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一 预流相应

第一 鞞纽多罗品

[一]第一 王

一~二

舍卫城。

“诸比丘!转轮王主宰四洲,予以统治,身坏命终后,生善趣、天世,为忉利天之朋辈。于欢喜园为天女众所围绕,天之五欲丰足全备而住,但亦四法不得成就,不能解脱地狱,不能解脱畜生,不能解脱饿鬼趣,不能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诸比丘!圣弟子依抟食而活,着弊坏衣,然成就四法,于解脱地狱,于解脱畜生,于解脱饿鬼趣,于解脱恶生、恶趣、堕处。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

于法成就证净,曰:‘世尊之法为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也。’

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谓四双八辈者是。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此乃成就四法。

一〇

诸比丘!于获得四洲及获得四法,获得四洲是不及获得四法之十六分之一。”

[二]第二 预流

※三

“诸比丘!圣弟子如成就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五~六

于法……于僧……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如是世尊说示。如是善逝说已,师说曰:

 有信有戒有净信

 若以如是观法者

 时经安乐之梵行

 而于究尽可得至

[三]第三 长寿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其时,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得重患。

时,长寿优婆塞告乃父树提居士曰:

“居士!去至世尊住处,至已,以我语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云:‘大德!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得重患,彼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并白:‘愿大德世尊哀愍,去至长寿优婆塞住宅。’”

“唯唯!吾儿!”

树提居士应诺长寿优婆塞,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方。

坐于一方之树提居士,白世尊曰:

“大德!长寿优婆塞因病而困苦,得重患。彼向世尊之足行头面礼,彼白曰:‘愿大德世尊哀愍之,请至长寿优婆塞住宅。’”世尊默然听许。

时,世尊着下衣、持衣钵,来至长寿优婆塞住宅。至已,就设座。坐已,世尊对长寿优婆塞言曰:

“长寿!能忍否?能耐否?苦受有退不进、知减退不知增进否?”

“大德!难忍,难耐,病苦有进无退,知增进而不知减退。”

“长寿!然则汝当如是学:‘我于佛成就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长寿!汝当如是而学。”

“大德!世尊所说之四预流支,于我而有,我亦与此法俱有。大德!我于佛成就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长寿!然汝依此四预流支,更当修习六顺明分法。

长寿!汝于此一切诸行,当作无常观,无常即苦想,苦即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而住。长寿!汝当如是学。”

“大德!世尊所说之六顺明分法,于我有之,我亦与此法俱有。大德!我于一切诸行,以无常而观。无常即苦想,苦即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而住。

大德!然则我灭后,但念令此树提居士灭困惑。”

树提居士曰:

“吾儿长寿!勿作如是念。吾儿长寿!唯对世尊之所说,当善作意。”

一〇

时,世尊如是对长寿优婆塞教诫后,即从座起离去。

一一

时,长寿优婆塞于世尊离去未久,即告命终

一二

时,有众多之比丘,来至世尊之住在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长寿优婆塞略受世尊教诫后,即已命终。彼往何趣?受何之生耶?”

“诸比丘!长寿优婆塞为贤明,于法随法行,以法事不恼于我。

一三

诸比丘!长寿优婆塞依五下分结尽,为化生者也,于彼处般涅槃,由彼世得不还之法。”

[四]第四 舍利弗(一)

一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阿难,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时,具寿阿难于夕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舍利弗住处,至已,与具寿舍利弗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对依何法成就之彼众生,世尊予以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记别耶?”

“友!对依四法成就之彼众生,世尊予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何为四法耶?

友!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友!对依此四法成就之彼众生,世尊予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

[五]第五 舍利弗(二)

※二

时,具寿舍利弗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曰:

“舍利弗!预流支、预流支之谓者,舍利弗!以何为预流支耶?”

“大德!亲近善士为预流支,听闻正法为预流支,如理作意为预流支,法随法行为预流支。”

“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亲近善士为预流支,听闻正法为预流支,如理作意为预流支,法随法行为预流支。

舍利弗!谓流、流者,舍利弗!以何为流耶?”

“大德!八支圣道为流也,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

“善哉、善哉!舍利弗!八支圣道为流,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住、正念、正定是。

舍利弗!谓预流者、预流者,舍利弗!以何为预流者耶?”

“大德!成就此八支圣道者,名之为预流者,某甲名、某甲姓之具寿。”

“善哉!善哉!舍利弗!成就此八支圣道者,名之为预流者,某甲名、某甲姓之具寿。”

[六]第六 工匠

舍卫城因缘。

其时,众多之比丘作世尊之衣,思念:“于三月后,世尊将整衣出外游行。”

其时,有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因所需要而住于萨道卡(Sadhuka)村。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闻说:“众多之比丘为世尊做衣服,思念:‘于三月后,世尊将整衣出外游行’。”

时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令一男子伫立一旁,并告之曰:

“男子!汝若见世尊、应供、正等觉者到来,即告我等。”

彼男子伫立二三日,始见世尊由远方来,见已,来至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住处。至已,向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曰:

“大德!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来矣。”

时,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随从于世尊之后。

时,世尊离道路来至一树下。至已,就坐设座。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再次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工匠梨师达多与富兰那,白世尊曰:

“大德!闻世尊离舍卫城欲往拘萨罗游行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大德!闻世尊离舍卫城至拘萨罗游行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

大德!闻世尊离拘萨罗欲往摩罗游行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大德!闻世尊离拘萨罗游行至摩罗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

一〇

大德!闻世尊由摩罗游行欲往跋耆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大德!闻世尊由摩罗游行至跋耆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

一一

大德!闻世尊由跋耆游行欲往伽尸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大德!闻世尊由跋耆游行至伽尸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

一二

大德!闻世尊由伽尸游行欲往摩竭陀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大德!闻世尊由伽尸游行至摩竭陀时,以世尊远离我等而不悦、有忧。

一三

大德!闻世尊由摩竭陀游行欲往伽尸时,以世尊接近我等,欢悦而喜。大德!闻世尊由摩竭陀游行至伽尸时,以世尊接近我等,欢悦而喜。

一四

大德!闻世尊由伽尸……至跋耆……乃至……

一五

……由跋耆……至摩罗……乃至……

一六

……由摩罗……至拘萨罗……乃至……

一七

大德!闻世尊由拘萨罗游行往舍卫城时,以世尊接近我等,欢悦而喜。大德!闻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时,以世尊接近我等,大悦而大喜。”

一八

“工匠!然则在家为愦挠,是尘垢处;出家为空闲。工匠!应勿放逸。”

一九

“大德!比我等之愦挠,更为愦挠、更愦挠之类尚有。”

“工匠!何为比汝等之愦挠,更为愦挠、更愦挠之类耶?”

二〇

“大德!拘萨罗王波斯匿欲往游园时,我等调御拘萨罗王波斯匿乘用之象,并将拘萨罗王波斯匿可爱可意之宫女,载之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大德!彼姊妹有如是香,犹如掀开之香箧、亦如香庄严之王女。大德!彼姊妹若是身触则如绵,犹如绵花、亦如生长于安乐之王女。大德!其时,应护象,应护彼姊妹,自亦应相护。

二一

大德!我等于彼姊妹,并不认有起恶心。大德!然此愦挠为比[在家]更为愦挠、更愦挠之类。”

二二

“工匠!然而在家为愦挠,是尘垢处;出家为空闲。工匠!应勿放逸。

二三

工匠!圣弟子成就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二四

工匠!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法……于僧……

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于家而住,常布施、自布施。以弃舍为喜,于乞应施,以布施、以部分布施为喜。

工匠!圣弟子对此四法成就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二五

工匠!汝等于佛成就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于法……于僧……

在家如有少分之施物者,则皆于具戒者、善法者,无有差别。

二六

工匠!于汝等之意云何?于布施,与汝等同等者,于拘萨罗国中有若干耶?”

