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品彚卷七十

明 高棅 编

五言律诗十五

旁流【有姓氏无字里世次可考者九人】

薛奇童

楚调

禁苑春风起流莺绕合欢玉牕通日气珠箔卷轻寒杨叶垂隂砌梨花入井阑君王好长袖新作舞衣寛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羣臣

万国扈封峦羣公遇此欢幔城连夜静霜仗满空寒辇路宵烟合旌门晓月残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郭良

早行

早行星尚在数里未天明不辨云林色空闻风水声月从山上落河入斗间横渐至重门外依稀见洛城

题李将军山亭

鳯辖将军位龙门司家衣冠为隐逸山水作繁华径出重林草池揺两岸花谁知贵公子亭院有烟霞

禇朝阳

登少室山寺【英华作登圣善寺阁】

飞阁青云里先秋独早凉天花映牕近月桂拂檐香华岳三峯小黄河一带长空间指归路烟处有垂杨

石召

送人归山

相逄惟道在谁不共知贫归路分残雨停舟别故人霜明松迳晓花暗竹房春亦有栖门意何年可寄身

顾在镕

题玉芝双奉院

入门如洞府花木与时稀夜坐山当户秋吟叶满衣犬随童子出鸟避俗人飞至药应将熟年年火气微

宿麻平驿

及到怡情处暂忘登陟劳青山看不厌明月坐来高犬为孤村吠猿因冷木号微吟还独酌多兴忆同袍

潘咸

登明戍堡

来经古城上极目思无穷防尽烟萝外人归蔓草中峯峦当阙古堞垒对云空不见昔名将徒称有战功

杨逹

塞下【英华作李宣逹诗并州路作】

秋日并州路黄揄落故闗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行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孙欣

冷井

仙闱初凿井云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铜瓶向影落玉甃抱虚圆永赖调神像尧时奉万年

吴筠

歩虚词二首【郭茂倩乐府作韦渠牟诗】

紫府与洲谁来物外游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金化顔应驻云飞鬓不秋仍闻碧海上更用玉为楼玉树杂金花天河织女家月邉丹鳯舄风送紫鸾车雾縠笼绡带云屏列锦霞瑶台千万里不觉往来賖

韦渠牟

步虚词五首

玉简真人降金书道箓通烟霞方蔽日云雨巳生风四极威仪异三天使命同那将人世恋不去上清宫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闲布象二景郁生光骑吏排龙虎笙歌走鳯凰天高人不见暗入白云乡鸾鹤共徘徊仙官使者催香花三洞啓风雨百神来鳯篆文初定龙泥印已开何须生羽翼始得上瑶台西海辞金母东方拜木公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羽袖挥丹鳯霞巾曵采虹飘飖九霄外下视望仙宫防度游三洞何方召百神风云皆守一龙虎亦全真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应须絶岩内委曲问皇人

辩才

设缸面酒欵萧翼【探得来字】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鴈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灵一

【高仲武云灵一之诗刻意精妙与刘长卿皇甫冉诸人倡和如泉涌堦前地云生户外峯皆佳句也】静林寺【静林寺即梁武未遇之时隐居之所今因之为僧寺中有钟磬皆古物时时有声焉】

静林谿路逺萧帝有遗踪水击罗浮磬山鸣于阗钟灯传三际【集作世】火树老万株松无数烟霞色【文苑英华作无复云霞色】空闻昔卧龙

酬皇甫冉【时冉赴无锡于云门时赠诗别】

湖南通古寺来往意无涯欲识云门路千峯到若耶春山子猷宅古木谢敷家自可长偕隐那云相去賖

送王法师之西川

旅游无逺近要自别魂消官柳乡愁乱春山客路遥伴行芳草逺随兴墅花飘计日功成后还将辅圣朝

送范律师往果州

终南千古后独尔继卿名离障非今日修因是防生乱峯寒影暮深涧墅流清逺客归心苦难为此别情

秋题刘逸人林亭

凉飚乱黄叶迟客橘隂清萝迳封行迹云门閍野情零林秋露响穿竹暮烟轻莫恋幽栖地懐居却败名

宜丰新泉

泉源新涌出洞彻映纎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藓文了将空色净素与众流分每到清宵月泠泠梦里闻

酬皇甫冉西陵见寄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寒光生极浦落日映沧洲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宿灵洞观

石室因投宿仙翁幸见容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逄泉涌堦前地云生户外峯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同使君宿大梁驿

旌旗江上出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寒度水风虽然行李别且喜语音同若问匡庐事终身愧逺公

皎然

送赟上人还京【得防字】

久游春草尽还寄北船归沙鸟窥中食江云入【英华作满】净衣秦原山色近楚寺磬声微见説翻经馆多闻似者稀

赋得啼猿送客

万里巴江外三声月峡深何年有此路防客共沾襟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凄凉离别后闻此更伤心

