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县自明本志令 原文注释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视同岁中[11],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12],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13],欲以泥水自蔽[14],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15],迁典军校尉[16],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17],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18],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19],兴举义兵[20]。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21],后还到扬州更募[22],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23],破降黄巾三十万众[24]。又袁术僭号于九江[25],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26],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27],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28],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29],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30]。又刘表自以为宗室[31],包藏奸心,乍前乍却[32],以观世事,据有当州[23],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34]。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35],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36],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37]。”夫能以大事小也[38]。昔乐毅走赵[39],赵王欲与之图燕[40]。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41],况燕后嗣乎[42]!”胡亥之杀蒙恬也[43],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44];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45],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46],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47],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48]。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49],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50],以还执事[51],归就武平侯国[52],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53]。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54],申胥之逃楚赏[55],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56],仗钺征伐[57],推弱以克强[58],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59]。然封兼四县[60],食户三万[61],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62],少减孤之责也。

------------------- 

 【注释】 [1]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孝廉:汉代从武帝开始,规定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各科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听候使用,东汉时每年由各郡、国从二十万人中荐举一人,曹操被举为孝廉时才二十岁。孝指善事父母,廉指清廉方正。

[2]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风尚,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岩穴,山洞石室。

[3]海内人:这里主要指世家豪族。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故被轻视。

[4]郡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即太守。

[5]政教:行政和教化。

[6]世士:世人。

[7]在济南:曹操于中平元年(184)为济南国相,职位相当于太守。济南国辖境在今山东济南一带。

[8]除残去秽:曹操任济南相时,下属官吏多趋附权贵,贪赃枉法。曹操奏请撤免八个县官,下令捣毁六百多所祠庙,严禁祭祀鬼神,因此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近臣。

[9]违迕(wǔ五):违背、触犯。诸:之于。常侍:也称中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掌管宫廷文书和传达皇帝命令。东汉末年,中常侍改用宦官,权势很大,地方官多逢迎他们。

[10]年纪尚少[sha︸哨]:曹操任济南相期满,朝廷调他为东郡太守。他托病辞官还乡,年方三十来岁。[11]同岁:同一年被举为孝廉的人。

[12]谯(qiáo樵);今安徽亳县。曹操的故乡。精舍:指精致的书房。

[13]底下之地:低洼之地,指瘠薄的土地。

[14]泥水自蔽:意谓老于荒野,不求闻达。

[15]都尉:官名,管军事,官阶相当于太守。

[16]典军校尉:武官名,掌管近卫兵,多由皇帝亲信担任。中平五年(188),汉灵帝刘宏建立西园军,设置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

[17]讨贼:指讨伐地方军阀和镇压农民起义军。

[18]征西将军:东汉时授征西将军的有四人,他们对东汉王朝都立过功劳。曹操借此述志,表示愿做东汉王朝的功臣。

[19]董卓之难:董卓原是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豪强,灵帝时任并州(今山西太原)牧。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辩即位,外戚何进为了消灭宦官,召董卓领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董卓自封都尉和相国,操纵朝政。各州郡起兵反对,成立讨卓联军。

[20]兴举义兵:指初平元年(190),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都自称“义兵”。曹操也在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省陈留县)招募五千人起兵讨董。董卓挟持献帝和数十万居民从洛阳迁都长安,沿路死人无数,洛阳被焚。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吕布所杀。

[21]汴水之战: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各州郡声称讨董,实各怀私利,又怕董卓兵强,不敢先进。曹操独率军西进,与董卓部将徐荣在荥阳的汴水(今名索河,在河南省荥阳县西南)一带交战,因兵少无援失败。曹操本人被流矢所中,连夜逃走。

[22]扬州更募:曹操汴水战败后,与夏侯惇等到扬州重新召募兵丁。东汉末年,扬州的州治在今安徽省合肥,辖今江苏、安徽一带。

[23]兖(yǎn眼)州:东汉十三州之一,辖今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

[24]破降黄巾: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农民军起义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济北鲍信与兖州官吏迎曹操为兖州牧。曹操领兵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追至济北,黄巾军三十万被迫投降。曹操从中挑选精壮,组成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号为“青州兵”。

[2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异母弟,九江郡太守,东汉末年江淮一带世族豪强大军阀。僭(jiàn见)号:盗用皇帝称号。建安二年(197)袁术以九江太守称帝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九江:郡名,辖今江苏、安徽省南部和江西省。

[26]露布:布告,宣示。

[27]禽:同“擒”。建安二年(197)九月,袁术攻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曹操引兵击之,大胜,擒斩袁术的四个部将桥蕤(ruì锐)、李丰、梁纲、乐就。

[28]解沮(jǔ举):瓦解崩溃。

[29]袁绍:字本初,袁术之兄。建安四年(199)三月,消灭了公孙瓒,占有黄河以北的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

