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 帝释相应

第一 帝释品

[一]第一 须毗罗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于此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阿修罗攻击诸天。诸比丘!时天帝释呼须毗罗天子:‘爱子须毗罗!今此等阿修罗攻击诸天。爱子须毗罗!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须毗罗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再度[乃至]

诸比丘!天帝释三度呼须毗罗天子:‘爱子须毗罗!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毗罗!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唯然!尊命。’须毗罗天子奉答天帝释,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偈语须毗罗天子:

 无励无勤勉 达安乐处者

 须毗罗前往 我亦往其处

 [须毗罗:]懒惰无勤勉 不为所应为

 一切爱欲繁 示其最胜处

[帝释:]懒惰无勤励 得无限乐者

 须毗罗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〇

 [须毗罗:]我天主帝释 无作悲绝望

 得安乐道者 示其最胜道

一一

[帝释:]若是无所作 决无有老者

 此实涅槃道 须毗罗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二

诸比丘!其实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以统理忉利天,应是勤勉精进之称赞者。诸比丘!汝等于此,于此善说之法与律出家。未达者为达,未到者为到,未实现者为实现而勤勉、奋励、精进者,汝等能显耀此事。”

[二]第二 须师摩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于此,言诸比丘:“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阿修罗攻击诸天。诸比丘!时天帝释呼须师摩天子:‘爱子须师摩!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师摩!汝往迎讨阿修罗。’须师摩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再度……[乃至]……

诸比丘!天帝释三度呼须师摩天子:‘爱子须师摩!此等阿修罗,今攻击诸天。爱子须师摩!汝往迎讨阿修罗。’诸比丘!须师摩天子奉答天帝释:‘唯然!尊者。’而耽于放逸。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偈语须师摩天子:

 无励无勤勉 达安乐处者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须师摩:]懒惰无勤励 不为所应为

 一切爱欲繁 示其最胜处

[帝释:]懒惰无勤励 得无限乐者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〇

 [须师摩:]我天主帝释 无作悲绝望

 得安乐道者 示其最胜道

一一

[帝释:]若是无所作 决无有老者

 此实涅槃道 须师摩去往

 我亦往其处

一二

诸比丘!其实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以统理忉利天,应是努力精进之称赞者。诸比丘!汝等于此,于此善说之法与律出家,未达者为达,未到者为到,未实现者为实现而努力、奋励、精进者,汝等能显耀此事。”

[三]第三 旗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诸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挑起战争。

诸比丘!时天帝释呼忉利诸天:‘友!若赴天部之战,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者,汝等当看我旗尖!汝等若看我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汝等若不看我旗尖者,则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汝等若不看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者,则看婆罗那天王之旗尖……[乃至]……

汝等若不看婆楼那天王之旗尖者,则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汝等若看伊舍那天王之旗尖者,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当可去除。’

诸比丘!若看天帝释之旗尖、波阇波提天王之旗尖、婆楼那天王之旗尖、伊舍那天王者,或可去除;或未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〇

何以故?天帝释未离贪、未离瞋、未离痴、有胆怯病而战栗、恐怖,是逃避者。

一一

诸比丘!我亦语如是:‘汝等或往森林,或于树下,或入空屋而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者,其时当念我!彼世尊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师、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二

诸比丘!汝等若忆念我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三

若不忆念我者,则以忆念法,法乃由世尊之所善说者。有现在果报、不隔时,当得云来见者,导引于涅槃者,是有识之士之各自所当知。

一四

诸比丘!汝等若忆念法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五

若不忆念法者,则忆念僧伽。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真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道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可尊教之修行者。即四双八辈是。此世尊之弟子僧伽值得供养、值得尊敬、值得布施、值得合掌礼拜、是世间无上福田。

一六

诸比丘,若忆念僧伽者,当可去除其起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

一七

何以故?诸比丘!如来、应供、等正觉者,乃离贪、离瞋、离痴、无胆怯、无战栗、无恐怖、无逃避者。”

一八

世尊如此宣说。善逝说已、师更宣说次偈曰:

