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一集句集字附

汉碑句皆质重,蔚然古香。余斋所藏颇多,因偶集为楹联云:“兰石之姿,清少之行;鲁峻珪璋其质,芳丽其华。”熹平残碑“蹈规履信,立德隆礼;范式根道核艺,抱淑守真。”景君“佐时理物,天与厥福;夏承、韩敕含和履仁,帝赖其勋。”夏承、孔宙“德惠旁流,鬯芳远布;刘熊雅度宏绰,广学甄微。”鲁峻“敦诗悦礼,藐然高厉,耿勋、鲁峻琢质绣章,耀此声香。”校官、衡方“绍圣作儒,贡登王室;孔寅钩河摘洛,象与天谟。”史晨“学为儒宗,行为士表;鲁峻冠乎群彦,简乎圣心。”郑固“声无细闻,虽远犹近;张迁劳而不伐,有实若虚。”孔彪“纯和之德,仁义之操;鲁峻孝弟于家,忠謇于朝。”衡方“含和履仁,天与厥福;见上发号施宪,民说无疆。”孔彪、华山“含和履仁见上,永享年寿孔宙;应期作弼,入参文昌。”食颉、韩敕“下民康济,顺如流水;尹宙、孔彪群公宪章,穆若清风。”衡方、鲁峻“温然而恭,慨然而义;娄寿忠以自勖,清以自修。”郑固

近人集句楹帖,有可喜者。五言云:“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独孤及、李嘉祐“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杜甫、刘方平“脚著谢公屐;身披莱子衣。”李白、岑参“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岑参、张九龄“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陆坚、许景光“深情托瑶瑟;逸兴横素襟。”贾至、李白“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卢纶、李白“跌宕孔文举;风流贺季真。”储光羲、李白“谁将佳句并;真与古人齐。”杨巨源、李白“雅琴飞白雪;逸翰怀青霄。”杜正伦、高适“智勇冠当代;卓荦观群书。”卢湛、左思“结交指松柏,述作凌江山。”孟浩然、李白“朗抱开晓月;高文激颓波。”孟郊、韦应物“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杜甫、韩愈“积照涵德镜;素怀寄清琴。”孟郊、权德舆“鹏鹗励羽翼;龙鸾炳文章。”储光羲、李白“草木含清色;岩廊挹大犹。”储光羲、高适“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郎士元、孟浩然“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高适、杜甫“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韩愈、褚亮“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李白、杜甫“端居喜良友;独立占古风。”韦应物、孟郊“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李群玉、李白“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高适、储光羲“酒香留客住;诗好带风吟。”白居易、姚合“名香播兰惠;雕藻迈琼琚。”岑参、褚遂良“蕴真惬所遇;振藻若有神。”杜甫、储光羲“溪静云生石;窗虚日弄纱。”姚合、李商隐“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吕渭、沈佺期“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许浑、钱起“墨研清露月;琴响碧天秋。”李侗;许浑“地迥云偏白;亭香草木凡。”高适、张祐“接垣分竹径;微路入花源。”张说、储光羲“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杜甫、孟浩然“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钱起、李白“柳深陶令宅;月静庾公楼。”李白、杜甫“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张九龄、李白“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李颀、李白“愿持山作寿;常与鹤为群。”武三思、杜甫“荷锄修药圃;煮茗就花栏。”王维、喻凫“涧松寒转直;碧海阔逾澄。”王绩、杜甫“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人。”王维、韩愈“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元稹、岑参“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杜甫、崔峝“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杜甫“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杜甫、周繇“隔沼连香芰;缘岩覆绿萝。”杜甫、李德裕“琴将天籁合;幔卷浪花浮。”赵冬曦、杜甫“野翠生松竹;潭香闻芰荷。”李亦、孟浩然“颇得湖山趣;不知城市喧。”刘长卿、吴筠“短歌能驻日;闲坐但闻香。”宋之问、王维“高松来好月;野竹上青霄。”李白、杜甫“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衣襟。”孟郊、张九龄七言云:“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卢纶、薛逢“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宋之问、白居易“窗含远树通书幌;风飐残花落砚池。”李贺、高九万“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杜荀鹤、雍陶“常爱此中多胜事;更于何处学忘机。”刘长卿、周朴“松持节操溪澄性;山殿屏风花夹篱。”李洞、李白“闲看春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皇甫冉、刘禹锡“阳羡春茶小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钱起、李白

