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集説卷十     元 敖继公 撰

觐礼第十

此篇主言同姓大国之君入觐于王之礼初无四时之别与周官所谓秋见曰觐之意异觐于五礼属賔礼

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劳力报反】

注曰郊谓近郊去王城五十里皮弁者天子之朝朝服也

继公谓劳而用璧以为信天子于诸侯之礼也璧无束帛别于享礼且为其当还之也凡以玉行礼而当还者例不用帛云侯氏者指来觐之一者而言耳若泛言之乃云诸帷门者以帷为门也掌舍职曰为帷宫设旌门彼天子之制也然则此但为坛与帷门而已其不为宫与盖于坛之南横设两帷于两旁而空其中以当门也不受于舘舍而受于此盖其礼冝然尔小行人职曰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小行人下大夫也以是差之则天子之于诸侯有三劳者远郊冝使中大夫近郊冝使卿然此经惟言一劳之礼亦似与周官异

使者不荅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使并色吏反下使者并同】

注曰不让先升奉王命尊也升者升坛

继公谓侯氏既拜亦揖而先入门右使者乃执玉也言遂者明即于此执之也使者既入门左侯氏乃与之三揖也云使者不让则侯氏不先让可知侯氏不让者以使者尊当先升而不敢让之也使者不让而先升者以其正奉至尊之命故略之也然则主人与客让升者自敌以下之礼然若客尊而当先升者则冝先让主人欤客让则主人亦辞

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

注曰使者东面致命侯氏东阶上西面听之

继公谓降拜于阶间北面升就使者北面讶受之

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左还音旋】

注曰立者见侯氏将有事于已侯之也

继公谓左还东面以侯之也侯氏就使者还璧使者于是复南面受之降拜为送玉也亦于阶间北面还璧者明其以为信也

侯氏乃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与之让升侯氏先升授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荅拜

有司既布席侯氏乃出止使者止止其去也且迎而欲傧之使者亦礼辞许侯氏揖先入使者乃入也既入不言三揖者如上礼可知让升侯氏与使者三让而先升使事既毕则行賔主礼也傧而用几尊王使也授几设几之仪见于士昬聘礼及少牢下篇此经文略也

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币【乘绳证反下同】

注曰拜者各于其阶

继公谓使者受傧不稽首者同为王臣故不因其受璧之礼也其授受之节盖于坛中亦北面授

使者降以左骖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侯氏遂从之【骖七南反】

使者亦左执币乃北面右执左骖以出也四马象在车前故西者曰左骖驾车之马两服居中两骖在旁使者以左骖出侯氏之士以三马从之既则其从者并受币而皆讶受马也从之者随以入国

右郊劳

天子赐舍

注曰赐舍犹致馆也小行人为承摈

防曰天子尊极故言赐舍不言致馆注云小行人为承摈者案小行人云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是也

继公谓侯氏至于国而即馆天子则使上大夫赐舍也此舍谓公馆

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女音汝】

注曰此使者致馆辞

防曰此及下经皆云伯父谓同姓大国也举同姓大国则同姓小国及异姓之国礼不殊也

继公谓顺命谓顺王命而来朝也赐舍不用币尊者之礼也

侯氏再拜稽首

注曰受馆

继公谓不着其所是于舎门外也使者东面致命侯氏西面听命既则北面拜

傧之束帛乘马

注曰王使人以命致馆无礼犹傧之者尊王使也继公谓凡傧使者必于受命之处则此傧之亦当在舍门外也侯氏于使者亦有迎送之拜不言者文略耳下于大夫戒之礼亦然 案注云礼谓礼物也

右赐舍

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注曰戒使顺循其事也初犹故也

防曰初事者以其四时朝觐自是寻常故事也继公谓大夫者卿也此戒之亦于舍门外其面位与赐舍同

侯氏再拜稽首

注曰受觐日也

右戒觐日

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朝直遥反余并同】

注曰言诸侯者明来朝者众矣顾其入觐不得并耳诸侯上介先朝受舍分别同姓异姓受之将有先后也春秋传曰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则周礼先同姓

