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 人生的归宿

既将中国人的艺术及其生活予以全盘的观察,吾人才将信服中国人确为过去生活艺术的大家。中国人的生活,有一种集中现实的诚信,一种佳妙的风味,他们的生活比之西洋为和悦为切实而其热情相等。在中国,精神的价值还没有跟物质的价值分离,却帮助人们更热情享乐各自本分中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愉快而幽默的原因。一个非基督徒会具一种信仰现世人生的热诚,而在一个眼界中同时包括精神的与物质的评价,这在基督徒是难于想像的。吾们同一个时间生活于感觉生活与精神生活,如觉并无不可避免的冲突。因为人类精神乃用以美饰人生,俾襄助以克服吾们的感觉界所不可避免的丑恶与痛苦,但从不想逃免这个现世的生命而寻索未来生命的意义。孔子曾回答一个门人对于死的问题这样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在这几句话中,表现其对于人生和知识问题的庸常的、非抽象的、切实的态度,这种态度构成吾们全国的生活与思想的特性。

这个见地建立了某种价值的标度。无论在智识或生活的任何方面,人生的标准即据此为基点。它说明吾们的喜悦与嫌恶心。人生的标准在吾们是一种种族的思想,无言辞可表,无庸予以定义,亦无庸申述理由。这个人生的标准本能地引导吾们怀疑都市文化而倡导乡村文化,并将此种理想输入艺术,生活的艺术与文化的艺术;使吾们嫌恶宗教,玩玩佛学而从不十分接受其逻辑的结论;使吾们憎厌机械天才。这种本能的信任生命,赋予吾们一种强有力的共通意识以观察人生千变万化的变迁,与智识上的盈千累万的困难问题,这些吾们粗鲁地忽略过去了。它使吾们观察人生沉著而完整,没有过大的歪曲评价,它教导吾们几种简单的智慧,如尊敬长老,爱乐家庭生活,容忍性的束缚与忧愁生活。它使吾们着重几种普通道德像忍耐、勤俭、谦恭、和平。它阻止狂想的过激学理的发展而使人类不致为思想所奴役。它给我们价值的意识而教导我们接受人生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优点。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在思想上行为上怎样尽了力,一切知识的最终目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吾们总想法使吾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快乐,无论命运的变迁若何。

吾们是老大的民族。老年人的巨眼看尽了一切过去与一切现代生活的变迁,也有许多是浅薄的,也有许多对于吾们人生具有真理的意义。吾们对于进步略有些取冷笑的态度,吾们也有些懦弱,原来吾们是老苍苍的人民了。吾们不喜在球场上奔驰突骤以争逐一皮球,吾们却欢喜闲步柳堤之上与鸣鸟游鱼为伴。人生是多么不确定,吾们倘知道了甚么足以满足吾们,便紧紧把握住它,有如暴风雨的黑夜,慈母之紧紧抱住她的爱子。吾们实在并无探险北极或测量喜马拉雅山的野心。当欧美人干这些事业,吾们将发问:"吾们干这些事情为的是什么?是不是到南极去享快乐生活么?"吾们上戏院或电影院,但是在吾们的心底吾们觉得一个真实小孩的笑容,跟银幕上幻想的小孩笑容一样给我们快乐。吾们把二者比较一下,于是吾们安安顿顿住在家里。吾们不信接吻自己的爱妻定然是淡而无味,而别人的妻子一定会更显娇的,好像"家主婆是别人家的好"。当吾们泛舟湖心,则不畏爬山之苦,徘徊山麓,则不知越岭之劳,吾们今朝有酒今朝醉,眼底有花莫掉头。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像一个清醒了的幻梦者,吾们的观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的眼力。吾们倾向于放弃不可捉摸的未来而同时把握住少数确定的事物,吾们所知道可以给予幸福于吾人者,吾们常常返求之于自然,以自然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丧失了进步与国力,吾们还是很悠闲自得的生活着,轩窗敞启,听金蝉曼唱,微风落叶,爱篱菊之清芳,赏秋月之高朗,吾们便很感满足。