 林中或树下 孤寂场所时

 诸比丘思念 正等正觉者

 汝等无恐怖 若是世间主

 人中之牛王 不忆念佛者

 则忆念善说 导引涅槃法

 不忆念善说 导于涅槃法

 则忆念僧伽 无上之福田

 如是佛法僧 若以忆念者

 比丘等恐怖 汝等当无有

 毛发之竖立

[四]第四 吠波质底(忍辱)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世尊宣说于此:

“诸比丘!远昔有天与阿修罗之战。

时,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呼阿修罗:‘友!若诸天与阿修罗激战时,阿修罗胜,天败者,当以五缚其捆缚天帝释之颈,捉来阿修罗城我处。’

诸比丘!天帝释亦呼忉利天之诸天:‘友!天与阿修罗激战时,天胜,阿修罗败者,当以五缚缚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捉来正法殿我处。’

诸比丘!其战,天胜,阿修罗败也。

诸比丘!时忉利诸天,以五缚缚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捉来正法殿之天帝释处。

诸比丘!于此以五缚缚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之颈、入正法殿而又走出,并以激烈之恶语诽谤天帝释。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曰:

 闻吠波质底 当面激恶语

 帝释摩怯婆 忍乃恐怖耶

 或力不足故

一〇

[帝释:]忍吠波质底 非虑力不足

 如我之识者 何与愚者竞

一一

 [摩多利:]然若不止者 愚者益招猛

 是故重刑罚 智者止愚人

一二

[帝释:]于我之思惟 以止禁愚者

 以知其他怒 寂静于正念

一三

 [摩多利:]婆沙婆此忍 我见为过失

 愚人恐怖我 以为是忍他

 如使牛逃者 必愈益猛追

 愚人益增长

一四

[帝释:]以忍为恐畏 欲思则令思

 己利胜者中 无有胜忍辱

 有力忍无力 此云最胜忍

 无力人常忍 谓无力之力

 其力愚人力 有力护于法

 无须要反驳 忿者还与忿

 更是为恶事 忿者不还忿

 激战得二度 最大之胜利

 知他之忿怒 正念静己人

 自己以及他 双方之医师

 唯无知法者 其人为愚者

一五

诸比丘!天帝释自生功德果报,统理忉利之诸天,犹为忍辱、柔和之称赞者。

一六

诸比丘!就此汝等于如是善说法与律出家,忍辱而柔和者,则能辉耀此事。”

[五]第五 善语之胜利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激战。

时,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以此谓天帝释曰:‘诸天王!善语致胜利!’‘吠波质底!善语致胜利!’

诸比丘!时天与阿修罗,于其会众应知谁是善语、恶语者。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以此谓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吠波质底!汝往昔于此是天。吠波质底!请说偈!’

诸比丘!如是言已,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说此偈:

 若不止禁者 愚人益招猛

 是故重刑罚 智者止愚人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语此偈时,阿修罗欢呼,诸天则默然。

诸比丘!其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一〇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唱此偈:

 于我之思惟 以止禁愚者

 以知其他怒 寂静于正念

一一

诸比丘!天帝释唱此偈时,诸天欢呼,阿修罗默然。

一二

诸比丘!时天帝释以此谓吠波质底阿修罗曰:‘吠波质底!唱偈!’

 婆娑婆此忍 我见为过失

 愚人恐怖我 以为是忍他

 如使牛逃者 必增益猛追

 愚人益增长

一三

诸比丘!又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唱此偈时,阿修罗欢呼,诸天默然。

一四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此谓天帝释:‘帝释!唱偈!’

