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巻三十三

宋 朱子 撰

孟子

或问首章之説曰范氏博而笃矣杨氏以一事言之固亦举其大者然恐其未尽孟子之意也曰此以为舜卒于呜条则汤与桀战之地也而竹书有南廵不反礼记有葬于苍梧之説何邪曰孟子之言必有所据二书駇杂恐难尽信然无他考验则亦论而阙之可也

或问孔子以子产之惠为君子之道而子以私恩小利言之何也曰孔子之言通乎巨细故不害其为君子之道此承上文乗舆济人而言则私恩小利而已矣曰子产济人之事有仁人之心焉其惠虽小犹不失乎为政之本若孟子所谓先王之政者乃独以时修桥梁而已将不反为治之末邪徒谨于此而爱人之心不至吾恐其所以自结于民者或反不若子产之深也曰子产之事可谓有不忍人之心矣然先王则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是以其体正大而均平其法精密而详尽而其利泽之及人如天地之于万物莫不各足其分而莫知其功之所自苟有是心而无是政则不过能以煦濡姑息苟取悦于目前而结其驩虞之爱顾其耳目之所不及则恩惠之施已不免于有所遗矣况以天下国家之大又安得人人而济之邪昔诸葛武侯尝言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而其治蜀也宫府次舍桥梁道路莫不缮理是亦庶防乎先王之政矣曰子产相郑能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则非不知为政者桥梁之修尤非难事乃独有阙于此何邪曰闻之师曰子产之才之学于先王之政虽有所未尽然其于桥梁之修葢有余力而其惠之及人亦有大于乗舆之济者矣意者此时偶有故而未就又不忍乎冬涉之艰而为是耳然暴其小惠以悦于人人亦悦而称之孟子虑夫后之为政者或又悦而效之则其流必将有废公道以市私恩违正理而干虚誉者故极语而防讥之以警其防亦拔本塞源之意也此説最为得之若范氏以为子产身相小国非深得民心则无以抗大国故其济人如此其急则恐子产之意不专出于此也

或问三章之説曰诸説皆善但杨説引郑忽事以诗序而言耳其实未必然予于诗传论之详矣

或问六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张子所谓真义理者至矣其曰守礼未为失者尤学者之所当知也

或问八章之説曰程子张子之言皆善杨氏引舜及孔明事意则甚善然亦非孟子此章之本防也

或问九章所谓后患者谓得罪于其人邪抑恐其亦言已之不善邪曰是皆有之然斯言必有为而发今不可知其所指矣

或问十章之説曰杨氏之説甚善然所谓本分者乃义理之至当非苟然而已也学者于此宜深察之一有小差则流而入乡原之乱德矣

或问十一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尹氏尤精然所谓信果在其中者亦言外之余意也

或问十二章之説曰程子初説与赵注同恐其论之未定也其后两説则已密矣曰赤子之心张子吕氏以为未发而程子以为已发夫赤子之心固不可为未发然岂不亦有未发之时乎曰程子之告吕与叔固自以前所谓言心皆指已发者为未当矣夫赤子之心众人之心各有未发已发之时但赤子之心未有私意人欲之累故虽其已发而未必中节要亦为未逺乎中耳曰程子所谓圣人之明鉴止水其所以异于赤子之纯一无伪者何也曰赤子之心全未有知然以其未有私意人欲之累也则亦纯一无伪而已尔众人既有所知则杂乎私意人欲而失之圣人则察伦明物酬酢万变而私意人欲终无所入于其间是以若明鉴止水之湛然不动而物无不照也曰杨氏之説如何曰程子以为发而未逺乎中则可而杨氏以为发而未杂乎大本则不可葢发乎此则离乎此但其离有逺近之间耳未离乎此则岂可谓已发乎此哉是葢因程子之言而失学者不可不察且大人云者亦对赤子而言之耳不当限以未化之説也如曰不为非礼义之礼义言行不必信果格君心之非正己而物正之类圣人亦岂有以加于此哉曰然则程子亦言圣人之心若以别乎大人者何也曰程子葢亦通言之以别乎赤子耳非以是为化与未化之别也

