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以致用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①,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为?”

【注释】

①授之以政:孔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事父、事君,所以与政事有关。②专对:独立应对。春秋时代的外交谈判多背诵诗篇来代替语言,所以《诗经》也是外交人才的必读书。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事,却不能处理得好;叫他出使外国,又不能独立应对;虽然读得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读解】

春秋时代诗与政治、外交活动密切相关,无论是处理政事还是在外事活动中,往往都会引证“诗曰”,随口吟出,而能够切合适用。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时代风气,有点像我们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随口引用毛主席语录一样。它并不是要求政治家都成为诗人,更不是要求诗人来做政治家,而是因为诗里面包含了许多丰富的知识,且有表达情感,打动人。。和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确实可以在政治、外交等场合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尤其是经孔子删订的《诗经》三百篇,更是如孔子所说:“可以激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阳货》)所以,孔子号召“小子何莫夫学《诗》?”(同上)要求学生都要学习《诗经》。

不过,孔子从来是要求学习为应用而反对读死书的。正如他在《学而》篇里强调的那样:“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的目的是为了“行”。如果不能“行”,你书读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相反,只要你能够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得当,那就如他的学生子夏所说:“虽回来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

说到底,还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

猜你喜欢
  卷六 禹贡第一·孔颖达
  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戴德
  大学翼真卷二·胡渭
  四书留书卷三·章世纯
  第十四章 31·辜鸿铭
  卷九·孔颖达
  十六  兼爱下·墨子
  卷二十九·李光地
  卷十二·姚炳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馀·佚名
  比丘听施经正文·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王日休
  卷第二十九·李遵勖
  佛说华手经卷第九·佚名
  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南金·唐圭璋

      南金字晋卿,自号三谿冰雪翁,乐平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   贺新郎   感怀   流落今如许。我亦三生杜牧,为秋娘著句。先自多愁多感慨,更值江南春暮。君看取、落花飞絮。也有吹来穿绣幌,有因风、飘坠随尘土。人世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二齣·徐复祚

    第二十一齣 出守【喜迁莺】〔生上〕鸟啼花落。正万恨惊心。千愁作恶。鸾凤摧翎。豺狼当道。空宫霜满黄蒿。一代风流都尽。千古兴亡堪恼。忧心悄。媿补天无计。塡海徒劳。〔虞美人〕淮水东边旧时月。夜夜悬北阙。山河

  • 遗补·庞元英

      余记中书舍人礼上押角,未详何义。按唐《裴坦传》载:令狐绹荐坦为知制诰,裴休持不可,不能夺。故事:舍人初诣省视事,四丞相送之,施一榻堂上,压角而坐。坦见休,重愧谢。休咈然曰:「此令狐丞相之举,休何力!」顾左右索肩舆出。宋次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三十八蠲赈一康三年甲辰六月庚申上谕户部等衙门各项钱粮关系国计民生必徵输起解历年清楚

  • 论语集説卷四·蔡节

    宋 蔡节 编述而第七【凡三十八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集曰老彭商贤大夫【邢氏疏 上蔡谢氏曰老彭之为人无所考】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比犹并之也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信古而传述者也

  • 卷二十五·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五 孟子【下之七】 尽心章句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夀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发明心性之

  • 理学类编目録·张九韶

    卷一天地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之枢纽卷二天文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卷三天文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蜺河汉卷四地理论地里之广濶论潮汐之消长卷五鬼神论鬼神之情状论祭祀之感通卷六人物论人物之始

  •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林语堂

    玉不加磨琢,不会成为美术品;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国为政,总是以教育为先。《尚书·兑命》说:“永远要念念不忘教育。”正是此意。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

  • 卷八·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八康诰武王封其同母弟康叔为卫侯作诰以晓谕之史臣记其辞以康诰名篇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此二节书是武王将告康叔以治国之道先歴呼之以

  • (十一)·钱穆

    第十一目教学之道。诵上诸目,可见当年理学家为学所重,亦即其施教之所重矣。学与教,皆有关人生之大全体,故言道,不言方。近人治学好言方法,依中国文字言,法亦术亦道,亦属大全体。故合道始可法,不学则无术,术亦道也。今人言技术言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央掘魔罗经卷第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尔时佛告央掘魔罗。云何为一学。央掘魔罗以偈答言(学梵本云式叉式叉译言随顺无违亦云学即今所谓戒也)。一切众生命皆由饮食住是则声闻乘斯非摩诃衍所谓摩诃衍离食常坚固云何名为一谓一切众生皆

  •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弟子三品修行品第二十八  巍巍佛德尊  威神不可量  道法随时化  度脱诸十方  睹见生死瑕  为现法桥梁  毁呰终始苦  嗟叹于泥洹  分别弟子快  而顺示厥行  稍稍而开导  

  • 第二十五則 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胡兰成

    第二十五則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舉:天臺山蓮花峰韶國師拈柱杖示眾云:古人到這裏為什麼不肯住?眾無語。自代云:為他途路不得力。復云:畢竟如何?又自代云:楖櫪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古人到這裏為什麼不肯住?用國父的話「革命

  • 卷第三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八之一如是已依诸道差别。建立贤圣补特伽罗。所依道中作如是说。正见正智名无学支。故于此中应审思择。为有慧见非智。及有慧智非见而别建立见智二

  • 黑龙江舆图说·屠寄

    清末屠寄撰。一卷。光绪年间屠氏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应大清会典馆之征,主修《黑龙江舆地图》,同时著成是书,为舆图说明。省有总图说,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诸城及呼兰、绥化二厅皆有分图说,分别

  • 三指禅·周学霆

    脉学著作。三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故名《三指禅》。又自神其说,谓其脉学曾经“异人”指点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