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

雍正元年五月

上谕三十三道

初一日大学士等奏

孝陵新产蓍草请宣付史馆以昭

世祖

圣祖功德之隆

皇上孝治之感奉

上谕

孝陵新产蓍草皆由

世祖

圣祖功德隆盛所致非朕孝思所能感格览诸臣陈奏引据

剀切着照所请行

又礼部等衙门奏

皇上孝思罔极

登极以来尚未

临御正殿五月初五日时协正阳恭请

皇上御太和殿行常朝礼奉

上谕朕原欲周年之後始陞御正殿今诸臣援引古典合词恳奏朕限於礼制勉从所请其奏乐赐茶着停止初二日云贵总督高其倬题免鹤永等处取藏兵丁赔补倒毙马匹兵部议奏仍着落赔补奉

上谕兵丁远驰异域甚属劳苦且满洲绿旗俱当一视此倒毙马匹若仍令伊等赔补朕心不忍着尽行豁免初六日奉

上谕大小官员有一定之品级即有一定之服式所以重名器也近多不按品级辄带数珠马项悬缨前用导马更有将紬为坐具者尤爲僭越嗣後应各按品级遵奉定例而行着八旗大臣步军统领衙门都察院衙门严行稽查如有此等之人即行指参若大臣官员等狥情踈忽经朕查出将伊等一并议处再旧例诸王等以数珠鞍辔赏伊属下者许其服用此等人员难於稽查嗣後着将赏用之处行文该旗存案年底彚奏如此则等威有辨而僭越者少矣

又奉

上谕湖北布政使员缺朕熟思数日不得其人着大学士尚书都御史侍郎副都御史等各保一人密摺封奏如又有所知堪任他职者亦并缮入再有裨益政事启沃朕躬之言并附陈奏务宜谨密所奏必出於公正倘有交通约会等情使朕闻知不独见轻于朕且彼此非笑亦当顾惜尚其慎之

谕礼部近日天时颇旱

皇考先年屡降

谕旨云大丧之後必有旱年

太皇太后

世祖章皇帝

皇太后皇后之事俱曾经过朕当此之际尝恐惧於怀而未置也三月十二日雨虽沾足朕曾两三次以儆惕之意晓谕衆人三月以来风多未雨遂觉旱乾再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地方连年雨水不调田禾歉收朕虽遣大臣官员赈救当此旱时民必皇皇朕心甚以爲虑朕在宫中虽早爲尽心?诚祈祷尚未沾足朕躬仍?诚祈祷尔部亦?诚祈祷诸大臣各敬谨斋戒

初七日奉

上谕郑家庄修盖房屋驻劄兵丁想

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

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晳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於彼居住甚爲妥协其分家之处现今交与内务府大臣办理其旗下兵丁择日迁徙之处俟府佐领人数派定後举行弘晳择吉移居一切器用及属下人等如何搬运如何安置并何日迁移兵丁如何当差府佐领人等如何养赡及如何设立长久产业之处着恒亲王裕亲

王淳亲王贝勒满都护会同详议具奏一切供用等项务须议令充裕勿使伊艰难并贻累属下之人彼处离京城二十余里不便照在城居住诸王一体行走除伊自行来亰请安外其如何上班及会射诸事着一并议奏又九卿覆议四川盖造营房官员分别议叙具奏奉

上谕议叙四川盖造营房一事前则不及今又太过议事以公平正直为主何至参差如是若朕欲加恩何难特

发谕旨所以令诸臣公议者原以求其至当朕本无成见也且朕受

皇考高厚之恩缵承大统尔诸臣宜矢公矢慎共襄盛治嗣後务宜屏去私心勿事机巧凡事祗求当理即合朕意逢迎之术断不可用朕昔在藩邸洞悉诸弊岂有向以为非至今日而忽以为是耶诸臣如不痛加洗涤不独见轻于朕且贻笑于天下後世矣

