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二十六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祭统

统者总也绪也篇中所论祭之大体义理之总防也三重十伦之类节文之条绪也 此记惟篇首心怵而奉之以礼二语似古贤遗言其余义甚肤浅辞亦冗漫多疵如言祭而曰不求其为言齐而曰不齐则于物无防嗜欲无止言铭先祖而曰知足以利之皆害义伤教之甚者观其举卫孔悝之铭以为凖则陋可知矣独末节可徴周公践阼之诬盖记者见春秋书鲁郊禘不能辨其为僭而以为成康所赐然曰周公既殁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勲劳而赐鲁以重祭则二戴以前絶无周公践祚之说可知也然则眀堂位乃刘歆辈所伪作而文王世子及史记荀卿之书有言周公践阼者皆歆所增窜决矣其实鲁之禘自闵公幼而庆父当国始郊自僖公始谓成王赐伯禽受皆妄也详见鲁颂閟宫篇解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者也

凡祭而怠于礼与僭于礼者皆以礼为物自外至者也知凄怆怵惕生于心则知怠为虗其祭矣知慤敬诚信生于心则知僭为诬于礼矣

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

内尽于己者春秋霜露凄怆怵惕之心也外顺于道者尸宾族婣敬让亲睦之教也

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

殷髙宗典祀独丰于昵鲁跻僖公立炀宫皆不能顺于道不逆于伦者也

养则观其顺也

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惟其顺于道也【上记内尽于巳外顺于道】曰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惟其不顺也语大则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以至立身行道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皆顺也语小则苟訾苟笑以至杀一兽断一树不以其时皆不顺也

八簋之实

伐木天子燕食之乐歌也曰陈馈八簋又以仪礼士二敦大夫四敦推之故知天子之礼八簋以宾祭礼多同也

防其邪物

谓君子必齐乃防其邪物陋矣

然后防于大庙

以是知散齐期内君有王事国事可以出齐宫独不得入内宫与夫人嫔妇接耳

大宗执璋瓒亚祼

上言夫人会于庙下言夫人荐盎荐豆则夫人亲祼不待言矣故举大宗之摄以互相备也摄祼则并摄荐盎荐豆不待言矣【周官大宗伯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外宗王后荐豆羞齍及献皆赞王后不与则赞宗伯】其不于荐盎豆举摄以包前何也使于祼举夫人于荐盎豆举大宗之摄则似夫人主祼大宗主荐盎豆而无以见其为互相备矣

宗妇执盎从夫人荐涗水

郊特牲云祭齐加眀水盖凡齐献时必旋加眀水此不云荐盎齐眀水者盎齐前巳涗于清酒而至是又加眀水云荐涗水然后前后之事义皆眀且可以见诸齐涗与加眀水之通例若云荐盎齐眀水则似分荐二物而事义为之蔽隠矣 从字当属下句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

乐歌瞽蒙所习乐舞童者所执而君独亲就舞位何也天子必能张皇六师四征不庭然后能合万国之欢心以事先王诸侯必能敌王所忾立武保疆然后能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先君舞莫重于武宿夜总干山立武王之事故嗣天子帅而行之而诸侯赐乐皆得执干戚就舞位以眀彰此义周官舞用成均之学士以与君并列舞位也汉代相沿贱者之子犹不得入舞列

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

上言与天下乐之与竟内乐之此独举竟内何也举天下则似冕而总干乃天子之礼而非诸侯所得用覆举而并出则于文为赘矣

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重则亦重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

前云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谓先王制礼非以强人乃生于孝子之本心也然无其心者虽兴物不能强致其情而有志之君子则又可假于外以增之盖祼鬯以求神则先王先公如在其上而可增继述纂承之志矣升歌清庙则愀然如见文王而增其秉文之徳丕显丕承之志矣就武宿夜之位则知先王顺天应人止戈为武而增其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之志矣若无其志则外举重礼而内懐轻心是谓薄于徳于礼虚者也而求外之重岂可得哉三重之礼祭所必用使君心不以为重则人亦轻之此鲁之灌后孔子所以不欲观也