二七

“大德!幸哉!福哉!世尊如是对我等之示知。”

[七]第七 鞞纽多罗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拘萨罗国,入一名曰鞞纽多罗之拘萨罗婆罗门村。

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闻:“释子沙门瞿昙,乃由释种出家,与大比丘众俱,游行拘萨罗国至鞞纽多罗。又彼尊者瞿昙扬如是善名称,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于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众,说自证知、现证,彼对初善、中善、后善,说示义理文句具足之法,显示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善哉!得见如是之应供者。”

时,彼鞞纽多罗之婆罗居士,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者有之,与世尊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者有之,向世尊合掌坐于一面者有之,于世尊面前,告以姓名,坐于一面者有之,或默然坐之者亦有。

坐于一面之彼鞞纽多罗婆罗门居士,白世尊曰:

“尊瞿昙!我等有如是之欲、之志、之意趣,曰:于有多儿之愦乱处而住,受有迦尸衣、栴檀,持有华鬘、香、涂香,享有金银,死后命终,生于善趣天世。尊瞿昙!请为有如是之欲、之志、之意趣之我等,说示法要,以使我等,得住于多儿之愦乱处,受有迦尸衣、栴檀,持有华鬘、香、涂香,享有金银,死后命终,得生善趣天世。”

“居士等!我对汝等说自利之法门,且谛听,当善作意,我即当说。”

“唯唯!大德!”

彼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应诺世尊。

世尊说示曰:

“居士等!何为自利法门耶?

居士等!于此,圣弟子当如是思择:‘我欲生、不欲死,欲乐而厌苦。我欲生、不欲死,欲乐而厌苦,若有夺我命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他亦欲生、不欲死,欲乐而厌苦,若我夺其命者,则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杀生,并劝他亦离杀生,赞叹离杀生。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于我所不与而盗取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对他之所不与而盗取者,则我非为可爱、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于不与取,并劝他亦离不与取,赞叹离于不与取。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若有与我妻交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与他妻交者,则我不为可爱、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于欲邪行,并劝他亦离于欲邪行,赞叹离于欲邪行。如是身行之边际清净。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若有以虚诳语损我利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以虚诳语损他之利者,则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虚诳语,并劝他亦离虚诳语,赞叹离虚诳语。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

一〇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若有以离间语,使我与友背离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以离间语,使他与友背离者,则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离间语,并劝他亦离离间语,赞叹离离间语。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

一一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若有对我出粗恶语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对他出粗恶语者,则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粗恶语,并劝他亦离粗恶语,赞叹离粗恶语。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

一二

居士等!复次,圣弟子如是思择:‘若有对我出杂秽语者,则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若我对他出杂秽语者,则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于他亦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将于我为不可爱、不可意之法,我云何加诸于他耶?’如是思择,则自离杂秽语,并劝他亦离杂秽语,赞叹离杂秽语。如是语行之边际清净。

一三

彼时,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一四

于法成就证净,曰:‘世尊之法为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

一五

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此谓四双八辈者是。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一六

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一七

居士等!圣弟子成就此七正法故,依此四愿处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成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一八

如是说示已。鞞纽多罗之婆罗门居士,白世尊曰:

“稀有哉!尊瞿昙!……乃至……我等归依世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我等,自今日始,至命终止,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八]第八 繁耆迦精舍(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那梨迦村之繁耆迦精舍。

时,具寿阿难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白世尊曰:

“大德!一名遮楼之比丘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大德!一名难陀之比丘尼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大德!一名须达之优婆塞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大德!一名善生之优婆塞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

“阿难!遮楼比丘命终,依诸漏尽,于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阿难!难提比丘尼命终,彼五下分结遍尽,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不还此世。阿难!须达优婆塞命终,三结遍尽,贪瞋痴弱而为一来,唯一之来此世,作苦之边际。阿难!善生优婆夷命终,依三结遍尽,而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阿难!为人,命终并非稀有事,各各命终时,来我处问此义,阿难!此对如来是愦乱。阿难!故命名曰法镜,而说法门。圣弟子成就于此,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阿难!圣弟子成就何之法镜法门,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

阿难!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阿难!圣弟子成就此法镜法门,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九]第九 繁耆迦精舍(二)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曰阿育之比丘已命终矣,彼往何趣?受何之生耶?大德!曰阿育之比丘尼已命终矣,彼往何趣?受何之生耶?大德!曰阿育之优婆塞已命终矣,彼往何趣?受何之生耶?大德!曰阿育之优婆夷已命终矣,彼往何趣?受何之生耶?”

三~六

“阿难!阿育比丘命终,依诸漏尽,对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同前经之因缘)

阿难!如成就此法镜法门,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一〇]第十 繁耆迦精舍(三)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曰罽迦舍之那梨迦优婆塞已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大德!曰佉楞迦罗之那梨迦优婆塞……曰尼迦吒之那梨迦优婆塞……曰迦多梨沙婆……曰他梨舍㝹……曰薮达利舍㝹……曰跋陀罗……曰须跋陀罗之那梨迦优婆塞,已命终矣,彼往何之趣?受何之生耶?”

“阿难!罽迦舍优婆塞命终,五下分结尽,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自彼世不还。阿难!佉楞迦罗……尼迦吒……迦多梨沙婆……他梨舍㝹……薮达利舍㝹……跋陀罗……须跋陀罗优婆塞命终,五下分结尽,而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自彼世不还。

阿难!五十余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五下分结遍尽,为化生,于彼处般涅槃,自彼世不还。阿难!九十余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三结遍尽,贪瞋痴弱,而为一来,唯一来此世,住苦之边际。阿难!五百六之优婆塞于那梨迦命终,依三结遍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阿难!为人,命终并非稀有事,各各命终时,来我处问此义,阿难!此对如来是惯乱。阿难!故为说名曰法镜之法门。圣弟子成就于此,若欲者,则自记别,以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阿难!圣弟子成就何之法镜法门,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

阿难!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乐,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阿难!圣弟子如成就此法镜法门,若欲者,则自记别,得:‘地狱尽、畜生尽、饿鬼趣尽、恶生恶趣尽、堕处尽,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第一 鞞纽多罗品(终)

此中摄颂曰:

 王以及预流

 长寿舍利弗

 工匠鞞纽罗

 繁耆迦精舍

第二 千品(王园品)

[一一]第一 千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王园。

时,千比丘尼众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

时,世尊告立于一面之诸比丘尼曰:

“诸比丘尼!圣弟子如成就四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尼!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五~六

于法……于僧……

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乐,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尼!圣弟子如成就此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一二]第二 婆罗门

一~二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诸婆罗门施设有名曰向上之道,以劝导弟子曰:‘男子!晨朝起,往赴于东面,不避坑坎、不避堆阜、不避橛、不避荆地、不避污水溜、不避下水路,于堕处可遇死。男子!如是身坏命终,往生善趣、天世。’

诸比丘!此诸婆罗门之愚道、痴道,而不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诸比丘!我亦于圣者之律,施设向上之道,且资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诸比丘!何种向上之道,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对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此为向上之道,一向资于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一三]第三 阿难

一时,具寿阿难与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时,具寿舍利弗夕时由宴默起,来至具寿阿难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感铭、欢喜之语,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安住断几何之法?成就几何之法?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

“友!依断四法、成就四法,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友!若对佛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圣弟子对佛不作如是诽谤。友!对佛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世,彼对佛如是证净,谓:‘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友!若对法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圣弟子对法不作如是诽谤。友!对法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世,彼对法如是证净,谓:‘世尊之法乃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

友!若对僧成就诽谤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圣弟子对僧不作如是诽谤。友!对僧成就证净之有闻圣弟子,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世,彼对僧作如是证净,谓:‘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此谓四双八辈。此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友!若成就破戒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圣弟子不作如是破戒。友!若成就圣者之所乐戒,有闻圣弟子身坏命终后生善趣、天世,彼作如是圣者之所乐戒持,谓: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能发三摩地。

友!依于断除此四法、成就此四法者,世尊对如是此等众生记别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一四]第四 恶趣(一)

※三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圣弟子,超越一切恶趣之怖畏。以何为四法耶?

