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宗法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古人亦鲜有不知来处者,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宗法不立,既死遂族散,其家不传。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或问:“朝廷何所益?”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如此则家且不能保,又安能保国家!

    夫所谓宗者,以己之旁亲兄弟来宗己。所以得宗之名,是人来宗己,非己宗于人也。所以继祢则谓之继祢之宗,继祖则谓之继祖之宗,曾高亦然。

    言宗子者,谓宗主祭祀。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非独宗子之为士,为庶人亦然。“宗子之母在,不为宗子之妻服”,非也。宗子之妻与宗子共事宗庙之祭者,岂可夫妇异服!故宗子虽母在亦当为宗子之妻服也,东酌牺象,西酌罍尊,须夫妇共事,岂可母子共事也?未娶而死,则难立后,为其无母也。如不得已须当立后,又须并其妾母与之,大不得已也。未娶而死,有妾之子,则自是妾母也。“天子建国,诸侯建宗”,亦天理也。譬之于木,其上下挺立者本也,若是旁枝大段茂盛,则本自是须低摧;又譬之于河,其正流者河身,若是泾流泛滥,则自然后河身转而随泾流也。宗之相承固理也,及旁支昌大,则须是却为宗主。至如伯邑考又不闻有罪,只为武王之圣,顾伯邑考不足以承太王之绪,故须立武王。所以然者,与其使祖先享卿大夫之祭,不若享人君之礼。至如人有数子,长者至微贱不立,其间一子仕宦,则更不问长少,须是士人承祭祀。

    古所谓“支子不祭”也者,惟使宗子立庙主之而已。支子虽不得祭,至于斋戒致其诚意,则与祭者不异;与则以身执事,不可与则以物助之,但不别立庙,为位行事而已。后世如欲立宗子,当从此义,虽不与祭,情亦可安。若不立宗子,徒欲废祭,适足长惰慢之志,不若使之祭犹愈于已也。今日大臣之家,且可方宗子法。譬如一人数子,且以适长为大宗,须据所有家计厚给以养宗子,宗子势重,即愿得之,供宗子外乃将所有均给族人。宗子须专(直)[立]教授,宗子之得失,责在教授,其他族人,别立教授。仍乞朝廷立条,族人须管遵依祖先立法,仍许族人将己合转官恩泽乞回授宗子,不理选限官,及许将奏荐子弟恩泽与宗子,且要主张门户。宗子不善,则别择其次贤者立之。

    后来朝廷有制,曾任两府则宅舍不许分,意欲后世尚存某官之宅或存一影堂,如尝有是人,然宗法不立,则此亦不济事。唐狄人杰、颜杲卿、真卿后,朝廷尽与官,其所以旌别之意甚善,然亦处之未是。若此一人死遂却绝嗣,不若各就坟冢给与田五七顷,与一闲名目,使之世守其禄,不惟可以为天下忠义之劝,亦是为忠义者实受其报。又如先代帝王陵寝,其下多有闲田,每处与十亩田,与一闲官世守之。

    礼言“祭毕然后敢私祭”,为如父有二子,幼子欲祭父,来兄家祭之,此是私祭;祖有诸孙;适长孙已祭,诸孙来祭者祭于长孙之家,是为公祭。

    王制言“大夫之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若诸侯则以有国,指始封之君为太祖,若大夫安得有太祖!

    宗子既庙其祖祢,支子不得别祭,所以严宗庙,合族属,故曰“庶子不祭祖祢,明其宗也”。

    宗子为士,立二庙;支子为大夫,当立三庙;是曾祖之庙为大夫立,不为宗子立。然不可二宗别统,故其庙亦立于宗子之家。

猜你喜欢
  备高临第五十三·墨子
  第四章 14·辜鸿铭
  卷六·叶梦得
  卷三十四下·真德秀
  防有鹊巢·佚名
  卷五·梁寅
  卷之八·邵经邦
  四辈品第六·佚名
  卷一百一十六(梁三藏曼陀罗仙译)·佚名
  卷下·佚名
  佛说魔娆乱经·佚名
  云 南 漫 谈·太虚
  佛说四品法门经·佚名
  四阿鋡暮抄序·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槐书屋诗钞卷二·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法王禅林早起二首 丁卯秋试遇蓟州蒋力斋先生于京邸 过十三山口占 出都后忆旧二首 挽邴西津二绝 水仙花 同沈秀岚月下联句 和王义门得子元韵 和沈秀岚春暮回文元韵 和沈秀岚咏严子陵钓台元韵 和咏孤

