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出 弄兵

〖步蟾宫〗(净扮藩王,末扮中军,引众上)雄风凛凛威名大,肯抑郁久居人下。看弹丸、一粒小邦家,指日变为天下。

同是天潢一派分,阿谁臣子阿谁君?

当年误作婴儿戏,追裂桐封旧券文。

孤家大明宗室朱宸濠是也。分封江右,国号宁藩。喜读兵书,颇怀壮志。我想同是高皇帝子孙,为甚么人为世主,我作藩臣?况且今上年纪幼小,佞人在侧,阉寺专权,少不得这座江山,不送与没卵的太监,定送与呵卵的小人。难道我这金枝玉叶的子孙,反承受不得?只是一件,要图大事,全仗兵威,做藩王的人,无故不好招兵敛饷。前日上个小疏,请复护卫之兵。谁料皇上重待本宗,不道孤家心怀异志,竟公然许了。我如今招兵敛饷,还怕有甚么嫌疑?已曾募有铁骑三千,精兵二万,又造下艨艟千艘,水卒万人。不久就要选日兴师,水陆并进,这一座锦绣江山,唾手而得,不待言矣。今日是端阳佳节,借龙舟竞渡为名,孤家亲赴江干,操演战法。中军那里?

(末应介)

(净)人马舟舰都齐备了么?

(末)齐备多时了。

(净)就此起驾前行。

〖驮环着〗(合)耀千军万马,耀千军万马,兵力堪夸。劲旅当先,谋臣随驾,卫士两行辅夹。宝盖笼头,不怕子房椎,自天而下。尽作恶民情畏法,尽跋扈君恩宽大。锣轻打,鼓慢挝,要按辔徐行,使军容如画。

(末)已到江干了,请千岁登坛。

(净登高介)禀问千岁:还是先习水战,先习陆战?

(净)水战在先,陆战在后。

(末传令介)

(内鸣金、擂鼓介)

(生、小生执两样旗帜,各领众乘龙舟上,斗介)

(小生领众作跳下水介)

(生)他们斗不过,跳下水了。兵士们,快赶上去。(共下)

(净惊介)呀!那些人掉下水了!分付兵士不要赶,快救他起来。

(末)禀千岁:那些人叫做水鬼,故意跳下水去,要显本事的。不消救得,他自会起来。

(小生领众上)兵士们,快随我来,跳上他的船只,就夺了兵器杀他。

(众应介)

(生领众上,小生领众作跳船、夺器杀介)

(生)杀他不过,权且下水。(同作跳水介)(下)

(小生)他们又下水了。就坐了他的船只,赶上去拿他。

(同赶下,净大笑介)妙妙妙!以客胜主,以敌制敌,此席卷天下之兆也。快哉快哉!

〖前腔〗演昆明战法,演昆明战法,遡水穷涯。忽地把岸上貔貅,变做了水中蛟獭,不问鱼龙真假。一味鲸吞,搅得海风腥,江天低压。投鞭处断流成坝。(内众齐声喝彩介)好龙舟,好龙舟!从来不曾有这个斗法,竟象认真相杀的一般,好怕人也!(净)齐喝彩军威堪怕。叫中军,分付那些看龙舟的,不许喧哗,违令者照军法处斩。(末传令介)(净)嫌嘈杂,戒浪哗;听将令初传,万声齐哑。

——如今该是陆战了为甚么还不上阵?

(末)队伍俱已摆齐,只等交战了。

(外、副净各领众上,对阵介)

(副净)平地上交兵,不显手段,和你到高山上去打一个好仗了下来。(齐下)

(净)这两队兵士,一齐上山,少不得有个高下。且看高处的胜,低处的胜?起先的彩头是极妙的了,如今再取一个吉兆,以便兴师。

(副净领众先上)此处最高,就把营盘扎下。

(外领众上)呀!高处被他占去了,众兵士们奋勇争先,一齐杀上去。(作对阵介)

(副净领众败下)

(外)他们走了,快些追赶下山。(齐赶下)

(净大笑介)更妙,更妙!以卑胜高,以下制上,正合着孤家所谋,事成必矣!

〖前腔〗喜高能避下,喜高能避下,不用擒拿。暗合兵机,胜如占卦。管取今番戏耍,不费几多时,变成真话。叫中军传令,趁此得胜之际,正好收兵,不须再战了。(末传令,内齐呼“得令”介)(净)炮响处一声忽喇,旗动处万军齐发。蜂排阵,蚁散衙,较此际军容,难分多寡。

——分付众军士,摆齐队伍,扈驾回宫。

(众上,列队同行介)

〖前腔〗(合)唱铙歌返驾,唱饶歌返驾,权当个奏凯回家。他日班师,威风尤大。军士挪空战马,拂拭雕鞍,尽载六宫人,与那民间二八。一队队娇容如画,一个个新婚如嫁。身为树,面作花,看罗绮千行,列成屏架。

屈原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盗弄兵。

同一宗臣心事别,此求实事彼求名。

猜你喜欢
  卷七百二十七·彭定求
  µÚÈýÊ®Æß³ö ½Ù±¦·孔尚任
  第十齣~第十八齣·沈龄
  第三十出·李开先
  第二折·乔吉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臧懋循
  第三折·关汉卿
  丁集第二·钱谦益
  二集卷六十五·乾隆
  卷十一·冯惟讷
  卷七·沈德潜
  卷五百四十八·佚名
  卷十七·康熙
  72.沈亚之:诗二首·施蜇存
  虚舟集原序·王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景沂·唐圭璋

