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義卷十五

宋 李明復 撰

莊公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謝湜曰比年如莒甚之也

胡安國曰十五年夫人姜氏如齊至是再如莒而春秋書者禮義天下之大防也其禁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所自來也衛女嫁于諸侯父母終思歸而不得故泉水賦許穆夫人閔衛之亡思歸唁其兄而阻于義故載馳作聖人録于國風以訓後世使知男女之别自遠于禽獸也今夫人如齊以寧其父母而父母已終以寧其兄弟又義不得宗國猶爾而況如莒乎婦人從人者也夫死從子而莊公失子之道不能防閑其母禁亂之所由生故初會于禚次享于祝丘又次如齊師又次會于防于穀又次如齊又再如莒此以舊坊爲無所用而廢之者也是以至此極觀春秋所書之法則知防閑之道矣

夏齊大災

程氏學曰人火曰火天火曰災爲害者亦曰災謝湜曰火出爲害乃天降災于人故火焚宫廪皆曰災其爲災大故書大災

秋七月冬齊人伐戎

謝湜曰戎為中國患久矣合諸侯攘戎狄使犬羊順服而中國安強方伯之事也桓公務廣土地服諸侯以強齊國而已故滅譚滅遂以益封疆伐宋伐郳伐鄭伐魯以振威力至于荆入蔡戎侵魯未嘗以救難之師一過而問焉乃至十年之久然後起而伐戎將何以服四夷強中國哉春秋書齊人伐戎而桓公討戎之不力由此見矣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胡安國曰杜預稱莊公四年鄭伯遇于垂者乃子儀也按春秋突歸于鄭之後出奔蔡入于櫟皆以名書猶繫于爵雖簒而實君雖君而實簒不没其實也忽雖世子其出奔猶不得稱伯以其實不能君也況子儀雖間得立其爲君微矣豈敢輕去國都與諸侯會于外乎故知遇于垂者乃厲公也其始終書爵不没其實也亦可以為居正而不能保者之戒矣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程頤語録或問肆大眚如何曰大眚而肆之其失可知書言眚災肆赦者言眚則肆之眚是自作之罪故災則赦之災是過失之事故也凡赦何嘗及得善人諸葛亮在蜀十年不赦審此爾又曰舜典曰眚災肆赦臯陶曰宥過無大易曰君子以赦過宥罪呂刑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斯先王肆赦之道即未聞大眚也肆大眚者元惡大憝俱肆之辭也上廢天討下虧國典縱釋有罪賊虐無辜莫斯爲甚天子尚不可況魯國諸侯而敢專肆哉後世惠姦宄賊良民其泥于此乎殊失春秋之旨也

謝湜曰以不明入罪謂之眚書曰眚災肆赦肆者寛之也赦者釋之也災自外至眚出于人爲故災則赦之眚則肆之而已謂之肆則罪有重輕取其情在可原者而肆之也故先王有肆眚無肆大眚大眚罪之大者書所謂元惡大憝是也元惡大憝皆在所肆則縱姦凶釋寇暴天討不行而善良柔弱之人由此受禍矣將以爲仁反以為害將以爲治反以爲亂豈先王肆眚之意哉春秋書肆大眚著其失也後世以惠姦宄為赦者其源蓋出于此失春秋罪魯之意矣胡安國曰肆眚者蕩滌瑕垢之稱也舜典曰眚災肆赦易于解卦曰君子以赦過宥罪呂刑曰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周官司刺掌赦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惷愚未聞肆大眚也大眚皆肆則廢天討虧國典縱有罪虐無辜惡人幸以免矣後世有姑息為政數行恩宥惠姦宄賊良民而其弊益滋蓋源流于此故諸葛孔明曰治世有大德不以小惠其為政于蜀軍旅數興而赦不妄下蜀人久而歌思猶周人之思召公也斯得春秋之旨矣肆眚而曰大眚譏失刑也