楹帖中亦有所谓台阁体者,五言集句云:“大贤秉高鉴;上德表鸿名。”孟郊、虞世南“天与三台坐;儒开百代宗。”张九龄、司空曙“谋猷归哲匠;词赋引文雄。”王维、唐玄宗“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刘禹锡、权德舆“麟笔删金篆;霓裳侍玉除。”卢纶、王维“一经传旧德;八座起文昌。”张说、唐玄宗“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王琚、杜甫“三光悬圣藻;一气转洪钧。”沈佺期、杜甫“道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杜甫、高适七言云:“功名待寄凌烟阁;霄汉常悬捧日心。”杜牧、钱起“千秋箓纪朱鸾浩;五色光生彩凤毛。”李义府、聂夷中“瑞气迥浮青玉案;清名合在紫微天。”耿湋、白居易“仰贺斯文归朗鉴;惟将直道历崇班。”齐己、张籍“圣代科名酬志业;中朝品秩重文章。”方干、罗隐“勋业定应归鼎鼐;文章谁得到罘罳。”徐寅、贯休“三千士里文章伯;十二楼前侍从臣。”户纶、许浑“彩笔只宜天上用;五云多绕日边飞。”贯休、鲍溶“瑞草惟承天上露;绣衣却照禁中花。”王建、方干“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李白、许浑“更傍紫微瞻北斗;还将彩服咏南陔。”薛逢、苏颋“花迎彩服离莺谷;阁倚晴天见凤巢。”罗隐、刘禹锡“七德龙韬开玉帐;三千犀甲拥朱轮。”骆宾王、陈陶“身应山河分岳渎;功铭鼎吕绘麒麟。”于尹耕、封益绅

梁山舟学士所书楹帖多系集句,有抄辑成本者,今录其佳者如左。四言云:“斧藻其德;法言竹柏之怀。”水经注五言云:“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苏句“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文同句六言云:“读书不求甚解;陶靖节句鼓琴足以自娱。”庄子七言云:“我书意造本无法;苏句此老胸中常有诗。”陆句“眉宇之间见风雅;笑谈与世殊臼科。”山谷句“文章或论到阃奥;梅圣俞句笑谈与世殊臼科。”见上“万卷藏书宜子弟;山谷句三田聚宝真生涯。”苏句“官如草木吾如土;东坡句舌有风雷笔有神。”见上“胸中已无少年事;门外犹多长者车。”山谷句“张颠草圣雄千古;焦遂高谈惊四筵。”遗山句“名高北斗星辰上;王廷珪句诗在千山烟雨中。”张孝祥句“轻鸥白鹭定吾友;山谷句绿竹高松无俗尘。”刘公是句“缫成白雪三千丈;荆公句净扫清风五百间。”苏句“更筑园林负城郭;荆公句先安笔研对溪山。”放翁句“蹙踏鲍谢跨徐庾;苏句网罗秦汉近唐虞。”傅蔡句八言云:“行道有福,能勤有继;居安思危,在约思纯。”左传“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荀子云出其山,复雨其山。”诗疏“如此风神,惟须饮酒;北史既佳光景,当是剧棋。”南史“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有喜,与君笑言。”易林“德有润身,礼不愆器;颜延年句玉韫庭照,兰生室香。”庾子山句“平理若衡,照辞若镜;动墨横锦,摇笔散珠。”文心雕龙“山水有灵,亦惊知己;水经注性情所得,未能忘言。”庾子山句“闭户自精,开卷有益;任彦升句垂露在手,清风入怀。”柳子厚句“碧山人来,幽鸟相逐;金尊酒满,奇花初胎。”诗品“脂粉简编,冠缨图文;李义山句糠粃礼义,缁铢功名。”王绩句九言云:“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张说传非精墨佳笔,未常辄书。”裴行俭传十言云:“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庄子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欧文