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馂君起大夫六人馂臣馂君之余也大夫起士八人馂贱馂贵之余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下馂上之余也

士大夫之祭主人不与馂而君则与卿同馂盖君至尊疑礼絶于人臣而不可馂尸之余故与卿同馂以彰为子为臣之义而比于嗣举奠也大夫士之祭也必特筮一宾而国君所献惟卿大夫士是不立宾也盖立宾者求贤徳以为亲荣也在诸臣则奉君之祀事义不得为宾在君则以示所与共国者无非贤徳而不専于一人仁之至义之尽也大夫之嗣为上馂以有承家之道故上不敢同君而下以别于士也卿大夫之馂有数而献无数以退老者虽无所共之职事必陪位也七十不与宾客之事至八十乃不与齐防之事侯国三卿五大夫而馂之数有加焉则退老者必与祭眀矣 注谓进当作馂以既各执其具陈于堂下则无为复进彻宜为馂之而彻其器也据本文则似士之馂者各执其具以出而疏谓所司彻之盖以公食大夫礼宾自执酱黍以降因馔具皆为巳设也祭之馔具为神与尸设而君卿大夫馂之士为末馂而巳理宜有司彻之此礼之各以义起者

凡馂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恵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也

馂之道每变以众自卿大夫以至有司莫不与焉盖周人之祭自朝至阍凡执事者皆不免饥渴矣先王制礼馂以广神恵亦以充其饥也酬以洽人情亦以解其渴也故曰恵术也可以观政矣盖礼修于庙中无一人不饱其徳即政行于竟内无一人不被其泽之象祭之末有畀煇胞翟阍者以各守其局未得与于馂与旅酬而不敢遗也

外则敎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

礼行于宗庙则凡与于祭者皆观感兴起而外知尊君敬长之义内笃事亲之恩疏义未安

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

尽其道者躬致爱慤诚信之道也端其义者正眀尊君孝亲之义也

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

此言国君之祀事而忽及君子之事君必身行之何也国中无在君之上而为君所尊事之人惟在庙中则全于臣全于子故事尸之礼一同于事君所谓身行之者此也所以然者必能事人然后能使人故世子入学而与羣士齿太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国君与卿并馂尸之余皆使身行事上之事以庶防无恶于下也 此篇义多肤浅辞亦散漫而就中推寻时得奥义盖七十子所传已有浅深醇杂数传之后汉初诸儒衍之益失其真而先王之典法先圣之格言犹有存焉在学者慎思眀辨而巳

铺筵设同几

陈氏集说生则形体异死则精气无间故不设女尸而同几陈氏谓人道贵别神道贵亲皆非也虞有女尸以在寝且独设之也于庙则非仪况为女尸必为男尸者之妇而后可后夫人一身承祭尚或以故不得亲四时之祭设尸甚多尸必以孙孙必与妇偕何可备也况大祫乎先王制礼乃缘人情究事理不得不然过而求之斯失之矣

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羣有司皆以齿眀尊卑之等也

至祭之末虽强有力者亦以终事不怠为难故饮与食必上下同之馂则徧于百官献则下逮于羣有司是也又必分时异地节文乃得终遂故诸臣之献则于昼于堂阶宗人之燕则于夕于寝也

古者眀君爵有徳而禄有功必赐爵禄于太庙示不敢专也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于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面史由君右执防命之

注一献一酳尸也疏谓其节当在尸饮五献卿时又引周官大宗伯王命诸侯则傧以为天子命羣臣则不因常祭特假于庙皆非也祭礼献酬交错所以和通神人之际其事相因其意相续不宜献饮未终而爵命羣臣以间之惟特假于庙故简其礼而用一献天子诸侯之所同也下文于禘发爵赐服亦谓举行于禘祭之后耳