四~七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对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超越一切之恶趣怖畏。”

[一五]第五 恶趣(二)

※三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圣弟子,超越一切恶趣、堕处之怖畏。以何为四法耶。

四~七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对佛成就证净……乃至……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超越一切恶趣、堕处之怖畏。”

[一六]第六 朋友(一)

※三

“诸比丘!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则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四预流支。以何为四预流支耶?

对佛,应劝导于习住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乐,不执取,能发三摩地之戒,劝导习住。

诸比丘!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则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此四预流支。”

[一七]第七 朋友(二)

※三

“诸比丘!汝等思念有应所哀愍、应所听闻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应对彼等劝导于习住四预流支。以何为四预流支耶?

对佛,应劝导习住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诸比丘!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之四大或有变异,但对佛成就证净之圣弟子无有变异。此中,对佛成就证净之圣弟子,生于地狱、畜生、饿鬼趣之变异者为无有此理。

五~六

对法……对僧……

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于能发三摩地之戒,劝导习住。诸比丘!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之四大或有变异,但成就圣者之所乐戒之圣弟子无有变异。此中,成就圣者之所乐戒之彼圣弟子,生于地狱、畜生、饿鬼趣之变异者为无有此理。

诸比丘!汝等思念应所哀愍、应所听闻之朋友,亲戚、血族,诸比丘!汝等则应对彼等,劝导对此四预流支之习住。”

[一八]第八 天上游行(一)

舍卫城因缘。

时,具寿大目犍连譬如力士之屈臂伸、伸臂屈,以如是之快速没于祇树林,现于忉利天。

时,众多之忉利诸天,来至具寿大目犍连处。至已,敬礼具寿大目犍连,立于一面。时,具寿大目犍连对立于一方之彼诸天曰:

“友等!善哉!对佛以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友等!对佛因成就证净,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世。

五~六

友等!善哉!对法……对僧……

友等!善哉!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友等!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世。”

“尊者目犍连!善哉!对佛以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尊者目犍连!对佛因成就证净,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世。

九~一一

尊者目犍连!善哉!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尊者目犍连!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世。”

[一九]第九 天上游行(二)

一时,具寿大目犍连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一一

时,具寿大目犍连、譬如力士之……乃至……于此有一类之有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世……乃至……

[二〇]第十 天上游行(三)

※二

时,世尊譬如力士之屈伸臂、伸臂屈,以如是之速,没于祇树林,现于忉利天。

时,众多之忉利诸天,来至世尊处。至已,敬礼世尊,立于一面。时,世尊对立于一面之彼诸天曰:

四~七

“友等!善哉!对佛以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友等!对佛因成就证净,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友等!善哉!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友等!因成就圣者之所乐戒,如是,于此有一类之有情,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八~一一

“尊者!善哉!对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尊者!因于佛成就证净,如是,于此有一类众生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尊者!善哉!对法……对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尊者!因成就圣者所乐之戒,如是此众生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第二 千品(终)

摄颂曰:

 千与婆罗门

 阿难二恶趣

 二朋支乃至

 三天上游行

第三 百手品

[二一]第一 摩诃男(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时,释氏摩诃男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此迦毗罗卫城乃富饶、丰乐而民多、人集,是愦闹。大德!我对世尊或意修习之比丘奉仕已,日夕时分,入迦毗罗卫城,遇狂奔之象、遇狂奔之马、遇狂奔之乘、遇狂奔之车、遇狂奔之人。大德!其时,忘失世尊之念、忘失法之念、忘失僧之念。大德!我思念:若我其时命终者,将往何之趣?享何之生耶?”

“摩诃男!勿恐,摩诃男!勿怖。于汝无恶死、恶命终。摩诃男!若于长夜,其心对信遍修、其心对戒遍修、其心对所闻遍修、其心对施舍遍修、其心对慧遍修者,则此有色,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集、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法之身,则为鸦所啖、为鹫所啖、为鹰所啖、为狗所啖、为野干所啖、为种种生类所啖。然于长夜,对信遍修、对戒遍修、对所闻遍修、对施舍遍修、对慧遍修者,则心为上升、胜进。

摩诃男!譬如有人,将酥瓶、油瓶投入深水池坏之,其破片瓦石虽沈,其酥、油则上升、胜进。摩诃男!如是,若于长夜,其心对信遍修、其心对戒遍修、其心对所闻遍修、其心对施舍遍修、其心对慧遍修者,则此有色,四大之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集、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破法之此身,为鸦所啖、为鹫所啖、为鹰所啖、为狗所啖、为野干所啖、为种种生类所啖。然于长夜,对信遍修、对戒遍修、对所闻遍修、对施舍遍修、对慧遍修者,则心为上升、胜进。

摩诃男!汝于长夜,其心对信遍修、其心对戒遍修、其心对所闻遍修、其心对施舍遍修、其心对慧遍修。摩诃男!勿恐,摩诃男!勿怖。于汝无恶死、恶命终。”

[二二]第二 摩诃男(二)

如是我闻……乃至……

时,释氏摩诃男……乃至……

大德!此迦毗罗卫城……乃至……

“摩诃男!勿恐,摩诃男!勿怖。于汝无恶死、恶命终。摩诃男!成就四法之圣弟子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以何为四法耶?

摩诃男!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摩诃男!譬如有树,其向东、倾东、临东,若将其根截之则倒向何方耶?”

“大德!必是其所向倾临之方。”

“摩诃男!如是,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

[二三]第三 沙陀

迦毗罗卫城因缘。

时,释氏摩诃男来至释氏沙陀处,至已,对释氏沙陀曰:

“沙陀!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

“摩诃男!是知于人成就三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三法耶?

摩诃男!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成就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此谓四双八辈。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摩诃男!是知于人成就此三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摩诃男!汝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

“沙陀!我知于人成就四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何为四法耶?

沙陀!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沙陀!我知于人如成就此四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稍待,摩诃男!稍待,摩诃男!世尊方知此法之成就不成就。”

“沙陀!走!往世尊住处,至已,向世尊将此义奉告。”

时,释氏摩诃男与释氏沙陀,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我来至释氏沙陀住处,至已,对释氏沙陀言曰:‘沙陀!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耶?’大德!作如是言,释氏沙陀对我言曰:‘摩诃男!当知于人成就三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涅槃。摩诃男!汝可知于人成就几何之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趣耶?’

