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79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1)?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2)。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3)。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4)。

【题解】

张松如说:“在本章中,老子提出‘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的主张,先是从‘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说起,接着便正面指明,‘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最后归结到期望做个有德自善之人,而得天德福佑,这些都是向剥削者进言。”

注释:

(1)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大部分损掩,只残留首尾各二字。王、傅、范及诸通行本并同,惟“焉”字作“安”。宋徽宗、邵若愚、司马光、彭耜诸本,上“怨”下有“者”字。叶梦得无“必”字。《文子·微明》篇引作:“和大怨,必有馀怨,奈何其不为善也?”蒋锡昌《校诂》:“人君不能清静无为,而耀光行威,则民大怨生。待大怨已生,而欲修善以和之,则怨终不灭,此安可以为善乎?”

(2)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夺“执“字,“左”作“右”。“契”字,甲本假作“介”,乙本假作“芥”。严遵、景龙、龙兴碑、敦煌唐写本等,无“而”字。河、王、傅、范及诸今本,“不”下无“以”字。开元及强思齐,下“人”字作“民”。马叙伦《校诂》:“‘契’,当作‘栔’。《说文》曰:‘刻木也。’今通用‘契’。”高亨《正诂》:“《说文》:‘契,大约也。券,契也。’古者契券以右为尊。《礼记·曲礼》:‘献粟者执右契。’郑注:‘契,券要也,右为尊。’《商子·定分》篇:‘以左券予吏之问法令者。主法令之吏,谨藏其右券木柙,以室藏之。’《战国策·韩策》‘操右契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王。’并其证也。圣人所执之契,必是尊者,何以此文云执左契?今三十一章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用契券者自属吉事。可证老子必以左契为尊。

盖左契右契,孰尊孰卑,因时因地而异,不尽同也。《说文》:‘责,以求也。’凡贷人者执左契,贷于人者执右契。贷人者可执左契以责贷于人者令其偿还。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施而不求报也。”张松如《校读》:“综上所说,则左契右契,似无分尊卑。《易·系辞》注云:“郑玄曰:‘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是知刻木为契,剖为左右,以便分执,至日后再相合以为符信。左契为负债人所立,交债权人收执!右契为债权人所立,交负债人收执。责者乃债权人以所执左契向负债人索取所欠之谓。既云:‘献粟者执右契。’则必‘责粟者执左契’。

故王注云:‘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此盖古之契法如此。‘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言圣人执人所交左契而不索其报也。如此,则怨且无由生,复何和之有乎?”(3)马王堆本甲乙本悉如此,惟“契”假作“介”、作“芥”。“彻”作。傅、范及唐宋以来诸今本多同。河上、王弼无“故”字。张松如《校读》:“司彻,河上注:‘司人所失。’王弼注:‘司人之过也。’皆取比治之意,与‘契’义唯为对。《广雅·释诂》三:‘司,主也。’《释诂》二:‘彻,税也。’《论语》:‘盍彻乎?’郑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孟子·滕文公》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是‘彻’乃周之税法。此言有德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无德者则竞以收租税为务。不以责于人。则怨无由生;竞以收取租税为务,则大怨至矣。大怨既至,虽和之亦难泯,善不可为也。”张氏又说:“‘彻’乃周之贵族领主庄园制所实行的税法,以力役地租为主。至于司契,当是普遍地以实物地租代替了力役地租以后,在地主与农民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关系。故司彻与司契,象征着早期封建制社会转型期,由领主庄园制向地主租佃制的过渡,大概是‘初税亩’以后的情况。”

(4)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损掩。河、王、傅、范及诸通行本,皆无“夫”字,“恒”作“常”。李道纯《道德会元》“亲”作“私”,“善”作“圣”。张松如《校读》:“‘善人’当指上文‘有德’者,是自善之人,非有善之人也。作‘善’是,‘圣’字误。”

【今译】

和解了重大的怨仇,必有馀怨难清,哪能认为这样做就妥善呢?因此,“圣人”虽握有契券,而不向负债人逼债。所以有德的人,只依照契约办事;无德的人,才按照强定的租税之律来勒索别人。天道对谁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猜你喜欢
  卷八 释草第十三·邢昺
  卷第九·董仲舒
  第十四章 刑措·梁启超
  管子补注卷二十三·刘绩
  存学编卷二·颜元
  提要·毛应龙
  卷十九·熊节
  历史与神·钱穆
  成公·成公十八年·左丘明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卷四·佚名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佚名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六·成寻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两月余。地点 保安——宣府所属。人物 贾 石(农民,生) 赵 四(农民,二花脸)〔贾石持锄上。贾石 (唱)每日田间忙耕种,不知朝中大事情。(锄地)〔赵四上。赵四 (念)城中去探亲,消息动人心!贾石 赵四弟,你回来了?城中有