朱熹語録或問伊川程氏言災自外來眚自内作是否曰看來只一般微有不同耳災是偶然生于彼者眚是過誤致然書曰眚災肆赦春秋曰肆大眚皆以其過誤而赦之也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謝湜曰文姜在王法雖當絶然于莊公有子母未絶之恩魯當以夫人之禮葬之故薨葬皆書夫人之義從君為得禮宋共公夫人曰宋共姬是也列國為謚皆私謚也觀文姜私謚稱文而魯國謚禮之失見矣胡安國曰文姜之行甚矣而用小君之禮其無譏乎以書夫人遜于齊不稱姜氏及書哀姜薨于夷齊人以歸攷之則議小君典禮當謹之于始而後可正也文姜已歸為國君母臣子致送終之禮雖欲貶之不可得也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謝湜曰桓公葵丘之會四命曰無專殺大夫大夫有罪諸侯不得專殺古之制也自邦國擅威福作好惡大夫有罪無罪諸侯皆專殺之諸侯政壞則又有宗族國人起而專殺者矣凡殺稱國以明國之罪也稱國人以著其國亂也故陳殺禦寇書陳人以示國政大壞而下人專殺也書公子以示下人專殺而君之骨肉不得保其身也禦寇宣公子君之嗣也不書世子東宫未正故也國莫尊于君親莫隆于子君之嗣子而國人以凶逆殺焉陳國上下大亂可知矣胡安國曰公子之重視大夫殺而或稱君或稱國或稱人何也稱君者獨出于其君之意而大夫國人有不與焉如晉侯殺其世子申生之類是也稱國者國君夫人與聞其事而不請于天子如鄭殺其大夫申侯之類是也稱人者有二義其一國亂無正衆人擅殺而不出于其君則稱人如陳人殺其公子禦寇之類是也其一弑君之賊人人之所得討背叛之臣國人之所同惡則稱人如衛人殺州吁鄭人殺良霄之類是也攷于傳之所載以觀經之所斷則罪之輕重自見矣

呂祖謙曰陳人陳宣公也陳公子完是厲公躍子史記謂厲公佗之子非也當以釋例爲正

夏五月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于防

程頤曰高傒上卿魯無使微者與盟之理蓋諱公盟始與仇爲婚惡之大也

謝湜曰盟于防公欲結昏于齊故也親盟大夫以求婚恥之大也大喪未畢而謀婚惡之大也故防之盟諱不書公其始諱不書公而公之恥惡由此見矣至納幣逆女則直書其實以迹不可隱故也

胡安國曰微者名姓不登于史冊高傒之貴大夫也曷爲就吾之微者盟蓋公也其不言公諱與高傒盟也來議婚結娶仇人女大惡也娶者其為吉下主乎已上主乎宗廟以爲有人之心者宜于此焉變矣公親如齊納幣則不待貶也

冬公如齊納幣

程頤曰齊疑婚議故公自行納幣後二年方逆齊難之也

程氏學曰冬公如齊納幣二十四年夏公如齊逆女秋公至自齊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者莊公于齊義不共戴天迺娶仇讐之女以奉宗廟母喪未終復忘哀而圖婚親如齊納幣如齊逆女不孝之惡不待貶絶而自見矣夫人姜氏不書至而云入者自外而入不順之辭也言魯為不可受姜氏為不可入也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

謝湜曰禮有親迎無親納幣廢大喪以圖婚姻娶讎女以事宗廟躬幣禮以黷儀法其惡不待貶絶而見矣莊公即位二十四年而後娶宫闈不正可知也納幣日事也納幣歷時然後返則公之適齊非獨納幣而已