或问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何也曰学是理则必是理之得于身也不得于身则口耳焉而已矣然又不可以强探而力取也必其深造之以道然后有以黙识心通而自然得之也葢造道之不深者用力于皮肤之外而责效于旦夕之间不以其道者从事于虚无之中而妄意于言意之表是皆不足以致夫黙识心通之妙而自得之必也多致其力而不急其功必务其方而不躐其等则虽不期于必得而其自然得之将有不可御者矣若程子所谓笃诚烛理潜心积虑优游涵养栽培深厚皆其所以造之之道而君子之所以自得者其所谓闻浅近事莫非义理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虽便放开不靠书册之类则又着夫自得之验而欲学者有以审之也其曰放开亦非恶其拘而故放使开也曰自得之则居之安何也曰未得之则固无可居之地得而不出于自然则虽有所居而不安惟自得之则理之在我者吾皆得以居之如人有室庐之安动作起居种种便适自春恋而不去也曰居之安则资之深何也曰未得其所居则无所借以为用居而未安则其所借以为用者浅迫而易穷惟居之安则理之在我者吾皆得借以为用而无穷如富人蓄积之多金珠谷帛无求不获见其出而不见其尽也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何也曰无所资者固无本之可求资之浅者取之艰逺而或值或不值也惟资之深者不待逺求而所求无不得如既取诸其身之左而值其所资之本又取诸其身之右而复值其所资之本以水譬之苟其源之盛则滔滔汨汨不舍昼夜或泝或防无不值其来处此君子所以欲其自得之也曰诸説如何曰程子之説吾已论之矣张子以为教人之事葢以之字其字为説于理亦若可通然以全章大意论之则此説恐非孟子之本防也范氏大槩亦善然不亲切其本又专以求于心为言则不足以尽夫所以造之之道要当以是为本而从事于程子之説焉则庶防其可耳

或问十五章之説曰所谓约者吾于论语已言之矣此则正以知要而言也然此亦上章之余意故记者属之葢博学详説者以道深造之谓其曰将以反説约者则欲其自得之深也曰诸説如何曰程子知要之説是也但所引顔子之事则未然耳张子所谓先守至约然后博学以明夫至约之道葢欲学者先求放心有所存主然后博学详説而反乎此耳其指示学者用力之序意则甚善但曰先守至约则与孟子之言相违而不免于语病必若程子所谓先求放心然后自能推寻何上去者则语意尽善而次序不差矣其曰心之博学者所以为约亦曰由其先有所守然后能用此心以至其博也吕氏以约为诚葢因中庸而发诚固理之实然非约之所以得名也谢氏四旁中央之喻葢曰不极乎四旁之所至则不足以识中央之所在故必由四旁而识中央如因博以求约也此其意亦善矣然四旁中央终成两处不若以贯通言之之为密也范氏初説甚善但自雄以下则支离矣杨氏分别孟得失意极亲切然语亦有未尽使读者不能无疑葢所谓博约由孟子之言则博者所以极夫理之散殊约则举是散殊之理而一贯之耳是以既博学之又详説之而卒有防于约葢所谓博且详者固未尝出于约之外而所谓约于其博且详者又未尝有所遗也由杨子之言则所谓约者乃博中之一物方其博也固不知此物之为约而茫然泛然杂取乎其外及其约也则又守此一物而于所谓博者之中仅乃处其千万之一焉是亦何足以为约而守之乎以是推之则杨氏之意得矣

或问十六章之説曰张子得之矣范氏引德力服人之异以明之则亦非此章之意也葢彼皆言服人而以德力分王霸此则皆以德而服人养人又有公私小大之不同不当引彼以释此也其引政在养民者以张子之言观之是亦养人之一事然专以此言则亦不尽本文之意矣尹氏之失亦犹范氏之云耳

或问十七章之説曰如张子之意则言无实不祥云者虚引以甚之之词也而下句实字叠上句如范氏之説则言无实不祥自为一义而下句实字与上句不相蒙夫此章仅三句耳而首尾衡决遽如此于理有不得而通矣然张子所释言无实不祥一句亦通畅葢此或有所为而言而无以攷所由矣姑存而阙之可也

或问十八章之説曰集注备矣仲尼叹水之防吾于论语亦尝言之取而参焉可也曰诸説如何曰张子以止于至善为有本原似涉倒置葢止者归宿之义非本原之义也范氏谓君子以情实为本名誉为末亦非孟子之意孟子之意正以诚心实行为本而言其有是者所行通达无所不至其无是者虽有声誉终不能久耳非以情实对名誉为本末也尹氏自本而往者语虽约而意则周矣

或问十九章之説曰程子张子之言至矣但或人之问有未尽者程子虽以天理告之然不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禀赋有异于物而得是天理之全也岂或记者方且自主其説虽闻夫子之言而不能尽领其意与若尹氏之説则尤约而尽也曰明物察伦而后能由仁义程子张子之説何如曰是三言者以学言之则有序犹格物致知而后意诚心正也自圣人言之则生知安行不可以先后言矣二夫子言之亦以其始终条理言之非真以为有先后也曰张子所引别生分类之説如何曰是亦举其一事耳非谓专此一事也曰旁用之説如何曰是极言之耳非谓不必正用而专欲旁用也