大德!作如是言,我对释氏沙陀言曰:‘沙陀!我知于人成就四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沙陀!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沙陀!我知于人如成就此四法,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大德!作如是言,释氏沙陀对我言曰:‘稍待,摩诃男!稍待,摩诃男!世尊方知此法之成就不成就。’

一〇

大德!于此法事之起,如一方为世尊,一方为比丘众者,我则随顺世尊。大德!我如是信为记。

一一

大德!于此法事之起,如一方为世尊,一方为比丘众、比丘尼众者,我则随顺世尊。大德!我如是信为记。

一二

大德!于此法事之起,如一方为世尊,一方为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者,我则随顺世尊。大德!我如是信为记。

一三

大德!于此法事之起,如一方为世尊,一方为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优婆夷者,我则随顺世尊。大德!我如是信为记。

一四

大德!于此法事之起,如一方为世尊、一方为比丘众、比丘尼众、优婆塞、优婆夷、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者,我则随顺世尊。大德!我如是信为记。”

一五

“沙陀!对如是言之释氏摩诃男,汝作何言耶?”

“大德!对如是言之释氏摩诃男,我无何所言,但除妙与善。”

[二四]第四 百手(一)

迦毗罗卫城因缘。

其时,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

于此有众多之释氏集合,作私语,愤怒、毁议曰:

“是稀有、未曾有者,今此处谁非为预流者?所以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而释氏百手曾犯戒饮酒。”

时,释氏摩诃男来至世尊之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于此,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作‘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大德!于此,众多之释氏集合,作私语,愤怒、毁议,而谓:‘是希有、未曾有者,今此处谁非预流者?所以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作“是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记别,而释氏百手曾犯戒饮酒。’”

“摩诃男!若于长夜为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者,则云何往堕处耶?

摩诃男!若予正说,于长夜为优婆塞,谓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释氏百手应如是正说,摩诃男!释氏百手于长夜为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云何往堕处耶?

摩诃男!于此有一类之人,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成就捷慧、速慧而解脱。彼依诸漏尽,对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虽成就捷慧、速慧而不得解脱。彼依五下分结尽成为化生,于彼处则解脱,由彼世不归还。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不得捷慧、不得速慧而不得成就解脱。彼三结尽,贪瞋痴弱,为一来,而唯一来此世作苦之边际。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一〇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不得捷慧、不得速慧而不得成就解脱。彼依三结尽,而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一一

摩诃男!此处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不得成就证净、于法不得成就证净、于僧不得成就证净,不得捷慧、不得速慧,不得成就解脱。然彼具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之诸法,又能对如来所说之法,以慧少分观察。摩诃男!此人则不往地狱、不往畜生、不往饿鬼趣、不往恶生恶趣、堕处。

一二

摩诃男!此处又一类之人,于佛不得成就证净、于法不得成就证净、于僧不能成就证净,不得捷慧、不得速慧,不得成就解脱。然彼具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又以如来为唯所信、唯所爱乐。摩诃男!此人不往地狱、不往畜生、不往饿鬼趣、不往恶生恶趣、堕处也。

一三

摩诃男!若彼诸大众了知善说与恶说,则我为彼诸大众记别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况释氏百手耶?摩诃男!释氏百手临命终时受戒也。”

[二五]第五 百手(二)

迦毗罗卫城因缘。

其时,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以“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记别之。

此处众多之释氏集合,作私语,愤怒、毁议曰:

“是稀有、未曾有者,于今此处任何人谁非预流者?所以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以‘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记别之。释氏百手于戒并未成圆满。”

时,释氏摩诃男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于此,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以‘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记别之。大德!于此,众多之释氏集合,作私语,愤怒、毁议曰:‘是稀有、未曾有者,今此处谁非预流者?所以释氏百手命终,世尊对彼以“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记别,而释氏百手于戒并未成圆满。’”

“摩诃男!若于长夜为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云何往堕耶?

摩诃男!若予正说,谓于长夜为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则释氏百手正说应如是而言,摩诃男!释氏百手于长夜为优婆塞,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云何往堕处耶?

摩诃男!于此有一类之人,于佛一向笃信,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也。’于法……于僧……捷慧、速慧而成就解脱。彼依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摩诃男!此人则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一向笃信,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捷慧、速慧,但不得成就解脱。彼依五下分结尽,得中般涅槃……得损害般涅槃……得有行般涅槃……得无行般涅槃……得上流而至色究竟天。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一向笃信,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不成捷慧、不成速慧,不得成就解脱。彼三结尽,贪瞋痴弱,为一来而唯一来此世作苦之边际。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一〇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一向笃信,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不成捷慧、不成速慧,不得成就解脱。彼依三结尽,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摩诃男!此人已解脱地狱、解脱畜生、解脱饿鬼趣、解脱恶生、恶趣、堕处。

一一

摩诃男!此处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不成笃信、于法不成笃信、于僧不成笃信,不成捷慧、不成速慧,不得成就解脱,然彼具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之诸法,又能对如来所说之法,以慧少分予观察。摩诃男!此人不往地狱、不往畜生、不往饿鬼趣、不往恶生、恶趣、堕处。

一二

摩诃男!于此又有一类之人,于佛不成笃信、于法不成笃信、于僧不成笃信,不成捷慧、不成速慧,不得成就解脱。然彼具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之诸法,又以如来为所唯信、唯所爱乐。摩诃男!此人不往地狱、不往畜生、不往饿鬼趣、不往恶生、恶趣、堕处。

一三

摩诃男!譬如未除农作根碴之恶田、恶地,种子为坏、腐、为风热所损,无核,未善予贮藏,又逢天不降雨,彼种子得能生长增广耶?”

“大德!不能。”

“摩诃男!如是,于此恶说、恶示之法,不成出离、不资寂静,非正等觉者之所说,称为恶田。于此法之弟子,法随法行、和敬行、随法行而住,称为恶种子。

一四

摩诃男!譬如已除农作根碴之良田、良地,种子不坏、不腐、不为风热所损,有核,善为贮藏,又正逢天雨,彼种子能生长增广耶?”

“大德!实然。”

“摩诃男!如是,于此法之善说、善示、出离、资于寂静,为正等觉者之所说,称为良田。于此法之弟子,法随法行、和敬行、随法行而住,称为良种子。况释氏百手耶?摩诃男!释氏百手临命终时,圆满戒行。”

[二六]第六 破戒(一)

舍卫城因缘。

其时,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困苦重患。

时,给孤独居士告一男子曰:

“男子!往具寿舍利弗住处,至已,以我语对具寿舍利弗之足行头面礼,言:‘大德!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彼向具寿舍利弗之足行头面礼。’又曰:‘大德!愿具寿舍利弗来给孤独居士住处,以哀愍故。’”

“唯唯!大德!”

彼男子应诺给孤独居士后,前往具寿舍利弗住处。至已,礼敬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男子,向具寿舍利弗言曰:

“大德!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彼向具寿舍利弗之足行头面礼。又曰:‘大德!愿具寿舍利弗来给孤独居士住处,以哀愍故。’”

具寿舍利弗默然允许。

时,具寿舍利弗晨朝时分,着下衣、持衣钵,以具寿阿难为随从沙门,往给孤独居士家。至已,就设座。坐已,具寿舍利弗语给孤独居士曰:

“居士!能忍否?可耐否?苦受退而不进,知减退而不知增进否?”