[30]枭(xiāo消):即枭首,斩首而悬之示众。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省中年县东北)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袁绍军的主力。两年后,袁绍病死。明年,其子袁谭、袁尚因争夺冀州互相攻杀,袁谭求援曹操,袁尚始退军。后袁谭背叛曹操。建安十年正月,曹操又出兵击杀其子袁谭,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北征乌桓。袁熙、袁尚又逃往辽东,九月为操部属公孙康所杀。曹操乃悬首示众。

[31]刘表:字景升,汉皇族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末豪强军阀。献帝初平(190—193)中任荆州刺吏。

[32]乍前乍却:忽前忽后。意喻投机。据史载:官渡之战,袁绍向刘表求援,刘暗与勾结,未敢出兵。有人劝他归附曹操,他也持观望态度。

[33]当州:当地,即荆州,辖今湖北、湖南等地。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其幼子刘琮即以荆州降曹操。

[34]“人臣”二句:建安十三年,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平定三郡乌桓的功绩,废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西汉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制度,任曹操为丞相。

[35]不逊之志:不忠顺的想法。指代汉自立为皇帝。

[36]垂称:垂名,称颂。

[37]“《论语》云”四句:见《论语·泰伯篇》。

[38]以大事小: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曹操借用《论语》中的话,表示自己拥护东汉王朝,并无夺取帝位之心。

[39]乐毅:战国燕昭王时名将,曾率赵、楚、韩、魏、燕五国军队破齐,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后封为昌国君。昭王死,惠王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让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恐留燕被害,于是投奔赵国。

[40]赵王:赵惠文王。

[41]徒隶:犯人和奴隶,此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42]后嗣:后代,指燕惠王。以上“昔乐毅”以下一段,据《太平御览》卷四二○可知,系转引《史记》。然今本《史记》不载。

[43]胡亥:秦始皇嬴政的小儿子,继始皇立,称二世。蒙恬(tiàn田):秦始皇时名将,秦统一六国后,他率兵三十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始皇死后,赵高伪造始皇遗诏,逼使蒙恬自杀。

[44]三世: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连自己共三代。均为秦国名将。

[45]祖、父:指曹操的祖父曹腾和父亲曹嵩。曹腾在汉桓帝时任中常侍、大长秋(管理皇宫事宜的官),封费亭侯;养夏侯氏的孩子为子,即是曹嵩,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嵩生曹操。

[46]子桓:曹操次子曹丕的字。

[47]万年:死的代称。

[48]肝鬲(gé革)之要:出自内心的至要之言。鬲,同“膈”,胸膈。

[49]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周成王叔。金縢(téng腾):《尚书·周书》篇名。其中记述武王病时,周公曾作祷辞祭告于神,请求代武王死,祭毕将祷词封藏在金縢柜中。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的另两个叔父管叔、蔡叔等诽谤周公篡位,引起成王怀疑。于是周公避居东都(现河南洛阳市)。后来成王启柜发现祷词,知其忠贞,大为感动,亲自迎回了周公。縢,封缄。金縢密封的金属柜。

[50]便尔:就此。委捐:放弃,交出。

[51]执事:指朝廷统率军队的主管权。

[52]武平侯国:建安元年(196),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在今河南鹿邑县西。

[53]为万安计:曹操此令公布后,据《魏书》记载:汉献帝在第二年,即建安十六年(211),封曹操之子曹植为平原侯,曹据为范阳侯,曹豹为饶阳侯。

[54]介推(cuī摧):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大封从亡诸臣。介子推不言己功,偕其母隐于绵山而死。后世又传说重耳曾烧山要他出来做官,他坚不出山,抱木被烧而死。

[55]申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率吴军伐楚,攻下郢都。申包胥求救于秦,痛哭七日,终于感动了秦哀公,求得救兵,击退吴军。楚昭王回到郢都,赏赐功臣。他避而逃走,不肯受赏。

[56]威灵:指汉皇室祖宗的威武神灵。

[57]钺(yuè月):古兵器,形似大斧,也是天子出征时的一种仪仗。皇帝授钺给主将,即象征代表天子出征。

[58]推:指挥。

[59]天助汉室:这是曹操表示不自居功的客气话。

[60]四县:指武平、阳夏(jiǎ甲,今河南太康县)、柘(今河南柘城县北)、苦(hù户,今河南鹿邑县东)。

[61]食户三万:受三万户人家所纳赋税的供养。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七·公主·脱脱
  卷三百八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之三十三·佚名
  三国志平话卷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一·佚名
  吴逆取亡录·姜虬绿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纪昀
  中州人物考卷三·孙奇逢
  平定金川方略卷七·来保
  史记集解卷四十三·裴骃
  十国春秋卷五十三·吴任臣
  卷二十八·彭百川
  论变法后安置守旧大臣之法·梁启超
  三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都事略卷七十·王称