一五

诸比丘!如是言已,天帝释唱此偈:

 以忍为怖畏 欲思则令思

 己利胜者中 无有胜忍辱

 有力忍无力 此云最胜忍

 无力人常忍 谓无力之力

 其力愚人力 有力护于法

 无须要反驳 忿者还与忿

 更是为恶事 忿者不还忿

 激战得二度 最大之胜利

 知他之忿怒 正念静己人

 自己以及他 双方之医师

 唯无知法者 其人为愚者

一六

诸比丘!天帝释唱此偈时,诸天欢呼,阿修罗默然。

一七

诸比丘!诸天与阿修罗之会众,于此谓曰:

一八

‘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所语之偈语,属于力、剑、争、不和与激战。’

一九

‘天帝释之偈语、非属力、剑、争、不和、激战。胜利在于天帝释之有善语。’

二〇

诸比丘!胜利在于天帝释之致善语。”

[六]第六 鸟巢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远昔天与阿修罗之激战。

诸比丘!于其战阿修罗胜,而诸天败。

诸比丘!战败之诸天向北逃走,阿修罗随后追逐。

诸比丘!时天帝以偈告御者摩多利。

 摩多利辛巴利 车辕避鸟之巢

 唯无此等鸟巢 喜夺命于修罗

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则以系千头骏马之车辆回头反驰。

诸比丘!时阿修罗如是思惟:‘天帝释今以系千头骏马返车辆回头反驰。诸天则再战阿修罗。’恐怖而入阿修罗宫殿。

诸比丘!如是天帝释依法乃有胜利。”

[七]第七 无谲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独居静坐,而如是起心念:‘我即使对敌,亦不谲诈。’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知天帝释心之所念,来到天帝释处。

诸比丘!天帝释见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从远而来。以此言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吠波质底站住!汝已被捕。’

‘友!勿舍以前汝心之所念。’

‘吠波质底!我不谲诈,可得对汝明誓。’

[吠波质底:]以言虚妄者 必定有恶报

 诽谤于圣者 必定有恶报

 于友不实者 必定有恶报

 不知恩惠者 亦定有恶报

 舍脂钵底汝 诈者有恶报”

[八]第八 毗留奢那阿修罗王

舍卫城因缘。

时,世尊日中入室静观。

时,天帝释与毗留奢那阿修罗王诣世尊之处。诣已,各依门之两侧而立。

时,毗留奢那阿修罗王,于世尊前说此偈曰:

 至达其利止 人不无勉励

 辉耀达其利 毗留奢那语

[帝释:]至达其利止 人不无勉励

 辉耀达其利 无胜忍辱者

 [毗留奢:]众生应其分 各依必要来

 如美味合饭 悉足乐人人

 辉耀达其利 毗留奢那语

[帝释:]众生应其分 各依必生来

 如美味合饭 悉足乐人人

 辉耀达其利 无胜忍辱者

[九]第九 森林圣者(香)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甚多圣者,持戒而具优美性质,集森木之叶葺小屋而住。

诸比丘!时,天帝释与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来到持戒而具优美性质之圣者处。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穿革履背剑,持伞,从正门而入小屋,冒犯侮蔑其圣者等。

诸比丘!时天帝释脱革履,令他人持剑,收伞由侧门入,立于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下方,合掌礼敬而立。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以偈语天帝释:

 长修圣者香 身出风吹行

 千眼者此去 此圣者之香

 天王为不净

[帝释:]长修圣者香 身出风吹行

 如种种花编 头上之花鬘

 大德我等乃 爱此等之香

 此无厌诸天”

[一〇]第十 海边圣者(参婆罗)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远昔持戒具优美性质之甚多圣者,集海岸之木叶葺小屋而住。

诸比丘!其时天与阿修罗又行激战。

诸比丘!时其持戒善性之圣者等生思念:‘诸天如法阿修罗不如法。我等从阿修罗起恐怖亦不知。我宁可到参婆罗阿修罗王,乞无畏之施。’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圣者等,犹如力士之伸屈腕、屈伸腕,没于海边小屋,现于参婆罗阿修罗王之前。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圣者等,以偈语参婆罗阿修罗王:

 我等圣者至 参婆罗之处

 以乞无畏施 汝等若欲者

 怖畏或无畏 何者悉可与

 [参婆罗:]以事天帝释 污圣无无畏

 以求乞无畏 我只与怖畏

 [圣者等:]我等乞无畏 而与汝怖畏

 我等以还汝 汝有无尽恐

 如播植种子 如收割果实

 为善有善果 行恶有恶果

 种子莳播植 汝应受果报

诸比丘!时彼等持戒善性之圣者等,诅咒参婆罗阿修罗王,犹如力士之伸屈腕,没于参婆罗阿修罗王之前,现于海岸小屋。

一〇

诸比丘!时参婆罗阿修罗王,为其持戒善性之圣者等所诅咒,其夜三度被袭而醒。”