祭叔來聘

程氏學曰祭叔來聘不言使者原其來意非天子之命爾

謝湜曰祭叔天子内臣祭公也王臣外交非禮也祭公比外諸侯以聘禮至魯故春秋奪爵書字貶之也朝聘皆私交也在祭伯則奪其朝在祭叔則奪其爵者蓋奪其朝則知其不當朝奪其爵者知其在所黜胡安國曰穀梁子曰其不言使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私交故不與使也祭伯來朝而不言朝祭叔來聘而不言使尹氏王子虎劉卷來訃而不書其爵秩皆所以正人臣之義也人君而明此不容下比之臣人臣而明此不為交私之計黨錮之禍息矣

夏公如齊觀社

程氏學曰莊公越境觀讎國之社不待譏而惡自見也

程頤曰婚議尚疑故公以觀社爲名再往請議後三年方逆蓋齊難之

胡安國曰莊公將如齊觀社曹劌諫曰齊棄太公之法觀民于社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也天子祀上帝諸侯會之受命焉諸侯祀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不聞諸侯之相會祀也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矣

呂祖謙曰觀兵是也

公至自齊

謝湜曰為社稷主而越境觀社于齊非法也觀社日事也觀社歷時然後返則公之適齊非獨觀社而已

荆人來聘

謝湜曰聘問之禮通于中國故荆進稱人以人道齒之也

胡安國曰荆自莊公十年始見于經十四年入蔡十六年伐鄭皆以州舉者惡其猾夏不恭故狄之也至是來聘遂稱人者嘉其慕義自通故進之也朝聘者中國諸侯之事雖蠻夷而能修中國諸侯之事則不念其猾夏不恭而遂進焉見聖人之心樂與人為善矣後世之君能以聖人之心爲心則與天地相似凡變于夷者叛則懲其不恪而威之以刑來則嘉其慕義而接之以禮邇人安遠者服矣春秋謹華夷之辨而荆吳徐越諸夏之變于夷者故書法如此

公及齊侯遇于穀蕭叔朝公

謝湜曰莊公志在于齊故九月之問三涉齊國既如齊納幣又如齊觀社又與齊侯遇于穀 又曰蕭叔中國附庸故書字朝以修禮莊公出游境上而受小國之朝非法之甚也

胡安國曰穀齊地蕭叔附庸之君也爲禮必當其物與其所而後可以言禮大夫宗婦覿而用幣則非其物也蕭叔朝公在齊之穀則非其所也嘉禮不野合而朝公于外是委之于野矣故禮非其所君子有不受必反之于正此亦春秋撥亂之意也

秋丹桓宫楹

程氏學曰宗廟之飾國有彝典而妄肆奢麗加于禰宫亂王制黷先君不恭莫大矣故書曰丹桓宫楹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也

謝湜曰廟飾蓋有常制書丹楹著其奢麗也侈宗廟以瀆先君僭宫飾以干王法事親不遵禮法由此見矣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扈

程頤曰遇穀盟扈為要結姻好

謝湜曰孫氏謂謀納姜氏婚姻聞以德選矣未聞以盟結之也

胡安國曰程氏曰遇于穀盟于扈皆為要結姻好也傳稱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不娶則非禮也然天子諸侯十五而冠者以娶必先冠而國不可久無儲貳欲人君早有繼體故因以爲節也鰥老而無妻之稱舜方三十未娶而師錫帝堯已曰有鰥在下矣妻帝之二女則不告于父母以為告則不得娶而廢人之大倫堯亦不告而妻焉其欲及時而無過如此也今莊公生于桓之六年至是三十有六載矣以世嫡之正諸侯之貴尚無内主同任社稷之事何也蓋為文姜所制使必娶于母家而齊女待年未及故莊公越禮不顧如此其急齊人有疑如此其緩而遇于穀盟于扈要結之也娶夫人奉祭祀為宗廟之主而母言是聽不以大義裁之至于失時不孝甚矣春秋詳書于策為後戒也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謝湜曰既丹宫楹又刻宫桷其華至矣人君不知儉約則巧麗不法有如此者故明君常謹微

