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十九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学记

就贤体逺

体逺体恤幽逺小民之疾苦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学之法莫备于周凡有地治者皆兼教事不独师儒也虽农工商贾少时皆受小学于里塾不独秀民也是以无人不明于伦理而仁让之心易生无事不为之制防而邪恶之涂自闭故化民成俗其本由于圣人之徳化而谓专由于学者文武周公之徳化至昭穆而不能承矣而赖其礼教以相维持者且数百年东汉及前明之衰政乱于上而义明于下以其开国之初君臣上下皆知教学为治本而积为礼俗也

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陈氏集説谓术宜为州不若注易为遂之当也葢举州党而遗乡学则事无统纪且未知野法之异同于乡举细于野举大则知互举以见义而凡家稍县都之采地及散在乡遂稍县畺之公邑苟地邑民居相等则建学立师考挍宾兴更无异法矣周官司徒考徳兴贤详于六乡劝耕课织详于六遂正此义也

比年入学中年考挍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羣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临川吴氏谓七年以上皆小学之事九年则入大学之次年自始入小学通数为九年非也小学九年始教之数日七年尚未学书岂可责以离经辨志葢谓入大学也经书多十五以前所诵习故一年内挍其成熟与否既成熟则离经而辨其志所趋向耳以入大学为始九年而大成乃中人所难况可责之成童以后乎 不曰毎年而曰比者兼明学者各以年时比次而入也 十五入大学又期年则志必有所向而不能自掩矣为之师者非徒辨之而已也使志在利禄则必告以名义之重志在艺术则宜示以小道之轻必至九年出学始各以其所就进退弃取之自一年以至七年四曰视者为师者以是布为教即以是程其学也九年则不复言视者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非教者所能程惟学者之自致焉耳周官之法自族师至州长按时月以书其徳行道艺而后乡大夫宾兴焉大学之法自一年至九年积日累月以验察之然后升于司马以辨其材葢自一命以上所代者天工苟非其人则天职以旷所治者民事苟非其人则民病以滋故教之不可以不详取之不可以不慎也自唐宋以后教士以课试之文章而决以有司俄顷之心目即所取不失亦无以知其人贤能而使之亮天工治民事可乎

蛾子时术之

术宜即衔字之误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服以皮弁示王公所以持国保民者惟道故敬修焉而非徒占毕之业即学者他日以道事君之根源也祭以芹藻示先圣先师所以维世立教者惟道故敬承焉而不以鼎烹为隆即学者终世以道检身之凖则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语黙动静时时有以观示之而不语以所以然之故俾学者存其心以体道也

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古者四十而后仕出学之后从容蓄徳者近二十年不宜有未学而仕者而曰官先事何也葢国子弟及公卿之子有世邑者或将冠既冠而嗣封守则有人民社稷之事宫正宫伯所掌宿卫之士庶子则有陛枑周庐之事司士所作升于司马之士诸子所作羣子及国子之倅防同宾客则有从王之事军旅则有守宫庙及边境之事其人虽未为命士而已各有官守平居无事时或仍来学于太学虎门庠序则就师讲问必以其职事为先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入学时也入学之时则修其正业退息之时则游于艺

多其讯言及于数

不能罕譬而喻故多其讯不能约而达故言及于数理明则言约而达若循诵习传而胷中实无所主

以此待问则有反覆敷言游移枝蔓而指意终不可明者故曰言及于数也

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若诚心望学者之进则进之必顾其安不顾其安即不由其诚即材之所以不尽也

夫然故隠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惟教者不顾其安而求之也佛故学者匿其不知之实而冒为知匿其不能之实而冐为能所谓隠其学也

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旧説二句义无别当其可者十歳学书计十二学乐诵诗年力可任则及时而授也不陵节者春诵夏弦秋礼冬书前业未终不更授以他务也若杂然并授是陵其节而必至两无所成矣故曰杂施而不孙则壊乱而不修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燕安也安于朋比之人则必至于逆其师安于邪僻之事则必至于废其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于力行则道以前路而不牵以迫促之于立志则强以进取而不抑以畏阻之于致知则开其端绪而不达以使自得之

道而弗牵则和

牵谓曵之使前也导以前路而不牵则知教者望其行而操之不蹙其愠心化而为和矣

强而弗抑则易

学者之所知所能不可强而志则不可不强恺以强教之是也学者之所行所言可抑而志则不可抑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防矣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管律度成数可循而善歌者则必有心通神遇之妙使闻者入耳而动心然后有继其音者术业记问教法有定而善教者则必有深造自得之处使学者倾心而乡道然后有继其志者故尽乎师道者惟孔孟次则程朱是以其教至今不废而志可继也

防而臧

防者防辞相感动无用正言极论也臧者即人之心闻者皆知其善也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凡为长者于所属之吏必知其职业之难易并知其才质之美恶然后能使喻己之志如臂指之使而事不旷于所治之民必知其生理之难易并知其习俗之美恶然后能使喻上之教如风草之偃而化可成至于君不过所属所治者愈多而所喻愈博其道实无二也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説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木之有节处似目最坚而难攻相説以解即以攻木言与庄子所谓斵轮徐则甘而不固甘字义畧同盖攻而不入如相苦者及顺理而解如相説也 待其从容仍以钟声言不应攻木杂出正义且后其节目语意亦未终相説以解下承以不善问者反此则非谓相证而晓解明矣