      景沂号肥遯,天台人。著全芳备祖前后集。   壶中天   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   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

  • 后记·唐圭璋

      清人周济、刘熙载、陈延焯、谭献、冯煦、况周颐、王国维、陈洵等论唐宋人词,语多精当。惟所论概属总评,非对一词作具体之阐述。近人选词,既先陈作者之经历,复考证词中用典之出处,并注明词中字句之音义,诚有益于读者。至

  •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四诸家姓名爵里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嘉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歴官坊掌院学士隆庆初以礼部侍郎入内阁万厯中累加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諡文忠有太岳集】殷士儋【字正甫歴城人嘉靖丁

  • 卷四百九十四 列传二百八十一·赵尔巽

      ◎忠义八   姚怀祥全福、舒恭受等 韦逢甲长喜等 麦廷章刘大忠等 韦印福钱金玉等 龙汝元乐善、魁霖等 文丰 殷明恒高腾云等 高善继骆佩德等 林永升陈金揆等 李大本于光炘等 黄祖莲   姚怀祥,福建侯官人。嘉庆二

  • 卷二百七十一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己丑,命輔臣祈雪。   皇第三女封淑壽公主。   祕書丞、直集賢院、同提舉三司勾院、磨勘司王安禮知潤州。先是,呂惠卿言安禮任館職,狎遊無度。於是安禮乞出,即從之。王安石

  • 北使纪略·佚名

    陈洪范撰闯寇肆虐,逼犯北京;先帝宾天,宗社沦丧。洪范世受国恩,迩年废居海滨,惊闻异变,泣愤同仇;徒跣至镇江,史阁部招同过江,议安将士。忽接礼部札付,奉旨召对;始知为吴三桂借兵破贼,顾大宗伯荐往北使。蒙皇上面命,谨对:国事多艰,惟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二月丙申朔葬常安公主于西山○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高澄为光禄寺卿○录去年辽阳及宁远等处御虏功升赏将士于景春等五百四十五人王宝等三十人○巡按直隶御史陈其学奏徐州吕梁二洪先因水涸陵险设有洪夫

  • 皇王大纪卷六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四年宋葬其君鲁侯自齐归于郓齐侯将纳鲁侯命无受鲁货申丰从女贾以币锦适齐谓梁丘据之人髙齮能货据为髙氏后粟五千庾据受之言于齐侯曰羣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然据有异焉宋元公为鲁君如晋

  • 提要·王应麟

    【臣】等谨案通鉴答问五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玉海之未附刋十三种之一始自周威烈王终于汉元帝葢未成之本也其书以通鉴问答为名而多涉于朱子纲目葢纲目本因通鉴而作故应麟所论出入于二书之间其所评隲

  • 世家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三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二。○(丙申)五年春正月辛卯王如奉恩寺谒太祖眞殿。甲午赤气挟日长数尺余其中皆有日轮人言三日 出。甲辰益城府院君洪铎卒。二月

  • 马亨传·宋濂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家世代务农,为乡里的财主。亨少失父,非常孝敬母亲。金代末年学习做官。太宗二年(1230),始建十路征收课税使,河北东西路使王晋召马亨为部属,亨以才干称著。太宗六年,王晋把马亨荐与中书令耶律楚材,授转

  • 十七年·佚名

    (甲申)十七年大明萬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卯,以庭濕,停望闕禮。1月3日○辛巳,以權停禮,行賀禮。以初二日,仁順王后國忌,故退行正朝賀禮也。1月4日○壬午,以李俊民拜兵曹判書,李遴拜戶曹判書。1月14日○壬辰,以李增拜大司諫

  • 成公卷十八(起十一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晋侯使?州来聘。已丑,及?州盟。(○?州,本亦作“?”,尺由反。)[疏]“晋侯”至“州盟”。○解云:上三年冬,“晋侯使荀庚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传云“此聘也,其言盟何?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注云“以不

  • 卷五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须弥藏分第十五陀罗尼品第四尔时世尊告功德天言:清净智。我於往昔与汝二人。於因陀罗幢相王佛所同发誓愿。我今与汝得愿满足。我今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亦住於功德之处。功德天言如是如是,大德婆伽婆。如是如是

  • 淞隐漫录·王韬

    笔记小说。又名《后聊斋志异图说》、《绘图后聊斋志异》。清王韬(1828—1897)撰。十二卷。韬有《王弢园尺牍》已著录。是书为作者晚年所作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淞隐漫录》的体裁和题材都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但取材

  • 琼瑶发明神书·刘党

    又称《琼瑶神书》 、《针灸神书大成》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针灸著作。宋刘党撰。三卷。分天、地、人三部。天部论述针法灸法等共七十七法,地部论针灸治疗诸疾凡二百一十三法,人部针灸问答等六十五法。全书备

  • 逍遥集·潘阆

    一卷。宋潘阆 (?—1009)撰,潘阆,字逍遥。大名 (今属河北) 人。或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卖药京师,好结权贵。至道元年 (公元995年)太宗赐进士及第。真宗时,为滁州参军。潘阆之诗,有五代、晚唐遗风。宋人对其诗评价

  • 御定执中成宪·佚名

    八卷。清爱新觉罗·胤祯敕撰。是书于雍正六年(1728)始撰,雍正十三年(1735)书成奏进,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1738)完成,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尧以来至明孝宗之嘉言善政,后四卷为唐虞至明诸臣之论说,皆关于治国之道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