胡安國曰公將逆姜氏丹桓宫之楹也其桷為盛飾以誇示之此非特有童心而已御孫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自常情觀丹楹刻桷疑若小失而春秋詳書于策御孫以為大惡何也桓公見殺于齊不能復而盛飾其宫誇示仇人之女乃有亂心廢人倫悖天道而不知正者也御孫知爲大惡而不可盡言春秋謹禮于微正後世人主之心術者也故詳書于策斥言桓宫以見惡莊為後世鑒也

葬曹莊公夏公如齊逆女秋公至自齊

謝湜曰逆讎女以爲夫人非孝也以親迎出而其至不與夫人同歸非正也

胡安國曰穀梁子曰親迎常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不正其親迎于齊也或曰常事不志詳事不常也親迎可以常乎則其說誤矣所謂常者其事非一有月事之常則視朔是也有時事之常則婚姻納幣逆女至歸之類是也凡此類合禮之常則不志矣其志則于禮不合將以爲戒者也若夫崩薨卒葬即位之類不以禮之合否而皆書此人道始終之大變也其于親迎異矣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程頤語録或問丁丑夫人姜氏入何故獨書入曰此娶仇女故書入言宗廟不受也

謝湜曰哀姜仇人之女也以見祖考祖考弗安以奉宗廟宗廟弗享然則哀姜非魯之婦也莊公外忘不共戴天之讎内忘疾首痛心之戚備禮取之以爲夫人悖理逆親甚矣故哀姜之至也春秋外而書入以明魯之不當受也

胡安國曰何以不致不可見乎宗廟也姜氏齊襄公之女入者不順之辭以宗廟為弗受也婚義以正始爲先而公不與夫人皆至姜氏不從公而入已失夫婦之正弑閔孫邾之亂兆矣莊公不勝其母越禮踰時俟仇人之女薦舍于宗廟以成好合卒使宗嗣不立弑逆相仍幾至亡國故春秋詳書其事以著莊公不孝之罪

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餘見綱領中卷并下卷】

謝湜曰古者大夫有見小君之禮修臣職也以卑朝尊曰見相見曰覿大夫于夫人有見無覿有執贄無用幣諸侯庭實有幣獻方物也贄則與幣異矣男子以玉帛禽鳥為贄非帛也以象德也以示執此德不敢廢也女子以棗栗脯脩為贄非幣也以致敬也以示修此職不敢廢也大夫宗婦皆覿以幣則是相交以財相賂以利也外内相交以財相賂以利而閨門之禮亂矣大夫宗婦覿用幣非禮也

胡安國曰禮夫人至大夫郊迎明日執贄以見宗婦大夫之妻也公事曰見私事曰覿見夫人禮也曷為私言之夫人不可見乎宗廟則不可以臨諸臣故以私言之也覿用幣何以書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䖍也今男女同贄是無别也公子牙慶父之亂兆矣春秋詳書正始之道矣

呂祖謙曰公使宗婦覿用幣何休公羊注云禮夫人至大夫皆郊迎明日大夫宗婦皆見故著其明日也大夫妻言宗婦者大夫爲宗子者也

大水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于曹

程氏學曰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赤歸于曹戎侵曹故羈奔而赤歸制在我故也與桓十一年宋人執鄭祭仲鄭忽出奔衛突歸于鄭略同曹伯射姑卒已踰年而羈猶名者由不能自定其佐故為戎所逐也謝湜曰羈曹世子赤曹公子戎之侵曹也羈微弱不能保位故羈棄國出奔羈之出也赤為戎所納而人心從之故赤歸曹春秋首書戎侵曹而繼以羈出赤歸者以明曹國廢立之命皆制于戎也莊公之卒也羈以世子嗣位已踰年矣稱名不稱爵以其絶于國人也赤以公子入國非正也非正而稱歸以罪羈失人心而國人歸赤也其于羈也稱國以明正去爵以示絶其于赤也去國以明非正稱歸以示得國而羈之喪失君道赤之進不由正于此見矣曹國之命制于戎鄭國之命制于權臣其患一也故權臣暴横而鄭國擅命廢立出于夷狄羈出赤歸是也齊桓倡大義以合諸侯主盟約以令邦國討暴救亂乃其職也今也曹羈危弱而不能定諸戎作難而不能正然則桓公用兵特以強齊而已列國水火之難非所恤也胡安國曰杜預謂羈蓋曹世子也曹伯已葬猶不稱爵者以微弱不能君故爲戎所逐爾赤者曹之庶公子歸易詞也宋人執鄭祭仲而忽出突歸權在宋也戎侵曹而羈出赤歸制在戎也使鄭忽曹羈明而能斷雖有宋戎之衆突赤之孽何緣而起以國儲君副不能自定其位于誰責而可故雖以國氏皆不書爵爲居正者之戒