“大德!难忍、难耐,痛苦有进而无退、知增进而不知减退。”

“居士!若于佛成就不信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于佛,则无如是之不信。居士!汝于佛具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汝自思于佛具此证净,则苦受将忽止。

居士!若于法成就不信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于法,则无如是不信。居士!汝于法具证净,曰:‘世尊之法为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汝自思于法具此证净,则苦受将忽止。

居士!若于僧成就不信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于僧,则无如是不信。居士!汝于僧具证净,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此谓四双八辈。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汝自思于僧具证净,则苦受将忽止。

居士!若成就破戒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破戒。居士!汝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能发三摩地之戒,汝自思具圣者之所乐此戒,则苦受将忽止。

一〇

居士!若成就邪见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见。居士!汝具正见,汝自思此正见,则苦受将忽止。

一一

居士!若成就邪思惟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思惟。居士,汝具正思惟,汝自思具此正思惟,则苦受将忽止。

一二

居士!若成就邪语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语。居士!汝具正语,汝自思具此正语,则苦受将忽止。

一三

居士!若成就邪业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业。居士!汝具正业,汝自思具此正业,则苦受将忽止。

一四

居士!若成就邪命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命。居士!汝具正命,汝自思具此正命,则苦受将忽止。

一五

居士!若成就邪精进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精进。居士!汝具正精进,汝自思具此正精进,则苦受将忽止。

一六

居士!若成就邪念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念。居士!汝具正念,汝自思具此正念,则苦受将忽止。

一七

居士!若成就邪定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定。居士!汝具正定,汝自思具此正定,则苦受将忽止。

一八

居士!若成就邪智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智。居士!汝具正智,汝自思具此正智,则苦受将忽止。

一九

居士!若成就邪解脱之无闻异生,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汝无如是邪解脱。居士!汝具正解脱,汝自思具此正解脱,则苦受将忽止。”

二〇

时,给孤独居士之苦受忽止。

二一

时,给孤独居士向具寿舍利弗与具寿阿难,自将釜中饮食予以供养。

二二

时,给孤独居士见具寿舍利弗食讫,手离钵,乃取一低床几,坐于一面。

二三

时,具寿舍利弗对坐于一面之给孤独居士,以此偈随喜:

 于如来之信心

 于不动善安立

 称赞圣者之乐

 于戒当自善持

 于僧伽生信乐

 于所见之直人

 其活命为不空

 得名之为不贫

 故贤者仅以佛

 念念持佛之教

 精勤信心持戒

 勉励净信法见

二四

时,具寿舍利弗以此偈随喜给孤独居士,乃从座而起离去。

二五

时,具寿阿难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曰:

二六

“阿难!汝晨朝由何处来耶?”

“大德!具寿舍利弗对给孤独居士作如是教诫。”

“阿难!舍利弗为贤者、大慧者,所以以四预流支予分别十相。”

[二七]第七 破戒(二)

舍卫城因缘。

其时,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重患困苦。

三~四

时,给孤独居士告一男子曰:

“男子!往具寿阿难住处,至已,以我语向具寿阿难之足行头面礼曰:‘大德!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彼向具寿阿难之足行头面礼。’又曰:‘大德!愿具寿阿难能来给孤独居士住处,以哀愍故。’”

“唯唯!大德!”

彼男子应诺给孤独居士,往具寿阿难住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难,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男子白具寿阿难曰:

“大德!给孤独居士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彼向具寿阿难之足行头面礼。又曰:‘大德!愿具寿阿难能来给孤独居士住处,以哀愍故。’”

具寿阿难默然许诺。

时,具寿阿难晨朝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往给孤独居士住处。至已,就所设座。坐已,具寿阿难言给孤独居士曰:

“居士!能忍否?可耐否?苦受退而不进,知减退而不知增进否?”

“大德!难忍、难耐,痛苦有进无退、知增进而不知减退。”

“居士!于成就四法之无闻异生,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以何为四法耶?

居士!于此有无闻之异生,于佛成就不信,又自思于佛具此不信故,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

居士!又无闻之异生,于法成就不信,又自思于法具此不信故,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

居士!又无闻之异生,于僧成就不信,又自思于僧具此不信故,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

居士!又无闻之异生,成就破戒,又自思具此破戒故,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

居士!对此四法成就之无闻异生,有惊惧、怖畏之后世,故畏命终。

居士!于成就四法之有闻圣弟子,无惊惧、怖畏之后世,故不畏命终。以何为四法耶?

居士!于此有闻之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又自思于佛具此证净故,无惊惧、怖畏之后世,故不畏命终。

居士!又有闻之圣弟子,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成就不执取之戒。又自思具圣者所乐之戒故,无惊惧、怖畏之后世,故不畏命终。

居士!对此四法成就之圣弟子,无惊惧、怖畏之后世故,不畏命终。”

“大德阿难!我不畏惧。云何而畏耶?大德!我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大德!在家和敬之戒,世尊之所说,我自观未少有所缺。”

一〇

“居士!幸哉!居士!福哉!居士!汝当记别为预流果。”

[二八]第八 怨仇

舍卫城因缘。

时,给孤独居士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给孤独居士曰:

“居士!圣弟子当止息五种怖畏、怨仇,成就四种预流,以慧善观圣理,善通达时,若心欲者,则自得记别,而曰:‘于我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堕处灭尽,而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以何为五种怖畏、怨仇之止息耶?

居士!杀生者,缘杀生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于来世生怖畏、怨仇,心中受苦忧。离杀生者,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不与取者,缘不与取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于来世生怖畏、怨仇,心中受苦忧。离不与取者,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邪淫者,缘邪淫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于来世生怖畏、怨仇,心中受苦忧。离邪淫者,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妄语者,缘妄语而于现法生怖畏、怨仇,于来世生怖畏、怨仇,心中受苦忧。离妄语者,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居士!饮酒者,缘饮酒而于现世生怖畏、怨仇,于来世生怖畏、怨仇,心中受苦忧。离饮酒者,则如是之怖畏、怨仇止息。

此为五种怖畏,怨仇之止息。

以何为成就四种预流支耶?

居士!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此为成就四种预流支。

以何为慧善观圣理,善通达之耶?

居士!于此有圣弟子,对缘善作意,而曰:‘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谓:缘无明生行,缘行生识,缘识生名色,缘名色生六处,缘六处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渴爱,缘可爱生取,缘取生有,缘有生生,缘生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为一切苦蕴之集起。又:无明无余离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处灭,六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渴爱灭,渴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此为一切苦蕴之灭。

此为以慧善观圣理,善通达。

居士!圣弟子于此五种怖畏、怨仇当止息,成就此四种预流支,以慧善观圣理,善通达时,若心欲者,则自得记别,而曰:‘于我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堕处灭尽,而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二九]第九 怖畏

舍卫城因缘。

时,有众多之比丘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曰:

三~六

“诸比丘!于圣弟子……乃至……(准前经)

诸比丘!圣弟子于五种怖畏、怨仇当止息,成就此四种预流支,以慧善观圣理,善通达时,若心欲者,则自得记别,而曰:‘于我地狱灭尽、畜生灭尽、饿鬼趣灭尽、恶生恶趣、堕处灭尽,而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三〇]第十 离车

一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

时,离车大臣难陀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离车大臣难陀曰:

“难陀!成就四法之圣弟子,为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难陀!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难陀!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为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难陀!又,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与天、人之寿相应,与天、人之色相应,与天、人之乐相应,与天、人之称相应,与天、人之增上力相应。

难陀!此非我闻于他之沙门、婆罗门所说之,乃我自知、自见、自悟而说。”

如是说时,有一男子对离车大臣难陀曰——

“大德!是沐浴之时矣。”

[难陀答曰:]“无须于外面之沐浴,以内自之沐浴为已足。此乃谓于世尊之信心。”

第三 百手品(终)

此中摄颂曰:

 二之摩诃男

 沙陀二百手

 二破戒怨仇

 怖畏与离车

 以十说此品

第四 福德润泽品

[三一]第一 润泽(一)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有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处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为第一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成就证净,而曰:‘世尊之法为善说、现见、不时、来见、引导、智者应自知。’

此为第二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僧成就证净,而曰:‘世尊之声闻众为妙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直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应理行者、世尊之声闻众为和敬行者,谓四双八辈。世尊之声闻众为应请、极应请、应供养、应合掌、世间无上福田。’

此为第三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此为第四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三二]第二 润泽(二)

※二

“诸比丘!有四之福泽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为第一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四~五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

诸比丘!又,圣弟子以离悭吝之垢秽心住于家,常施、亲手施、喜弃舍、应乞、喜于分与布施。

此为第四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此为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三三]第三 润泽(三)

※二

“诸比丘!有四种福泽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以何为四耶?