又兵部议奏甘肃廵抚绰奇题请同知迟煐等应赔驼只银两勒限追赔又奏游击王兆万等倒毙驼只

着落分赔奉

上谕此项驼只买备已久原牧养官员亦有身故者且俱系微员着落伊等赔补势必不能着俱从寛免初十日

谕翰林院部院衙门俱设司官专管定稿说堂笔帖式专管繙译厅官专管收发文书翰林院衙门亦有钱粮出入陞迁议叙并各衙门文移往来事务烦琐关系不轻乃俱出自笔帖式典簿厅之手故迟速轻重多有弊端如庚子乡试添送假监入场今年又用假印出结其已发觉者如此掌院学士应於俸浅编检内择才守优长者满汉各二员充作司官专主定稿说堂庶小吏不得作弊而衙门肃清矣所委充司官之编检如果实心任事办理公敏着掌院学士据实奏闻加以殊恩十一日

谕大学士等此番乡试落卷着大学士王顼龄尚书励廷仪署吏部侍郎内阁学士史贻直户部侍郎张伯行李周望兵部侍郎阿克敦副都御史李绂同南书房翰林检閲如人不足於翰林院编检内拣选十员再此番系雍正元年特恩加科有因回避考官不曾应试者殊属可悯即令派出大臣拟题奏请候朕点出於内阁考试又广西巡抚孔毓珣摺奏请将捐助军需银两解送西安奉

上谕凡地方官捐助军需应先行奏闻否则或致分派属员科歛民间亦未可定孔毓珣捐助银两既经解送则已该部可行文孔毓珣知之

十二日

谕大学士等刑部直省命盗案件主稿虽在刑部然必由三法司等衙门公同确勘画题方行请旨今刑部议覆被盗踈防及人命失察等案有该督抚未将所属地方官弁报参者刑部于具题完结本尾声明行令查参到日再议嗣经该督抚有照例补参者亦有援例请免者止用咨覆刑部既不再题又不照会都察院大理寺衙门是以部中奸猾胥役得以操纵其事暗地招揺有部费者则爲援引轻例且有竟将咨文沉匿日久潜消者如无部费虽督抚声明在所可寛不准邀免欺隐朦混事同议异嗣後凡三法司会议案件本尾有带及行令补参者督抚咨覆到部其或处分或寛免作何完结之後令刑部知会画题衙门公同刷卷如此则胥役不得萌逞故智上下其手矣

十五日

谕大学士等清字译汉字纶綍攸关职司宜慎若但拘泥字句则文义不能贯通但期通俗明易则修词未能典雅必须词意兼到方可宣达朕之意旨嗣後凡清字上谕及改签旨意内阁满汉诸臣当会同商酌详细译定将满汉文俱缮写进呈览定施行

十七日

谕满汉九卿詹事科道天时亢旱朕夙夜焦劳敬谨斋戒久未得雨意者用人行政之间尚有缺失不能感召天和以致甘霖未沛朕欲在廷诸臣直言得失犹恐视爲具文概以谀词颂扬负朕实心求言之意今特谕尔诸臣各具密摺凡朕所行之事或有过失务须尽言无隐即所行无过或更有应行事宜尔等各据己见陈奏务期尽善使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方得古大臣责难於君之义至用人一途或有未当尔等务必据实指陈勿避嫌怨即朕亲信重臣亦不妨指出上古君臣都俞吁咈至今传爲盛事尔等若能披肝露胆极言直谏即所奏未尽合宜朕亦重其人品倘仍瞻徇依违浮词塞责朕亦薄其为人此谕出於至诚尔等各宜副朕实心不可虚应故事果有嘉谟嘉猷俾得见之政事将召天和而苏民困胥在於此矣

