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离睡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大目乾连在摩竭善知识村。彼尊者大目乾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世尊知尊者大目乾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彼时世尊知尊者大目乾连独在静处经行睡已。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犹若力士屈申臂顷。世尊亦如是。在婆只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忽然不现。至摩竭善知识村在尊者大目乾连前。彼时世尊从三昧起告尊者大目乾连曰。汝目乾连汝目乾连汝欲睡。唯然世尊。为何以念而欲睡耶。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如是睡当离。汝若睡不离者。汝目乾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以两手相挑两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还离仿佯。举尼师坛敷著床上结跏趺坐。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乾连。当还入讲堂。四叠敷郁多罗僧著床上。举僧伽梨著头前。右胁著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汝目乾连。莫乐床莫乐右胁眠莫乐睡。莫乐世间恭敬以为味。何以故。目乾连。我不说近一切法。我亦不说不近一切法。云何目乾连。我说不近一切法。汝目乾连。我说不亲近白衣。目乾连。若亲近白衣住者。但有论俱不与诵俱。因彼论便有谀谄憍慢。因有憍慢便有嫉妒。因嫉妒不知息。汝目乾连。若有不息已。三昧便远离。是为目乾连我说此不亲近法。云何目乾连。我说亲近法。目乾连。当至静处草蓐为床。默然不言。远离诸恶离人众。常当坐思惟。是为目乾连我说亲近法。目乾连。若入村乞食。当莫求利报。当莫求恭敬。汝目乾连息利报恭敬意已。当入村乞食。汝目乾连。入村乞食。当莫以想入他家。何以故。目乾连。居士家多有俗缘。若比丘入居士家不共言。彼比丘便作是念。谁有向此居士护说。我而令居士不共我言。便有恚心。有恚已便有贡高。因有贡高便有不息。目乾连。有不息意。已便远离三昧。汝目乾连。若说法时当莫见胜负。当作不胜意。若作胜意便有多论。因多论便有贡高。因贡高便有嫉妒。因嫉妒便有不息。目乾连。不息已。我说远离三昧。汝目乾连。若说法时当作有益。当决定说。当莫非他说。当如师子吼论。如是目乾连。当如是学。于是尊者大目乾连从坐起一面著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云何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行梵行。此目乾连。若比丘所有病痛。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当观彼痛是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正。当观是止住处。当如是观彼痛。当观彼痛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止。当观是止住。便不著此世间。不著已便不恐怖。不恐怖已舍有余般涅槃。生便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是为目乾连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梵行至竟行梵行。佛如是说。尊者目乾连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猜你喜欢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胡适
  如净和尚语录卷上·文素
  卷四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七·智旭
  序·佚名
  卷第五十三·志磐
  黔南会灯录卷第二·善一如纯
  卷之二十七·别庵性统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佚名
  佛说身毛喜竖经卷中·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卷·圆照
  叙·呆翁行悦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全文·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道行经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814_1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无可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卷814_2 【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无可   

  • 卷十二·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二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五首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按旧唐书永王璘传云璘以薛缪李台卿蔡珦为谋主其即此台卿欤太白之见辟於永王璘想斯人为之累也】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

  • 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脱脱

        ◎地理上   ○上京路 咸平路 东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 中都路   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

  • 杜审言传·欧阳修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是晋朝征南将军杜预的后裔。考中进士,任隰城县尉,自恃才高,处世高傲而被人妒忌。苏味道为天官侍郎,杜审言参加考判,出来对别人说:“味道必死。”人们惊问原因,审言答说:“他见了我的判文,将要羞死。”又

  • 焦德裕传·宋濂

    焦德裕,字宽父,远祖焦赞曾随宋丞相富弼镇戍瓦桥关,从此成为雄州人。父名焦用,在金朝为官,由束鹿县令升千户,守雄州北门。太祖兵至,州人开南门投降,焦用仍拼命抵抗,终被生擒。太祖见他忠义,释而不杀,恢复其原来官职。焦用奉命进军

  • 十四年·佚名

    (辛巳)十四年大明萬曆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丙寅,掌令成渾,承召入京,以病不能拜命,辭職,上遣醫給藥。渾屢引疾,請解官。上命遞職,仍敎曰:「待病差,予欲見之,不可以遞官之故,徑先下鄕也。」時,鄭仁弘亦赴召入京。○上夜對丕顯閣。講《

  • 七年·佚名

    (甲戌)七年大明萬曆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丑,以災變,避正殿,減膳撤樂。○右議政盧守愼呈病,卽允。上以災異,疑大臣非人故也。李珥謂左相朴淳曰:「災變如此,上心恐懼,無人不疑;無事不惑。吾欲上疏,極陳時事,因陳匡救之策。」淳止之

  • 卷二十六·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六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夏取邿【公作诗】邿小国名【公羊谓邾娄之邑】据传邿乱分国为三部鲁以师救邿旣而取之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楚共王也】冬城防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

  • 忍辱品第十二·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具足忍轮。若菩萨成就此轮者,从初发意能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尊重恭敬供养守护。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又菩萨有漏忍者则受诸

  • 三 明 论·太虚

    ──五年在普陀作──缘起分第一 交芦子若存若亡,不觉心动:昏扰淆然撄于心,光象眩然要于知,浑浑芒芒,恍恍惚惚,初不辨象从知出,知从象来;扰故心动,心动故扰,然心动而不能自止,知出而不能自弭,如有所使,如有所系,其知弥出,其光象

  •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太虚

      谈佛法诸山长老参学在先,太虚何须立说?即诸大居士皆研究有素,亦不待太虚启言。况佛法甚深,非言语所能及!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以实证说亦唯佛与佛乃能了之。且诸法实相,竖说横说,重在亲证;有所说者,皆为方便引导假立法

  • 法界次第初门总序·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经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于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

  • 卷第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不与取学处第二之二摄颂曰。若在于地上  或时在器中或复在场篅  田处诸根药若苾刍知他重物安在地上。所谓颈珠臂钏真珠璎珞诸庄严具。苾刍盗心起方便。从床座起整

  • 卷第十一·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一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叙 传法正宗定祖图叙(与图上进) 原夫菩提达磨。实佛氏之教之二十八祖也。与乎大迦叶。乃释迦文如来直下之相承者也。传之中国年世积远谱谍差缪。而学者寡识不能推详其本真

  • 鸡肋集·晁补之

    诗文别集。北宋晁补之(1053—1110)撰。七十卷。补之字无咎,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官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两次遭贬,一度闲居故里,啸

  • 定斋集·蔡戡

    宋代诗文别集。20卷。蔡戡著。全书以奏议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集中所上奏札,条列明确,类皆侃直忠亮,为经世有用之言。其论边事,专以严备自守为主,而不汲汲于和战纷争,远虑深谋,亦非好事偷安者所可几及”。如《乞

  • 惜香乐府·赵长卿

    十卷。宋赵长卿 (约1224前后在世)撰。赵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东部)人,宗室子。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词集共十卷,分类编次。其中 《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总词》三卷,《拾遗》一卷。据毛晋

  • 北山录·神清

    中国佛教论著。又称《北山语录》、《参元语录》、《北山参元语录》等。唐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十卷。神清(?—820),俗姓章,字灵庾。昌明(今四川彰明)人。少年时习儒典,多闻强记,工于诗文。年长投绵州(今四川绵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