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与养正
──十九年一月在安海养正中学讲──
安海、可说是晋江第一交通便利的商埠,贵校──养正──又是安海文化的中心。太虚今天因候车在这里停了一天,乘此机会来贵校参观,得与各位相聚一堂,这觉得是很有殊胜的因缘!现在与各位偶然相遇,没有什么话可谈,今就将贵地──安海、与贵校──养正作题目,略说几句罢了。
“安海”的海字,平常说是水的总汇,积聚成广大渊深的叫做海。然在海字上加一安字,它的反面,我们可推测而知了。因为广大渊深的海,有时起了大风,于是波浪掀天就不安宁了。希望这海澄清不波,所以叫做安海。再将海的意义推广来,就是这人世间积聚很多的人,也得叫做“人海”,而人海也要使之平安。人海里也时常发生险恶的风波,如国家与国家强弱的不平等,种族与种族异类的歧视,阶级与阶级之分裂,在在都足以引起斗争风潮,而人海就变成为很危险了。所以、古人有意谓在汪洋海上不大危险,而最危险的算是人海风波。故这人海,应设法使之无惊浪才好。水积成的海,依佛法的分类,是属于“器世间”的,而我们人是属于有情世间的。然无论这是器、是有情,均是结果,而非原因。能够发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动力是什么呢?这叫做“业力”。此业力在各个有情分上,有共同的业力与各别的业力之不同:由各别业力故,发生各个有情的自身──有情世间;由共同的业力故,发生有情共同受用的海──器世间之一部分;故此二种之业力,亦是深广无涯,亦名“业海”。此业海由各个有情与共同有情互相冲动激荡,于是成为生存起灭不安定的业海,能使业海安定,这才是根本要图。
推进一步,这洪波浩渺的业海,它的原动力从什么地方来呢?这是从各个有情心上发生的。因为每个有情的心,各为其全宇宙的中心──人海业海──,心能统摄全宇宙的因果,故每个人的心,又叫“心海”。心海里藏著种种不同的业的原动力,由现业的力如风一般,击发心海,使生层层的波浪──即种种烦恼与业果,而心海也就不得其湛寂泓澄了!所以、使心海的安宁,也是人生本性上之要求。心海既为每个有情统摄全宇宙一切因果的中心,而这中心不是一个一个固定有实质、互相排拒、互相阻碍的东西,而是互相普遍、互相涉入。故每一个有情心,能融摄融入其他一切有情的心,一切有情的心,能融摄融入这一个有情的心,所谓“一入一切,一切入一”,平等圆遍,自他不二之理性。例如甲有情的心理为宇宙中心时,而乙有情及其他一切有情的心理都为其涉入的助伴;而乙有情的心理为宇宙中心时,而甲有情及其他一切有情的心理、亦都为其涉入的助伴。如是展转相望,主伴重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边无中,无始无终,平等一味,是为“性海”。我们能够发现这本来具足、本来如是的性海时,则一切不平安的现象,都转为平安的胜境了。然此等不平安的现象,并不在性海之外,就在这性海中自相隔碍,自相扰乱,而成心海、业海,与有情的人海,无情的渊海,冲激震荡,不能相融相摄,故不能与一味平等普遍的性海相应。反之、倘能与一味平等普遍的性海相应,那末、这不平安的现象,不但转为平安的现象,且同时于一一现象中,都能表现其普遍平等性海的全体,与性海相应一致,那就不会发生不平安危险的现象了。
此一重一重不安宁的海,要怎样使之与性海相应一致而得安宁呢?其最大前提,就在“养正”。养正者,是求养其正性、与这人人本具各各不无的性海相应一致。倘是真能把这正性静养而不失,都能与正性融合无间,则从性海而起的心海的活动,也随之而正。进言之,则由正心而击发动的业亦得其正,由正业所造成的社会人海,也得平安宁静。又由各个人心海平正故,所感得器世间的海,也会波平浪静,不再发生险恶风波了。推其本源,是在养正性而成为正心,发为正业,由正业所创造而成为全宇宙的正气。归结起来,就是这样:“若欲安海真能安海,须是养正真能养正”。(芝峰记)(见海刊十二卷十期)
(附注)原题“在安海养正中学校之讲演”,今改题。
猜你喜欢 22.说智见清净品·佛音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如惺 问罪过品第七·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三·湛然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第九·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佚名 放逸品第四·佚名 现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佚名 卷第五·通云 卷第十三·晦翁悟明 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胡适 在贝勒纳斯国民党主席普拉卡沙先生欢迎会与尼赫鲁先生谈话·太虚 不可妄期圣证·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