三~五

诸比丘!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为第一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

具慧以圣决择而顺正苦尽,成就生灭慧。

此为第四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诸比丘!此为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

[三四]第四 天道(一)

舍卫城因缘。

“诸比丘!诸天之天道有四,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为诸天之第一天道,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

四~六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此为诸天之第四天道,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

诸比丘!诸天之天道有此四种,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

[三五]第五 天道(二)

※二

“诸比丘!诸天之天道有四,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思择:‘以何为诸天之天道耶?’知:‘我闻说,诸天以无恚为最上。我亦于或无怖或能安者,不起瞋恚,必成就天道之法而住。’

此为诸天之第一天道,能令未清净之众生得清净,未洁白之众生得洁白。

四~五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

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可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彼思择:‘如何为诸天之道耶?’知:‘我闻诸天以无恚为为最上。我于或怖或安者,不起瞋恚,必成就天道之法而住。’

此诸天之天道有四,未清净之众生而令清净;未洁白之众生而令洁白。

诸比丘!于诸天之道有此回,未清净之众生而令清净;未洁白之众生而令洁白。”

[三六]第六 朋辈

※二

“诸比丘!若成就四法者,诸天欢喜,而称说为朋辈。何者为四耶?

诸比丘!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曰:‘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诸天于佛成就证净,此处殁后,往生彼处者,如是思惟:‘我等于佛成就证净,于彼处殁,而生来此处,圣弟子亦如是,于佛成就证净,当来诸天之处。’

四~五

诸比丘!又于法……于僧……

成就圣者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可执取、]能发三摩地之戒。诸天成就圣者所乐戒,于此处殁,往生彼处者,如是思惟:‘我等成就圣者所乐之戒,于彼此处殁,来生此处,圣弟子亦如是,成就圣者所乐之戒,当来诸天之处。’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者,诸天欢喜,称说为朋辈。”

[三七]第七 摩诃男

一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时,释氏摩诃男来至世尊住处,至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耶?”

“摩诃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故,摩诃男!依此为优婆塞。”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戒具足耶?”

“摩诃男!优婆塞离杀生、离不与取、离邪淫、离虚诳语、离饮酒故,摩诃男!依此为优婆塞戒具足。”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信具足耶?”

“摩诃男!于此有信之优婆塞,信如来之菩提,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摩诃男!依此为优婆塞信具足。”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弃舍具足耶?”

“摩诃男!于此有优婆塞,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施、喜弃舍、应乞、喜分与布施。摩诃男!依此为优婆塞弃舍具足。”

“大德!云何为优婆塞慧具足耶?”

“摩诃男!于此有优婆塞,具慧以圣决择而顺正苦尽,成就生灭慧。摩诃男!依此为优婆塞慧具足。”

[三八]第八 雨

※二

“诸比丘!譬如山上降大雨时,水流往低处,展转山岩溪涧而满。山岩溪涧满则小池满,小池满则大池满,大池满则小河满,小河满则大河满,大河满则大海满。

诸比丘!如是圣弟子,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成就圣者所乐之戒、法,为流至彼岸,资于诸漏之尽。”

[三九]第九 沙陀

一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时,世尊于晨朝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去往释女沙陀住宅,至已,就所设座。

时,释女沙陀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时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释女沙陀曰:

“沙陀!成就四法之圣女弟子,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沙陀!于此有圣女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施、喜弃舍、应乞、喜于分布布施。

沙陀!成就此四法之圣女弟子,得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大德!世尊所说之此四预流支之法,于我为有,我亦与此法俱。大德!我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家若有少分之应施物者,则皆于具戒善法者无差别。”

“沙陀!幸哉!沙陀!福哉!沙陀!汝当记别为预流果。”

[四〇]第十 难提

一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时,释氏难提来至世尊住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难提,白世尊曰:

“大德!若于圣弟子,遍一切处皆无具四预流支者,则圣弟子名为住于放逸。”

“难提!若遍一切处皆无具四预流支者,我则将此另名为异生之数。

难提!对圣弟子之住于放逸与不住放逸,我将说,且谛听,善自作意。”

“唯唯!大德!”

释氏难提应诺世尊,世尊说曰:

“难提!云何圣弟子,住于放逸耶?

难提!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如是于佛满足证净,对更精进而不为,于昼不远离,于夜不宴默。彼如是住于放逸,则无胜喜,无胜喜则无欢喜,无欢喜则无轻安,无轻安则住于苦,有苦则不得心定,不得心定则诸法不显现,诸法不显现则入住放逸数。

难提!又,圣弟子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彼如是以圣者之所乐戒为满足,对更精进而不为,于昼不远离,于夜不宴默。彼如是住于放逸,则不得胜喜,无胜喜则无欢喜,无欢喜则无轻安,无轻安则住于苦,有苦则不得心定,不得心定则诸法不显现,诸法不显现则入住放逸之数。难陀!如是之圣弟子,住于放逸。

难提!云何之圣弟子,住于不放逸耶?

难提!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彼如是于佛满足证净,更精进而于昼远离,于夜宴默。彼如是住于不放逸,则生胜喜,有胜喜则生欢喜,意欢喜则身轻安,身轻安则受乐,有乐则心得定,得心定则诸法显现,诸法显现则入住于不放逸之数。

难提!又,圣弟子于法……于僧……对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彼如是对圣者之所乐戒不满足,更精进于昼远离,于夜宴默。彼如是住于不放逸则生胜喜,有胜喜则生欢喜,意欢喜则身轻安,身轻安则乐受,有乐则得心定,得心定则诸法显现,诸法显现则入住于不放逸之数。

难提!如是之圣弟子,住于不放逸。”

第四 福德润泽品(终)

摄颂曰:

 三种之润泽

 二种之天道

 朋辈摩诃男

 雨沙陀难提

第五 有偈福德润泽品

[四一]第一 润泽(一)

※二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四种,以何为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为福德润泽、安乐食之第一。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此为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之第四。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此四种。

诸比丘!称量成就此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之圣弟子之福德,彼成就如是量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其称量是为不易。谓入无数无量大福德聚之数。

诸比丘!譬如称量大海水,以几瓶、几百瓶、几千瓶、几百千瓶之称量,是为不易。谓入无数无量大水聚之数。诸比丘!如是称量成就此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之圣弟子之福德,彼成就如是量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其称量实不易。谓入无数无量大福德聚之数。”

世尊如是说示。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大海洋为无量

 藏宝有大怖畏

 人皆用诸河川

 广注入于大海

 饮食衣床座具

 施智者亦似此

 入此福德之流

 如川流之入海

[四二]第二 润泽(二)

※二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四种。何为四种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为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之第一。

诸比丘!又,圣弟子于法……于僧……以离悭吝、垢秽之心住于家,常施、亲手施、喜弃舍、应乞、以布施之分布为喜。此为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之第四。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此四种。

诸比丘!称量成就此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圣弟子之福德,彼成就如是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其称量是为不足。谓入于无数无量大福德聚。