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

上记宗妇执盎以从夫人则执醴者亦宗妇也周礼惟大宗伯可摄王后之祼献而笾豆敦铏以授后者皆妇官【记云非防非祭不相授器祭之相授器惟外宗之彻当传致于有司耳】此记盖言妇人以器相授亦不相袭处继言夫人与尸献酢亦然末言虽夫妇致爵亦然以渐而深示男女之别如此其严耳观此又可徴夫人所献惟尸与主妇异盖大夫以下之宾侑朋友也即祝与佐食非族姻必公士也故主妇亲献之国礼则自卿以下与事者皆羣臣也君亲献之而下逮于有司礼意已厚矣夫人则不宜与臣下相献酢又五庙之主各毕应献之数而四尸又相与举酬宗人又于是夕也燕则亦无暇与宾侑祝佐食为礼矣

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

按特牲馈食礼主妇致爵于主人席于戸内礼毕主妇出反于房主人致爵于主妇席于房中南面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谓此盖授爵受爵易地不相袭耳

恵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

庄周曰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徳若优贵而简贱昵近而忘逺于同等之中恵有逮有遗则羣下必私憾其不均而政之行无实心以应之【传所载羊斟子公之事尤可惧也】则事何由成功何由立哉故人君不可不知也然恵不可以不均而事则不可以不辨故周官之法必以事之繁简剧易共事者之敏钝勤惰月稽嵗考以上下其爵禄増损其稍食盖均其恵于庙中以象仁之公核其事于官中以示义之正故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羣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

昭与昭齿穆与穆齿谓诸父兄弟之燕也羣有司皆以齿谓继士之后而得献者故统曰赐爵以包之疏谓献时不以昭穆为次故注云酬盖未达于诸侯之礼祭之日众兄弟与宾无旅法凡宾侑祝佐食众宾众兄弟旅酬皆在绎而傧尸时

古者不使刑人守门

周官墨者守门以义度之不过仓府廏库苑囿之守未可以概朝庙也

禘者阳之盛也尝者隂之盛也

阳主于进其盛在终以天地嵗功言之至辰巳月然后相见于离百物皆昌故夏为阳之盛也隂主于退其盛在始助阳成嵗功皆在申酉之月过此则积于空虚不用之地故秋为隂之盛也

眀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

能其事即祭事也百官各承其事然后主祭者得致其恍惚以与神眀交

不眀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

不眀于祭之义则凡政教皆眀不能周诚不能达故君人之道不全不能于祭之事则凡职业皆昏而不能辨怠而不能守故为臣之道不全

其徳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

此承上文而言君之徳厚则祭之义章虽或有故不能亲涖而使人摄其人必震动恪恭而不敢慢若君之徳薄其志本以祭为轻则羣下懐疑不知其义之重如是而求所使摄祭承事之人必敬岂可得哉周官祭仆职掌受命于王以眡祭祀而警戒祭祀有司紏百官之戒具既祭帅羣有司而反命以王命劳之诛其不敬者盖王以防疾不得亲涖故列此职也可与此记之义相发

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

注至于太庙以夏之孟夏禘祭盖以此证一献一酳尸之说其实非也曰假于太庙正以见特至而非常祭耳若常祭则宜曰有事于太庙

兴旧耆欲

耆音防义训致兴起旧勲而致其所欲效于国家也春秋传抚弱耆昧亦训致

作率庆士

庆士谓善士用之而国有庆者也犹尚书立政篇所谓吉士

猜你喜欢
  宗法·张载
  卷八·江永
  大学证文卷一·毛奇龄
  卷八·孙瑴
  卷三·胡广
  卷八·张廷玉
  卷二·许谦
  卷五百四十六·佚名
  阿那律八念经·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五·德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智旭
  读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太虚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七卷·慧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赵晔

      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父鲧者,帝颛顼之后。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家于西羌,地曰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佚名

