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有子)说:“在技艺上,顺其自然最为珍贵,根据古代君王所奉行的艺术原则,正是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具有这种特征,所以才美不胜收。无论大小,都遵循了这一原则。但是在遵循自然原则的基础上,有些东西的确是不允许的,在严格遵守艺术原则的过程中,必须知晓,哪些部分必须顺其自然而不受制于自然,哪些部分受制于自然且是自然之道所不允许的。”

C·理雅各(英国近代著名的汉学家)博士认为我们翻译为“art”的中国“礼”字,很难在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词。从另一方面说,日本的著作《物语日本》中写到,日语虽然和汉语属于同源语言,但是对于“art”也没有真正对应的原生词。

英语单词“art”,如果我们没有别的错误,一般用于表达以下几种意思:1. 工艺品,文物; 2. 工艺制作,文艺实践;3. 相对自然而言,人工制作的,假的;4. 针对自然原理而言的工艺原理或制作原理;5. 严格的艺术理论、原理、本质、根源等。根据英语单词“art”的最后一个解释,理雅各博士认为上述中文字意思为所有物质中本身存在的“正确的思想”。

对于那些对这点比较感兴趣的人来说,我们这里所提到的现代日语中对应“art”新发明的词语——bijutsu “美术”(意思为“完美巧妙的花招”),并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词语。日语中的Geisha(艺师),字面意思则为大师、能手。对于相对“自然”而言的“人工的,假的”,“art”的使用上,哲学家解释为“天人合一”。

那么,“艺术的本质原理,不是其本身具有的,而是同自然原理相悖的,或许可以用汉语的‘文’对应‘art’及‘质’对应‘nature’。 ”这种解释来源于歌德,例如,“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不是天生的。”对应的汉语或日语,即为“文之所以谓之文,为非质也。”中国的艺术评论家也称创造性的艺术为“造化之工”,而模仿性的艺术为“画工”。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呆板的艺术或艺术实施过程,按照中文对应为“技艺”。

辜解

从风俗礼仪上来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这当然离不开儒家文化长达两千多年的熏陶。不久前,巴尔福 先生谈到礼仪,认为那种生活是虚伪的惯例而已。然而,即使是这位博士所批评的“交往礼节中的鞠躬作揖”,也都是深深扎根于人性之中,是人性中让人们觉得美好的事物。

孔子的一个弟子(有若)曾经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在另外一个地方又解释说:“礼者,敬也。”所以,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个民族的礼仪风俗是什么水平,答案应该是建立在这个社会所遵守的道德准则之上的。同样道理,如果我们需要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制度和行政,前提也是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哲学和历史。

猜你喜欢
  卷二 士章第五·邢昺
  补遗·陈淳
  大学衍义卷一·真德秀
  卷二十九·乾隆
  记问之学(1)·戴圣
  卷四十四·王与之
  卷首目录·乾隆
  (二十六)朱子之经学·钱穆
  释道家精神义·钱穆
  卷之十·邵经邦
  弱民第二十·商鞅
  卷二十六·佚名
  林间录卷下·惠洪
  佛学之简明意义·太虚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三·彭定求

        卷53_1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宋之问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 “这年头活着不易”·徐志摩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活像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我心想,她定觉得蹊跷, 在这大雨天单

  • 卷四十一·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十一兵部主事陈焯编张 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师胡宏一见即告以孔门论仁之旨栻退而思若有得焉益自奋厉作希顔録初以廕补官除直秘阁孝宗新即位浚起谪籍开府治戎

  • 陈郁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郁(?-1275)字仲文,号藏一,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理宗朝曾充缉熙殿应制,又充东宫讲堂掌书。据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郁为诸色伎艺人,为御前应制。卒于德祐元年。事迹约略见于其子世崇所撰《随隐漫录》。有《藏一话腴》

  • 心泉学诗稿巻五·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七言律诗用翁雪舟送春韵三首锦衣年少不知愁风雨无端恼客游万防残红空过眼一畨新緑又从头夕阳细草堪横笛野渡垂杨可系舟三百六旬浑是醉饯春何用苦绸缪隙驹如箭未堪怜晴雨悲欢付自然九十春光能几日一畨花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成化十八年六月戊戌朔○己亥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缑谦等奏二月二十六日虏入开原镇北堡境攻围墩台按伏指挥沈清等以兵追之斩首一级四月初六日虏伏铁岭卫抚安堡境外执侦卒二人按伏指挥宿钟等以兵追之夺还一人斩首一级遂劾

  • 尚史卷二·李锴

    本纪一镶白旗汉军李锴撰轩辕本纪世传三皇多以伏羲神农其一或曰燧人曰祝融曰女娲汉孔氏书序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皥颛顼髙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故黄帝以上为三皇少皥以下为五帝虽不知其所本然其序五帝与家语宰

  •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佚名

    四一八 谕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挑取誊录交梁国治等阅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乾隆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奉旨:前经降旨,于本科京闱乡试落卷内,皿字号挑取誊录八百名,贝字号取六百名。着交梁国治、阿肃于发榜后,同原派出

  • 舆服六·徐松

    宝尊号宝【宋会要】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 真宗大中祥符初,登封太山,别制宝匣、宝盝,皆差小其制。 仁宗天圣元年九月二十二日,诏:以宫城火,重制皇帝受命宝、尊号册宝,参知政事陈尧佐、晏殊书。 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七

  • 楞严经卷第四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丙)二广破余疑。上文就事显理。卽性具相。圆顿妙理。昭揭无余。所以当机圆悟。永断疑情。今则

  • 菩提行经卷第一·龙树

        圣龙树菩萨集颂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赞菩提心品第一  如佛妙法体无边  佛子正心归命礼  佛甘露戒垂覆护  我今赞说悉依法  此说无有未曾有

  •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宗赜慈觉

    第一卷  受戒  护戒  辨道具  装包  旦过  挂搭  赴粥饭  赴茶汤  请因缘  入室第二卷  上堂  念诵  小参  结夏  解夏  冬年人事  巡寮  迎接  请知事第三卷  监院  维那

  • 卷十二·性音

    宗鉴法林卷十二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世 杭州盐官齐安国师(马祖一嗣) 一日唤侍者将犀牛扇子来。者曰破也。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者无对。 投子同代云。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雪窦显云。我要不全底头角。 

  • 第三品 譬喻法品·佚名

    第二十一 锯喻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过多会合。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实同如次之聚会,即:若有比丘于尊者牟利破群那之面前,诽难彼等比丘尼者,因此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

    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

  • 闽川闺秀诗话·梁章钜

    清代诗歌史料著作。4卷。梁章钜撰。书中论及福建女诗人103人,其中卷1录38人,卷2录29人,卷3录15人,卷4录21人。体例上逐人分条记述,分别录其姓名、字号、籍贯、婚配,列其诗集或代表诗作,并简述其诗歌特色。所录诗人风格多样。

  • 五代史阙文·王禹偁

    史书。北宋王禹偁撰。一卷。书成于真宗初年。补叙薛居正《旧五代史》记事避嫌漏略共十七事。包括后梁三事,后唐七事,后晋一事,后汉二事,后周四事。皆辨正精严,足补史阙。欧阳修《新五代史》多用其说。有汲古阁本等。

  • 注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本嵩

    佛典注疏。宋本嵩述,琮湛注。二卷。宋元祜三年(1088),本嵩应张商英之请至京城讲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撰《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以禅宗颂古的形式,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经题及《华严法界观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