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章 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辜讲

孔子说:“我传承古老的真理,而没有衍生出任何新的理论。我洞悉古老的东西,并热衷研究古代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敢于自比前辈彭老先生。”

辜解

孔子通过《中庸》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总而言之,孔子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宣扬周礼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野心或者名声的期盼,而是他真的喜爱周礼,渴望将它发扬光大。

孔子活动的时代封地建国的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是所谓的扩张时期。当时,那些封建的、半家族性质的社会秩序和政治制度都需要重新设计和解构,因此在带来外界局势的混乱外,还引起人们心灵的错乱。我曾经说过,在过去的2500年里,中国人不存在心灵和理性的冲突,但是我必须强调,在孔子活动的扩张时期,和今天的欧洲一样,中国人的心灵和理性之间发生剧烈的冲突。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早就从尊敬的祖先那里继承了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和文明体系,而且每个人都处于这个体系的构成——制度、规则、教条、习俗和法律中。然而,这个体系并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且这个体系已经不符合实际了,但是生活必须继续下去;这个体系而且是习俗的,而不是理性的。

如同现代欧洲的精神觉醒一样,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对理性的觉醒一样,包括自由主义、探索冒险、追求真理和根源的精神。中国的这种理性追求,源于人们看到了社会和文明的旧秩序必须和自己的生活保持一致,所以应该重新构建一种社会和文明的新秩序,前提是寻找到新秩序的基础。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所有寻找这个新的社会和文明秩序的基础的做法都失败了:有一些满足了头脑的需求,却忽视了心灵;另外一些重视心灵的需要,但是不够理性。像上文说的那样,2500年前中国人的理性和心灵的冲突,和在欧洲发生的一模一样。人们都在尝试重新构建这种新的社会和文明秩序,来解决理性和灵魂的冲突问题,然而当很多尝试都失败后,人们开始产生失望,以致最终转为对文明的绝望和恼怒,最后一些人甚至想要摧毁所有的文明。以老子为代表——他的地位好比于欧洲的托尔斯泰,从心灵和理性的冲突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他认为,社会和文明在真正的本质和结构上存在着无法更正的错误。老子和他最杰出的门徒庄子,劝说中国人放弃所有的文明和智慧。老子这样引诱中国人:“放下一切,随我前行;去往群山,小屋隐居;那里是有真正的生活,灵魂在生活,永远不朽!”

虽然孔子也看到了社会和文明秩序落后带来灾难和痛苦,但是他认为这种病态、不幸、苦难和罪恶并不是源于社会和文明的本质和结构,而是因为人们在错误的基础上建立了文明,并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孔子告诫中国人说不要放弃文明,因为在一个真正完美的社会和文明秩序里,一个有着良好基础的社会和文明秩序中,人们就可以过上心灵的生活——一种真正的生活。孔子一生都在做着把社会和文明导入正确道路的尝试,希望能给它们以良好的基础,来阻止它们可能存在的突然毁灭。当死亡来临,他已经看到了文明在未来将要被毁灭,那么他做了点什么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建筑师看到了建筑开始着火,并将全部烧毁的未来,而且明确知道自己无法挽救,所以他能做的就是保存好建筑的设计图纸,以确保能在废墟上重建。孔子一样,当他看到中国的社会和文明的建筑不可避免走向毁灭,而且自己无力挽救时,他就只能将重建中国文明的设计图纸,保存到“四书五经”——中国的《圣经》中,这五本经典,就是孔子为挽救中国文明做的设计图纸,是孔子对中国文明做的巨大贡献。

孔子为重建中国文明保存了设计图纸,是为中华民族做的伟大工作,然而我要说,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国人做的最主要或者说最伟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主要或者说最伟大的工作,应该是通过这些重建的设计图纸,为社会和文明秩序作了一个新的结构和解释。在这份新的文明设计图纸中,他为中国人给出了真正的国家信仰——一个综合的、理性的、不朽的文明存在的绝对基础。

猜你喜欢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梁启超
  问辨録卷十·高拱
  中庸章句或问通证·张存中
  卷十一·郑方坤
  第七章 37·辜鸿铭
  第四十四卦:《?卦》·佚名
  第79章·老子
   寓言第二十七·刘文典
  第十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上)·梁漱溟
  叙官·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谈印度语文的统一·太虚
  甲三 依教奉行分·太虚
  摩诃般若钞经卷第四·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46 ·佚名