此嗢陀南:

 须毗罗须师摩 旗尖吠波质底

 与善语之胜利 及鸟巢无谲诈

 毗留奢那修罗 及森林圣者等

 并海圣者等是

第二 帝释品

[一一]第一 诸天(禁戒足)(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

“诸比丘!天帝释为人时,以完满执持七禁戒足。依此执持之天帝释乃得天帝释之地位。

何为七禁戒足耶?

应终生孝养父母。应终生尊敬家之长老。应终生语柔和。应终生不诽谤。终生心离悭贪之垢而住家。有意宽、仁而常布施、喜施舍、从乞求者、乐施分配。应终生语真实。应终生无忿恨,若忿起则速制伏。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完满执持此七禁戒足。依此执持,天帝释得天帝释之地位。”

[世尊宣说已……乃至……师更说此偈。]

 孝养父母者 奉事于家长

 以语柔和语 远离于谗谤

 舍离于悭贪 语真实制忿

 协利之诸天 呼彼为善人

[一二]第二 诸天(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以此告诸比丘: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名为摩怯儒儿童,是故今称摩怯婆。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施与各街市,是故称富兰陀罗。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恭敬而与施,故称释罗。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以与住处,故称婆娑婆。

诸比丘!天帝释以前为人时,一刹那间能思虑千事,故称千眼者。

诸比丘!天帝释称须阇者,乃有阿修罗女之妻,故称须阇之夫。

诸比丘!天帝释乃统治三十三天之主权者,故称为天王。”

一〇~一二

[同前经之二~五]

[一三]第三 诸天[三]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离大林重阁讲堂。

时,离车人之摩诃梨,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坐一面之离车人摩诃梨、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世尊曾见天帝释否?”

“摩诃梨!我曾见天帝释。”

“世尊!彼非似天帝释者?世尊,天帝释是难见者。”

“摩诃梨!我知帝释,又依执持其法而为天帝释,并知帝释之因、法。”

七~一八

[同前经三~一二]

[一四]第四 贫人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世尊言诸比丘:“诸比丘!”

彼等比丘奉答世尊:“唯然,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此王舍城有可怜之贫困者穷人。

彼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

彼如是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死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彼之容貌荣光,超越其他诸天。

诸比丘!因此忉利之诸天谓讥嫌、愚痴,而作细言:‘实希有,实未曾有。此天子以前为人时,可怜贫困穷苦,死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荣光,超越其他诸天。’

诸比丘!时,天帝释呼忉利诸天:‘友!汝等勿讥嫌此天子。此天子以前为人时,于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彼依如来所说之法与律,执持信,执持戒、执持闻,执持舍,执持慧,死后生忉利天为伴之善趣、天界,其容貌与荣光,超越其他之诸天。’

一〇

诸比丘!时天帝释宽恕忉利诸天,此时唱彼等偈:

 如来于不动 有坚实信仰

 爱乐于圣者 其戒甚善美

 僧伽有信乐 其见若正直

 称彼不贫穷 其人活不虚

 然忆念佛教 贤者应随从

 信戒法知见”

[一五]第五 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何处有乐土?”

[世尊:]园林幽美处 作美丽莲池

 为人所乐者 不值十六一

 乡村或森林 何处湿干地

 阿罗汉所住 此悉爱乐土

[一六]第六 供牺者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时,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偈白世尊曰:

 人人供牺牲 人人求功德

 积来生功德 何施有大果

[世尊:]四道咸具足 建立于四果

 而直其正见 僧具慧戒定

 人人供牺性 人人求功德

 积来坐功德 施僧有大果

[一七]第七 礼敬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世尊日中入室静观。

时,天帝释与梵天与沙巷婆提来诣世尊处,诣已,各立于门侧。

时,天帝释于世尊处,唱此偈曰:

 挺立起英雄 战斗胜利者

 放下重负人 无债人行世

 卿心善解脱 如十五夜月

“天王!不应如是礼敬如来。天王!不应如是礼敬如来。”

 挺立起英雄 战斗胜利者

 商队之主人 无债人行世

 世尊请说法 应有了解者

[一八]第八 帝释之礼敬(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准备千头骏马之车!我将往园林观赏美景。”

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之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车已备齐,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拜四方。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三明之人众 地上刹帝利

 及四大天王 有誉忉利等

 诸天悉礼汝 时帝汝之礼

 夜叉初是谁

[帝释:]三明之人众 地上刹帝利

 及四大天王 有誉忉利等

 诸天悉礼我 我今以礼敬

 具戒心长静 正真出家者

 勤修梵行人 于家修功德

 具戒优婆塞 如法养妻者

 摩多利如是 我乃作礼敬

 [摩利多:]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汝礼 我亦应礼敬

一〇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怯婆

 以礼敬四方 最先乘其车

[一九]第九 帝释之礼敬(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牵系千头骏马车!我将往囿园观赏美景。’

诸比丘!御者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已备齐,尊者,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礼世尊。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婆娑婆天人 悉皆礼敬汝

 帝释汝之礼 夜叉是谁耶

[帝释:]今天于此界 正等正觉者

 崇高心之师 摩多利我礼

 贪瞋乃无明 无余悉灭尽

 漏尽阿罗汉 摩多利我礼

 贪瞋调伏已 以超于无明

 还灭乐有学 不逸修习者

 摩多利我礼

 [摩多利:]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所礼 我亦奉礼敬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佉婆

 以敬礼世尊 最先乘其车”

[二〇]第十 帝释之礼敬(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呼御者摩多利:‘摩多利!牵系千头骏马车,我将往囿园观赏美景。’

御摩多利答天帝释:‘唯然!尊者。’牵系千头骏马车,以告知天帝释:‘尊者!千头骏马车备齐。尊者!请知今时。’

诸比丘!时天帝释走下胜利殿,合掌以礼比丘众。

诸比丘!时御者摩多利,以偈语天帝释:

 持污秽身体 沉沦于尸中

 为饥渴痛苦 此人可尊敬

 婆娑婆出家 等有何可羡

 语圣者等行 我欲闻汝言

[帝释:]摩多利我羡 此出家人众

 彼等从村出 悉除无欲望

 小屋无何藏 无瓶又无锅

 所望物备他 此以养育身

 贤善语正语 默然正游方

 诸天修罗战 摩多利凡夫

 又是相斗争 战中有不战

 自我持武器 中者在静寂

 执著者之中 在于不执着

 摩多利我乃 礼敬于彼等

 [摩多利:]帝释汝礼人 实世最胜者

 婆娑婆汝礼 我亦当礼敬

一〇

 是语须阇夫 天王摩怯婆

 语礼比丘僧 最先乘其车”

此嗢陀南:

 诸天云三度 贫人及所乐

 供牺者礼敬 帝释之礼敬

第三 帝释品

[二一]第一 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天帝释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

立一面之天帝释,以偈语世尊曰:

 杀何物乐眠 杀何物不悲

 杀害何一法 瞿昙卿赞耶

[世尊:]杀忿最乐眠 杀忿无有悲

 婆娑婆毒根 以为最上蜜

 杀忿圣者赞 杀此而无悲

[二二]第二 丑陋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宣说:

“诸比丘!远昔有丑陋矮小一夜叉,坐于天帝释之座。”

“诸比丘!其时,忉利之诸天,以讥嫌、愚痴,而作细语曰:‘实希有,实未曾有。此丑陋矮小夜叉,坐天帝释之座。’

诸比丘!忉利诸天,因讥嫌、愚痴而作细语,其夜叉成为美丽、美观而宏伟。

诸比丘!时,忉利之诸天到天帝释处。到已,以此言天帝释:

‘尊者!丑陋矮小一夜叉,坐汝之座,是故忉利之诸天,实希有,实未曾有,此丑陋矮小一夜叉,坐天帝释之座。语讥嫌、细言。尊者!因忉利之诸天讥嫌、愚痴而作细语,其夜叉则成为美丽,美观而宏伟。尊者!彼或许是食忿夜叉耶?’