郭公

謝湜曰郭公蓋郭亡文誤為公昔齊桓謂郭為亡國以其好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也然則郭有取亡之道明矣故書郭亡

胡安國曰此郭公也義不可曉而先儒或以為郭亡者于傳有之齊桓公之郭問父老曰郭何故兦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君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所以亡也考其時與事謂之郭亡理或然也夫善善而不能用則無貴于知其善惡惡而不能去則無貴于知其惡未之或知者猶有所覬也夫既或知之矣不能行其所知君子所以高舉遠引小人所以肆行而無忌憚也然則非有能亡郭者郭自亡爾

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謝湜曰女叔命大夫故書字十九年齊陳伐我西鄙今齊與魯親故陳女叔亦來修聘

呂祖謙曰陳女叔來聘結陳好也十九年陳伐魯西鄙乃至此始結好須考前後斷絶好處如無只是未曾往來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謝湜曰朔衛惠公魯不會葬故不書葬

六月辛未朔曰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謝湜曰聲陽也日食伐鼔所以助陽而攻隂也社土神隂氣之主也日食隂慝之氣掩之也非社之隂氣爲孽也魯人之救變也以社爲隂主于是鼔以攻隂用牲于社以祈神失之遠矣

胡安國曰按禮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者四而日食與焉古者固以是爲大變人君所當恐懼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故夏書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鼔奏鼔嗇夫馳庶人走周官鼓人救日月則詔王鼓太僕凡軍旅田旅贊王鼔救日月亦如之諸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退而自責皆恐懼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然則鼓用牲于社何以書譏不鼓于朝而鼓于社又用牲則非禮矣

伯姬歸于杞

胡安國曰其不言逆何也逆者非卿其姓名不登于史策則書歸以志禮之失也大夫來逆名姓已登于史策足以志其失矣猶書歸者以别于大夫之自逆者也猶書歸者紀伯姬是也自逆者莒慶齊高固是也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

謝湜曰社主土門主出入大水之爲患也魯人欲以聲駭變故鼓欲以土勝水故用牲于社欲以門禦水故用牲于門凡天地之變先王責諸已求諸人而已猶以為未也又以隂陽象類致力乎祈禳祭享之間所以盡救災之道也方是時莊公君道不修國事不治久矣魯人不知所以消變而一切求之祈禳之間其祈禳一切以意而不以禮失救災之道遠矣大水漂蕩可畏而欲以鼓駭之不亦愚乎大水出為國害而欲以社勝之以門禦之不亦惑乎

冬公子友如陳

謝湜曰友莊公弟以公子為卿故書公子如陳報陳之聘也

春秋集義卷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十 二十之四·孔颖达
  卷五 五之三·孔颖达
  景公为大钟晏子与仲尼柏常骞知将毁第九·晏婴
  卷十·沈棐
  卷九·刘敞
  卷三十八·山井鼎
  卷二十一·沈廷芳
  卷二百十五·秦蕙田
  春秋左传小疏·沈彤
  卷二·盛世佐
  卷四十九·王与之
  内容提要·马叙伦
  广说品第二十四·佚名
  禅 兵·太虚
  佛说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杜·唐圭璋