李微之曰受舍于朝所谓外朝也

继公谓朝犹觐也前朝者先觐日也此舍如庐舍之舍谓觐时待事之处也若诸侯相朝则但授次而已聘礼记所云君之次者是也

右受舍于朝

侯氏禆冕释币于祢【禆婢礼反】

注曰将觐质明时也禆冕者衣禆衣而冠冕也释币者告将觐也

继公谓禆冕者冕服之次者也侯氏若上公也则服鷩侯伯也则服毳子男也则服希是时天子受觐亦服其禆冕故觐者不得服其上服也天子以大裘而冕十二章者为上衮冕九章者次之祢谓考也释币者告将觐也其礼则筵几于其馆堂户牖之间南面祝升自西阶君升自阼阶祝奠币于几下君北乡祝在左君及祝再拜兴祝曰孝嗣侯某将觐天子敢用嘉币告于皇考某侯又再拜君就东箱祝就西箱有间君反位祝乃取币藏之君反于阼乃降而遂出也归则埋币于祢庙西阶之东此朝以禆冕亦与周官异大行人职言朝服云上公冕服九章侯伯七章子男五章皆其上服也

右释币

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注曰墨车大夫制也乘之者入天子之国车服不可尽同也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弧所以张縿之弓也弓衣曰韣瑞玉谓公桓圭侯信圭伯躬圭子谷璧男蒲璧

防曰云墨车大夫制者以周礼巾车职云大夫乘墨车故也云乘之者入天子之国车服不可尽同者巾车云同姓金路异姓象路四卫革路据在本国所乘并得与天子同此乘墨车以朝是东服不可尽同也云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者司常职文云弧所以张縿之弓者尔雅説旌旗正幅为縿故以此弧弓张縿之两幅也

继公谓乘墨车屈也载龙旂不没其实也晋韩宣子聘于周自称曰士大国之卿自比天子之士则其君自比于大夫亦宜也上云前朝此云乃朝则以觐名篇之意可见矣

天子设斧依于戸牖之间左右几【依于岂反下同】

注曰依如今绨素屏风也有绣斧文所以示威也斧谓之黼几玉几也立而左右几优至尊也其席莞席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

防曰周礼司几筵云左右玉几故知此几玉几也云其席莞席以下亦司几筵文

继公谓右亦设几者至尊冝逸不取便其右之义也然则天子升席不由下矣生人左几自诸侯而下

天子衮冕负斧依

注曰衮衣九章其龙天子有升龙有降龙衣此衣而冠冕南乡而立以俟诸侯见

防曰负谓背之九章见司服注

继公谓衮冕天子之禆冕也负斧依以俟侯氏入所谓不下堂而见诸侯也而周官齐仆职乃言车送逆朝觐者之节大行人职亦先言公侯伯子男其朝位賔主之间相去之歩数乃云庙中将币亦与是礼异者与

啬夫承命告于天子

注曰啬夫盖司空之属也春秋传曰啬夫驰

继公谓侯氏以天子将庿受之其礼太重故不敢当而辞焉啬夫于是承其命以告于天子摈者不承命者是时在庙门内犹未出也或曰啬夫微者也不可以与国君接而直告于至尊盖啬当作大字之误也未知是否

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

言所以庙受之者非有他也以嘉其来朝之故耳伯父其入纳賔之辞也入告者又以天子此辞出告侯氏

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

注曰入门而右不敢由賔客位也卑者见尊奠贽而不授

摈者谒

注曰谒犹告也上摈告以天子前辞欲亲受之如賔客也其辞所易者曰伯父其升天子见公摈者五人见侯伯摈者四人见子男摈者三人皆宗伯为上摈

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注曰摈者请之侯氏坐取圭则遂左降拜稽首送玉也从后诏礼曰延延进也

继公谓拜于西阶东别于内臣也侯氏既成拜宰乃受玉以东是时王于侯氏氏之拜皆不荅所以见至尊之义也

右觐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四注读作三】

注曰四读作三古书作三四或皆积画此篇又多四字字相似由此误也大行人职曰诸侯庙中将币皆三享其礼差又无取于四也初享或用马或用虎豹之皮其次享龟也金也丹漆丝纩竹箭也其余无常货此地物非一国所能有唯所有分为三享皆以璧帛致之