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从容悠裕也必悠裕声乃得尽尚书从容以和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执一物以求其理未必能尽是物之理也比方众物则彼此互证而理无不尽矣下四者皆外若无涉而中实相资之喻穷理者知此然后能参互众理以尽其变也

君子曰大徳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上节求之于万殊以观其防通此节探之于一本以成其变化也

猜你喜欢
  卷九·郑玄
  自然篇第五十四·王充
  叔向问君子之大义何若晏子对以尊贤退不肖第二十四·晏婴
  卷八十二 孝经·黎靖德
  墨子後語下·孙诒让
  ●出版說明·叶子奇
  学以致用·孔子
  序·吕祖谦
  卷十四·蔡德晋
  卷十·季本
  原学·章太炎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唐慧琳
  应少女少年团之欢迎会答词·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十一集句集字附·梁章钜

    汉碑句皆质重,蔚然古香。余斋所藏颇多,因偶集为楹联云:“兰石之姿,清少之行;鲁峻珪璋其质,芳丽其华。”熹平残碑“蹈规履信,立德隆礼;范式根道核艺,抱淑守真。”景君“佐时理物,天与厥福;夏承、韩敕含

  • 第二十五出至第三十六出·柯丹邱

    第二十五出 发水 [末上]温州棠树绿阴浓,今佐闲优镇国东。海甸圻墙千里外,蓬莱官赐五云中。春回画省苗阴合,雨过青林荔子红。莫倚凡情宫内重,回来方岳拜三公。吾乃钱安抚衙里亲随。我本官前任是温州府太守,今蒙圣恩除授福建

  • 三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一百二十四首【癸未八】八月朔日作岂有秋朝仍喜雨更兼雨足此欣晴晩田果见苏生意老圃亦应酬望情晨雾犹然恋湿润午曦遂大放光晶节临仲月占时若伫待穰穰万宝成再题玉岑精舍构舍初看

  • 卷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天象星赋           【梁】陆云公汉武帝夜游昆明之池顾谓司马迁相如曰星之明丽矣考之于歌颂求之于经史龙尾着于虢童天汉表于周士既妖謡之体陋嗟怨刺之蚩鄙每鬰悒而未摅思命篇

  • 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七十七·赵尔巽

      贾桢 周祖培 朱凤标 单懋谦   贾桢,字筠堂,山东黄县人。父允升,乾隆六十年进士,由检讨历官兵部侍郎。   桢,道光六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十三年,大考一等,擢侍讲。十六年,入直上书房,授皇六子读。累擢侍讲学士。十九

  • ◎帝系二·徐天麟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杂录附)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外戚传。)昭灵后,高祖母媪也,尝息太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即位,追尊母媪为昭灵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五十六·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十六      宋 苏辙 撰李斯列传第三十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防食不洁近人大数惊恐入仓观仓中防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斯乃叹曰人之贤

  • 八四三 军机大臣奏王燕绪等呈请代奏谢恩片·佚名

    八四三 军机大臣奏王燕绪等呈请代奏谢恩片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据新授中允衔王燕绪等呈请代奏,恭谢天恩,理合将原呈一并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第五章 降西北诸部及取西辽·冯承钧

    晃豁坛部人蒙力克之子阔阔出为珊蛮,托神言曰:昔者具有古儿汗尊号之数主皆已败亡,其称不祥;兹奉天命,诏帖木真为成吉思汗。群臣遂上帖木真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之义,或谓刚强,或谓为田吉思之转,犹言海洋。与蒙古语之荅来为义

  • 耶律贤适传·脱脱

    耶律贤适,字阿古真,于越鲁不古之子。酷爱读书,心存大志,圆转顺俗,玩世不恭,不为人所了解。只有于越屋质器重他,曾经对人说:“此人若能当政,天下就太幸运了。”应历年间,朝臣大多因为上言遭贬谪,耶律贤适甘于默默地隐退,游玩打猎,想

  • 卷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六职官略【三】通政使司通政使【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閲送阁】副使【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左右通政乾隆十三年改为副使去左右衔】参议【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分左右参议乾隆十三年省左右

  • 蒋记宪法·佚名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大会通过制定175条,国民政府令公布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

  • 十四年·佚名

    (丁丑)十四年清光緒五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丁巳。詣勤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大妃殿,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大庭擧獻發之禮,呼萬者三,兩殿膺壽考之祺,躋七、望五,二慶竝溱,十行誕宣。恭惟孝裕獻聖宣敬正仁

  • 山川頌第七十三·苏舆

      山則    , 嵬 巍,久不崩 ,似夫仁人誌士。孔子曰:“山川神只立,寶藏殖,器用資,曲直合,大者可以為宮室台榭,小者可以為舟輿浮灄。大者無不中,小者無不入,持斧則斫,折鐮則艾。生人立,禽獸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

  • 第一章 12·辜鸿铭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有子)说:“在技艺上,顺其自然最为珍贵,根据古代君王所奉行的艺术原则,正是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具有这种特征,

  • 卷第四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七世天童华禅师法嗣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生。自幼颖悟。出家不

  • 钱农部请师本末·钱鼎铭

    石刻拓片,存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