诸比丘!譬如彼诸大河俱,其流之合流,谓:恒河、耶符那河、伊罗跋提河、萨罗游河,摩醯河。于彼水之称量,虽以几瓶、几百瓶、几千瓶、几百千瓶,其称量实为不易。是谓入于无数无量大水聚之数。诸比丘!如是称量成就此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之圣弟子之福德,彼成就如是量之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其称量实为不易。谓入于无数无量大福德聚之数。”

世尊如是说示。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大海洋为无量

 藏宝有大怖畏

 人皆用诸河川

 广注入于大海

 饮食衣床座具

 施智者亦似此

 入此福德之流

 如川流注入海

[四三]第三 润泽(三)

※二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四种。何为之四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于法……于僧……具慧以圣决择,而顺正苦尽,成就生灭慧。此为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之第四。

诸比丘!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有此四种。

诸比丘!称量成就此四种福德润泽、善润泽圣弟子之福德,彼成就如是福德润泽,善润泽、安乐食,其称量实为不易。谓入于无数无量大福德聚之数。”

世尊如是说示。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欲得福者须立善

 为得不死应修道

 若证法核则尽乐

 死王来时不颤惧

[四四]第四 大宝(一)

※二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圣弟子,得富饶而有大宝、大财之大名称。以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得富饶而有大宝、大财之大名称。”

[四五]第五 大宝(二)

[四六]第六 比丘

※二

“诸比丘!圣弟子成就四法者,则成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则成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四七]第七 难提

迦毗罗卫城因缘。

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释氏难提曰:

“难提!圣弟子成就四法者,则成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难提!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难提!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则成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四八]第八 跋提

迦毗罗卫城因缘……(述说来诣之次第)……

时,世尊对坐于一面之释氏跋提曰:

“跋提!圣弟子成就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跋提!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难提!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四九]第九 摩诃男

迦毗罗卫城因缘……

时,世尊言坐于一面之释子摩诃男曰:

“摩诃男!圣弟子成就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摩诃男!此处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摩诃男!圣弟子成就此四法者,则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五〇]第十 支

※二

“诸比丘!有四种预流支。以何为四预流支耶?

诸比丘!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是。

诸比丘!此为四种预流支。”

第五 有偈福德润泽品(终)

此中摄颂曰:

 三种之润泽

 二种之大宝

 比丘与难提

 跋提摩诃男

 以及支之十

第六 有慧品

[五一]第一 有偈

※二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圣弟子,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以何为四法耶?

诸比丘!于此有圣弟子,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诸比丘!成就此四法之圣弟子,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于如来之信心

 不动而善安立

 圣者之乐称赞

 于戒善自受持

 于僧伽具信乐

 所见之直心人

 其活命名之为

 不空以及不贫

 故贤者唯以佛

 之教而诚持念

 精勤信心持戒

 勉励净信法见

[五二]第二 雨安居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其时,有一比丘于舍卫城,住雨安居已,因事至迦毗罗卫城。

迦毗罗卫城之诸释氏得闻:“有一比丘于舍卫城,住雨安居已,因事至迦毗罗卫城。”

时,迦毗罗卫城之诸释氏,来至彼比丘处。至已,礼敬彼比丘,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迦毗罗卫城之诸释氏,对彼比丘言曰:

“大德!世尊无病强健否?”

“友等!世尊无病强健。”

“大德!舍利弗、目犍连无病强健否?”

“友等!舍利弗、目犍连无病强健。”

“大德!比丘众无病强健否?”

“友等!比丘众无病强健。”

“大德!于此雨安居中,有于世尊之所亲闻、亲受否?”

“友等!我由世尊所亲闻、亲受为:‘诸比丘!依诸漏尽,而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比丘少;依五下分结尽,而成为化生者,当于彼处般涅槃,由彼世得不还法之比丘多。’

友等!又,我由世尊所亲闻、亲受为:‘诸比丘!依五下分结尽,而成为化生者,于彼处般涅槃,由彼世得不还法之比丘为少;三结尽,贪瞋痴弱,成为一来,唯只一来此世,作苦边际之比丘为多。’

友等!又,我由世尊之所亲闻、亲受为:‘诸比丘!三结尽,贪瞋痴弱,成为一来,唯只一来此世,作苦之边际之比丘为少;依三结尽成为预流,堕法灭、决定、趣向等觉之比丘为多。’”

[五三]第三 达摩提那

一时,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

时,优婆塞达摩提那与五百优婆塞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优婆塞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教授我等,大德!世尊请教授我等,以使长夜得利益安乐。”

“达摩提那!然则汝等应如是学:‘如来所说之经为甚深、义甚深、出世间、空性相应,时时将此具足而住。’达摩提那!汝等应如是学。”

“大德!住于有儿童愦乱之卧处,用迦尸衣、栴檀,持鬘香、涂香,享受金银之我等,对如来所说之甚深、义甚深、出世间、空性相应之经,能时时具足而住为不易。大德世尊为依住五戒之我等,请说示上法。”

“达摩提那!然则汝等应如是学:‘我等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达摩提那!汝等应如是学。”

“大德!世尊所说四预流支之法,我等有之,我等当与此法俱存。

大德!我等于佛成就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达摩提那!汝等幸哉!达摩提那!汝等福哉!达摩提那!汝等当记别为预流果。”

[五四]第四 疾病

一时,世尊住释氏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园。

其时,众多之比丘,为世尊做衣,为“三月后,世尊整衣外出游行。”

释氏摩诃男闻得众多之比丘,为世尊做衣,为“三月后,世尊整衣将出游行。”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释氏摩诃男白世尊曰:

“大德!闻众多比丘,为世尊做衣,为‘三月后,世尊整衣将出游行。’大德!曾于世尊处有亲闻亲受‘有慧之优婆塞,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应对有慧之优婆塞教诫。’”

“摩诃男!有慧之优婆塞,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对有慧之优婆塞,应以四苏息法令得活命,而曰:‘具寿,当得活!于佛有证净,而曰:“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寿,当得活!具寿!于法……于僧……于圣者之所乐不破、不穿、不杂、不秽,离脱,智者所赞,不执取,成就能发三摩地之戒。’

摩诃男!有慧之优婆塞,因疾病而重患困苦,对有慧之优婆塞,以此四苏息法令得活已,应如是言:

‘具寿顾恋父母耶?’若彼如是言:‘我顾恋父母。’于彼当如是答言:‘具寿,有死法;若具寿顾恋父母亦唯死,若具寿不顾恋父母亦唯死,具寿愿断父母之顾恋。’

若彼如是言:‘我断父母之顾恋。’于彼当如是答言:‘具寿顾恋妻子耶?’彼若如是言:‘我顾恋妻子’,于彼当如是答言:‘具寿,有死法;具寿若顾恋妻子亦唯死,具寿若不顾恋妻子亦唯死。具寿愿断妻子之顾恋。’

彼若如是言:‘我断妻子之顾恋’。于彼当如是答言:‘具寿,对人之五妙欲顾恋耶?’彼若如是答言:‘我顾恋人之五妙欲’,于彼应如是答言:‘友!天之欲比人之欲为更胜、更妙,具寿唯愿心由人欲远离,心当于胜解四大天王天。’

一〇

彼若如是言:‘我心由人欲远离,心胜解于四大天王天’,于彼当如是答言:‘友!忉利天比四大天王天为更胜、更妙,具寿唯愿心由四大天王天远离,心当胜解于忉利天。’

一一~一六

彼若如是言:‘我心由四大天王天远离,心胜解于忉利天’。于彼应如是答言:‘友!比忉利天,耶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一七

……友!梵世比他化自在天为更胜、更妙,具寿唯愿心由他化自在天远离,心当胜解于梵世。’

一八

彼若如是言:‘我心由他化自在天远离,心胜解于梵世’,于彼当如是答言:‘友!梵世亦无常、无恒,为有身所摄,具寿唯愿心由梵世远离,摄心于有身之灭尽。’

一九

若彼如是言:‘我心由梵世远离,摄心于有身之灭尽。’摩诃男!如是心解脱之优婆塞,与百岁心解脱之比丘无有少异,我谓:依解脱而解脱。”

[五五]第五 果(一)

※二

“诸比丘!对此四法修习、多修者,则资于预流果现证。以何为四法耶?