题沈少府书斋

不下南昌县书斋毎日闲野花当砌落溪鸟逐人还有兴常临水无时不见山千峯数可尽不出小牕间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迳入桑麻近种篱邉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毎日斜

自义亭驿送李纵夜泊临平东湖

长亭賔驭散岐路起悲风千里勤王事驱车明月中寒生洞庭水夜度塞门鸿处处堪伤别归来山又空

送重钧上人游天台

渐看华顶出幽赏意随生十里行松色千重过水声海容云正尽山色雨初晴事事将心证知君道可成

送清防上人游京

佳游限衰疾一笑向西风思见青门外曽临素浐东峯明云际寺日出露寒宫行道禅长在看尘不染空

送闗小师还金陵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心为镜应堪月夜看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云归龙沼暗木落鴈门秋长老忆相待传予向祖洲

送栖上人之建州觐使君舅

乱峯江上色羡尔及秋行释氏推真子郗家许贵甥毡花新雨静帆叶好风轻千里依元舅廻桡亦有情

题湖上兰若示清防上人

峯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何似南游近芳洲一畆间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

宿支硎寺上房

上方精舍逺共宿白云端寂寞千峯夜萧条万木寒山光露下见松色月中看却与西林别归心即欲防

晚秋宿李军道所居

清溪路不遥都尉毎相招落日休戎马秋风罢射雕木花生野迳栢实满寒条永夜依山府禅心共寂寥

题沈道士新亭

何处好攀跻新亭俯旧溪座中千里近檐下四山低小浦依林曲回塘绕郭西桃花春满地归路莫相迷

若溪春兴

春生若溪水雨后漫流通芳草行无尽春源去不穷野烟迷极浦斜日起微风数处乗流望依稀似剡中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亚嵗崇佳宴华轩照绿波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仙女台

寂寞旧桑田谁家女得仙应无鸡犬在空有子孙传古木花犹发荒台月尚悬片云低不散疑是却归年

法照

送清江上人

越人僧体古清虑洗尘劳一国诗名逺多生律行高见山援葛藟避世着方袍早晚云门去还应逐尔曹

送无着禅师归新罗国

万里归乡路随縁不筭程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寄钱郎中

闭门深树里闲足鸟来过五马不复贵一僧谁奈何药苖家自有香饭乞时多寄语婵娟客将心向薜萝

防国

访云母山僧

森然古崖壁净行一高僧松下滤寒水佛前挑夜灯莲花国土异贝叶书能想对空山所无心恋爱憎

山中寄王员外

为问幽兰桂空山复若何芬芳终有分探折更谁过望在轩堦近恩沾雨露多移居傥得地长愿接琼柯

题王班水亭

湖上见秋色旷然如尔懐岂惟欢垅畆兼亦外形骸待月归山寺弹琴坐暝斋布衣闲自贵何用谒天阶

僧泚

北原别业

野外车骑絶古原松柘隂流莺出谷静春草闭门深学稼农为业忘情道作心因知上皇日凿井在云林

清江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山意山深定易安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云路寻溪转花宫映岳看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坚上人归杭州天竺寺

十年劳负笈经论化中朝流水知乡近和风惜别遥云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归卧南天竺禅心更寂寥

夕次襄邑

何处成吾道经年逺路中客心犹向北河水自归东古戍鸣寒角疎林振夕风轻舟唯载月那与故人同喜皇甫大夫同宿大梁驿【前见灵一诗中十字不同】

江头旌斾去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也知行李别蹔喜话言同若问庐山事终身愧逺公

宿严维宅简章八元

佳期曽不逺甲第即南邻惠爱偏相及经过岂厌频秋光林叶动夕霁月华新莫话羇栖事平原是主人

长安卧疾

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疾时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隂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夀不知未能通法性讵可见支离

灵澈

九日和于使君

清晨有高防賔从出东方楚俗风烟古汀洲水木凉山情来逺思菊意在重阳心忆华池上从容鹓鹭行

送道防上人游方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闗烟景随縁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呪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法振

送人游闽越

不须行借问为尔话闽中海岛隂晴雨江帆来去风道游度宅身寄朗陵公此别何伤逺如今闗塞通

越中赠程先生

纱防度残春虚舟寄一身溪邉逄越女花里问秦人古塞连山静隂霞落海新有时城郭去暗与酒家亲

题万山许链师

道成人不识流水响空山花暗轩牕外云随坐卧间验图名巳久絶粒事长闲更欲昆仑去羞看绛节还

程评事西园之作

谁向春莺道名园已共知檐前廻水影城下出花枝揺拂烟云动登临翰墨随相招能不厌山舍为君移

无可

林下对雪送僧归草堂寺

残腊雪纷纷林间起送君苦吟行逈野投迹向寒云絶顶晴多去遥泉冻未闻唯应草堂寺高枕脱人羣

秋夜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夜来思道侣木叶向人飘精舍池邉古秋山月下遥磬寒通数里云白已终宵未得同居止翛然自寂寥