    列传五十三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也都官员外郎渎之子而翰林学士洙之犹子也洙字原叔性彊敏学问过人自六经史记百氏之书至于图纬隂阳五行律歴星官算法训故字书无所不通举进士为舒城尉坐事免官久之调富川簿晏殊留

  • 东都事略卷四十八·王称

    列传三十一  曾致尧字正臣抚州南丰人也举进士稍迁秘书丞爲两浙转运使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介旧恩以进致尧劾其罪太宗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徙知寿州再迁主客贠外郎爲三司盐铁判官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来归其弟继迁亡入碛

  • 宋史全文卷六·佚名

    宋真宗二戊申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召王旦、王钦若等,上曰:『去年十一月,见神人曰: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适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绢曳于鸱吻之上。盖所降之书也。』旦等皆称贺。戊辰,大赦改元。赵德明尝以民饥

  • 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九月辛巳朔。上驻跸鄂尔楚克哈达地方。  ○以先贤言偃七十三世孙生员言德坚、世袭五经博士。  ○予故翰林院侍讲加礼部侍郎衔徐倬、祭葬如例。  ○壬午。上驻跸得尔吉惠汉地方。  

  • 徐陵传·李延寿

    徐陵,字孝穆。他母亲臧氏,曾经梦见五色彩云化为凤鸟,停在自己的左肩上,后来便生下徐陵。当他几岁时,家里人带他去问候僧人释宝志,释宝志抚摸着他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光宝寺的慧云法师总是感叹于徐陵的早熟,称他为

  • 上党王高涣传·李延寿

    上党刚肃王高涣,字敬寿,神武帝的第七个儿子。他天生的姿貌英迈雄杰,倜傥风流,卓尔不群。年纪虽然还是幼童,却常以有大将的谋略自我称许。神武帝对他很是欣赏和喜爱,说:“这个孩子像我。”他长大后,力能扛鼎,才干武艺,超迈群伦。

  • 北海王元详传·李延寿

    北海王元详,字秀豫,姿态容貌秀美,举止有度。太和九年(485)被封王,加侍中。孝文帝从洛阳北巡时,元详和侍中彭城王元勰同在皇帝车子里,陪侍在身边。到了文成帝立有射铭的地方,皇帝让车子停下,传旨叫各位弟弟和侍臣们都试试能射

  • 穆宗本纪·欧阳修

    穆宗,名恒,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懿安皇太后郭氏。最初被封建安郡王,晋封为遂王,领受彰义军节度使职名。元和七年(812),皇太子李宁去世,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想立宪宗次子、澧王李恽为皇太子,但因李恽生母身份低贱不适合

  • 腹击为室而钜·佚名

    【提要】 大臣广占良田大造官邸无疑是贪污腐化行为,但是在腹击的口中却变成了大臣表达忠心的方式,语言改变、颠覆事实的能力何等巨大。 【原文】 腹击为室而钜,荆敢言之主。谓腹子曰:“何故为室之钜也?”腹击曰:“臣,羁旅也

  • 致宁达蕴居士书(二通)·太虚

    一达蕴居士鉴:十月十八日之来信,今已在此间之中国学院收到。吾已由法、英、比而至于德,再二三月可回国矣。读来书,藉悉国中及佛学会之现况。九月一日中国佛学会常会所议之另组中国佛教会,甚赞同!然鄙意可即以中国佛学会为中

  • 卷第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不与取学处第二之四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有二苾刍。一名苏师牟。二名婆苏达多。共为知友情义相顺。时苏师牟有好大钵。婆苏达多有好小钵。彼于异时

  • 六朝文絜·许梿

    文总集。清许梿评选。12卷,本书系清人对六朝骈文之一种选本。收赋、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书、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等类骈文凡七十二篇。近十四万字。便利初学,偏重小品,篇幅不多,但基本能体

  • 邃汉斋谜话·佚名

    薛风昌著,薛风昌生平不详,是论述灯谜创作技巧的专著,为第一部“谜话”,1913年。

  • 周易禅解·智旭

    明释智旭撰。十卷。明崇祯十四年(1641)释通瑞刻本。此书卷一至卷七解六十四卦,卷八、卷九解《系辞》以下诸传,卷十附《图说》八篇。《自序》称:其书“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故通释《周易》经传,皆援禅理以为说,并

  • 道典论·佚名

    编撰者不详,当为唐代人所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四卷。为道教辞书。列举道教名词术语凡五十四条,引据道教典籍加以诠释。大致分为六类: (1) 神名,如“太君”、“飞天”之类;(2)道门称呼,如“太上”、“道士”之类;(3)成

  • 状元堂陈母教子·关汉卿

    简名《陈母教子》。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宋史·陈尧佐传》及《青琐高议》、《游宦纪闻》、《渑水燕谈录》、《清波杂志》等宋人笔记,增饰附会而成。冯氏训子读书甚严,盖状元堂令其苦读。朝

  • 五门禅经要用法·佚名

    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昙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标云:一安般。二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释不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