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章 檀施积功

【浪淘沙】〔贴扮黄妙琼净扮吕翁外上〕说法坠天花。宝积楞伽。言言妙义是摩他。悟得靑莲生足下。弹指恒沙。

【前腔】〔末上〕洞口碧桃花。枣大如瓜。石梁仙鼠白于鸦。要得靑鸾云裏跨。一粒丹砂。

【前腔】〔生上〕只履踏天涯。西去谁家。回头不恋旧繁华。白马靑牛看并驾。觉路无差。

〔外〕西来。我们三人云水同游。不须问路。且信步闲行。散诞逍遥则个。〔生〕师父。如此却好。〔贴哭上〕罗敷遇千乘。提筐在桑间。鼠牙速我讼。都只为红颜。三位师父稽首。〔生〕娘子何处人氏。是甚姓名。缘何独行路途啼哭。〔贴〕师父。不敢相瞒。妾乃阌乡人黄氏妙琼。嫁与同邑郑生为妻。巨豪洪贯。贪妾姿色。百计谋占不遂。陷夫死罪系狱。家贫如洗。资粮尽绝。巨豪欲以计毙妾夫于狱中。只得沿街求乞。且图控吿世间豪侠丈夫。意气男子。章力相救。师父们慈悲方寸。容妾一言。

【小桃红】红颜薄命。白璧堪嗟。妾祸从天降也。相逢狭邪。要我重婚嫁。岂做章墙花。愿配一鞍跨一马。忍又抱琵琶也。总为蛾眉生鼠牙。死葬靑陵下。泉路未赊。肯学无言息国娃。

〔生〕这娘子说得好苦。师父。激起我生平千秋侠气。一片热肠。娘子。我不是道人。乃定兴王木淸泰是也。乔装到此。我与阌乡令交好。作书一纸。救你丈夫。我衣裾中带有金珠八宝一小囊。尽行布施与你。去救取丈夫。不免借道旁客店修书者。〔入修书上〕书与金珠在此。娘子。你收了去。管教你夫妇重圆也。〔贴拜谢〕多谢相公。妾身有眼不识贵人。〔拜外末〕拜谢二位师父。灰心只道逢禅客。抬眼谁知是贵人。〔下净上〕无儿恨伯道。有女如中郞。嫁女与征夫。不如弃道旁。前面来的道士。我认得是定兴王木公。缘何道装在此。待我向前试一问他。〔相见介净〕相公是定兴王。缘何这等打扮。〔生〕不要闲说。请问老翁何人。〔净〕小老是章丘吕翁。家贫无子。止生一女。老景饥寒。只得将女卖与西征将士。今日去与媒氏通言。

【下山虎】苦逢厄运。垂老无家。生得娉婷女。年纔破瓜。将他远嫁边城。眼见飘零路花。马上明妃悲塞笳。忍听凄凉话。晚景何人送岁华。形影孤灯下。怎禁得霜冷月斜。死有靑蝇来吊咱。

〔生〕老翁如此年迈。止生一女。怎忍远嫁边塞。你旣识我。我作数字与你。到我家中。取白金百两相助。我头上道巾。有玉环一枚。身上道衣二件。尽数与你留下。此女从容嫁与本处人氏。老景有靠。〔净泣拜谢〕怎当得相公如此深恩。杀身难报。昔魏妾父老人杜回之鬼结草以报魏公。衰朽游魂。愿附此义。〔生〕区区小事。不足挂怀。请了。〔净下外〕西来。你慈悲拯物。功德甚好。只是旣已章家。须当埋名灭迹。如何又与人说章旧日行藏。〔末将佩瓢取法水噀生面〕师父。西来是王朝贵臣。天下何人不识。云游往来不便。弟子将法水噀面。颇改容颜。师父你还认得否。〔外〕我慧眼如何不识。但可以瞒过肉眼凡夫耳。西来。我有一事与你商量。我在西天为如来构大殿一所。功程浩大。费用数十万金。久不能就。你家产尽捐。便可完成美事。你舍得么。〔生〕师父。章家之人。檀波为上。头目脑髓。尙且要捐。何况区区家产。便当尽数布施。不敢留下分毫。〔外〕这等却好。只是日后你妻子未免饥寒。如何是好。〔生〕骨肉假缘。恩爱枷锁。学道之人。岂顾妻孥。〔外〕旣如此。你可修书一纸与我。去对你儿子取用。却不可悔言。〔生〕一言旣章。决无追悔。〔入修书科〕师父请收。何日去领。〔外笑〕贫僧那裏要钱。西方何尝造殿。不过试西来本心耳。善哉善哉。你本心如此。入道如箭。〔生〕多谢师父教道。

【蛮牌令】甘冷澹。弃荣华。参幻泡。觑空花。黄金如土块。白璧等泥沙。翛然一物都无罣。只寻觅道种根芽。望师尊金鞭蚤加。妙转孤轮。速证三车。

【忆多娇】〔外末合〕心可嘉。行不瑕。六度檀波具落伽。一念慈悲印释迦。记取龙华。记取龙华。自度还须度他。〔同下〕

猜你喜欢
  范飞·唐圭璋
  第十四出 情访·李渔
  ●第四十四出 演喜·孟称舜
  台湾诗乘卷五·连横
  卷十·张元凯
  卷五·品藻三·冯金伯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沈采
  示长女·戴望舒
  卷401 ·佚名
  卷308 ·佚名
  卷五百十二·佚名
  巻十三·宋绪
  王之涣诗鉴赏·佚名
  十一集 二卷·钱德苍
  雍熈乐府卷十六·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家分论·尚鎔

