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云:“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又云:“报主身已老。”以稷契辈人,而使老弃闲旷,非惟不形怨望,且惓惓如此。彼遭时遇主,言听计从,复幸年鬓未暮,而不能据诚戮力,以图报效,良不愧此欤! 杜诗四韵并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三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三十首 循吏曲上王使君 需宿需宿炳烂光合蒸蒸黎民锺此多福自东自西自南自北伊飞伊走乳乳良牧和气无形春光自成大信不信贻厥无朕需女需女尔亦须语使君为理玄风震古需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檇李诗系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檇李诗系四十二卷国朝沈季友撰季友有学古堂诗集已着録是编辑嘉兴一郡之诗自汉晋以迄本朝凡缙绅韦布闺秀方外土著流寓有吟咏传世者皆録之而
神宗皇帝 州县废复分路附 熙宁元年五月,废庆成军入荣河,置军使,隶河中。 旧纪:上谓辅臣曰:『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并省之。』于是废庆成军,又废升平县。按:废升平县,《实
却说唐将李嗣源,到了大梁城下,王瓒开门迎降。嗣源入城,抚安军民。未几唐主亦至,嗣源率梁臣出迎。梁臣拜伏请罪,由唐主温词抚慰,令仍旧职。又举手引嗣源衣,用首相触道:“我有天下,统是卿父子的功劳,此后富贵,应与卿父子同享
据说出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在作者死后,朋友们替他搜集遗著以表示其爱好珍惜者且勿论,在作者生时刊行的,至少也应有悲欢交集的一种感慨,然而在于我却是如枯木似的,一点的蓬勃的气象也没有。我惟感慨一些我既往的热烈及少不更
上文讲到椿寿的墓碑,所以连带的说下去。椿寿小名曰春,荫轩的号也是介孚公给取的。他死时才六岁,但那碑的格式却颇阔气,下署兄樟寿立,那时鲁迅正从南京告假回家,大概是十月中到家,查旧日记这月份缺少,只记十一月初六日县考,周氏
冯淑妃名叫小怜,是穆皇后的随从女婢。穆皇后宠衰,便在五月五日把小怜进给齐后主,称为“续命”。淑妃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后主被她迷住了,坐时同席,出则乘同匹马,但愿两人生死在一处。后主让淑妃住在隆基堂,淑妃厌恶这
邊防四 ○邊防四 北序畧 △北序畧 (臣)等謹按杜氏邊防典北方四十一部五朝續典分北及正北凡十八部葢以北方事游牧數移徙所居不常唐以後皆屬於遼元則起自沙漠諸地皆歸統攝明代北方之地盡為元裔所據故史載北方唯韃靼一傳而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九王礼考国恤宋宁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诏宫中自服三年丧明年改元宝庆七月礼部侍郎真德秀言三年之丧行於宫壼非独衰麻在躬而已哀慕之存於心者不可顷刻忘忧戚之形於色者不可
后唐长兴元年八月六日,尚书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崔棁奏:“臣伏见开元五年敕:‘每年贡举人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圣先师,学者谓之开讲质疑义。所司设食。其监内得举人,亦准此例。其日,清资官五品已上并朝集使并往观礼,永为常式
一四书大书朱子集注诸家之说分行小书凡集成辑释所取诸儒之说有相发眀者采附其下其背戾者不取凡诸家语录文集内有发眀经注而集成辑释遗漏者今悉增入一注文下凡训释一二字或二三句者多取新安陈氏之说一引用先儒姓氏朱子
(一○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二天。一名小胜善闭梵。二名小胜光梵。欲来诣佛。时婆迦梵。见此二梵。即问之曰:欲何所至。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诣世尊所问讯礼敬。时婆迦梵。即说偈言:四梵字鹳雀,三梵名为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九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复云何应知一切法略广相。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实了知一切法不合不散。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当知一切法略广相。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何等一切法不合不散
昔者旭照高山。天宫御一乘之驾。流晖原隰。鹿苑转四谛之轮。虽复发轸分逵。而涂无乱辙。一雲普洽。而卉木各茂。自鹄林变色慧日寝光。达学电谢以息肩。真人长往而寂虑。且前贤述圣。难令各解。後进孤陋。更异亲承。况
闵之门下薛心香,著有《梅华问答编》,畅言三教微旨,玄妙程度,不下乃师,且多精华而少糟粕,另有《金仙直指性命真源》一书。
修炼须知,编者不详,似出于元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内丹说辑要,分运火行持、朔望弦晦、防危护失、卵酉刑德、沐浴心虑、生杀爻铢、修真七事,凡七章。各章分别纂集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白玉蟾
明杨循吉撰。一卷。记契丹自耶律阿保机兴起,至金人灭辽的史实。末记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政权,甚简略。是书着意于政权更替,帝位争夺,至于辽与宋、金、西夏之间关系,则语焉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