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月令解卷八       宋 张虙 撰

仲秋之月

仲秋者斗建酉之辰也汉志云留孰於酉则酉留也夏正为八月

日在角

八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角十度元嘉历云日在轸十五度日与斗建常相合酉与辰合故八月斗建酉则日在辰角属辰也角二星

昬牵牛中旦觜觿中

牵牛六星北方之初宿觜觿三星西方之末宿牛与觜亦相望也

其日庚辛其帝少皥其神蓐收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

南吕者斗建酉之律也仲秋气至则南吕之律应周语云南吕者赞阳秀物【案国语无物字此张氏增成其义】汉志云南任也言隂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

盲风至鸿鴈来元鸟归羣鸟养羞

此记八月时候也疾风来至秋寖深矣月令以草木虫鸟纪时候惟鴈则三时有之春也秋也冬也以鴈之知时尤爲可验孟春言鸿鴈来仲秋言鸿鴈来鴈之随阳初无常所南北皆其居也孟春之来自南来也仲秋之来自北来也元鸟燕也与鴈不同春至而秋归归其所也羣鸟养羞羞谓所食也养而蓄之以备冬藏以是知先时而备物犹能之人灵於物可不知有先具邪

天子居总章大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此当酉上八月位也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

养老之礼古之盛礼也若指衰老之人则其礼不同矣然授以几杖与致仕之人相似待之亦不薄至於行糜粥饮食毋乃视如饥饿者乎盖饮食所以养其气而为之糜粥焉惟恐有以伤之此其悯老之笃殆与祝哽祝噎之意类未可轻视也

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制有小大度有短长【案今本讹作长短据宋本改正】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人知九月授衣故先期有司服之命不知古人深意自有在也夫衣服为身之章亦为身之检也筋骸之束肌肤之会所以收敛者衣服也当揫敛之时具饬衣裳岂徒然哉正以合揫敛之义衣裳则盛服也衣服则泛指也上衣下裳此盛服也文绣以为美宜常而不宜异制之小大度之短长一毫不容差也若衣服则泛指矣量犹数也过数则侈非其故矣人情莫不喜新而厌故不循其故则有奇衺不衷之患冠带尤身之所重者亦有常而不变故曰衣服不贰从容有常此诗人所以思故也

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古人之於刑谨之重之孟秋既命严断刑矣至此又从而申严之刑章有五而曰百刑举罪以言也伤肤毁发古人尚不忍若断者不可复续死者不可复生则斩杀之辟可枉桡而不当乎此章不特戒之而已直以反受其殃警之非设为之辞也观吕刑一篇反覆用刑之道直谓苗民杀戮无辜上帝降咎乃絶厥世则反受其殃信不诬也夫人臣任用刑之责以枉桡而被殃固其所自取有不足念者惟国家以若人而掌刑一夫茹苦三年大旱一妇衔寃六月陨霜怨恨所钟乖气成象至於促国之脉销国之福殃在若人之身而毒流四海之大则掌刑之责其可轻付可不畏哉可不谨哉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案今本讹作大小据宋本改正】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

季夏养牺牲盖授充人而刍人至此命宰祝又循行之以物至此形成而不变也视其全具知所以养之者皆可用案其刍豢知所以食之者皆已至然後求之五者五者之分当依疏说盖欲求之於牲也瞻肥瘠瞻肥腯与否也察物色察騂黝之别也必比类已行故事曰比品物相随曰类五方异其色是比也大皥配东亦用青其类也量小大大谓牛羊豕成牲者小谓羔豚之属视长短者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之属也惟一一皆中度斯谓备当一有不合非备当也古者圣王奉其祭祀敬之至则无一事不敬故不惮其委曲诚之极则无一物不诚故不嫌其反覆施之於神神其有不飨乎後世视肹蠁为茫昩付幽深於不可测卤莽之患生而怠慢之念起宜乎神之不格也