谕吏部国家大典首重抡才必主司监空衡平内外帘官协心共事加意厘剔放榜後方得士心悦服京师首善之地关系尤重朕於雍正元年特行开科并广额数欲振兴文教俾单寒绩学之士人人自奋今顺天主考朱轼张廷玉公慎自矢细心搜閲尽拔佳文内外帘官亦能各自淬砺屏除弊端榜发之日舆论翕然朕心甚为嘉悦其酌加议叙用示优奬兼使嗣後考官咸知激劝以副朕兴贤育才之意

谕兵部武职人员原因骑射而得功名当以弓马之优劣为授官之先後则人人自励演习益加精勤矣如部发外省年满千总向来挨次补用不论骑射之优劣所以杜奔竞而絶营求也朕思优劣不分但按名次伊等以爲名次既定补授有期不复以弓马爲事何以励人才而资实用乎嗣後命往年满千总应令督抚确加考验骑射优者先行题补劣者令其学习不按名次以为先後庶武弁皆知勉力骑射不至废弛至於督抚乃封疆大臣自无不秉公之理尔部确议具奏

二十日

谕大学士等山西平定州等处山多田少粒食恒艰小民向赖陶冶器具输运直省易米以供朝夕近闻直隶州县因米贵禁粜此方百姓何以仰给昔春秋时诸侯各君其国尚申遏籴之禁今天下一家海内之民皆吾赤子自宜缓急共济现今陕西督臣运米万石赈救山西甚惬朕意岂有坐视邻封乏食反行遏籴之理自今凡邻近郡邑偶遇荒歉即相拯恤毋得各分疆界漠不相关其所当禁者富户规利贩米动盈千万又沿海数省运米出洋玩法网利该督抚提鎭当着实严查禁止至肩负小民贸易度日悉从自便可也着直隶廵抚晓谕邻近平定州等处州县不得禁粜以副朕一视同仁之意并谕直省各督抚通使知悉

谕户部山东连年荒旱百姓艰食朕夙夜焦劳已谕巡抚多方赈济近闻兖州等处雨未沾足诚恐小民乏食无以爲生现今粮船未入闸河可乘此时截留漕米以备赈恤尔部酌议截留米石数目及分贮何府州县作速具奏敕谕该抚遵行

谕河南巡抚石文焯河南居四方之中地广民庶爲幅员要区素封之家常喜储藏米谷以收居积之利比年连遇荒歉民食维艰贫者逃亡颇衆朕夙夜厪怀思所以安全拯济之道前特遣官往赈务令实心奉行俾穷黎得安袵席河以南数郡虽已得雨河北三府时逾麦秋尚未沾足诚恐小民势难耕种不可不预爲筹画或暂开纳粟准作贡监之例则富室所贮之粟皆得流通出纳於官以为赈恤之用似属有益该抚可即详议具奏又

谕河道总督齐苏勒漕运总督张大有山东巡抚黄炳历年漕船迟滞皆由运河浅阻运河之水全赖山东诸湖蓄水以资灌注近岁诸湖渐就淤积附近居民或占成田地以致水少不能引以济运今宜乘夏秋雨水之时预爲蓄水之计及今不图明年重运必至仍旧艰阻尔诸臣应各留心相度凡沿途近地已经成田者不必追究其未经耕种者当湖水稍落速宜严禁不可仍令侵占至诸湖堤防务须修筑坚固引河闸产务须启闭得宜则湖水深广运河自然流通不竭将来漕艘更无阻滞之虞矣