吴青士郡丞廷榕,自吴中录寄集句八字联,皆古雅可爱。今择录其尤佳者如左云:“赤野生姿,青田矫翰;唐娄师德契苾明碑白云怡意,清泉洗心。”李邕叶有道碑“蕴智成囊,含明作镜;唐刘待价令狐仁政碑凭春洒翰,席月抽琴。”北魏高湛碑“如筠斯清,比蕙又畅;唐宋儋报友书逢岑爱曲,值石怜欹。”魏姜质亭山赋“器重南金,才横东箭;高后碑辨雕春囿,德莹秋天。”唐太宗访才能诏“缀响兰深,缉言琼秘;谢庄武帝册沈思泉涌,华藻云浮。”魏卞兰赞述太子赋“鸟啭歌来,花浓雪聚;庾信马射赋云随竹动,月共水流。”陈后主夜庭度雁赋“春水两派,晴山数曲;大隐赋朱轮十乘,紫诰千篇。”幽居赋“薜引山茵,荷抽水盖;王勃东屋山池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庾信小园赋“激扬硕学,诱接后进;南史张融传甄明政术,晓达公方。”唐太宗访才能诏“经纬区宇,弥纶彝宪;文心雕龙抑扬人杰,雕绘士林。”契苾明碑“缀响兰深,缉言琼秘;谢庄武帝册秉仁岳峻,动智渊明。”崔敬邕碑“修风晓逸,德星夕映;谢庄武帝册祥禽辈作,瑞木朋生。”鲍照河清颂“泽雨无偏,心田受润;简文上大法颂表慈云既拥,智海亦深。”简文与智炎书“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含毫命素,动必依真。”隋姚察名画记“溽露飞甘,舒云结庆;谢庄武帝册贞筠抽箭,润璧怀山。”王融赠叔诗“壮思风飞,逸情云上;谢朓七夕赋朗姿玉暘,惠风兰披。”宋孙康团扇赋

谢默卿邑侯元淮自梁溪录寄集句各联,皆工稳。附录于左云:“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挥兹一觞,未知明日事;远之八表,正赖古人书。”以上集陶诗“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集文选句“讴吟坰野,金石云阶;栋梁文囿,冠冕词林。”文心雕龙、庾开府集“芝洞秋房,檀林春乳;桂深冬燠,松疏夏寒。”庾开府句“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集李、杜句“枫叶荻花秋瑟瑟;浴凫飞鹭晚悠悠。”集白、杜句“家酝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集唐句“蝶衔花蕊蜂衔粉;犀辟尘埃玉辟寒。”集李义山句“碧苔芳晖,如有佳语;绿杉野屋,良殚美襟。”集司空表圣诗品,下同“隔溪渔舟,幽鸟相逐;乱山乔木,奇花初胎。”“妙机其微,是有真宰;远引莫至,忽逢幽人。”“娟娟群松,上有飞瀑;萧萧落叶,人闻清钟。”“红杏在林,幽鸟相逐;碧桃满树,清露未晞。”“蓄素守中,所思不远;返虚入浑,其声愈希。”“神化攸同,控物自富;性情所至,著手成春。”“与古为新,载瞻星气;其曰可读,如写阳春。”

焦氏《易林》中,语多吉祥。有集句为联语云:“砥德砺才,为国藩辅;市政施惠,生我福人。”“含和履中,驾福乘喜;年丰岁熟,政乐民仁。”“论仁议福,保我金玉;达性任情,乐其安闲。”“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长乐永康。”

