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筵玉音问答

隆兴元年癸未岁,五月三日晚,侍上于后殿之内阁,蒙出示答金人书藳。上谓予曰:「内中有未善处,卿宜仔细说出。」予答曰:「出于天笔,小臣何敢有所妄议。」蒙赐金凤笺,就所御玉管笔,并龙脑墨,风味砚。又赐以花藤席,命予坐于侧,草换书。上谓予曰:「朕以此礼待卿者,恩至渥也。金人无礼,书中务要得体。当不谀不僭。」顷予以草换书藳进呈,上自读数次,又亲改数字。上曰:「卿之才识学问,可谓过朕。」又曰:「当封呈太上皇。」时将日暮,上唤内侍兰香,燃金花烛二炬,又唤玉梅取扇。上谓予曰:今夕热,寝宫逼窄,不若中书卿所卧处凉。」予答曰:「中书固多凉处,然臣老病之躯,必择暖处方可睡。幸所寝处有两槐树,终夕可以不扇,但恐砌蛩聒耳可恶。」旨唤内侍厨司满头花办酒。上坐于中,御七宝交椅,绣龙曲屏风,旨以青玉团椅兀,赐予坐于东向之侧。旨谓宦子王隆曰:「胡侍读年老,岂可无椅坐者。」乃入内取通朱螺钿屏风至。旨谓予曰:「此乃朕向来普安邸太上所赐物也。」上御玉荷杯,予用金鸭杯。初盏,上自取酒,令潘妃唱《贺新郎》,旨令兰香执上所饮玉荷杯,上注酒,顾予曰:「《贺新郎》者,朕自贺得卿也。酌以玉荷杯者,示朕饮食与卿同器也。此酒当满饮。」予乃拜谢,上自以手扶,谓予曰:「朕与卿,老君臣一家人也,切不必事虚礼。《贺新郎》有所谓相见了、又重午。「旨谓予曰:「不数日矣。」又有所谓「荆江旧俗今如故之说」。上亲手拍予背曰:「卿流落海岛二十余年,得不为屈原之葬鱼腹者,实祖宗天地留卿以辅朕也。」予忽流涕答曰:「小臣三迁岭海,命出虎口,岂期今日再见天日。」上亦抆泪曰:「卿被罪许久,可谓无辜。天下知之,不在多说。」乃就坐,食两味八宝羹。上谓予曰:「此味极佳,内有蚌肉,犹可吃饭。」予答曰:「臣向在新州,日食海味,但于此则闲尝。」上谓予曰:「此乃前日琼守张英臣所进者。」予奏曰:「酒行食遍,恩浃意洽,且暑热,不敢久侍清光。」上答曰:「今夕之会,正朕与卿聚会之便,幸无多辞。」上谓予曰:「热甚,朕已去绣纱棹子讫,卿亦可便服。」予乃更青纱夹深衣以侍。旨言书字,予答曰:「前辈谓凡人书字,象其为人,今知信然”」上谓予曰:「朕在东宫时,只习徽祖字,更习太上字。」予答曰:「此两字格,敻绝前圣。」上问予曰:「卿所写字,宛如卿之为人。」予答曰:「臣幼习唐朝颜真卿字,今自成一家,岂应上挂齿颊。」上曰:「朕前日侍太上皇于德寿官,阁上治迭书画,因得卿绍兴戊午所上封事真本。太上与朕玩味久之,喜卿辞意精切,笔法老成,英风义气,凛凛飞动,太上自藏之。曰可为后代式。但其后为秦桧之所批抹污者,朕启太上,令工匠逐行裁去装褙。」予乃答曰:「小臣平生习字多类此,岂谓此奏至今尘于圣贤箧笥中。且三遭谪逐,生不能保,独赖太上及陛下二天之力,俾晚复得入侍,为幸多矣。顷上谓予曰:「朕无事时,思卿赴贬之时,心思如何?」予答曰:「只是办着一片至诚心去,自有许多好处。」次琖,予执尊立于上前曰:「臣岭海残生,误蒙知遇,天诏俾之还乡足矣。复赐之录用,宠矣。今乃赐之以百世之恩,真小臣万载之幸。前杯已误天手赐之酒矣,但礼有施报,小臣固不当以草茆之语上渎神聪。适面奉玉音,有君臣相聚一堂之说。用敢不避万死,辄捧玉巵,一则以上陛下万岁之寿,二则以谢陛下赐酌百世之恩,三则以见小臣犬马之报。」乃执罇再拜酌酒,上再三令免拜,亦且微揖。潘妃执玉荷杯,唱《万年欢》。此词乃仁宗亲制。上饮讫,自执罇坐,谓予曰:「礼有报施,乃卿所言。」余再三辞避,蒙旨再三劝勉。上乃亲唱一曲,名《喜迁莺》以酌酒。且谓予曰:「梅霖初歇,惜乎无雨。」予乃恭揖,饮讫各就坐。上谓予曰:「朕昨苦嗽,声音稍涩。朕每在宫,不妄作此,只是侍太上宴间,被上旨令唱。今夕与卿相会,朕意甚欢,故作此乐,卿幸勿嫌。」予答曰:「方今太上退闲,陛下御宇,政当勉志恢复。然此乐亦当有时。」上答曰:「卿顷霎不忘君,真忠臣也。虽汉之董汲,唐之房、魏,不过是也。」