诸比丘!时天帝释来到食忿夜叉处,到已,一肩着衣,右膝着地,合掌礼其食忿夜叉,三度自报其名:‘尊者!我乃天帝释,尊者!我乃天帝释。’

诸比丘!天帝释自报其名,其夜叉则成丑陋而矮小。成为丑陋短小,则遂没其形。

一〇

诸比丘!时,天帝释则坐自座,以宽恕忉利之诸天,其时而唱此偈曰:

 我心不易害 不为情波夺

 我长不知怒 于我不起忿

 不言激忿语 语无不如法

 以思自己利 常以抑自己”

[二三]第三 幻术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世尊,以此宣说:

“诸比丘!远昔吠波质底阿修罗王患病,其苦痛烈。

诸比丘!时,天帝释为探望其病,来到吠波质底阿修罗王处。

诸比丘!吠波质底阿修罗王,见天帝释从远方而来,以此语天帝释:‘请医我!天王!’

‘吠波质底!教我参婆罗之幻术。’

‘友!我与诸阿修罗叙谈。’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与诸阿修罗叙谈:‘我以参婆罗之幻术,教天帝释耶?’

‘不!勿以参婆罗之幻术教天帝释。’

一〇

诸比丘!时吠波质底阿修罗王,以偈语天帝释:

 摩怯婆帝释 须阇夫天王

 幻术导地狱 因此参婆罗

 百年堕地狱”

[二四]第四 罪过(无忿)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又有二比丘争议。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当谢罪,彼比丘不许诺,因而起争议。

时,甚多比丘来诣世尊处,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以此事白世尊:

“世尊!二比丘起争;一比丘犯罪,另比丘以彼比丘当谢罪,彼比丘不许诺。”

“诸比丘!于罪不见为罪之比丘,不许诺此如法以谢罪之比丘,两者俱为愚者。”

诸比丘!于罪见为罪之比丘,如法以谢罪,比丘许诺于此,此两具贤者。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于正法殿,宽恕忉利诸天,其说此偈曰:

 勿往忿领域 友情勿荒老

 勿以讥不讥 勿云离间语

 如山倒挤人 忿挤于恶者

[二五]第五 无忿(无害)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言诸比丘,并对诸比丘宣说。

诸比丘!远昔天帝释于正法殿,宽恕忉利诸天,其时说此偈曰:

 勿胜于忿恨 勿以忿还忿

 无忿无有害 常住圣者中

 如山倒挤人 忿挤于恶者

此嗢陀南:

 杀丑陋幻术 无忿于罪过

 以无忿无害 诸天及天子

 王魔比丘尼 梵天婆罗门

 森林婆耆沙 夜叉婆娑婆

猜你喜欢
   第三十六則 長沙一日遊山·胡兰成
  今佛教中之男女僧俗显密问题·太虚
  卷十·赞宁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卷·马鸣
  檀弥离缘品第四十一·佚名
  禅宗决疑集·智彻
  卷第十九·雷庵正受
  大唐内典录卷第十·道宣
  卷第十六·佚名
  大光明始发无上心缘品第六十四·佚名
  预防灾祸·印光
   第一百則 巴陵吹毛劍·胡兰成
  中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善一如纯
  佛说菩萨本业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友林乙稿原序·史弥宁

    太师文惠魏王先生帅闽域以庠序诸生蒙盼睐宠甚侍立函丈饱聆博约诗埒黄陈词轹晁晏片文单字脍炙士林域时年二十有一于甲午僣赓灯夕所和宝鼎现词以献最沐称赏先生今在天为修文郎乆矣沄沄人间无复声容不自意后四十年堕影湘

  • 列传第八 江淹 任昉·姚思廉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曰: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