余小霞有集句联云:“随遇而安,因树为屋;会心不远,开门见山。”又云:“天半朱霞,云中白鹤;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予曾集苏句为联赠之云:“劝子勿为官所腐;知君欲以诗相磨。”又一联云:“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

闻有集前人句题酒家楼者云:“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可谓工绝。

黎湛溪河帅厅事,有桂未谷馥分书集句一联云:“天根月窟闲来往;粗沙大石相磨治。”余每进谒,屡目之,河帅曰:“君赏其书乎?惜集句殊不伦不类也。”余曰:“桂作此时,初不为公。自今观之,则所集殊雅切。”何帅诘其说,余曰:“上语谓公治《易》,对语谓公治河耳。”同僚尚未喻,余曰:“上语谓作河上《易》注,对语谓办碎石坦坡耳。”众始冁然。

吴信辰集司空曙、李颀一联云:“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以题佛寺恰好。

李兰卿守思恩时,于宾州建听荷小阁,集句联云:“眼明小阁浮烟翠;身在荷香水影中。”跋云:“道光丁亥六月,按试宾州,以是月二十四日作荷花生日。”时阮春畲刺史重葺是阁方成,而申渔溪、陈紫澜、刘梦庭三明府皆不期而会,一时之盛,众宾俱欢。余题扁榜曰“荷花世界”,并集东坡、诚斋诗句,悬于阁柱。

达诚斋达三榷税粤关,喜谈文字,颇通易学,有别业在署旁,名“净芳园”。榷使自为集句一联云:“闲坐小窗读周易;每依南斗望京华。”

相传徽州城中有戏台初成,徽之巨商撰联,得一句云:“声为律吕身为度。”久不能对,曰“有能集成语对者,当厚酬之”。时方朴山先生命其子德往对曰:“云想衣裳花想容。”徽商酬以百金。先生笑白:“七字百金,李太白惠我无疆也。”按:对句胜于出句。出句“吕”字添出,“身为度”三字亦无著,适成其为徽商本领也。

近人有集句楹帖云:“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前身陶彭泽,后身韦苏州。”以东坡诗对《祢衡传》,天然比偶。惜无人能当此语耳。

石墨文字以《石鼓文》为最古,近有集为篆联者云:“道艺工于写华柳;秀灵时或载渊鱼。”“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宁朴毋华,以康我道;既安乃乐,共写其天。”“道旨渊微,深于四子;词华工秀,大如六朝。”

桂林城中岩洞以风洞山为最,即叠彩山也。山中座落又以景风阁为最。叶琴柯中丞绍楏集《禊帖》字为联云:“林间虚室足觞咏;山外清流无古今。”余亦拟集韩句一联云:“粉墙丹柱动光彩;高崖巨壁争开张。”

余编梓《联话》将竣,适贺耦庚中丞邮信来,以集句两联索书。集《四书》云:“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又经语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因附识之。以下集字

《西岳华山碑》前明已毁,今海内只有三拓本。余所藏者《华阴》,郭允伯旧物,曾归朱笥河先生者也。碑为蔡中郎所书。近人有集碑字为楹帖者,如云:“汉璧秦璆千岁品;光风嘉月四时春。”“和平峻望中书令;典则高文太史公。”“岁星仙气原方朔;璧月新词是义山。”“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书望若仙。”

陈曼生郡丞有集《三公山碑》字一联云:“老屋三间,可蔽风雨;空山一士,独注离骚。”

柳诚悬所书《元秘塔铭》,雄伟奇特,最宜于作楹联。有集字成句者云;“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香风善圣之清。”“穷经安有息肩日;学道方为绝顶人。”“情词超迈高常侍;书法清圆赵集贤。”

敬客所书《王居士砖塔铭》,乃褚派也。近人喜学之,姿态横生,惟以作大字,则规模稍有不足。亦有集字为楹帖者云:“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明月超然怀远鉴;绪风和处觉春生。”“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风节为贞金乐石;心神如秋月春云。”

