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尔时有一县。皆奉行佛五戒十善。一县界无酿酒者。中有大姓家子。欲远贾贩。临行父母语其子言。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饮酒犯佛重戒。受教而行往到他国。见故同学亲友。相得欢喜。将归出蒲萄酒欲共饮之。辞曰。吾国土奉佛五戒。无敢犯者。饮酒后生为人愚痴。不值见佛。且辞亲行。父母相诫以酒蒸。仍违教犯戒罪莫大也。知识区区别久会同。心虽悦喜。不宜使吾犯戒违亲教也。主人言。吾与卿同师恩。则兄弟。吾亲则是子亲。父母相钦岂可违之。若吾在卿家。必顺子亲。事不获已。乃听饮之。醉卧三日。醒悟心悔怖惧。事讫还家具首于亲。父母报言。汝违吾教加复犯戒。乱法之渐非孝子也。无得说之为国作先。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国。无宜留此。子以犯戒为亲所逐。乃到他国住客舍家。主人所事三鬼神。能作人现对面饮食。与人语言。主人事之积年疲劳。居财空尽而家疾病。死丧不绝。患厌此鬼。私共论之。鬼知人意而患苦之。鬼自相共议。此人财产空讫。正为吾耳。未曾有益。令相厌患。宜求珍宝以施与之。令其心悦。便行盗他方国王库藏好宝。积置园中。报言。汝事吾历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饶富。此乃快乎。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园中有金银。可往取之。方有大福令得汝愿。主人欣然。入园见物奇异负摙归舍。辞谢受恩。明日欲设饮食。愿屈顾下。施设肴馔皆办。鬼神来诣门。见舍卫国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请还今设微供皆已办具。大神既已顾下委去何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复惊走。主人还归坐自思惟。吾舍之中无有异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语言。恭设所有。极相娱乐。饮食已竟。因问之曰。卿有何功德于世有此。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说佛功德五戒十善。实犯酒戒为亲所逐。尚余四戒故为天神所营护。卿神不敢当之。主人言。吾虽事此神久厌之。今欲奉持佛五戒。因从客受三自归五戒十善。一心精进不敢懈怠。问佛所在。可得见不。客曰。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往立可见。主人一心到彼。经历一亭中。有一女人端正。是啖人鬼妇也。男子行路迥远。时日逼暮。从女人寄止一宿。女即报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问曰。用何等故。将有意乎。女人报曰。吾已语卿。用复问为。男子自念。前舍卫国人完佛四戒。我神尚为畏之乃尔。我已受三自归五戒十善。心不懈怠何畏惧乎。遂自留宿。啖人鬼见护戒威神徘徊其傍。去亭四十里一宿不归。明日男子进路。见鬼所啖人骸骨狼藉。衣毛为起。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国家居衣食极快足用。空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卫国。本睹奇妙。反见骸骨纵横。恶意更生。自念不如还。彼女人将归本土。共居如故。不亦乐乎。即时回还还至亭所。因从女人复求留宿。女人谓男子。何复还耶。答曰。行计不成故回还耳。复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啖人鬼。方来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心更迷惑淫意复生。不复信佛三自归之德五戒十善之心。天神即去无复护之。鬼得来还。女人恐鬼食此男子。哀愍藏之瓮中。鬼闻人气。谓妇言。尔得肉耶。吾欲啖之。妇言我不行。何从得肉。妇问鬼。卿昨夜何以不归。鬼言。坐汝所为。而舍尊客宿。令吾见逐。瓮中男子逾益恐怖。不复识三自归意。妇言。卿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里外。露宿震怖。于今不安故不得肉。妇闻默喜。因问其夫。佛戒云何悉所奉持。鬼言。我大饥极急。以肉来不须问此。此是无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说也。妇言。为说之。我当与卿肉。鬼类贪残欲食无止。妇迫问之。因便为说三自归五重戒。一曰慈仁不杀。二曰清信不盗。三曰守贞不淫。四曰口无妄言。五曰孝顺不醉。鬼初说一戒时。妇辄受之。五戒心执口诵。男子于瓮中。识五戒随受之。天帝释知此二人心自归佛。即选善神五十人拥护两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妇问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识佛。妇言。男子。昨何以回还。答曰。吾见新久死人骸骨纵横。恐畏故屈还耳。妇言。骨是吾所弃者也。吾本良家之女。为鬼所掠取。吾作妻悲穷无诉。今蒙仁恩得闻佛戒得离此鬼妇言贤者。今欲到何所。男子报言。吾欲到舍卫国见佛。妇曰。善哉。吾置本国及父母随贤者见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问讯。诸贤者从何所来欲到何所。答曰。吾等从佛所来。问言卿等已得见佛。何为复去。报言。佛日说经。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今还本国。两贤者具说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开解。俱还见佛。佛遥见之则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难长跪。佛不妄笑。将有所说。佛语阿难。汝见是四百九十八人还不。对曰见之。佛言。此四百九十八人。今得其本师。来见佛者皆当得道。五百人至佛所。前为佛作礼。一心听经心开意解。皆作沙门。得阿罗汉道。佛言。犯酒戒者。则是客舍主人。与此女人。累世兄弟也。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师也。世人求道。要当得其本师及其善友尔乃解耳。佛说经竟。诸比丘皆大欢喜。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戒消灾经一卷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二·澄观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二)·太虚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四卷·湛然
  卷十八·佚名
  卷第十一·德清
  卷第十六·佚名
  诸法众缘生唯识现·太虚
  卷六·水鉴慧海
  卷第三·本谧
  续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希麟
  卷第五·佚名
  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蓼园词评·黄苏