  • 卷第二百三十一·胡三省

    唐纪四十七〔起阏逢困敦(甲子)五月,尽旃蒙赤奋若(乙丑)七月,凡一年有奇。《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兴元元年〔(甲子、七八四)〕1五月,盐铁判官万年王绍以江、淮缯帛来至,〔万年,京县,属京兆。缯,慈陵翻。〕上命先给将士然后御衫。〔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别集上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二 宋 李幼武 纂集 陈康伯 鲁国文正公 字长卿信州弋阳人宣和三年中丙科调平江长洲簿改京畿运属为太学正建炎初除勅令所删定官书成赏改秩倅衢州绍兴六年为常博寻江东提举八年为

  • 绎史卷四十四之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齐桓公霸业【一】管子齐僖公生公子诸儿公子糺公子小白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称疾不岀管仲与召忽徃见之曰何故不岀鲍叔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传小白也贱臣知弃矣召忽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咪唎■〈口坚〉条款四月初一日十六日五月十八日俄夷和约咪夷约和二十三日夷和约六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八日咸丰九年三月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韦昭曰饮器椑榼也单于以月氏王头为饮器晋灼曰饮器虎子之属也或曰饮酒器也】月氏

  • 张正见传·姚思廉

    张正见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祖父张盖之,是魏散骑常侍、渤海与长乐二郡太守。父亲张..礼,是魏散骑侍郎,归顺梁朝后,仍授予原来职务,升任怀方太守。张正见幼年时好学,有优秀的才能。梁简文帝为皇太子时,张正见十三岁,献上颂一篇

  • 胜莲社约·虞淳熙

    西湖,南宋放生池也。丰碑屹立道上。第飞泳亭废耳,亭以飞泳名,将取山光悦鸟,濠游鱼乐。然异熟果成樊笼镝釜中,几许能全,即不幸复投网罟,犹冀重赎更生,便令折翮困鳞,随放随灭,托文漪而如蜕,不愈糜烂沸汤地狱乎!昔有胎生之类,梦乞免胎

  • 晋纪九孝怀皇帝中永嘉三年(己巳、309)·司马光

    晋纪九 晋怀帝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 [1]春,正月,辛丑朔,荧惑犯紫微。汉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汉主渊曰:“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蒲子崎岖,难以久安;平阳气象方昌,请徙都之。”渊从之。大赦,改元河瑞。 [1]春季,正月,辛丑朔(初一),火星犯

  • 卷十四户婚律·窦仪

    【六门】律条十四并疏令格敕条十一同姓及外姻有服共为婚姻夫丧守志娶逃亡妇女监临婚娶枉法娶人妻妾和娶人妻七出义絶和离主与奴娶良人诈妄嫁娶违律为婚定婚年限同姓及外姻有服共为婚姻夫丧守志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

  • 卷十二·普济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石霜楚圆禅师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全州李氏子。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隐静寺出家。  其母有贤行,使之游方。闻汾阳道望,遂往谒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或毁诋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五·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菩萨教化品之余时诸大众下。第三辨大众得益。文三。一天及三趣得益。二八部得益。三得道赊促。初中言无生忍者。通教三地已上。别教初地已上。圆教初住已上矣。问云何恶道得无生忍。答大经

  • 四分律卷第十三(初分之十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难陀为众僧所差教授比丘尼,教授比丘尼已默然而住。尔时大爱道语言:“尊者难陀!我等欲得闻法,愿更与我等说。”尔时尊者难陀与说法已

  • 卷之十四·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十四 抄题杂化门 化锺楼疏 千钧重器已成槖龠之功。百尺高楼欲遂斧斤之用。谁能特达。就此因缘。带月轻敲惊起海门沙上鴈。和烟试击唤回尘世梦中人。 龙泉院前虹桥疏 乘舆济众惠止一时。断

  • 易牙遗意·韩奕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 《易牙遗意》外,还著有 《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食品、菜

  • 两汉笔记·钱时

    《四库简目》:《两汉笔记》十二卷,宋钱时撰。皆评论《汉史》,前数卷,论颇苛刻,类胡寅《读史管见》,后数卷乃渐近人情。其谓井田封建必不可行,识在南宋讲学诸人之上。《四库总目》:《两汉笔记》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