因为吾们的民族生命真已踏进了新秋时节。在吾们的生命中,民族的和个人的,临到了一个时期,那时秋的景色已弥漫笼罩了吾们的生命,青绿混合了金黄的颜色,忧郁混合了愉快的情绪,而希望混合着回想。在吾们的生命中临到一个时期,那时春的烂漫,已成过去的回忆;夏的茂盛,已成消逝歌声的余音,只剩微弱的回响。当吾们向人生望出去,吾们的问题不是怎样生长,却是怎样切实地生活;不是怎样努力工作,而是怎样享乐此宝贵为欢乐之一瞬;不是怎样使用其精力,却是怎样保藏它以备即将来临的冬季。一种意识,似已达到了一个地点,似已决定并寻获了我们所要的。一种意识似已成功了什么,比之过去的茂盛,虽如小巫见大巫,但仍不失为一些东西,譬如秋天的林木,虽已剥落了盛夏的葱郁,然仍不失林木的本质而将永续无穷。

我爱好春,但是春太柔嫩;我爱好夏,但夏太荣夸。因是我最爱好秋,因为她的叶子带一些黄色,调子格外柔和,色彩格外浓郁,它又染上一些忧郁的神采和死的预示。它的金黄的浓郁,不是表现春的烂漫,不是表现夏的盛力,而是表现逼近老迈的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它知道人生的有限,故知足而乐天。从此"人生有限"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出现一种色彩的交响曲,比一切都丰富,它的青表现生命与力,它的橘黄表现金玉的内容,紫表现消极与死亡。明月辉耀于它的上面,它的颜色好像为了悲愁的回忆而苍白了,但是当落日余晖接触的时候,它仍能欣然而笑。一阵新秋的金风掠过,木叶愉快地飞舞而摇落,你真不知落叶的歌声是欢笑的歌声还是黯然销魂的歌声。这是新秋精神的歌声。平静、智慧、圆熟的精神,它微微笑着忧郁而赞美兴奋、锐敏、冷静的态度——这种秋的精神曾经辛弃疾美妙地歌咏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猜你喜欢
  庄公卷八(起十八年,尽二十七年)·何休
  箴石第三十一·桓宽
  卷十四·陆九渊
  什么是完人?·孔子
  第十章 17·辜鸿铭
  提要·金履祥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庄子
  卷五十一·李光地
  卷五十二·王与之
  卷三十三·道世
  一切曼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第八·佚名
  忆念品第十五·佚名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卷五十五·佚名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 岳侯涅背·冯梦龙

    【南吕引金莲子】[生冠带上]泼无云雾,密匝的围断英雄生路。国难显忠臣,免不得后文先武。自信素晓韬钤,直前无惧。苍天佑,佑我尽扫胡尘,把金瓯重补。【鹧鸪天】血性无惭力自胜,咸池洗日岂难凭。上方利剑应须带,下泽车闲未可乘

  • 卷九·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九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晁无咎画山水扇 前生阮始平【晋阮咸为始平太守顔延之五君咏曰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盖谓咸也无咎亦数补外云黄鲁直诗前身邺下刘公干今日江南庾子山】今代王摩诘

  • 表第九 方镇六·欧阳修

    表格略

  • 卷十七·楚四·佚名

    或谓楚王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旧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知者官之。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于亡为邻,不遍于死,不遍于生,不足以载大名。无所寇艾,不

  • 卷三百八十六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八月乙巳盡其月   八月乙巳,六部言:「皇帝問皇太妃起居合用牋,皇太妃答皇帝用書,今來明堂宿殿當用上儀。」從之。   丙午,詔:「將來明堂,刑部留郎官一員免赴受誓戒,專一行遣斷敕文字,其支賜依例給,今後準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陈厚耀