    ○渔歌子元真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黄山谷曰:有远韵。按数句只写渔家之自乐,其乐无风波之患。对面已有不能自由者,已隐跃言外,蕴含不露,笔墨入化,超然尘埃之外。○忆王孙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沈际飞曰:一句一思。因“楼高&rd

  • 卷四百七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七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八 王韦 怀师文 幽蓟多北风尘埃旦暮起严冬十二月积雪亘千里落落高树摧靡靡劲草死中夜独旁徨念我同怀子遥遥涉玄氷单

  • 凡例·陈衍

    一、有元诗人,上多宋、金遗老,下多祼将有明。今于宋、金遗老涉元者,如于宋、金未登仕版,则概入之元;其已登宋、金仕版,入元未仕,原不必援之入元,顾选于元遗山、罗磵谷诸人径属之元,似欠断限,今仿全金诗列耆旧、遗献之意,另编遗老

  • 谈商籁体·闻一多

    梦家:商籁体读到了,印象不大深,恐怕这初次的尝试还不能算成功。这体裁是不容易做。十四行与韵脚的布置是必需的,但非重要的条件。关于商籁体裁早想写篇文章谈谈,老是忙,身边又没有这类的书,所以没法动手。大略的讲,有一个基本

  •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桂良 瑞麟子怀塔布 官文 文煜   桂良,字燕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入赀为礼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为四川顺庆知府,调成都。历建昌道,河南按察使,四川、广东、江西布政使。道光十四年,擢河南巡抚。嘉庆中

  • 卷之八十六·佚名

    洪武六年十一月戊戌朔分巡御史于永达言杨州所属通州秋粮俱输淮安其民多贫困如粮少力薄者令于本处州县储留以备官吏师生俸廪及祭祀存恤孤老之用为便从之○四川行省奏会计明年官吏军士岁支俸粮合用七十四万一千七百余石

  • 卷之六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十三·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闰五月辛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己丑皆如之。起居注  ○谕内阁。前因御史张盛藻等奏。近畿省分被旱。请饬拨帑赈济。当谕令户部速议具奏。兹

  • 殛珅志略·佚名

    嘉庆元年丙辰,高宗纯皇帝禅位于亡。大学士和珅以军机大臣管理吏、户、刑三部及三库理藩院,内务府健锐营,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武备二院事务,兼步军统领。恃其子丰伸殷德尚纯皇帝第十女和孝公主,宠眷莫比。且私以翊戴为

  • 第二四五移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一一六○二--七·佚名

    前任淡水分府宁,将各业户领买未完补谷限缴状,移送于新任分府张前置淡水分府宁为移交催收归补事。窃照敝分府,接受前任流交各业户领买未完补谷,除造册移送,请抵库款外,所有各业户具领谷价限缴状一百一十

  • 任城王拓跋云传·李延寿

    任城王拓跋云,是和平五年(464)所封的。他从小聪明灵慧,景穆皇帝去世时,他啼哭不停。太武皇帝抱起他,流着泪说“:你懂得什么事而像大人似的!”献文帝时,被任命都督中外诸军事、中都大官,听取诉讼,在当时很有声誉。  当献文帝

  • 侯蒙传·脱脱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成年时,有好名声,急义好施,有时一天挥霍千金。考中进士后,调任宝鸡尉、柏乡知县。百姓诉讼都在县衙判决,受罚者没有怨意。转运使黄..听说他的名声,准备推荐他,召他到转运司陈述政事,侯蒙因为要出县境

  • 第三节 杂迷信·吕思勉

    古代一切迷信,后世总称为阴阳。如《旧书·吕才传》言:“太宗以阴阳书近代以来,渐致讹伪,穿凿既甚,拘忌亦多,命才与学者十余人共加刊正”是也。才既受命,“削其浅俗,存其可用者,勒成五十三卷,并旧书四十七卷”。合百卷。贞观十五

  • 尚书大传卷一·孙之騄

    松惕县教谕孙之騄辑易曰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书之所起逺矣至孔子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逺取近定可为世法者凡百二篇而为之序遭秦灭学燔书汉兴旁求儒雅闻故秦博士伏胜能传其业诏太常使掌故晁

  •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七○)根本分别品鹦鹉经第九(第四分别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舍卫乞食。于乞食时往诣鹦鹉摩纳都提子家。是时。鹦鹉摩纳都提子少

  • 名僧传抄目次·宝唱

    名僧传目录祇洹寺求那跋陀  伪秦长安官寺释道安  晋江陵长沙寺释昙翼  晋始宁保山竺法义  齐上虞城山寺释僧行  晋江陵长沙寺释法遇  伪秦长安释道恒  三乘渐解实相事  无神我事  宋长乐寺释觉世 

  • 重订西方公据目次·彭绍升

    卷上  序  发凡  一起教大纲  二净业正因  三净课仪式  四西方境观  五往生功行卷下六莲宗开示  专杂二修说(唐善导和尚)  临终正念诀(同上)  禅净四料简(宋永明禅师)  往生问答(同上)  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