  • 卷九十九·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九十九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虞 皋【一首】皋罗源人闽王璘时常鬻黄精于市龙啓间为道士陈守元所辱故人木当敏因背之去防入仙茅山罗喜洞当敏尾之望见洞中玉堂金阙丽人被珠襦者百数皋至皆却行前迎建翠

  •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佚名

    【秋夜月】做紧,做紧,且趁日头未,那恨袜小弓鞋短。为着人情到只处,又畏爹妈赶来寻。定是惹出一场祸,彩云(采云)易散琉璃脆。(旦白)官人哑,阮脚痛,都袂行了。(生)娘仔做紧行上几步,前去便是客店。(旦)我今寸步难行。【拈

  •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欧阳修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着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

  • 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脱脱

        光宗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讳惇,孝宗第三子也。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生于藩邸。二十年赐今名,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夏四月甲寅朔磁州统制官赵世隆以所部诣宗泽降世隆本磁州书佐泽在磁以为中军将泽既去磁以州事付兵马钤辖李侃金人围磁州急州有禁兵有民兵民兵甚众禁兵恐其势盛将校郭进乃作乱世隆与进谋遂杀侃以通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甲申朔四川柏兴州三尖寨土官千户剌兀遣其子八的高进马剌兀卜木瓦寨叛奠贾哈剌之弟也初贾哈剌与月鲁帖木儿叛剌兀谏不从自退守三尖寨因至盐井卫归顺既而月鲁帖木儿就擒贾哈剌遁山谷中怒剌兀异己乃引众击

  • 上篇·陆圻

    ○三案终始挺击始于万历乙卯五月,红丸始于泰昌庚申八月,移宫始于是年九月,迄于天启丙寅三月。○发奸首发挺击之案者,刑部主事王之寀也;首发红丸之案者,礼部尚书孙慎行也;首发移宫之案者,吏科掌印杨涟也。其余从而和之者,如:高攀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五二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四至闰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佚名

    五二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四至闰六月所进书籍错误次数请将总裁等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四日*查四库全书馆进过书籍,前经奉旨:将指出错误记过之处,每三月查核一次,其总裁错至三次,分校、覆校错至两次者,均交部察议

  • 三四八 军机大臣奏将江苏续访出违碍各书原封进呈片·佚名

    三四八 军机大臣奏将江苏续访出违碍各书原封进呈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据江苏巡抚杨魁将续访出违碍各书解送前来。理合原封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郊社考雩【祷水旱】宋宁宗庆元二年五月以旱祷於天地宗庙社稷自後每旱辄祷或一岁再举至开禧三年二月即祷其望雨尤亟也嘉定元年四月幸太一宫明庆寺祷雨是月先六日辛卯既祷於郊庙社稷至

  • 四书留书卷六·章世纯

    明 章世纯 撰孟子下离娄之明 章物之成者在此所以为之在彼矩不方可以为方规不员可以为员法不専仁可以为仁故度量不生于上则泽不及于下礼教不修之其精则安养不足于其粗先王之道以仁天下也而事多于礼义节度此规矩以生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四·佚名

    宋 滕珙 撰和买类乞除浙东和买绢数是年秋八月改除先生浙东提举冬十一月奏事延和殿凡七事此居其五此叚专乞到官与帅臣监司相度定数从来年夏料为始以革旧弊臣窃见浙东路和买绢万数浩瀚而绍兴府独当其半旧例自物力三十

  • 三十七品第九·佚名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意止。若有菩萨分别观察。行四意止。何谓四意。自观其身痛痒想法。亦复如是,何谓自观痛痒想法。于斯菩萨自观身行察如真谛。无常苦空非身之要。身为疮病。危厄众害以用乐习。动摇游去荒秽不净。以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施品第九复次菩萨次第圆满六波罗蜜多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谓施波罗蜜多。戒波罗蜜多。忍波罗蜜多。一精一进波罗蜜多。静虑波罗蜜多。慧波罗蜜

  • 沙弥学戒仪轨颂注·弘赞

      粤东鼎湖沙门释 弘赞在犙 注沙弥学戒仪轨颂沙弥有二。一形同沙弥。谓剃除须发。未受十戒者。形相虽同。以无戒故。非真沙弥也。二法同沙弥。谓从师禀受十戒法者。此有三种。一从七岁至十三岁。名驱乌沙弥。以其

  • 医贯·赵献可

    医论著作。6卷。明·赵献可撰。刊于1617年(明万历45年)。明·崇祯元年重刊本,题作《医无闾子医贯》3卷。赵氏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此书分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