    楚惠王惠王二年子西召故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于吴以为巢大夫号曰白公白公好兵而下士欲报仇六年白公请兵令尹子西伐郑初白公父建亡在郑郑杀之白公亡走吴子西复召之故以此怨郑欲伐之子西许而未为发兵八年晋伐郑郑告急楚楚使

  • 第九卷·况周颐

    除蟒公,姓氏里居皆不传。少年任侠,好击刺,父为人陷死,除蟒公年十六七,逃去,学于少林僧,十年而成。归,手扌甚仇人,抉其首,告父墓,遁居吴会空山中。久之,徙居松之峰泖间,筑草屋两楹,佣山民之田以自食。郡之南,朱泾者,巨镇也,属华亭辖。时

  • 第十四回 拒楚兵章邯胜敌 略赵地武臣称王·黄士衡

    话说张耳、陈余见陈胜不听其言,自立为王,知其不能成事。二人商议要离去陈地,别图事业。张耳因使陈余向陈胜请兵,往取赵地。陈胜因陈余新来归附,未敢委以兵权,乃用素识之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余为校尉,领兵三千前

  • 卷二十三·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三文潞公新修文庙记夏忠靖谑语许可用乡贤祠堂记银青金紫巧对王交山论寇准李纲李性学文章精义孟氏祖庭图记薏苡仁治疝疾○文潞公新修文庙记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潞国文忠烈公生真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纪昀

    列传辽 【六】○辽六耶律额特埒哈里窦景庸 耶律音济杨绩赵徽王观耶律吉逊 耶律阿苏耶律俨刘伸耶律呼哩杨遵勖 王棠牛温舒 耶律达鲁萧道 拉 耶律唐古萧德勒岱萧绰哈萧扬阿 耶律珠展萧托斯和耶律阿息保萧 伊苏 苏

  • 黄敬业·周诒春

    黄敬业 字亮文。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新寗。兄尚文。业商于香港。已婚。女一。初肄业香港某私立学校。皇仁书院。天津北洋医学堂。香港工业学校。民国元年。自费游美。入塔夫脱医学校。习医科。民国五年。得医学博士

  • 诗谱序考证·孔颖达

    诗谱序考证使民有政有居疏泰誓説武王伐纣众咸曰孜孜无怠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臣宗万】按此出伪泰誓今本尚书泰誓无此文五覇之末疏服防云五伯谓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也○【臣德龄】按赵岐孟子注五

  • 序·姚际恒

    序                            王笃余髫龄就外傅张筱原师,首以毛诗训。渐长,稍解字义,每读蓼莪、风雨诸章,辄有所感,欲歌欲泣,不能自已。而于他诗虽习诵而仍无所悟。窃以为诗之感人,或然或不然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九顶惠泉

      宋 惠泉集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罢。师拈香云。此一炷香。为今上皇帝圣寿无穷。又拈香云。此为知军郎中文武采僚。资延福寿。次为国界安宁。法轮常转。又拈香去。大众且道。此一炷香。当为何人。多少

  •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然於无法之中而立五位三玄之法。於无语之中而作呵佛骂祖之说。雷砰电射。魔外不能窥。海涌云屯。龙宫不得藏。然未尝始涉唇吻立文字矣。能具此机宏唱五位君臣之法。横说竖说如转圆石於千仞

  • 卷第十一·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一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书上 答新城江孝廉 承谕。谓本来无事。何得妄起疑情。忘之则一。疑之则二。故教人起疑情者。是谓将忌作药。愚意。忘之胜疑。诚如来谕。然忘之一字。亦不容无辨。有迷而

  •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佚名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应出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太一救苦天尊与诸神同坐,有妙行真人出班说血湖地狱苦状。谓此地狱中「一切血死之众遍体腥膻,形骸臭秽」;凡世

  • 万善同归集·延寿

    凡三卷。北宋延寿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系广举经论、祖释等禅家心要之书。各卷之初,首叙其概旨,而后以问答体解明其意旨。问答总数有一一四条,其中第一一二条(大四八·九九二上):‘问:“此集所陈,有何名目?”答:“若问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