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5章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1)。往而不害,安平泰(2)。乐与饵,过客止(3)。道之出言(4),淡兮其无味(5)。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6)。

【题解】

此章是老子对“道”的歌颂。“道”虽看不见,听不着,说不出,却弥纶六合,化育万物,物阜民康,家给人足,一派雍熙景象。

注释:

(1)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天下”二字损掩。河上、王弼及诸唐本同。傅、范“象”下有“者”字。蒋锡昌说:“大象,即指大道而言。盖以道有法象,可为人君之法则,故谓大道为大象也。四十一章‘大象无形’,言大道无形也。‘执大象,天下往’,谓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归往也。”成玄英疏:“大象,犹大道之法象也。”

(2)傅、范、开元均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泰”作“大”,道藏王本同。他本皆作“太”。“太”“大”古隶互通,本字当作“泰”,“泰”“太”一字。安,于是,乃。王引之《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老子曰:‘往而不害,安平太。’言往而不害,乃得平泰也。”

(3)诸本皆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客”假作“格”。吕惠卿《道德真经传》,“与”作“于”。

(4)傅、范如此。范应元说:“‘出言’。王弼同古本。”今诸王本俱作“出口”,其注则作“出言”。第二十章王注引此文亦作“出言”。开元同今王本作“道之出口”,景龙、敦煌、龙兴碑作“道出言”,无“之”字。马王堆本甲乙本作“道之出言也,曰”。

(5)傅、范、景福、《道德真经》如此。王弼、开元,“兮”作“乎”。景龙、敦煌、龙兴碑作“淡无味”,省“兮”“其”二字。马王堆本甲乙本作“淡呵其无味也”。

(6)河上,傅、范及诸通行本多如此。景龙、敦煌、龙兴碑及李荣本,省去三“之”字。唐玄宗《疏》,上“足”作“可”,陈象古《解》无二“足”字。王弼本“不可既”作“不足既”。马王堆本甲乙本,三句末均有“也”字。

【今译】

谁要是掌握了“道”,天下人都会归附他。归附他而不互相伤害,天下就太平了。好听的音乐和好吃的食物,过路人都被吸引住了。

“道”从嘴里说出来,人们感到平淡无味。看它,是看不见的;听它,是听不到的;用它,是用不完的。

猜你喜欢
  八佾篇·孔子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佚名
  和亲第四十八·桓宽
  复古第六·桓宽
  第十六章 14·辜鸿铭
  春秋亿卷五·徐学谟
  卷六·马骕
  卷十二·方苞
  卷九十三·顺治
  卷六·季本
  卷五·黄中松
  乱与治[离合第七]·王夫之
  妙法蓮華經後序·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五·道宣
  大乘宗地图释后序·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八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五古今体九十八首【庚寅一】庚寅元旦占穰喜复值庚金少海初曦殿角临负扆又兹宵旰始膺图不觉岁年深正供普免培民气恩榜重开惠士林曹植漫陈元会什宋祁谁献守成箴

  • 卷十三·陈衍

    ●元诗纪事卷十三侯官陈衍辑杨载范梈揭傒斯欧阳玄何贞立许有壬许有孚许桢马熙赵恒陆焕然胡井表◆杨载载字仲弘,建之浦城人。延佑初登进士第,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有仲弘集。黄文献集:年几四十不仕。贾户部国英数言其材

  • 卷八十·毕沅

      ◎宋纪八十 ∷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   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秋,七月,丙辰朔,诏:“罢试补学官法,令尚书、侍郎、左右司郎中、学士、待制、两省

  • 卷三百九十八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四月壬午盡是月己亥   夏四月壬午朔,以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禮畢,上詣宮行酌獻之禮。   癸未,太皇太后、皇太后親行酌獻,皇太妃、諸妃、大長公主、公主、六宮內人等並赴神御前陪位。   

  • ●卷二·李心传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壬午,度支副使陈尧佐兼知制诰。故事,知制诰皆先召试于中书,尧佐预修《真宗实录》,特免试焉。(出李焘《长编》)按,叶梦得《避署录话》,本朝知制诰,循唐制不试。雍熙初,太宗以李文靖公沆与宋、王化基为之。化

  • 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蔡东藩

      却说梁主信佛,太子纲独信道教,尝在玄圃中讲论老庄。学士吴孜每入圃听讲,尚书令何敬容道:“昔西晋丧乱,祸源在祖尚玄虚,今东宫复蹈此辙,恐江南亦将致寇了。”这语颇为太子所闻,很滋不悦。后来敬容妾弟费慧明,充导仓丞,夜盗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四。·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四卷列传四零零零零列传第四。[乙支文德][居柒夫][居道][异斯夫][金仁问][金阳][黑

  • 苏轼传·脱脱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他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之处,就能说出其中的要旨。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时,激愤叹息,苏轼请问:“我如果成为范滂,母亲是否赞许?”程氏说:“你能成为范滂,难

  • 卷四十八·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八盛事【二十四 收成分数三】乾隆五十四年直省收成分数直隶省二麦八分有余秋禾八分 江苏省二麦九分有余秋禾八分有余 安徽省二麦八分有余秋禾七分有余 江西省二麦早稻晚稻八分有余

  • 六·钱穆

    清代学风的新趋势,集中到博学派。他们注意在以往历史文献中发掘实学,却疏忽了在当前现实社会中培植活人。满清政权不断高压,书院讲学精神再难复兴,而反政府的潜流,则仍隐藏在博学派之内心。晚明遗老都尚注意政治社会一切问

  •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封爵表六异姓封爵二【子】子<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五><史部,

  • 卷二·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二    宋 袁燮 撰臯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谟益稷尧舜曰典大禹臯陶曰谟典者道之常行者也谟者言之至嘉者也典即谟谟即典本一也臯陶大略是论思献

  • 卷十一·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卷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一檀弓上第三之三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应氏镛曰食字上疑脱孔子二字】正义郑氏康成曰助哀戚也通论游氏桂曰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盖古礼有

  • 卷十四·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十四     元 梁益 撰鲁颂赐天子礼乐衞正叔【湜】礼记集说曰伊川程氏曰成王之赐伯禽之受俱非也以愚观之成王未必赐伯禽未必受葢鲁人僣用天子礼乐尔 陈用之【祥道】礼书曰天子之乐而鲁有

  • 卷二十九·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二十九    宋 易袚 撰陶人爲甗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盆实二鬴厚半寸唇寸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鬲实五觳厚半寸唇寸庾实二觳厚半寸唇寸陶所以凝土而爲器者也古之

  • 卷第十一·道宣

      辩惑篇第二之七   唐上废省佛僧表太史令傅奕唐废省佛僧箴(附前表弹)   沙门释法琳唐破邪论(并启)   沙门释法琳太史令朝散大夫臣傅奕上减省寺塔废僧尼事十有一条。   臣奕言。臣闻羲农轩顼。治合李老之风

  • 范文正集·范仲淹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

  • 烟苗季·周文

    长篇小说。周文著。写于 1937年5月。1938年5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入《文学丛刊》。作品以北洋军阀时代“边荒一隅”的四川为背景,以“禁烟委员”的肥缺和补充团新团长的人选为线索,记叙了军阀之间派系倾轧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