食两味鼎煮羊羔,胡椒醋子鱼。上谓予曰:「子鱼甚佳,朕每日调和一尾,可以吃两日饭。盖此味若以佳料和之,可以数日无馁腐之患。」予答曰:「陛下贵极天子,而节俭如此,真尧舜再生。」上谓予曰:「朕所为非强,乃天性然。」因举所服澹黄铺茸绣凤汗衫谓予曰:「朕此领汗衫,已着两年,今计尚可得数年。」又举所著皂罗鞋谓予曰:「朕此鞋,原是皇后做与太上皇著者,觉稍短,朕着得,及则今已三个月矣。向侍太上时,见太上吃饭,不过吃得一二百钱物。朕于此时固已有节俭之志矣。此时秦桧方专权,其家人一二百钱物,方过得一日。太上每次排会内宴,止用得一二十千。桧家一次,乃反用数百千。太上与朕一领汗衫,着一两年。桧家人一领汗衫,止着得数日即弃去。朕所以日夜切齿叹息也。」又谓予曰:「太上近日赐朕真红罗销金团龙汗衫一领,太上亲书一批与朕曰:『此领汗衫,乃吾著者,已十八年矣。但色佳,今赐吾儿,汝当念之。」朕藏此领汗衫甚谨。朕不轻着,只往德寿官,及朔望临朝,与大祭祀,则用此衬衮衣,乃太上生平所爱著者,是太上所赐朕者。」遂令贵妃取此领汗衫以示予。予进奏曰:「陛下天性恭俭,真太上之贤子,小臣之贤君也。」次盏,蒙旨潘妃取玉龙盏至,又令兰香取明州鰕鯆至。特旨令妃劝予酒,予再辞不获。上旨谓妃曰:「胡侍读能饮,可满酌。」歌《聚明良》一曲,上抚掌大笑曰:「此词甚佳,正惬朕意。」上又谓予曰:「此妃甚贤,虽待之以恩,然不至如他妇人。即唱劝酒事,便可见矣。」上又令妃酌酒。上饮讫,谓予曰:「卿可酌一杯,以回妃酒。」予曰:「内外事殊,小臣今夕蒙恩如此,使臣杀身以报陛下,则所当然。欲使臣酌酒以回妃,则不可。臣恐明日朝臣议臣之非。」上乃拱手答曰:「朕知卿此心忠直,通于神明,此朕之误言也。」予遂又取酒再拜劝上,跃然满饮之。又自取酒亲酌赐予,上曰:「酒后不可不吃龙次。」予答曰:「臣向在海外,渴甚,惟以鹧鸪沈香小片嚼敦片,却以清茶咽下,非惟齿颊香辣,且酒渴顿醒。」乃以玉匣贮揭龙次数片至,上谓予曰:「此香乃太上去冬自合者。」上自嚼一片,余悉以赐予。凡七饼,予乃嚼其一。上又唤兰香,取茶以进,予亦被赐一杯,食两味胡椒醋羊头真珠粉,及炕羊炮饭。上谓予曰:「炕羊甚美。」食毕,上乃移步至明远亭上,坐于东向坐板上,予立侍,蒙旨令坐,就西向坐板上侧坐。又索茶,乃以龙涎香盏,递两盏至。予拜赐一盏讫,余乃辞曰:「夜已三鼓,恐圣躬疲倦。」上曰:「尚可余时。」上旨唤王先入池取藕莲实剥去,取玳瑁盘,以水泛而进。上又索酒再酌,满饮,予亦满饮。上谓予曰:「卿向在海南时,为诗必多。」予答曰:「臣向居岭海时,日率作诗十数首。初任福州佥判,以诗词唱和得罪,故迁新州。及居新州,又以此获谴,复徙吉阳军,甚矣,诗词能祸人也如此。今既蒙录用,静思二十年前,为之堕泪。」上答曰:「桑田变为大海,大海变为桑田。古宇今宙,多少更易。此事非特卿堕泪,朕亦不知几抆泪矣。世事殊异,无可奈何。」予又奏曰:「臣向者谪新州时,兄锋在家,生母曾氏在堂,臣只携妻刘氏在任所。臣长男泳,乃绍兴戊午冬,生于姑苏。次男澥,乃戊辰夏,生于新州。次男浃,乃甲戌生于吉阳军。甲戌春正月八日,臣生母曾氏丧于家,而臣不知。于五月四日,方收家问,臣惟有朝夕躃踊痛哭,恨此身不即死,与母相见于黄泉。」予言之,不觉泪下,上亦愀然挥泪曰:「朕向侍太上时,闻徽宗讣,太上为之不饭食者数日。生离死别,上下同一怀抱。」予又奏曰:「夜已四鼓,玉体疲倦。」上曰「未」。王先复奏曰:「鸡已唱矣。」上曰:「朕若与宦官女子酣饮彻旦,则不可。朕与胡侍读相聚,虽夜以继日,何害焉。」又与予同凭栏杆曰:「月白风清,河明云淡。这样乐处,惟朕与卿同享之。」顷闻天竺钟声,池畔柳中鹦噪矣。上曰:「果然天明。」予乃再拜谢恩。上握手谓予曰:「昨夕之乐,愿卿勿忘。」予答曰:「小臣当图报陛下,且尚有侍宴之日。」于是侍上入内,至候春门,予揖退。至中书,远望正门已启,百官毕聚候朝。梅溪王十朋问曰:「何来?」予乃大笑,握其手曰:「老夫夜来终夕不寝,今归自天上。此段奇事,兄岂容不知。」于是即盥洗更朝服而见。