乃: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是。

诸比丘!对此四法修习、多修者,则资于预流果现证。”

[五六]第六 果(二)

※二

“诸比丘!对此四法修习、多修者,则资于一来果现证……”

[五七]第七 果(三)

※二

“……资于不还果现证……”

[五八]第八 果(四)

※二

“……资于阿罗汉果现证……”

[五九]第九 获得

※二

“……资于智慧获得……”

[六〇]第十 增长

※二

“……资于智慧增长……”

[六一]第十一 广大

※二

“……资于智慧广大……”

第六 有慧品(终)

摄颂:

 有偈与雨安居

 达摩提那疾病

 四果以至获得

 增长以及广大

第七 大慧品

[六二]第一 大

※四

“……资于大慧……”

[六三]第二 广

※四

“……资于广慧……”

[六四]第三 广大

※四

“……资于广大慧……”

[六五]第四 深

※四

“……资于深慧……”

[六六]第五 无等

※四

“……资于无等慧……”

[六七]第六 宏慧

※四

“……资于宏慧……”

[六八]第七 多多

※四

“……资于慧之多多……”

[六九]第八 迅

※四

“……资于迅慧……”

[七〇]第九 轻

※四

“……资于轻慧……”

[七一]第十 捷

※四

“……资于捷慧……”

[七二]第十一 速

※四

“……资于速慧……”

[七三]第十二 利

※四

“……资于利慧……”

[七四]第十三 决择

※二

“……资于决择慧。以何为四耶?

乃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是。

诸比丘!对此四法修习、多修者,则资于决择慧。”

摄颂:

 大广与广大

 深无等与宏

 多多迅轻捷

 速利与决择

预流相应中、第七大慧品(终)

第十一预流相应(终)

猜你喜欢
  洞山聪禅师·惠洪
  卷第五·白岩净符
  第四品 王品·佚名
  释鉴稽古略续集(二)·佚名
  卷第八十二·霁仑超永
  佛教徒如何雪耻·太虚
  卷五百七十八·佚名
  林野禪師語錄序·通奇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六·湛然
  遗教品第一·佚名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佚名
  三论游意义·硕法师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金光明经序·佚名
  序·聂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攒羊·李渔

    〖破阵子〗(生冠带,引军卒上)人面朝冲积雪,马蹄夜踏层冰。到此方知边塞苦,悔仗才猷事远征,何时奏荡平?三月河冰米泮时,遥思花发故园枝。少年岂惜沙场老,听愧无功表出师。下官袁滢是也。自从擢举边才,蒙圣恩授以经略之职,募兵措饷

  • 榖城山馆集卷十五·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贺孙湛明侍御新第落成青山甲第卜居新燕雀髙飞喜气驯座上頳霞三岛曙阶前寳树四时春藏书自校文园草闭阁全踈绮陌尘更见祥源开子舎天风吹送石麒麟【时值孙公举孙及之】春暮山游邂逅中贞宗侯别后却

  • 卷八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五李冶【一作裕】李冶字季兰女冠也吴兴人存诗十六首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寄校书七兄【一作送韩校书】

  • 卷二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八七言絶句明皇帝过大哥山池题石壁【张九龄勅赐宁王池宴诗序开元二年上幸宁王第叙家人礼上曰大哥好作主人阿瞒但谨为上客】澄潭皎镜石崔嵬【谢灵运赋潭结緑而澄清谢朓诗方池含积水明月流皎

  • 历代崇道记 全文·杜光庭

      穆王于昆仑王、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山、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致王母观,前后度道士五千余人。  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好长生之术,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造宫观一百余所,度

  •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蔡东藩

      却说常遇春、廖永忠二将,率水陆兵攻下池州,擒杀天完将洪元帅等,当即遣人告捷。元璋问明来人,便令传谕常、廖二将,说是:“天完将士,多不足虑,惟他部下有陈友谅,方在猖獗,不可不防!”言毕,即命来人驰回。小子前演元史,曾将天完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王祎

    【唐庄宗皇帝同光元年 岐王李茂贞天祐二十年呉睿帝顺义三年 蜀帝王衍干徳五年 南汉髙祖皇帝干亨七年 楚王马殷 南平王髙季兴 呉越王钱镠 闽王王审知 契丹太祖皇帝耶律安巴坚天賛二年】春二月梁册吴越王镠为国

  • 读礼通考卷四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十筮宅至葬司马氏书仪卜宅兆葬日【开元礼五品以上卜六品以下筮今若不晓卜筮止用杯珓可也若葬于祖茔则更不卜筮】 既殡以谋葬事【檀弓曰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今但殡毕则可以谋葬事】既择地得数处执事者掘兆四隅外

  • ●客滇述·顾山贞

    云间顾山贞撰戊辰毅宗崇祯元年,陕西延安府保定县杜木川有耕夫闻空中声,仰视之,见火一簇从天而下,急避入岩中,火即坠前数十步,光焰蓬勃,尘土涌起十余丈。耕夫趋归,呼众往视,土皆焦灼,尚炽热不可近。明日,锄得一物,如舂石而黑色,错杂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弘治二年正月庚申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蔡震游泰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王宪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公服行礼如元年仪

  •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苏天爵传·宋濂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从此换了布衣,穿上官服,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之职。泰定元年(1324)改任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3)参预修纂《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又升为江南行

  • 杨文忠三録巻三·杨廷和

    明 杨廷和 撰视草余録郑僖王薨世絶东垣繁昌二郡王争袭繁昌以兄终弟及为辞东垣谓其父与繁昌俱僖王之弟其父行四繁昌第九奏上召府部台谏集议东角门众相顾莫先发予曰是当如武官袭廕例众皆以为然于是防奏请以东垣进封然

  • 卷十六 大射第七·郑玄

    [疏]《大射》第七。○郑《目录》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群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射义于五礼属嘉礼。《大戴》此第十三,《小戴》及《别录》皆第七。”○释曰:云诸侯将有祭祀之事

  • 卷九·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九    宋 陈傅良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有传并公羊谷梁传】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

  •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四十八愿】【受菩萨戒誓文】【刺血书经愿文(戊戌)】【书佛名经回向文】【为雪航檝公讲律刺血书愿文】【持呪先白文】【礼大报恩塔偈(同然香者一十五众)】【为母三周求拔济启】【为母发愿回向

  • 甘地运动的成败关系世界文化·太虚

    ──二十二年冬作──现今的世界是整个被西洋近代文化征服下的世界,无论资本帝国主义的英、法、德、意、美,或社会共产主义的苏俄,和仿学已成功的日本,将成功的土耳其,未成功的中国等,要皆是利用西洋文化所产生的近代文明,冀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南无普照佛 南无宝幢佛 南无离疑佛 南无师子奋迅步佛 南无善护佛 南无不空步佛 南无觉华幢佛 南无山自在王佛 南无大威德佛 南无示现恶佛 南无甘露称佛 南无宝天佛 南无住义智佛 南无满足智佛 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