颜鲁公《争坐位帖》字不及寸,而拓作大字,则有雄伟之观,胜于临摹他迹。近有集帖字为楹联者,语亦岸异不群。七言云:“身向尺天崇位业;人从香海望才名。”“恬然清行同南部;积有文才是左思。”“一诚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校书长爱阶前月;品画微闻座右香。”“清时盛治人同仰;名世高文众所师。”“其书莫废文明道;不爵而尊体卫身。”“畏友恨难终日对;异书喜有故人藏。”“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书到右军难品次;文如开府得纵横。”“满室古香人有会;当阶清荫月初中。”“立志须如三古盛;为书自起一家言。”八言云:“立功德言,有三不朽;尚齿爵位,无一非尊。”“功冠凌烟,纪纲文武;才高画日,损益古今。”“立德立功,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有集颜鲁公《多宝塔碑》字为楹帖者,近刻成板联,墨拓亦颇可观。句云:“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

颜鲁公书《东方朔像赞》,字庄严合矩,在《多宝塔》之上。有集字成联者云:“德星人是东方朔;雄辨文如石曼卿。”“作者多大方家数;望之如神仙中人。”“清而不矫心无滓;俭以为节家之肥。”“学以精神通广大;家从清俭足平安。”

《绎山碑》原石已不可考,今所传本,乃五代郑文宝重刻。而典型具在,殊可临摹。近有集碑字为联云:“追古思今。道在作者;登高望远,时复乐之。”“为乐及时,令德无极;去古不远,直道在斯。”“日有所思,经史如诏;久于其道,金石为开。”“山泽高下理所著;金石刻作臣能为。”

王右军《兰亭序》字,执笔者无不奉为矩型。近人有集字为楹联者,亦自巧思绮合。五言云:“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惠日朗虚空;清风怀古人。”“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六言云:“今趣岂异于古;天听可期诸人。”“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七言云:“有足春随惠风至;无怀人合盛时生。”“游春人若在天坐;听曲情随流水生。”“文生于情有春气;兴之所至无古人。”“情文俯仰怀迁固;述作风流契老彭。”“流水永无风浪作;春情时以管弦和。”“丝竹放怀春未暮;清和为气日初长。”“寄兴在山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观水期于无尽地;生天当是有情人。”“随群流观极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流水情文曲有致;至人怀抱和无同。”“极清闲地是兰若;观自在春于竹林。”“追随永日情殊畅;坐领春风气不群。”“坐随兰若幽怀畅;游及竹林躁气清。”“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随所遇时将静悟;老于文者不陈言。”“得山水乐寄怀抱;于古今文观异同。”“放水流长观其曲;为文气盛集于虚。”“虚怀视水人咸悟;和气为春天与游。”“将合万类为一己;每以内观当外游。”“知足一生得自在;静观万类无人为。”“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群然和者幽兰曲;快哉当之修竹风。”“古与为怀稽作者;兴随所引契天然。”“风人所咏托于古;静者之怀和若春。”“清风有信随兰得;激水为湍抱竹流。”“室因抱水随其曲;竹为观山不放长。”“亭间流水自今古;竹外春山时有无。”“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八言云:“毕生所长,岂在集古;闲情自托,亦不犹人。”“不次之迁,人同品峻;及时为惠,情与春长。”“今古毕陈,趣生一室;人天兴感,文可万言。”“诞妄不生,虚无视事;幽闲自得,清静为修。”“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似岁,水静于人。”“小有清闲,抱弦怀古;随其时地,修己观人。”“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气同山。”“春水初生,系怀左右;清风惠及,盛领情文。”九言云:“今文与古文,期其一是;无极为太极,化可万殊。”