天子乃难以逹秋气

圣人有以顺隂阳之气深虑天邪之得以干正天地之间有不正之气注隂慝不当言隂谓之邪慝可也【案郑注无阴慝二字即他处解释难者亦无之不知何以云然】难之法固所以逐不正也季春之难所以毕春气春气发生有不正者干之则发生之功不遂於是乎难曰毕者令春气得以成功也故在季春仲秋之难所以逹秋气时当仲秋正万宝告成之时有不正者干之则气必抑塞於是乎难曰逹者令秋气得以行也故在仲秋夏则不难当夏之时阳气极盛邪气自销不待乎难至冬则又大难矣难则磔牲唯秋则不磔盖逹秋气则有辅相裁成之意惟天子能之亦不假有所磔也

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以犬尝麻以金胜木也月令凡言尝取义亦不同或胜之或生之或合之先荐寝庙麻始熟也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

孟秋尝补城郭至是则筑之城郭所以卫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其所设也孟秋民未可役有破坏姑补之是月则可筑矣城郭筑则都邑建矣窦窖所以藏粟穿谓凿土为之修则理其旧也为国有常经不可一朝废凡此皆敛藏之事顺而行之宜矣

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孟秋尝命百官收敛矣至是令有司以之趣民古者视国如家视民如子惟恐不得其所也菜不熟曰馑诗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多积聚则不特菜而已既戒之积其所已有又劝之殖其所未有麦者接乏之谷也於民尤切麦备四时之气当秋而种洎夏而熟一或失时将无以济谷之所不及以失时而得罪亦犹今惰农有刑也夫圣人之爱民甚矣岂肯轻以刑加之至失时之罪惩之不少恕此固所以爱之也後世民自为生上之人反因其有而取之一或犯禁小者鞭扑大者黥隷与古人用刑之意殊矣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又记年候也日夜分与仲春同无长短之差也仲春雷出地奋故发声仲秋雷已潜藏故收声雷无声则百蛰皆藏犹人之坏户也杀气秋之正气至是浸盛犹未为极然阴气浸盛则阳气日衰一日霜降水涸天地间肃肃乎严矣至於度量权衡钧石斗甬亦以此时而一其制舜觐羣后於四岳同律度量衡此圣人急先务之也圣人所以一道德而同风俗乃自器用始汉志云凡律度量衡用铜者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未知舜之所造其亦用铜否乎然舜讲於守朝之日而月令以春秋分者後世政治又详於古周礼质人同其度量壹其淳制犯禁者有罚其所以重之则一也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

仲夏关市无索矣至秋则万宝告成可以究货贿所从出为斯民之便也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此为来商贾之至要先王之时此道未尝不易易也易则无险阻矣此固商贾所以愿出於王之涂所以愿藏於王之市货贿者商贾之所有也上之人待之易则货贿纳于上纳于上则民得所资其事为便其或险阻艰难则货贿隐于下隐于下则民失所资其事多缺矣夫四方之集远乡之至岂有以号召之哉成周之时司关司市设官分职无非为民也以此理财财若无由而足而君有余财民有余力其道乃出於此然则财不匮而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盖自易中得之後世设关则为暴於市则罔市利岂知易易之义哉

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愼因其类

季夏之月言举大事仲秋之月言举大事季夏则戒之言举大事之殃仲秋则教之言举大事之道此道特言於仲秋者秋令踰半国之大事可举也事虽欲举当有顺而无逆天下之事其成其否自有数默存乎其间谓之大数则尤其不可转移者是乌可逆哉然数不可得而见能察时者是知数也时可为则数亦可为大如汤武之革命非知数也能知时也是谓顺天时既得矣乃因其类而推之圣人作事为万世法岂一一能自料哉亦不过触类而通之故曰以类度类以道观尽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行春令则仲秋之时似春秋而多雨禾头生耳雨可畏也然或不降则无以助阴气之肃所以草木荣而不枯国之有恐杀气不行人有玩心也行夏令则仲秋之时似夏旱则絶无雨矣甚于不降也虫当藏而不藏谷不当生而复生皆非正也行冬令则仲秋之时似冬秋而多风田野间尤畏之或有数起其伤必多雷已收声谓之收雷而先行者非时而发也草木未当死而死如冬时夫时正仲秋万宝告成万民之所说也一失其正则在天之时或旱或风草木将归根复命或生或死所以裁成辅相之道不可不谨也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月令解>