      杜号樗岩。   柳梢青   燕里花深,鹭汀云澹,客梦江皋。日日言归,淮山笑我,尘锁征袍。   几回把酒凭高。阑干外,魂飞暮涛。只有南园,一番风雨,过了樱桃。

  • 石耆翁·唐圭璋

      耆翁,蜀人。   鹧鸪天   借问枝头昨夜春。   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   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潾潾。   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   羞见瑶台破月明。   蝶恋花

  • 第十一章 檀施积功·屠隆

    【浪淘沙】〔贴扮黄妙琼净扮吕翁外上〕说法坠天花。宝积楞伽。言言妙义是摩他。悟得靑莲生足下。弹指恒沙。【前腔】〔末上〕洞口碧桃花。枣大如瓜。石梁仙鼠白于鸦。要得靑鸾云裏跨。一粒丹砂。【前腔】〔

  • 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刘叉刘叉元和时人少任侠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闻韩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氷柱雪车二诗後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夀遂行归齐鲁不

  • 米芾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米芾(1051-1107?)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时擢礼部员外

  •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丙子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奉天殿皇太子宴国戚及东宫官属于文华殿○琉球国山南王叔汪英紫氏及弟函宁寿入贺贡方物○广西四川思明等府州金筑等番四十四长官司贡方物○戊寅兵部侍郎沈溍奏曩

  • 志卷第十八 高丽史六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六。凶礼。国恤。○高丽人不立国恤之仪。 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 附比以从事事已则讳而不传故其见于史者特梗 而已。太祖二十六年五月丙

  • 卷十一 晋语五·左丘明

    臼季举冀缺〔原文〕臼季使①,舍于冀野②。冀缺薅③,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使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

  • 卷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雍正元年五月上谕三十三道初一日大学士等奏孝陵新产蓍草请宣付史馆以昭世祖圣祖功德之隆皇上孝治之感奉上谕孝陵新产蓍草皆由世祖圣祖功德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览诸臣陈奏引据

  • 表·佚名

    会典馆总裁和硕履亲王臣允祹等恭承勅旨纂修大清会典告成谨上表恭进者伏以帝治光昭官礼溥睢麟之意皇图郁炳文明开黼黻之休作者圣而述者明协创垂之极轨声为律而身为度昭法守於鸿编载籍聿新规模大备窃惟王者致太平必自典

  • 易经·说卦传·第七章·佚名

    乾,健也;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 景公惭刖跪之辱不朝晏子称直请赏之第十一·晏婴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不朝。晏子睹裔款而问曰:“君何故不朝?”对曰:“昔者君正昼,被发,乘六马,御妇人以出正闺,刖跪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公惭而出反,不果出,是

  • 存性编卷二·颜元

    性图窃谓宋儒皆未得孟子性善宗旨。故先绘朱子图于前,而绘愚妄七图于后,以请正于高明长者。朱子性图性善(性无不善。)恶(恶不可谓从善中直下来,只是不能善,则偏于一端而为恶。)善(发而中节,无性不善。)右图解云:“发而中节,无

  •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朱棣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又成就修行者。以起一切种修行清净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起一切种清净十善业道。是名菩萨成就修行。如十地修多罗中说。是菩萨复深思惟。行十不善业道集因缘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一  尔时世尊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以一百八名。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大转轮王。颂曰。  金刚萨埵大金刚 

  • 学古绪言·娄坚

    诗文集。 明人娄坚撰。二十五卷。娄坚字子柔,嘉定(今属上海)人,一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万历间贡生。少从归有光游。工书法。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号“嘉定四先生”。诗颇清新。是集近二十万字。其文颇

  • 易例·惠栋

    二卷。清惠栋撰。惠氏《周易述》目录中曾列有《易微言》等七书,除《易微言》附刊于卷末,其余并有录无书。此书即其七书之第三种。乾隆间于潮阳刊版单行。此书最后一条说: “《坤·文言》述坤云妇道也,妻道也,臣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