    杨万里 读罪已诏 只道六朝窄,渠犹数百春。 国家祖宗泽,天地发生仁。 历服端传远,君王但侧身。 楚人要能惧,周命正惟新。 杨万里 渎头阻风 天寒春浅蛰未开,船头一声出地雷。 老夫惊倒卷帘看

  • 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五十四·赵尔巽

      长龄 那彦成子容安 容照 玉麟特依顺保   长龄,字懋亭,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纳延泰子,惠龄之弟也。乾隆中,由翻译生员补工部笔帖式,充军机章京,擢理藩院主事。从征甘肃、台湾、廓尔喀,累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嘉庆

  • 第四十六回 宠妾废妻皇纲倒置 崇邪黜正党狱迭兴·蔡东藩

      却说刘婕妤专宠内庭,权逾孟后,章惇、蔡京即钻营宫掖,恃婕妤为护符,且追溯范祖禹谏乳媪事,应四十四回。指为暗斥婕妤,坐诬谤罪,并牵及刘安世。哲宗耽恋美人,但教得婕妤欢心,无不可行,遂谪祖禹为昭州别驾,安置贺州,安世为新州

  • 第三章荆公之时代(下)·梁启超

    荆公所处之时势,虽极艰钜,然以其不世出之才,遭遇大有为之主,其于拨乱世反诸正也,宜若反手然。顾其成就不能如其所期者,何也?则朋党累之也。宋之党祸,盛于荆公以后,而实远滥觞于荆公以前,是不可不追论之。政党之为物,产于政治进化

  • 一一○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核《北征录》并将原书及《一统志》黏签进呈片·佚名

    一一○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核《北征录》并将原书及《一统志》黏签进呈片乾隆五十年五月十四日遵旨将金幼孜《北征录》所载程站,核对康熙三十五年亲征朔漠、驻跸之处,是否相符。查永乐三次北征,八年、十二年俱出德胜口,二

  • 钦定兰州纪略卷四·阿桂

    庚申伍弥泰马彪奏言【臣】等于四月初九日到兰遵即传防将花翎荷包赏给王廷賛并面询伊出城赍折之人据称系宁夏府中衞县考职正八品吏贠姚起彪设法更换衣服妆作民人缒城而下将折递送驿站【臣】等亦已遵防重加赏赐奏入上谕

  • 绎史卷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炎帝纪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春秋元命苞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为神农 潜夫论赤

  • 陈抟传·脱脱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日益聪明颖悟。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一见成诵,一点都不会忘记,以诗著名。五代后唐长兴年中,赴试进士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以山水为

  • 十八、释兽·佚名

    麋,牡麔,牝麎,其子{鹿夭},其迹躔,绝有力狄。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鹿幵}。 麕,牡麌,牝麜,其子{鹿旦},其迹解,绝有力。 狼,牡,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 兔子,[1234],其迹迒,绝有力欣。 豕子,猪。,。幺,幼。奏者。豕生三豵,二师,一特

  • 孝治章第八·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为我们陈述明王如何以孝治理天下。用孝道来治理天下,能感得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国泰民安,世界和谐,天下大治。【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1),不敢遗小国之臣(2),而况于公、侯、

  • 景公以晏子食不足致千金而晏子固不受第十八·晏婴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宗喀巴

    上士道入大乘门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五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五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天非天斗战品第十八须弥山王上顶平地。琉璃所成。软滑可爱。众宝庄严。譬如北地妙好[毯-炎+瞿]毹。种种雕镂。亦如耳珰众宝庄饰。脚践便没。举足即起。如兜罗绵。其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胜上教理分第二十六之三  复次宣说诸部通用秘密身语心金刚印成就教理。  此中先说如来部秘密身印成就教理。颂

  • 天玉经外传·吴克诚

    一卷、附《四十八局图》一卷。旧本题吴克诚(生卒年不详)撰,《天玉经外传》,又名《吴公教子书》。书中所含,以《青囊奥语》和《催官篇》词句及《玉尺经》三合为本。如其以庚午为火局,遂谓寅龙左旋属丙,右旋属丁,非但以木为火

  • 周易要义·魏了翁

    南宋魏了翁撰。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系魏氏所撰《九经要义》中的第一种,其大旨欲熔象数、义理于一炉以解说《易》义,故采摭旧说至为严谨,自下己意亦多精当。《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方回《桐江集》有《周易集义

  • 明光宗实录·佚名

    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28)始进呈。事后,霍本

  •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