。親上表裏、致詞箋文,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慶四旬於前春,璇闈之海籌添一;祝萬壽於元日,彤庭之山呼騰三。縟儀載行,綸誥用播。恭惟明憲淑敬睿仁正

  • 卷三十五(襄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无传。)夏,四月。秋,七月,辛酉,叔老卒。(无传。子叔齐子。)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随。公至自会。(无传。)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书

  • 卷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三     明 湛若水 撰 敬天上 易益六二王用享于帝吉 臣若水通曰六二以虚中受益虚者诚也祭祀以诚为享王者之享帝万物本乎天也所以报本也虚中则齐一齐一则诚诚至则

  • 第31章&nbsp;中庸·戴圣

    译文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辨正大广智三藏奉 诏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色界顶第四禅成等正觉。即下须弥山顶。于金刚宝楼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唯愿世尊转妙法轮甚深秘密。所谓金刚界轮。降三世

  • 乾隆汀州府志·曾日瑛

    福建地方志。清曾日瑛等修,李绂等纂。四十五卷,首一卷。是志以崇祯“唐志”为本,增订而成。乾隆十六年(1751)成书。首载府总图、府治、府学、长汀等县十九图。正文分星野、建置、山川、疆域、城池、风俗、古迹、物产、户

  • 东城老父传·陈鸿

    唐代传奇小说。1卷。陈鸿撰;一说系陈鸿祖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误录“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却未著录本篇。《宋史·艺文志》传记类著录“陈鸿《东城父老传》一卷。”陈寅恪据本篇中作者4处自称“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