又拣选保举之内阁中书等官员蒙

赐貂皮缎疋谢

恩奉

上谕尔等黾勉供职顾惜顔面洁已勤愼勿以官职卑微遂自菲薄异日继起大臣端于尔等是赖尔等务须以善爲师忠良是效其奸囬邪曲不识君臣大义委靡怠惰之人断不可学敬之念之

二十一日

谕大学士等孝经一书与五经并重盖孝爲百行之首我

圣祖仁皇帝钦定孝经衍义以阐发至德要道诚化民成俗之本也乡会试二塲向以孝经为论题後改用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夫宋儒之书虽足羽翼经传岂若圣言之广大悉备今自雍正元年会试二场论题宜仍用孝经庶士子咸知诵习而民间亦敦本励行即移孝作忠之道胥由乎此又闻各省乡试房考凡州县官由科甲出身者止许入闱一次夫考官以秉公精鉴识拔文才为主何论曾否入闱嗣後凡遇乡科各省督抚临塲调齐科甲出身之员不论已未分房监临试以时艺一篇其文理优长者为内帘房考荒踈者供外塲执事则分校得人而佳文尽拔矣朕於雍正元年开科广额总欲鼓励人才兴起教化着该部通行直省督抚俾副朕崇教育才之意又内阁九卿等奏

皇上因天时少雨?祷宫中自早至暮未曾进膳

天意感孚甘霖立霈恭请颐养

圣躬照常进膳奉

上谕

上天暨

皇考在

天之灵慈悯朕躬即时昭应朕心焉有不感荷欣庆之理所

奏知道了

二十二日工部议覆给事中永福参奏

行宫等处修理银两应将未经查核之堂司官交部察议奉

上谕此系旧事伊等并不隐匿掩饰既将情由奏明着从寛免其交部察议嗣後凡此等事件俱着查出据实陈奏应治罪者朕即治罪应免罪者朕即从寛若将旧事隐匿掩饰不行查奏经朕查出必从重治罪二十三日奉

上谕今时值炎热人易伤暑非寒冷时可比凡齐集诸臣听择隂凉处饮水坐候门俱洞开令得受风每日三次上食时年老者随便齐集或因暑热以致迟悞朕亦寛恕尔等职司稽察毋得过严此实

皇妣太后仁爱至意尔等务宜仰体倘有舛悞朕惟尔总理事务王大臣是咎命妇齐集处亦照此传知又

谕理藩院

皇妣天性仁慈衆所共知今

皇妣大事外藩公主郡主等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闻

之自必速来伊等感戴

皇考

皇妣深恩竭诚来谒固所当然但时値炎热蒙古内未出痘者甚多涂间急行人马中暑到京或致有伤则重违

皇考

皇妣之圣心朕亦有所不忍将此传谕蒙古各旗知之伊等

断不可来前者

皇考大事朕曾谕蒙古诸藩令於八月尽间来谒山陵目前正值炎暑着停止前来蒙古王台吉内除未出痘者不必来外应来者於八月尽间来京伊等旗下地方亦属紧要不可疎防来时或扎萨克或协理台吉必留一人办事至公主郡主等闻

皇妣大事有必欲来者亦不可急廹致伤人马着从容前来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贝子允禵原属无知狂悖气傲心高朕屡加训谕望其自知改悔以便加恩但恐伊终不知改而朕必欲俟其自悔则终身不得加恩矣朕惟欲慰我

皇妣皇太后之心将允禵晋封爲郡王伊从此若知改悔朕自疉沛恩泽若怙终不悛则国法具在朕不得不治其罪伊亦难怨允禵来时尔等将此旨传谕知之二十四日奉

上谕曰

皇考升遐之日十四阿哥不获预襄大事无由尽心前朕恭

梓宫留伊

陵寝附近汤衆居住俾得于大祀之日稍尽其心又欲保护其身体曾谕副将李如栢若阿哥欲不时往拜

陵寝汝勿听许若遇大祀遵奉朕旨则可令其前往前日太后体中违和朕遣侍卫吴喜朱兰太召之令其速即驰驿前来阿哥行至里许李如栢追而止之吴喜示以部文李如栢以部文内未载谕旨不足凭信将吴喜朱兰太覊候请旨十四阿哥前既不预

皇考大事今又不及预

皇妣大事不得尽其孝道实属伊之不幸即使李如栢不阻其行要亦不能及矣十四阿哥前已降旨封王副将李如栢遵朕前旨执法不回能止十四阿哥之行诚谨可嘉十四阿哥一闻李如栢称奉谕旨即中止不前遵法可嘉再所差侍卫李如栢止之即静候谕旨亦属甚是夫李如栢汉人也能知大义行事果断如此公吴尔占宗室也奉