予半生岭海,晚遇圣天子擢用。一岁之间,凡九迁其职。一月之间,凡三拜二千石之命,十拜迁秩之旨。至于隆兴癸末夏侍宴之恩,古今无比。予老矣,风烛可虞,谨亲书于后,以为后人之征。呜呼,天语谆勤,后之子孙,当永保之,以无堕予志。淳熙丁酉七夕澹庵老人胡铨跋之,以示男泳、澥、浃、瀳,侄孙壻周铎。

右云《经筵玉音问答》,乃予隆兴癸未侍宴所记也。原有予当时亲札稿一小册,为潇侄取去,日后切不可落附他姓之手。又有正本一卷,乃吏札也。视予亲札者,反无失。天语谆勤,后人可以凭信。故又以吏札之本,精加删润,亲手录藏于家,使后览者有所订焉。昔司马文正公不喜后人宝其祖宗之画像,但喜后人宝其祖宗之字迹,以为心昼也,手法也。见其字迹,即见其人之手。予之后,能以文正公之心为心,其亦贤矣。中元日,胡铨又跋,时祀先分胙罢,喜雨凉而书也。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司马迁
  列传第十九 王长述·魏徵
  列传九·薛居正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张廷玉
  卷一百四十 齊紀六·司马光
  卷第二百四十三·胡三省
  卷之二百·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第二三三札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日一一五○九--一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纪昀
  第9章 “一·二八”上海大战·冯玉祥
  古镜新记三·胡兰成
  卢藏用传·刘昫
  ●自序·高宇泰
  附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零六·彭定求

        卷706_1 【塞上】黄滔   掘地破重城,烧山搜伏兵。金徽互呜咽,玉笛自凄清。   使发西都耸,尘空北岳横。长河涉有路,旷野宿无程。   沙雨黄莺啭,辕门青草生。马归秦苑牧,人在虏云耕。   落日牛羊聚,秋风鼓角