近吾乡郑云麓观察开禧有《知足斋集禊序楹贴》一帙,刻于粤东,董琴南为之序,亦集帖中字。所称“既极自然,又有生趣”者,信不虚也。兹择其尤佳者录之云:“生当稽古右文日;老作观山乐水人。”“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时契幽怀同静气;因观流水悟文情。”“有时自向竹间坐;无事一至兰若游。”“为人不外修齐事;所乐自在山水间。”“随时静录古今事;尽日放怀天地间。”“修己可知有乐地;作文自合舍陈言。”“作文每期于古合;寄怀时或与天游。”“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信之为言有诸己;文亦不外生于倩。”“尽日山游得风趣;一生浪迹契天随。”“老可情怀常作竹;少文乐事在游山。”“述古期同彭不作;临风若遇惠之和。”“昔时尝品惠山水;异日期为少室游。”“自古在昔有述作;当今之世咸清贤。”

怀仁《圣教序》本,集右军遗字而成。近复有集序中字作楹帖者,古雅可喜。五言云:“鹿门多大隐;花洞有长春。”“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七言云:“黄昏花影二分月;细雨春林一半烟。”“明月不离光宅寺;清风常渡出山钟。”“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胜地花开香雪海;妙林经说大罗天。”“一藏梵声涛在口;满林花影月苞山。”“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承恩湛露三春重;被体香罗九夏轻。”“机云才学有天趣;王谢风流本性成。”“法雨慈云窥色相;清池明月露禅心。”“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座揽清辉万川月;胸涵和气四时春。”“人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松涛在耳声弥静;山月照人清不寒。”“紫薇华省承纶诰;金粟香风舞彩衣。”“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匮文高二汉风。”“谢傅心情托山水;子瞻风骨是神仙。”“灯火夜深书有味;墨花晨湛字生光。”

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最方整,临作楹帖尤宜。有集字成联者,七言云:“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德取延和谦则吉;功资养性寿而安。”“西清恩挹三霄露;东观文成五色云。”“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岩前炼石云为质;槛外流泉月有声。”“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宝生光。”“功深书味常流露;学盛谦光更吉祥。”八言云:“气淑年和,群生咸遂;冰凝镜澈,百姓为心。”“良玉润珠,精神流照;吉金乐石,左右交辉。”“甘露卿云,于斯为瑞;珠辉玉照,盖代之华。”“琼质金相,当时之宝;颂经风纬,冠世而华。” 

近张澥山方伯岳崧集字书联见赠云:“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同登。”

“室临春水幽怀朗;坐对贤人躁气无。”此姚姬传先生鼐集《禊帖》字联,以赠罗子信太史者。

猜你喜欢
  卷一百零三·彭定求
  李景良·唐圭璋
  卷七·宋·蒋一葵
  劝世歌·佚名
  丁集第八·钱谦益
  苇碧轩诗集·翁卷
  龙川词补遗·陈亮
  四集卷二十三·乾隆
  提要·孙默
  卷一百三十四·陈思
  御选明诗卷八十·康熙
  第六回 方氏骂官·蒲松龄
  杜甫诗鉴赏·佚名
  野趣有声画巻下·杨公远
  第四十六出 叙别发配·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时奚·唐圭璋

      时奚号去洞,郧国公德钧八世孙。   多丽   西湖   敛吴云,翠奁推上红晴。渺澄流、鳞光寒碎,远峰螺绀低凝。杏香引、画船影湿,柳阴趁、骄马蹄轻。桥限宽平,堤横南北,去来人入绣围行。渐际晚,梅妆游困,十里曳歌声。苍

  • 第三出 贿权·洪昇

    【正宫引子·破阵子】〔净扮安禄山箭衣、毡帽上〕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宁耐些。 “腹垂过膝力千钧,足智多谋胆绝伦。谁道孽龙甘蠖屈,翻江搅海便惊人。”自家安

  •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郭知达

    再题宋版九家注杜诗兑氏之戈和氏弓续増天禄吉光中浣花眉列新全帙金粟身存旧卷筒【世以藏经纸之未作经册者为卷筒纸最为难得此书面页用之】尤物宁论显与晦逢时亦有塞兮通武英弃置今方出【是书尘武英殿库架不知几许年