皇考命守咸安宫将

皇考所交之事不敬谨遵行藏匿

旨意欺罔行私二者相较吴尔占不堪极矣李如栢才具优长行谊笃实向来不逐时趋但知竭力报効

皇考不二其心朕所深知着给与翎子有要地总兵官缺出补用并传谕看守咸安宫大阿哥处之王大臣管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武大臣步军统领等知之俾知大义所在理应守法奉公力改从前朋党恶习

又诸王大臣等奏

仁夀皇太后仙驭宾天

皇上悲痛号踊连辰逹旦水浆不御伏恳

皇上勉抑哀情保护

圣躬以慰天下臣民之望奉

上谕朕谨念

皇考付托重大不惟节哀而且强忍朕於

圣祖仁皇帝大事虽抑制哀衷尚勉尽臣子之道不意复遭皇妣太后之事力实惫矣代朕计者亦谓难堪诸王大臣自应爲朕虑但朕思负荷重大务必节哀强忍保护朕躬以仰体我

皇考

皇妣罔极深恩上慰我

皇考

皇妣在天之灵尔诸王大臣勿过爲朕虑

二十五日奉

上谕除服以前每日伺候清晨亲往

夀皇殿供献

二十六日

谕礼部朕惟尊亲之典首重易名圣善之修必崇显号我

皇妣大行皇太后端庄恭肃慈惠安和奉侍

先皇壼仪茂着诞育冲藐

母道备隆顾复恩周命提义尽寛仁逮下泽洽宫庭谦俭持躬化流禁掖朕继承大统嗣服鸿基方期合万国之懽心奉

慈闱之色养不意遽遭大故

仙驭上升抱痛衘哀感深罔极惟藉显扬之典少申孝慕之

诚允宜稽考彝章荐升

尊諡应行典礼尔部详议具奏

二十七日诸王大臣等奏

皇上日诣

夀皇殿亲奠

仁夀皇太后梓宫悲痛廹切伏惟

皇上两遇大事今又时当盛暑恭恳间隔两三日亲诣一次奉

上谕朕性本质诚不事掩饰前云强忍节哀言实由衷断不至过于哀毁罔恤朕躬欺尔诸王大臣也尔等勿为朕虑但念

皇妣诞育朕躬慈恩罔极今初成服隔日一诣

梓宫亲奠朕实难安按之典礼三次上食俱宜躬亲今止一次恭诣已勉从尔等所请矣每日清晨哭奠尽哀方得少展思慕

父母之心不如是朕不能忍反于朕躬无益倘不胜暑热力不能支亦不勉强即另降谕旨诸王大臣当谅朕此意遵行勿得再奏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王华 王昙首 殷景仁 沈演之·沈约
  卷第二百六十八 後梁紀三·司马光
  第七十一回 报私仇射毙李敢 发诈谋致死张汤·蔡东藩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蔡东藩
  补编(二)·佚名
   第三节 写通俗文艺·老舍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有凤来仪:风花啼鸟·胡兰成
  张岱传·萧子显
  曷思麦里传·宋濂
  卷之八十五  瑯琊漫抄(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南宫奏稿巻三·夏言
  选举八·徐松
  卷五·长孙无忌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313_1 【奉和圣制三日书怀因以示百寮】崔元翰   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风轻水初绿,日迟花更新。天文信昭回,皇道颇敷陈。   恭己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戒兹游衍乐,书以示群臣。

  • 第四十二回 怯书生权作番女 浪荡子惊窥绝姿·萧晶玉

    却说公子正在山坡呆坐,自北来了两个番汉,看见公了勒马问道:“呔,那小蛮婆儿好大胆子!我们这里虎豹极多,你独自一个坐在这旷野荒郊等着喂老虎吗?”公子见他们来派虽凶,说的都是好话,遂站起身来,随口说道:“我是个病