  • ●第三十八出 荣晤·孟称舜

    【西地锦】〔末上〕绣幌斜迎日色,数枝花影横阶。檐前鹊语忙催煞,未知好客谁来?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贺二甥,兼召他同来,如何目下还未见到也?〔生冠带同净上〕【夜行船】绿柳长亭妨翠盖,骑瘦马,远走天涯

  • 二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总目卷三十一壬申元旦新正试笔元旦宴诸王六韵正月二日小宴廷臣题文徵明小像张宗苍兰亭图瑞树歌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古干梅歌赐顾栋高古陶缶歌董邦达秋山红树张宗苍

  • 卷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十六地理燕山八景赋        【元】陈 栎粤自昔之京师称为众大之区今大业之覆焘亶亘古之所无建皇都于燕山信广大而超卓稽载籍之所传跨亳殷与京洛仰景致之佳絶殚?頴而难穷味绮名之

  • 卷三百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八海棠花类【附秋海棠】五言古山馆观海棠       【宋】朱 子景暄林气深雨罢寒塘渌置酒此佳晨寻幽慕前躅芳树丽烟华紫绵散清馥当由懐别恨寂寞向空谷海棠       

  • 元稹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

  • 卷之九百四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晋纪(邓粲)·干宝

    〔迁左将军,从讨成都王颖,败颖将陆机,杀机及云。初,机、云入洛,造张华,如旧相识。〕张华多须,常以绵缠之,陆云见之,笑不能止。[1]〔荡阴之败也,叔父东安王繇为颖所害,帝奔归国。〕王导与元帝有布衣之好,知中国将乱,劝帝渡江。(邓粲

  • 附錄·佚名

    ○明純王妃書下行錄。大行大王,辛卯六月十七日午時,誕降于慶幸坊私第。是日,純元聖母夢中,永安國舅,奉進一小兒以告曰:『善養此兒』,聖母覺而異之,因記其事,藏于篋笥矣。及己酉奉迎時,日表龍顔,果如夢中所見,而老宮人,感稱酷肖純廟

  •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孔子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指学生或年纪幼小的人。入则孝,出则弟:“入”指“入父宫”,即到父母的房间里去;“出”指“出己宫”,即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兄弟相处。

  • 楚归晋知(成公三年)·佚名

    ——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 【原文】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②。于是l饩涨五x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执事不以鼓(6),使归即7)君之

  •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二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问何故不问几有色几无色。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造论。但不违法性便不应

  • 佛说现报当受经·佚名

    政一人独行。而无伴侣。即问之言。姊今何故颜容媚丽。焦悴如此。为何所苦。时女答言。我之薄福。嫁得夫主。望相保守。不期一旦疾病死亡。家亲捉我生埋冢中。迳得七日。为诸群贼劫破此冢。欲求财物。将我还家。纳用为

  • 大易择言·程廷祚

    清程廷祚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专崇义理之学,而力排象数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一曰‘正义’,诸说当于经义者也;二曰‘辨正’,订异同也;三曰‘

  • 金箓大斋宿启仪·佚名

    玉皇称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科仪。即启坛仪,请诸神降临。

  • 伤寒兼证析义·张倬

    清·张倬撰。成书于1665年。全书3. 3万字。 书凡1卷。该书不以六经分篇, 而专以伤寒兼杂病立论。其将伤寒常见兼证 如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素患咳嗽、宿病咽干 闭塞、头风、心腹诸痛、亡血家

  • 夜的行进曲·叶紫

    为了避免和敌人的正面冲突,我们绕了一个大圈子,退到一座险峻的高山。天已经很晚了,但我们必须趁在黎明之前继续地爬过山去,和我们的大队汇合起来。我们的一连人被派作尖兵,但我们却疲倦得像一条死蛇一样,三日三夜的饥饿和奔

  • 平吴录·孙旭

    三桂为明季罪人,又为本朝反贼,其生平亦何足道!以道路之口,传闻之笔,事多淆讹,难以传信,故略述其概。惟桂本贯辽东,藩封南,余生长浙东,又何能得其始末耶?缘余甲寅、乙卯间遭大难,丙辰用奇计遁迹江西,至吉安招抚韩大任,任自幼随桂,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