  • 卷六·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六钱塘 王琦 撰乐府三十八首发白马【题始於梁费?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未结澌云云太白盖拟之乐府诗集通典曰白马春秋时卫国曹邑有黎阳津一曰白马津郦生云守白马之津是也发白马言征戍而发兵

  • 卷九十六·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戴复古石屏诗钞访苍山曾子实故人子曾子居处近金精福地佳山水诗家老弟兄十年重会面一笑最关情万象亭前月今宵为我明事机天下事机别朝廷局面新台官

  • 补遗卷二十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二十一旷达攓篷赋          【金】赵秉文释世累而逺游兮聊逍遥以徜徉行乎莽渺之野兮厯榛芜之苍苍攓髑髅以睨视兮嗟游魂之何方贵贱荣辱杳莫讥兮奚氏族之能详岂结缨齿剑以身殉

  • 卷六百九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五韦庄韦庄字端已杜陵人见素之後疎旷不拘小节乾宁元年第进士授校书郎转补阙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辟为判官以中原多故潜欲依王建建辟为掌书记寻召为起居舍人

  • 第十四出 责媒退聘·佚名

    (丑)手捧槟榔入后厅,听见哑娘叹气声。闲言野语相怪及,那卜有情也无情。请哑娘食槟榔。(旦上介丑)哑娘,万福。(旦)无人通提椅乞你坐。阮昨暮日使益春来共你说,你即故意力礼聘送来,是乜道理?(丑)前日使益春来共婆仔说,婆

  •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桂良 瑞麟子怀塔布 官文 文煜   桂良,字燕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入赀为礼部主事,晋员外郎。出为四川顺庆知府,调成都。历建昌道,河南按察使,四川、广东、江西布政使。道光十四年,擢河南巡抚。嘉庆中

  • 卷十六 后妃诸王列传第十三·陆游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小名福金,父韫,江夏人,后幼流离乱兵中,昇州刺史王戎得后,烈祖取戎女,后为滕,得幸,生元宗,王氏早卒,义祖命烈祖以为继室,封广平郡君,晋国君。治内有法,不妄言笑,义祖殂于金陵,烈祖在东都,将奔丧,后密以大计谏止焉

  •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班固

    (公孙贺,刘屈牦,田千秋,王?,杨敞,蔡义,陈万年,郑弘)【原文】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

  • 温廷筠传·欧阳修

    温彦博的后世子孙温廷筠,少时聪慧灵敏,善为辞章,与李商隐都很知名,号为“温李”。然而行为有失检点,不修边幅。又多创作邪词艳曲,与贵族子弟裴讠咸、令狐氵高等人赌博饮酒戏耍。多次参加进士考试而不中第。行文构思神速,常为

  • 卷一下 梁惠王章句上·孙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襄,谥也。魏之嗣王也,望之无俨然之威仪也。)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与之言,无人君操柄之威,知其不足畏。)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暴问事。不由其次也。问天下安所定?言谁能定之。)吾对曰

  •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初分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之五佛言:善现,五眼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六神通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世尊,云何五眼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六神通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故般若波罗蜜

  • 大乘止观法门卷第三·慧思

        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次明何故依止。问曰。何故依止此心修止观。答曰。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若法依本则难破坏。是故依止此心修止观也人若不依止此心修于止观则不得成。何以故。以从本以来未有一法心外

  • 佛祖统纪序·志磐

    佛祖统纪序参天地之才。司万物之化。同功而异位者。其唯人道乎。故自有生以来。蚩蚩群氓。必立大人。为之君牧。是以四轮统乎四洲。粟散占乎异域。而南洲震旦。实为东方君子之国。伏羲称皇。始画八卦。降及三代。文物

  •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

    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1818)。原名Frankenstein,第一版由出版商Lackington,Hughes,Harding,Mavor&Jones出版发行。小说描写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科学探索狂

  • 白话北史·李延寿

    《北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撰。高宗显庆四年(659)成书。一百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载起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迄于隋义宁二年(618),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