    嘉靖二十五年正月己未朔 上亲行拜 天礼于玄极宝殿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免命妇朝贺 罢群臣宴赐莭钱钞 是日雪○辛酉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景陵○癸亥○群臣上表贺元旦雪 上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段祺瑞晚年舐犊·刘以芬

    语曰:“知子莫若父。”又曰:“人莫知其子之恶。”此二语若相反,实则可并行不悖。以常理论,父于子为至亲,平日一举一动,皆不难于侍座之顷、趋庭之际,默察熟审,而决其为智愚邪正。然此必其中无所蔽而后能然,若父于子,爱之过深,期之

  • 清代学人列传一·佚名

    ○包世臣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幼从其父郡学君读。甫龀齿,读《孟子》至"五亩之宅",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郡学君奇之。少长,虽亦习为举子业,而出语咸识本原。父寻卒,遂孤露,且家极贫。弱冠乃奔走四方谋衣食。客芜湖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九 劳动与乐观·溥仪

    经过这次参观,我深信新社会的大门对我是敞开着的,问题就看我自己了。 我满怀希望地迈进了一九五八年。这时我已经有了乐观情绪。这种情绪最早的出现,是在一九五七年秋季抬煤的时候。 每年秋季,管理所就大量地运来煤炭,一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佚名

    【提要】 苏秦为燕国奔忙游说、劳苦功高,但却在国内受到谗言的陷害。苏秦只有坦诚表白自己、对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调针锋相对才可以在燕国站得住脚。让我们看看苏秦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 【原文】 人有恶苏秦

  • 第二章·管子之时代及其位置·梁启超

    孟子曰:“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可谓至言。故欲品评一人物者,必当深察其所生之时,所处之地,相其舞台所凭借,然后其剧技之优劣高下,可得而拟议也。故新史家之为传记者,必断断谨是。吾亦将以此法观察管子。第一、管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礼部六十二精膳清吏司诸司职掌郎中员外郎主事掌邦国牲豆酒膳办其品数膳羞一诸司职掌一凡遇正旦圣节冬至或吉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并须提调光禄司供办若管待诸番国朝贡等使客并外夷来降土

  • 外篇鲁缪公第七·汪晫

    凡十一章鲁缪公问于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对曰。可。公曰。为之奈何。曰。茍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枉(云尘子按: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作“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脩礼邻国。其兴也勃矣。子思

  •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孔子

    【原文】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②也。” 【注释】 ①骥:古代良马的称呼,即千里马。②德:指马训练有素,驾驭时能顺人意。 【译文】 孔子说:“对于千里马,不称赞它的力气,要称赞它的品质。” 【读解】 尚德不尚为,重视品质

  • 卷二十三·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二十三宋 吕本中 撰昭公【名稠襄公子景王四年即位諡法咸仪恭明曰昭】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公作酌】宋向戌卫齐【公作石】恶陈公

  • 左传折诸卷十七·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七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襄公成而不结陈止斋曰传言齐楚固相交聘秦晋盟而不结是以宋之役诸夏始判遂成南北之势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师旷曰公室惧卑淮南子晋平公出言而不当师旷举琴而撞之跌

  • 卷八·胡广

    <经部,书类,书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大全卷八明 胡广等 撰召诰左传曰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史记载武王言我南望三途【山名】北望岳鄙【太行山下都鄙之地】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逺天室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则宅洛者武王

  • 第九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九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大章流通二。初释四天王品题二。初因缘释二。初约处释人二。初明处。二十八天皆上升之趣。此当其首。天分三界。于下界中此复在初。居半须弥者。处之所依。欲界六天。二

  •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七·法云

    阴入界法篇第五十八智论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形质碍法。故曰色也。而凡夫人迷此色心有轻重异。故佛对机说阴入界三科法也。寒健陀。此云蕴。蕴谓积聚。古翻阴。阴乃

  • 针灸逢源·李学川

    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

  •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