  • 第二十出·李开先

    【贺圣朝】(僧上唱)俺本是披袍贯甲将军,翻做披缁削发僧人。不平事陡起杀人心,因此上不避风尘。(白)念我鲁达是也。今日兄弟林冲,解配沧州,必从野猪林经过。此处乃是个险要的去处,高俅必遣奸细人来,害我兄弟性命。不免在此林中隐

  • 卷355 ·佚名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二高正臣高正臣广平人襄州刺史卫尉卿习右军书法睿宗最爱其笔诗二首晦日置酒林亭【是宴凡二十一人皆以华字为韵陈子昂为之序】正月符嘉节三春翫物华忘怀寄尊酒陶性狎山家柳翠含烟叶梅芳带

  • 列传第四十五 睿宗诸子·刘昫

    ○皇帝宪 惠庄太子捴 惠文太子范 惠宣太子业 隋王隆悌 睿宗六子: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生玄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生让皇帝,宫人柳氏生惠庄太子,崔孺人生惠文太子,王德妃生惠宣太子,后宫生隋王隆悌。 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脱脱

        ◎外国下   ○高丽   高丽国王,王楷。其地鸭绿江以东,曷懒路以南,东南皆至于海。自辽时,岁时遣使修贡,事具《辽史》。   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

  • 后汉孝献皇帝纪二卷第二十七·袁宏

      三年(壬申、一九二)  春正月丁丑〔一〕,大赦天下。 〔一〕 徐绍桢曰:“正月庚寅朔,纪有丁丑疑误。”   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倕)〔一〕、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二〕。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

  • 卷八 顺帝·王夫之

      〖一〗   惜天下之不治者,曰有君无臣。诚有不世出之君矣,岂患无臣哉!所谓有君者,君在中材以上,可与为善,而庸谫之臣,无能成其美而遏其恶也,则顺帝是已。帝之废居西钟下也,顺以全生;群奸不忌,非不智也。安帝崩;不得上殿亲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万历三年四月己巳朔日有食之上时享 太庙○兵部覆郎中熊秉元所陈延绥人事增墩台以利战守修旧墙以全险固停用银以苏贫困裁冗员以省边费如议其增兵饷以保孤悬均道属以便控驭并将领以全兵制处班军以济实用四议俱令抚按覆

  • 通志卷一百八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佞幸传第一史记立佞幸传前汉北齐不易其名宋曰恩幸臣后魏曰恩幸今总曰佞幸前汉邓通 赵谈 韩嫣 淳于长【张放】董贤【王闳】宋戴法兴【戴明宝 董元嗣 奚显度】徐爰 阮佃夫

  • 世家卷第十三 高丽史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睿宗二。○(己丑)四年春正月丙午朔放朝贺。戊申辽遣大永信来贺生辰。己酉东界行营兵马录事王思谨河景泽等与女眞战于咸州死之。庚戌宴辽

  • 第13章·老子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1)。何谓宠辱若惊(2)?宠为上,辱为下(3),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4)。何谓贵大患若身(5)?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6)?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

  • 百丈怀海禅师语录(四家语录卷二)·百丈怀海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师。讳怀海。福州长乐人也。俗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

  • 天步真原·薛凤祚

    一卷。清薛凤祚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 (今山东淄博) 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了西方天文学计算方法。是书

  •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佚名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选择日辰吉凶之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金符经》,言观星择日之术。谓天有九星(即妖星、或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已、人专、立早),轮

  • 非草书·赵壹

    书法论著。东汉赵壹撰。,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光和间辞赋家,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有文学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痛恨权奸当道,揭露黑暗政治的忧国之心。是篇乃如今可考的较早有关书法理论

  • 势胜学·薛居正

    “势”与人们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有权力的人要“造势”“用势”“驭势”,无权力的人要“度势…借势…附势”,富贵之人担心“失势”,平民百姓期盼“得势”。可以说,“势”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人们把它看得过于抽象和高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