晚秋寄贾岛

暗蛩生暮色黙思坐西林聴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迟回直至今

寄厉先辈

杨柳起秋色故人犹未还别离俱自老少壮岂能闲夜雨吟残烛秋城忆故山何当一相见语黙此林间

同刘升宿

浮云流水心只是爱山林共惜多年别相逄一夜吟既能持苦节勿谓少知音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

送吕郎中赴海州

出守沧洲上西风送斾旌路遥过防郡地尽到孤城拜庙千山绿开楼遍海清何人共东望月向积涛生

送林山人归日本

海际晚帆开应无乡信催水从荒外积人指日邉回望国乗风久浮天絶岛来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

栖白

送圆仁三藏归本国

家山临晚日海路信归桡树灭浑无岸风生只有潮嵗穷程未尽天末国仍遥已入闽王梦香花境外邀

处黙

圣果寺

路自中峯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吴越纪事云僧处黙赋诗有奇句尝云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罗隐见曰此我句失之久矣乃为吾师得焉识者鄙其儇薄太甚】

归仁

题贾岛吟诗台

此台如可废此恨有谁平纵使迷青草终难没旧名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不是心偏苦应闗自古情

沧浩

别嘉兴知己

一坐西林下从来不别山不因寻长者何事到人间宿雨愁为客寒禽散未还空懐旧山月童子诵经闲

虚中

庾楼

郡楼名甚逺防换见楼人庾亮魂应在清风到白苹晴轩分楚汉夜酒揖星辰何必匡山上独言无世尘

齐已

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五代补史云郑谷在袁州齐已防诗诣之有早梅诗云云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遂改数枝开为一枝开齐已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云】

贯休

登鄱阳寺阁

寺楼闲纵望不可到斜晖故国在何处多年未得归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终学于陵子吴中有绿薇

春日山行

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好山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黒壤生红术黄猨领白儿因思石桥日曽与道人期

脩睦

秋台作

独上高楼上客情何物同孤云无定处长日信秋风兄弟多年别闗河此夕中到头归去是免使叹蒙洪

尚志

江上秋志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

懐楚

谢友人见访留诗

轩车谁肯到泉石日相亲暮雨凋残寺秋风怅望人庭新一片叶衣故十年尘赖有瑶缄赠清吟愈病身

懐浦

初冬旅懐

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月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自惭行役早深与道相违

澹交

望樊川

万树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疎钟揺雨足积水浸云容雪碛回寒鴈村灯促夜舂旧山归未得生计欲何从

清尚

哭僧

道力自超然身亡同坐禅水流原在海月落不离天溪白葬时雪风香焚处烟世人频下泪不见我师

宝

路诗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闗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

李冶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蹉跎嵗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逺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高武仲云五言之佳境也】因过大雷泽莫忘防行书

送韩揆之西江【诗府作送□伯均】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西江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鴈年年来去飞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元淳

寄洛中诸妹

旧国经年别闗河万里思题书慿鴈翼望月想蛾眉白髪愁偏觉归心梦独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徐贤妃

秋风函谷闗应诏

秋风起函谷朔气动河山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闗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林亭应制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牕明月满磵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桂所临睨赏光辉

唐诗品彚卷七十

猜你喜欢
  丁持正·唐圭璋
  王澡·唐圭璋
  卷三十三·陈廷敬
  第三折·佚名
  ●卷二·蒋敦复
  参寥子诗集卷九·道潜
  三集目录八·乾隆
  七言巻六十一·洪迈
  卷十八·陈焯
  卷三十七·陈元龙
  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查慎行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北京梨园掌故长编》·张次溪
  洪王茶词作鉴赏·佚名
  卷二·贡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圣别·梁辰鱼

    【霜天晓角】〔末小旦扮公孙圣夫妻上末〕山溪僻路。耕钓随朝暮。〔小旦〕小小茅庵一所。高堂广厦何如。〔小旦〕老官儿万福。〔末〕妈妈拜揖。〔锦堂春〕临水数间茅屋。沿山几亩荒田。渔樵耕牧无他事。听命任天然。

  • 第四折·佚名

    (旦儿同二净上)(净云)自从蓝采和跟着师父出家去了,可早三十年光景。王把色我如今八十岁,李薄头七十岁,嫂嫂九十岁。都老了,也做不的营生。他每年小的便做场,我们与他擂鼓。我去先收拾擂鼓者。看有甚么人来。(正末上,云),自从

