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海秋得年仅四十有四,所已成书,《四书艺》六卷,古今体诗三千首,《浮邱子》四十馀万言,而奏议杂著尚未及录。炜矣哉!才之奇、气之勇、文之多且工如是,世有几人?宜乎好之者誉不容口,即憎之者要不能不心折其文也。然海秋岂翅一文人之杰哉?
道光壬辰、癸巳间,余与游,最习见。其于时政得失、海内人才之贤否进退,私居恒为之忧喜。使非浮湛郎署,得所凭以竟其志,必矫然有以自见者。至其笃情伦纪,能刻苦处其所难;相知有急,损己应之无吝色。惟性激少和,一语偶拂,辄龃龉;及悟,仍谢咎。虽于余亦然。然不失为君子。其为文也,皆自道其所得也。时而云垂海立,时而月皎风疏,时而玉佩华绅,时而斜簪散髻,连抃旁魄,无有端涯,非韩子所谓“能自树立,不因循”者耶?
是集经纬万端,自成一子,湘阴李黼堂为刊行之。上元梅伯言曾亮,深于文者,与海秋同官农部。方撰《浮邱子》,伯言绝赏;没后,为表其墓,稿久逸矣。余偶得之箧衍,属黼堂并存简首。工既蒇,余披览再过,不胜游旧之感,因识词简端,以纾吾思。
同治乙丑仲夏,雨胪熊少牧序。
汤海秋传(桐城姚莹撰)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馀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道光初,余至京师,交邵阳魏默深、建宁张亨甫、仁和龚定庵及君。定庵言多奇僻,世颇訾之。亨甫诗歌几追作者。默深始治经,已更悉心时务,其所论著,史才也。君乃自成一子。是四人者,皆慷慨激厉,其志业才气,欲凌轹一时矣。世乃习委靡文饰,正坐气苶耳。得诸子者大声振之,不亦可乎?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岁在丙戌,余服阙入都,诸君与周旋久之。树斋以编修为言官,数论事,洊至大用;廉峰及君,则以言黜。幸不幸殊焉。辛卯,余再入都,廉峰已病,未几卒,定庵继之。癸卯台湾之狱,亨甫力疾赴余难,因不起。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默深成进士最晚,以知州需次;亨甫则未一第而殁。余待罪蜀中,树斋亦以事更罢为部曹。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上元梅曾亮撰)
君姓汤氏,讳鹏,字海秋,湖南益阳人。父义岦,妣戴恭人。
道光三年,君年甫二十,成进士。所为制艺,列书肆中,满街士人模拟,相接得科第。而君是时已专力为诗歌,自上古歌谣至三百篇,杂骚、汉魏六朝、唐,无不形规而神絜之。未几,成诗集三千首。
其始,官礼部主事,既兼军机章京,旋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郎中,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年始三十馀,意气蹈厉,谓天下事无不可为者。其议论所许可,惟李文饶、张太岳辈,徒为词章士,无当也。于是勇言事,未逾月,三上章。最后以言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事,言过当,且在已奉旨处分后,罢御史,回户部员外郎,转四川司郎中。是时,英夷扰海疆,求通市。君已黜,不得言事,犹条上书转奏夷务善后者三十事,虽报闻,而后弥利坚求改关市约,有君奏中不可许者数事,人以是服其精,非疏阔大略者也。
君既负才气,久居曹司,以为事无论利钝成败,有所为,当震爆人耳目;苟不得施于事而著之言,使吾书出,而人以为古尝有是言,虽工弗贵也。于是为《浮邱子》一书,立一意为幹,而分数支,支之中又有支焉,则支复为幹;支幹相演,以递于无穷。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人事情伪,开张形势,寻蹑要眇。一篇数千言者九十馀篇,最四十馀万言。每遇人,辄曰:“能过我一阅《浮邱子》乎?”其自喜如此。姚石甫以台湾道创英夷,受诬诉,事白出狱,君大喜,觞客于万柳堂,为石甫贺。予于是始识君,得读《浮邱子》者。君尝为会试同考官,门下浸至九列,誉君者不患无其人,顾欲予言为可否;于是叹世徒畏君之才而豪,不知其不自足者乃如是也。呜呼,君今其死矣!士而才,固宜负病于世,迨既死,而世无见其病者,独其才在耳!君之名其可无虑于后世矣!
君卒以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九日,年四十四。未卒前,过予曰:“石甫以同知官四川,为大吏者当何如?”既而曰:“天下事,恐难满人意也。”后八日而卒。余过长椿寺,记与君揖张亨甫柩而归也,未逾岁,而君复殡于是,辄黯然伤之。
君娶于罗,子俶佶、佶昭、什昭、启昭,孙惇允。女二人,适李,适杜。以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葬君于益阳县东乡金盘山之原。其友王锡振为之状,谓曾亮曰:“铭以属君。”乃为之词曰:
天与以才副之气,神豪语快士所悸。
大力者推幸以遂,容头平进不可意。
摧坚犯难壮莫掣,蹶而改图几后世。
四十馀万载厥字,魂虽埋幽灵不翳!
猜你喜欢 論語筆解序·韩愈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论语纂疏卷五·赵顺孙 卷七·朱熹 春秋大全卷三十四·胡广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目录·王顼龄 卷十六·冯复京 卷一·王道焜 卷二·司马光 第二章 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梁漱溟 成公·成公十二年·左丘明 缘觉品第十·佚名 金七十论卷上·佚名 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