猜你喜欢
  卷十九 聘礼第八·郑玄
  卷十四 杂事十二·孙星衍
  卷八十一·陈祥道
  三鱼堂剩言卷九·陆陇其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四十五章 清正·林语堂
  卷十·朱熹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佚名
  大雲初分神通健度第十四·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三·宗喀巴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东方文化正名·太虚
  佛教史略·太虚
  诸法集要经卷第八·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六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疁·唐圭璋

      疁字子耕,号萧闲。有萧闲词一卷,不传。赵万里有辑本。   高阳台   除夜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

  • 08、花烛·蒲松龄

    长命上织女含情久,牵牛欲渡河;人生得意事,莫如小登科。我高蕃为樊江城想了一场大病,因着定了亲事,才觉精神健旺。看下迎亲日期是腊月三十日。 这几个月以来,度日如年,俺一般的也捱到了。 [耍孩儿]光阴速箭离弦,近来好似换了天

  • ●宦游紀略卷下·高廷瑶

    金筑高廷瑤青書嘉慶十八年余守平樂夏五月昭平縣民陳繹敷等八人訟國子生李國華藏亡匿死聚羣不逞之徒掠平民略婦女按國華無其事且訴謂繹敷修前怨曾構訟者屢矣余思事果實被害家何一無赴愬釋敷不能置辯乃論八人以誣責懲之

  •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一。○高丽之制王母称王太后嫡称王后妾称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秩 正一品。 自余尙宫尙寝尙食尙针皆有员次。 靖宗以后或称宫主

  • 陆守经·周诒春

    陆守经 字达权。年三十一岁。生于江苏靑浦。本籍住址。江苏靑浦朱家角镇。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于复旦公学。任长沙某校教员。及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申报编辑。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威斯康心大

  • 卷十六·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六宋 陈经 撰盘庚上【商书】尧舜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治水之役征苖之役盖有先意承志奔走惟恐后者其君固未尝有言而民亦不待言而自从也商德之衰盘庚欲为迁都之举而民敢出怨言以怨其上其君又从

  • 卷七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二十二宣公五年考异足利本传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卿作即宋板同谨按二本同然义亦可疑疏叔姬已适高氏而言犹子叔姬者以其所归于夫反马乃成为妇【

  • 卷十三·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三    明 夏良胜 撰诚明之义 【治己之诚 应物之诚自知之明 知人之明】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程頥曰无妄者至诚也至诚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万物生生

  • 管子轻重一·马非百

    巨(筴)乘马管子轻重一〔一〕──巨(筴)乘马〔二〕〔一〕元材案:轻重一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周语》云:&ldquo;周景王时,患钱轻,将更铸大钱。单穆公曰:不可。古者天降灾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

  •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慈心者。所谓拔济一

  • 圣者文殊利发菩提心愿文·佚名

        巴看落目瓦传    元甘泉马蹄山中川守分真师侄智慧译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救护一切面前住  究竟发于菩提心  一切有情作利益  轮回有情至彼岸  痴心嗔心本自性  悭贪贡高本自性  始从今

  • 卷第十六·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十六嗣法门人德玉编录笔语上百老和尚稽首拜上国山老人昨夏南枢星降北极虹飞本应随众欢呼接足瞻礼缘遵昔命故不敢复徇世谛知在慈育之余必不罪某慢法耳今虽学众四来宰官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一·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记住海虞三峰清凉禅院语乙丑元旦上堂拈香云化被空山老更闲卧云谁道不朝天生香一瓣呼嵩祝圣德雍熙寿万年乃插香就座以拂子画一画云正月一夜半子前有消息残冬已过新未交个中一点谁拈掇拈得出

  •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佚名

    《上清洞真天宝大洞三景宝箓》,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末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纂集四种道教符箓,即《太上帝君金虎符箓》、《太上飞步空常箓》、《太上二景三奔箓》、《太

  •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

  • 丽史·佚名

    丽史又名《清源丽史》,约一万多字,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言情小说,收录于福建泉州金志行于1555年所纂修的《金氏族谱》中。作品还反映了14世纪泉州城内中国穆斯林的生活习俗以及当时清真寺的建筑状貌与穆斯林在泉州人口众多的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佚名

    本书(一册九八面五八、八○○字)不分卷,选辑自世界书局印行“洋务运动文献汇编”;囚专集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年关系台湾文件,故名曰“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共集有当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闽浙总督、福建巡抚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具明想诸字安布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