  • ●近光集原序·周伯琦

    士君子生乎盛时有文学才艺以结知于眀主词章洋溢于馆阁议论敷扬于朝廷所谓昭代伟人盛福全美者也凤凰鸣矣于彼髙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吾尝于故老大臣卷阿之诗诵之噫古之圣贤屯艰险难者多矣千载一时之遇所

  • 东都事略卷七十二·王称

    列传五十五  欧阳脩字永叔吉州庐陵人也四嵗而孤母郑氏守节自誓亲教脩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比成人举进士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三·陈厚耀

    越句践【下】越与呉平后四年越复伐呉呉士民罢弊轻鋭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呉因而留围之三年呉师败越遂复栖呉王于姑苏之山呉王使公孙雄肉胆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防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万历七年四月丙子朔以孟夏享太庙遣公张溶恭代○丁丑 上御经筵赐辅臣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及讲官何雒文等五员各色扇有差○晋王慎镜薨无嗣其弟辅国将军慎鋷袭兄爵为其嫂周氏请给养赡部覆慎鋷以弟继兄与以子继父者不同宜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七月二十七日,发兵片明,辰刻启程。命杜度台吉、萨哈廉台吉、豪格台吉留守都城。二十八日,汗集诸武将谕曰:“我等所居沈阳、辽东之地,原系我属乎?乃天赐与我也。若不事征讨,坐视明国开拓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佚名

    二帝通论尧舜之德【张谓 温公 范文正公 刘执中 颍滨 东坡 荆公】尧舜之德张谓曰尧有天下七十载将逊于位久难其人伯支许由全其节而固让羲仲和叔审其才而固辞帝德合于天天命归于帝帝尽善也我其试哉由是宾于四门纳

  • 守溪笔记·王鏊

    宋学士 王行 李征臣 詹徽 姚广孝 耿清 王朴 恩张 王璋 建文 铁布政女诗 平都司 王府尹 皇甫仲和 王振 陈继 胡濙

  • 卷七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九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监宗室过犯皇明祖训凡亲王有过重者遣王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王

  • 卷一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一艺文略【五】诸子类第六【儒家 遒家 释家 法家 杂家农家 小说家 兵家臣】等谨按郑志诸子类共十一门今无名家墨家纵横家之书则谨从其阙余各依类编次凡八家云儒家【儒术数学】【臣】

  •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晏子对曰:“正士处势临众不阿私,行于国足养而不忘故;通则事上,使卹其下,穷则教下,使顺其上;事君尽礼行忠,不正爵禄,不用则去而不议。其交友也,论身义行,不为苟戚,不同则疏而不悱;不毁进于君,不

  • 佛说华手经卷第五·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 诏译  众相品第十七  尔时东方。过万一千阿僧祇刹。有世界名众相。是中有佛号乐无相。今现在为梵音声菩萨摩诃萨。授无上道记。余如上说。  从众相刹至此中间。有世界名无相。是中有

  • 卷第十四·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四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告香普说 圆悟勤禅师告香普说。只者个便承当得去。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更不欠一毫头。亦无第二见。设使尽无边香水海尘尘剎剎一时穿却鼻孔。也更不落别处。傥或

  • 石雨禪師法檀總目·石雨明方

    原敘(祁彪隹 黃端伯)卷第一住紹興府天華禪寺語錄卷第二住紹興府雲門顯聖禪寺語錄住杭州府寶壽山光孝禪寺語錄住福州府怡山西禪禪寺語錄卷第三住福州府雪峰禪寺語錄住汀州府靈山禪寺語錄住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第四住

  • 天涯过客·阿加莎·克里斯蒂

    《天涯过客》是克里斯蒂创作的小说,首版英国Collins发布于1970年09月,这一天斯塔福德刚从马来西亚出使归来,在法兰克福转机时,很偶然的一位陌生的女客请他帮忙。她不光看中他身上那件招摇的斗篷,还想要借用他的机票和护照;

  • 盈川集·杨炯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 (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 (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

  • 蜀道难·张恨水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1941年10月上海百新书店初版。1944年成都百新书店蓉1版。是讲抗战时期,江东人纷纷入蜀避难。途中,青年职员冯子安与白玉贞小姐邂逅。冯对白一见倾心,百般殷勤。船抵重庆,冯子安准备与白小姐结婚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