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注曰马必十匹者不敢斥王之乘用成数敬也继公谓匹马卓上谓以一马卓然居前而先行也言此者明其入不与九马相属也中庭西方南北之中也庭实用十马且设于此皆至尊礼异也此奠币盖于入门左之位

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

受亲受也此摈者曰乃言予一人则是摈者凡告于侯氏皆为述王言矣是亦异于国君以下摈者之礼与

侯氏升致命王抚玉

抚之者示受之王不执璧帛者贬于瑞玉亦至尊礼异也

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

币谓璧帛西阶前拜送币者非其正位以欲执马由便也摈者不延之以升变于授圭时也马左马也侯氏亲以左马出敬之至也王臣不于内受马者无以为节亦至尊之礼异也凡他礼之庭实其主人之士受之者皆以堂上授受为节

事毕

注曰三享讫

继公谓觐有三享经之所见初享之仪耳其次二享庭实唯国所有不可相蒙故空其文

右三享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

肉袒示恐惧也袒右变于礼事也为之于庙门之东亦变位郑氏曰凡以礼事者左袒

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

入而复右已事更端也告听事者告摈者以已于此听事也事谓己所以得罪于天子之事大戴记曰肉袒入门而右以听事也

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首

注曰谒告宁安也乃犹女也

继公谓天子辞于侯氏者天子以命摈者摈者以告侯氏也凡摈者于侯氏之行臣礼如奠圭之类皆以谒诸王其告于侯氏也则皆传王命也上文不言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此不言摈者告于侯氏皆互见其文耳云伯父无事者辞其听也云归宁乃邦者安之之辞实未使之归也

右听事

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劳力报反】

注曰天子外屏劳之其道劳也

防曰云天子外屏者据此文出门乃云屏南也继公谓出自屏南乃适门西则侯氏之出入天子之门亦必由闑东矣适门西为袭也西下似脱袭字袒于东袭于西冝相变也王劳之亦摈者传王之辞案注云天子外屏用荀子文

右王劳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门外再拜

注曰赐车者同姓以金路异姓以象路服则衮也鷩也毳也

继公谓上云赐舍则此门外乃舍门外也凡舍惟有一门

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

注曰路谓车也凡君所乘车曰路路下四谓乘马也亚之次车而东也诗云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衮及黼重犹善也所加赐善物多少由恩也春秋传曰重锦三十两

继公谓设路亦于西方中庭北辀路车一而已乃云西上者以其与马同设也四马设于车东异于驾也案注引重锦之文以证重之为善也

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大音泰下大史同】

注曰右读如周公右王之右是右者始随入于升东面乃居其右

继公谓奉箧服者一人耳乃云诸公者若师若傅若保不定也置服于箧故谓之箧服命书若文侯之命之类是也先设庭实乃奉其所以将命者亦至尊之礼异也此不言揖让之礼如劳可知

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

注曰读王命书也

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

是时侯氏升降自阼阶故拜于两阶之间不于阶东者拜至尊之命冝异于常礼也使者不辞之者以其同为王臣且尊之也春秋传宰孔止齐侯毋下拜以王命辞之也

升成拜

亦于阼阶上不辞之而升成拜尊者之礼也必成拜者放授玉之仪也受劳者未有所放故惟拜于下而已

大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

注曰受箧服

继公谓受亦北面诸公南面讶受之此受于堂乃不着其所是就而受之明矣

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大史亦如之

注曰既云拜送乃言傧使者以劳有成礼略而遂言

右赐车服

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注曰此礼云伯父据同姓大邦而言

飨礼乃归

注曰礼谓食燕也掌客职曰上公三飨三食三燕侯伯再飨再食再燕子男一飨一食一燕

右言称谓与其礼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歩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坛徒丹反深式鸩反】

注曰为宫者于国外八尺曰寻十有二寻则方九十六尺也深谓高也从上曰深司仪职曰为坛三成成犹重也三重者自下差之为三等而上有堂焉堂上方二丈四尺上等中等下等每面十二尺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王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诸侯防之亦为此宫以见之