    子才《与□松书》曰:“我辈争奇竞巧,不肯一语平庸,要为运之以庄,措之以雅,而於诗文之道尽之矣。”乃□松固欠庄雅,而己亦多蹈纤佻之弊,何也? 苕生有生吞活剥之弊,而子才点化胜之。□松有夸多斗靡之弊,而才子简

  • 第十二出 谈义·梁辰鱼

    〔外易道服上〕堪笑流离一楚囚。萧萧空自佩吴钩。终天怨气方纔释。向日忠心尙未酬。伍员。自报楚归吴。佐吴入越。窃谓旣甘心于西鄙。必得志于东藩。讵意主公厌恶忠言。听信奸佞。大仇摧于将复。积功毁于垂成。彼之

  • 于湖词卷一·张孝祥

    宋 张孝祥 撰六州歌头【此调或作三叠亦凋零止第一段且休兵止第二段】长淮望防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凋零隔水氊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

  • 卷八百三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八齐已齐已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後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夏日草

  • 09、闺戏·蒲松龄

    长命上,长叹一日气说自从娶了江城,一经半年。那三个月恩爱异常;这三个月里好虽好,只为着点小事儿,把娇容一变,就着人魄散魂消。摇头咬指云看起来也不是个善良君子也呵! [耍孩儿]娶了他已有半年,起初是你爱我贪,眉眼不怕人难看

  • 东都事略卷十一·王称

    本纪十一  政和元年春正月戊寅皇子栱封定国公三月癸酉王襄同知枢密院事夏淮南旱五月戊辰诏以当十钱当三秋八月丁巳张商英罢九月戊寅王襄罢以童贯使于辽丁亥皇子栻封广国公冬十月辛卯诏曰朕奉承圣考任贤使能惟恐弗及

  • 一百零三 曹寅奏陈江南总督病故日期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七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江南总督邵穆布,自五月内感热疾,忌口不清,由疟转痢,今于本月初六日身故。谨具摺奏闻。 朱批:总督之死,早已闻知,此摺迟了,当病重的时候奏闻才是。 一百零四 曹寅奏江

  •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佚名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署理两江总督印务 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搜缴《纲鉴续编》,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日承准协办

  • 斛斯椿传·魏收

    斛斯椿,字法寿,广牧富昌人。父亲斛斯敦,肃宗时任左牧令。当时黄河以西敌人叛乱,牧民惶恐不安,斛斯椿于是率领家人投奔..朱荣,..朱荣任命他为其都督府铠曹参军。斛斯春跟随..朱荣征战有功,..朱荣上表皇帝命他为厉威将军。后迁

  • 敬宗本纪·刘昫

    敬宗本纪(上)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名湛,是穆宗的长子,生母即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809)六月七日,生于大明宫旁的侧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封为景王。翌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去世。二十三日

  • 靖郭君善齐貌辨·佚名

    【提要】 了解一个人是最为困难的,那些掌握了知人之术的人,可以领袖群伦。靖郭君力排众议,坚持自己对一个人的判断,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看来养门客也不是有钱就可以养的,作为人中之杰,你必须要有“知人之明”。

  •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六·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赏赉考上即位之赐天子即位之赐髙皇帝时无之自文皇以藩邸入绍大位始有赐然不过在京文武吏民而已仁宗登极爰布大赉徧及藩方最为优渥自是后代稍裁省然府藏之积往往不胜其费矣今据可考者记之若亲王公主之赏

  • 卷五十六·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六艺文应制一圣驾诣学盛典庆成颂【谨序】     王顼龄稽古庠序学校之设皆所以教人伦育人才而学尤重盖京师首善之地太学贤士之关四方观瞻攸系是

  • 经济文衡前集卷六·佚名

    宋 滕珙 撰隂阳类论隂阳始生之气答袁侍郎此段谓坤之上六干之上九方是隂阳之生未可为隂阳之限来喻谓坤之上六阳气已生【其位在亥】干之上九隂气已生【其位在己】以剥上九硕果不食十月为阳月之义推之则剥卦上九之阳方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七章 天下自正·林语堂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语译道永远顺任自然,不造不设,好像常是无所作为的,但万物都由道而生,恃道而长,实际上却又是无所不为。

  • 佛说十地经卷第五·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现前地之余  唯诸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不坏意乐转更圆满。决定意乐贤善意乐。甚深意乐不退转意乐。不休息意乐无垢意乐无边意乐求智意乐。方便与慧相应意乐皆得圆满。

  • 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

    亦称《文山全集》。别集名。 南宋文天祥撰。20卷。《四部丛刊》本。此集卷1至 卷2为诗、词,卷3为对策、封事、内制,卷4为表、 笺、疏,卷5至卷6为书,卷7至卷8为启,卷9为 记、序,卷10为题跋、赞、铭、辞、说,卷11为讲

  • 央掘魔罗经·佚名

    梵名An%gulima^lika 。凡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乃叙述央掘魔罗归依佛陀之事迹,及如来对于此事件所作之种种说法。佛陀住于舍卫城时,有凶贼央掘魔罗受邪师摩尼跋陀罗之教,杀千人,并取其指作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