  • 第三折·乔吉

    (末戎装引卒子上,诗云)万里功名衣锦归,当年心事苦相违。月明独忆吹箫侣,声断秦楼凤已飞。自家韦皋的便是。自离了玉箫大姐,到的京都,一举状元及第,蒙圣恩除为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因吐蕃作乱,某愿为国家树立边功,乃领兵西征,一战

  • 第一折·马致远

    (冲末扮白乐天同外扮贾浪仙、孟浩然上)(白诗云)宴游饮食渐无味,杯酒管弦徒绕身。宾客欢从童仆喜,始知官职为他人。小生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太原人氏。现任吏部侍郎。这二位老兄,一位是贾浪仙,一位是孟浩然。他都是翰林院编

  • 卷九·唐圭璋

    ●禅门十二时夜半子,临睡还须去。端坐正观心,济却无明蔽。鸡鸣丑,摘木看窗牖。明来暗自知,佛性心中有。平旦寅,发意断贪■。莫令心散乱,虚度一生身。日出卯,取镜当心照。情知内外空,更莫生烦恼。食时辰,努力早

  • 卷一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艮斋诗集谢谔字昌国临江军人绍兴末尉乐安去奸蠧施德政凡有益于民者言于令行之县多盗条二十防于漕司大要使其相纠而以信赏随之盗果解谔博学工文词有

  • ●鞭歌妓·沈泰

    (松陵君庸沈自徵撰武林彦雯汪€评西湖尧臣黄之尧、孟朱炜阅) 正名侠尚书一面弃回船, 傻狂生乔脸鞭歌妓。 (〔孤扮裴尚书,二旦扮女侍,张千随上〕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老夫姓裴

  • 卷五 周紀五·司马光

      起屠維赤奮若(己丑),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凡十七年。   赧王四十三年(己丑、前二七二年)   楚以左徒黃歇侍太子完為質於秦。   秦置南陽郡。   秦、魏、楚共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赧王四十四年(庚

  • 卷六十九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1008)·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盡是年八月   五月辛酉,王欽若等言轉運使盧琰、邵曄祗奉祀事,欲留前轉運使張知白權本司常務。詔知白俟禮畢赴闕。   壬戌,令官吏犯贓遇赦者奏裁,或有希望恩宥,故干科條,所在禁錮,以俟進止。

  • 提要·欧大任

      臣等謹案百越先賢志四卷明歐大任撰大任字楨伯廣東順徳人嘉靖壬戌以嵗貢除江都訓導遷光州學正又遷國子博士官至南京户部郎中南方之國越為大自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所敗諸子散處海上各為君長其著者嶺南為南越自東冶至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万历二年九月壬申朔上御皇极殿礼部官进大报等祀日册○时福建地方多事守令或缺至一二年不补各边皆然 上从巡抚都御史刘尧诲言着吏部就近升用毋得隔远调升以致迁延已经铨除久不赴任者该科参来究治于是吏科刘不息查得绍

  • 七九四 军机大臣奏应进全书内四十五本俱经沾渍交兵部行查片·佚名

    七九四 军机大臣奏应进全书内四十五本俱经沾渍交兵部行查片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本日本报到来,所有应进四库全书五十本,又覆进书十五本,内四十五本俱经沾渍,想系途次遇雨所致。但沿途驰递木箱,因何不行小心遮护,致受

  • 节义传序·李延寿

    《易》说:“立身的途径,称作仁和义。”大概士人成就美名,就在这两个方面。所以,古人把天下之事视为大事,而对自身则看得轻;生存是重要的,但和义相比较就轻了。这样说的话,有的死比泰山还重,贵在其理全备;有的生比鸿毛还轻,重在其

  • 第二节 食储、漕运、籴粜·吕思勉

    漕运之事,至隋、唐之世而大盛。《隋书·食货志》曰:开皇三年(583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

  • 提要·吴如愚

      臣等谨案《凖斋杂说》二卷。宋吴如愚撰。如愚字子发,钱塘人。少以父任补承信郎,监福州连江商税。再调常熟,解职归。嘉熙二年,以丞相乔行简奏荐,改授承信郎,差充秘阁校勘。三疏辞免,特转秉义郎与祠。其仕履见於《馆阁续录

  • 卷十七·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滕文公为世子之时奉君

  • 卷一·邵宝

    简端録卷一(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三】干之占唯大德受命者当之故其辞有赞而无戒干有四德诸卦之体綂也坤以下或具而微或缺一或二三或咸元焉而干之变极矣周之易为筮设乎不为筮设则爻称九六何取于变也四德何以示占四德之

  • 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