继公谓为宫者筑宫墙也王十二岁若不巡守则四方诸侯皆来朝于是为坛壝宫于国门外之南方而受之此所谓大朝觐也司仪职曰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正谓此也方明云者其制方而每面又各以色为其神明之象因以名之加此于坛为将祀之也掌舍职曰为坛壝宫设棘门

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黒上?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琥音虎璜音黄】

注曰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设玉者刻其木而着之

继公谓设六色以象天地四方之色也设六玉为祀时以此礼之上不以璧而以圭下不以琮而以璧亦与周官异也所以然者以四方之玉无所象故于天地之玉亦不必象之也用圭璧者圭璧尊也大宗伯职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璜礼北方谓方明之玉也

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上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

注曰置于宫者建之豫为其君见王之位也

继公谓旂上左而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则是五等之位自西而东皆北面与朝事义所言诸侯之位异也射人职言正朝之位云诸侯在朝则皆北面朝士职言外朝之位云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然则五等诸侯同在朝唯为一列亦可见矣诸侯既入立于位王乃于坛上三揖之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

四传摈

王既揖于是诸侯皆升奠瑞玉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既则皆拜于下摈者緫延之曰升乃各升成拜于奠玉之处降出三享奠玉币亦如之传摈者传其摈辞使之升拜也一朝三享凡四此于享亦升之异于特觐者以其众也

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

注曰马八尺以上为龙大旂大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旒交画升龙降龙

继公谓载大旂者以拜日及祀方明也巾车职曰玉路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此载大常则乘玉路矣东门即此宫之东门也拜日于东乡其所出之处也于宫门外者由便尔祀方明者祀上下四方之神也上下四方之神唯壹祀之者因朝为之故其礼简大宗伯职曰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谓祀方明之礼也此言已受诸侯之朝享乃帅而拜日其节亦与朝事义不同

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

门亦谓宫门礼谓祀之也不言祀者以异于正祭变其文耳礼日于南礼月与四渎于北礼山川丘陵于西皆随其地之隂阳而为之与拜日于东之义异也礼川不于北者四渎尊冝辟之也此三礼者皆与上事相属而举之天子廵守有怀柔百神望秩山川之礼此诸侯以天子不巡守之故而来觐故天子于此亦略修祀事以放廵守之礼云

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沈祭地瘗【瘗于例反】

谓以此四事用其祭物也祭物谓牲币之属燔柴者置之于积柴之上而燔之升谓县之瘗埋也此皆顺其性而为之盖因上文遂并言正祭之法以明所谓礼者异于此也然此祭亦不尽与周官合未详

右大朝觐之礼

记几俟于东箱

经云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乃云天子衮冕负斧依则是天子登席于既设几之后也而此云几俟于东箱其指未设几之前而言与

偏驾不入王门

言此者明唯王车乃入王门也凡非王车皆谓之偏驾

奠圭于缫上

明奠时开缫而见玉也经云乃朝以瑞玉有缫

仪礼集説卷十

正误

迎于门外

郑本作外门外注云古文曰迎于门外继公案聘礼则舍惟有一门而已此今文虽有外门外之文则是以为有二门也然以其行礼之节求之絶无可以为二门者之征故且以古文为正

上左

郑本上作尚注云古文尚作上案上左云者以左为上也且春秋传亦有上左之文则上字之义优于尚也冝从古文

猜你喜欢
  小雅·鸿雁之什·佚名
  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郑玄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六·周祖谟
  春秋大全卷十二·胡广
  卷三十一·沈廷芳
  卷七·佚名
  卷十五·
  卷一·章太炎
  卷三百一十一·佚名
  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中观论卷第四·龙树
  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印光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印光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彭年·唐圭璋

      朝中措   彭年不学空疏,才无足取。蒙赖教养,   更叨荐送。而燕饯之日,曲尽礼意。至于篇   章重攽,褒宠勤至。闻诸乡老,谓:在承平   时,亦无此作。退自揆度,不知何以得之!   铭佩厚德,无以自见。敢借所赐词歆,少信

  • ●卷二·陈衍

    一、白海藏提唱荆公诗,李壁注本为之腾价。余不深於荆公者,其显豁易解处,固喜吟讽,余则寄托遥深,多所未解。今读胡展堂(汉民)《读王荆文集》六十绝句,乃叹其浸氵㸒日久,能见人所未见。爰录其有自注诸首,以饷世之读荆公诗者。&ldq

  • 第三十二章 阎君勘罪·屠隆

    【齐天乐】〔丑扮曹操小丑扮华歆贴扮伏后小生上〕殿堂业镜高悬。虚明朗照。轰雷闪电。盖世雄心。偷天巧手。到此俱成冰炭。〔外末生同上〕阴风昼惨。叹热铁烊铜。渴飮饥餐。抚景凄然。好淸斋香供礼金仙。

  • 卷九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九十汉水类五言古玩汉水         【梁】简文帝杂色昆仑水?澄陇首渠岂若兹川丽清流疾且徐离离细碛净蔼蔼树隂疎石衣随溜卷水芝扶浪舒连翩泻去檝镜澈倒遥墟聊持防缨上扵是察

  •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范晔

    刘昆 洼丹 任安 杨政 张兴 戴凭 孙期 欧阳歙 牟长 宋登 张驯 尹敏 周防 孔僖 杨伦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

  • 列传第十四 刘季连 陈伯之·姚思廉

    刘季连,字惠续,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显于宋世,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季连有名誉,早历清官。齐高帝受禅,悉诛宋室近属,将及季连等,太宰褚渊素善之,固请乃免。建元中,季连为尚书左丞。永明初,出为江夏内史,累迁平南长沙内史,冠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刘昫

    ○王绩 田游岩 史德义 王友贞 卢鸿一 王希夷 卫大经 李元恺 王守慎 徐仁纪 孙处玄 白履忠 王远知 潘师正 刘道合 司马承祯 吴筠孔述睿 子敏行 阳城 崔觐 前代贲丘园,招隐逸,所以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

  • 列传五·薛居正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一·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学○永乐二年八月己丑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洪武三十年九月庚戌朔沔县贼高福兴伏诛初征西将军长兴侯耿炳文驻兵文县武定侯郭英驻沔县遣陕西四川都指挥同知吴旺俞琪等领兵分道入沔县之后河土门文县之茶峪沟三仓五福之地遍行缉捕福兴奔窜无所遂就擒并获其党汪伯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嘉靖六年正月己卯朔上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皇太后皇后俱免命妇朝贺○免群臣宴赐节钱钞锭○总督两广御史姚镆调集土汉兵十万余及永顺保靖二宣慰司兵分五哨攻田州首破工尧隘杀岑猛子邦彦猛惧弃田州走都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万历十八年九月庚子朔○辛丑工部议减本年织造之半以舒民困从之○壬寅抚宁侯朱岗卒赐葬祭如例○山西道御史万国钦<锍-釒>论辅臣申时行言时行于前月召对时 上问虏酋侵犯则委之为抢番无意内犯 上切责督抚则委之为武

  •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闰三月。辛巳朔。日食  ○先是、厄麻唐胡土克图、以第巴语密奏达赖喇嘛没已十六年。小达赖喇嘛生、今年十五。因欲俟相合年岁、始闻之天朝皇帝、及众施主。欲定于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方出

  • 张襄壮奏疏巻五·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靖逆侯靖逆将军少保仍兼太子太保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密题为照额设兵并补守备以资防御事窃照逆贼倡乱沦陷阶文臣前题准将阶州副将改为洮岷副将而副将营原设兵马曩因军需尚诎故未经照额募补

  • 卷七九·邱濬

    ▲躬孝弟以敦化 《商书伊训》曰:立(植也)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蔡沈曰:“孝弟者人心之所同,非必人人教诏之,立爱敬于此而形爱敬于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长以及人之长,始于家,达于国,终而错之

  •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孔子

    【原文】 子张间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

  • 卷八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八十七    宋 卫湜 撰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於乐人未能正於乐人问士之子长

  • 灵宝毕法·钟离权

    内丹炼养经典。三卷。五代钟离权撰,吕岩传。约成书于五代后汉时期。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一号和谷子。生卒籍贯不详。据《神仙传》言钟离权京兆咸阳人(或谓燕台人)。仕汉为将军,兵失利后遁于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