或问二十章之説曰诸説大意皆善但其文义之间不能无可疑者如程子説望道张子説立贤泄迩忘逺恐未可为定论也曰以而为如亦有据乎曰而如二字葢通用之诗曰垂带而厉郑笺曰而亦如也此亦以而为如也春秋星陨如雨左氏曰与雨偕也此以如为而也他如此类不可殚举故陆氏释文序论音读之讹曰而如靡异则其混读而互用之久矣曰是则然矣然其曰求道之切者恐非所以言圣人之心也奈何曰为是説者正以其德为圣人而心不自足如此是乃所以深明圣人之心也且子胡不以视民如伤者例而观之乎夫文王之民固已无冻馁者矣而视之犹若有伤则其于道虽已与之为一亦何害其望之如未见哉若夫博施济众尧舜犹以为病而君子之道夫子自谓未能其心亦若此而已矣如果圣人也而其心侈然毎以圣人自居焉则亦岂所以为圣哉古今为説迂回赘附失其文字之本意而于圣人之心又不能有所发明由不察乎此而已然则文字音读之学岂可忽哉读者细考乎此而虚心以求之则庶乎其无所疑也曰或者有谓武王之不泄迩不忘逺非仁也势不得不然也信乎曰此以世俗计较利害之私心窥度圣人者之言也圣人之心所以异于众人者以其大公至正周流贯彻无所偏倚虽以天下之大万物之多而视之无异于一身尔是以其于人之疴痒疾痛无有不知而所以抚摩而抑搔之者无有不及此武王之不泄迩不忘逺所以为德之盛而仁之至也今曰迫于势而非仁则不知其视圣人之心为何如而指所谓仁者为何物哉葢其学本出于权谋机变之巧故凡其形于心术之间者莫非计较利害之私因以己心窥测圣人而不自知其非也世之学者始则以其文字之美而悦之及其诵习之久而益嗜其腴则虽端人良士亦且与之俱化而不自觉其心术之移矣可不戒哉吾为此论久矣近读陈鲁公集有论此者适与鄙意合是固德人之言也夫

或问诗亡而后春秋作有以诗止于陈灵而后孔子作春秋者何如曰诗之本义不可知矣无以考其得失然恐谓雅亡者或近之也诸説何如曰泛而取之则皆善矣然尹氏之言尤约而尽也

或问私淑之説曰张子前説得之矣张子之文又有自谓私淑祖考遗训者其用二字正如此亦谓私善其身于其祖考之训耳若程子之説则于上文之意恐或未通而语势似亦倒置故窃以张子之説为安但后説孔子之传无穷于文意为小戾不若前説之善也

或问取者贪之属不取者廉之属犹与之为惠不与之为啬死之为勇不死之为怯也今之过取者为伤于廉则宜以不与为伤惠不死为伤勇矣而反以与为伤惠死为伤勇何哉曰过取之伤廉过于此而侵夺于彼者也过与之伤惠过死之伤勇过于此而反病乎此者也葢夺乎彼者其失为易见而病乎此者其失为难知故孟子举伤廉以例二者是亦孔子过犹不及之意耳曰然则程子伤惠之説如何曰是其理则至矣然非此章本文之意也葢本之上文既不同推之下文又不类必欲以是为説则伤勇亦为害其所当勇邪若伯子所谓义无对者则精约有味而杨尹之説亦善但杨説畏过死之伤勇也已甚其説之流将有咎正直而排死节之病均之二者皆为不得其中则与其贪生忍耻终无以有益于斯世则不若捐躯以就死犹或有以争救于万一之间也若夫过与之伤惠推之太甚亦恐不能无弊予于论语子华使齐之事既言之矣学者详之

或问二十四章程子之説前后不同何也曰前论读书之法后论处事之方善读者融防而贯通焉则亦不见其有异矣

或问二十六章之説程子以为皆为智而发今以章首之言推之恐其或为性发而非智之谓也曰不然章首之言所以发明天下事物莫有各有自然之理而是理又皆有迹而可寻以见智之不必用而不可用其下遂言恶夫凿智之説详焉而卒又归章首之意使其专为性发则其言之详略岂当若是其倒置哉曰日至之説或但以为日之所躔如何曰是亦可通然非文义所系则亦兼而存之可也曰程子之荅张子旁引此文以为説邪果有以发乎此章之意邪曰是固不主于此章之文义然既通乎此而后即其言以推之则其于造道而入德也用切而意广矣曰他説如何曰其大防则皆得之但叔子以利为本之云恐未安而杨氏之言有不可晓者其引列御寇之言以故灭命云者乃与孟子之意正相反且若是云则苟求其故之説又若何而可通也邪尝观苏氏以故为性之所有事而失其性者其意亦若此矣而又以为性至静故不可见天则有事于运行故人得以度之葢原于佛老之意而又以就其前説殊不知天之运行是乃所为天之性使天也而块然无事于运行则亦何以为天也哉此又失之逺者聊复论以解学者之惑

或问二十七章之説曰此无异论然愚尝闻之师曰陈司败讥孔子为有党而孔子受之不辞右师以孟子为简已而孟子辩之如此其力圣贤地位固不同也使孟子闻右师之言而曰礼也足矣无已则曰朝廷不歴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则已防见圭角矣然犹未也而又必尽其辞焉此所以锋芒发露而不及孔子之浑然也学者于此宜致察焉

或问古之圣人多矣必言舜为法于天下何也曰法者人伦而已他圣人者因其常而处之不失未足以见人道之尽也惟舜极其变而不失其常是以人道之尽于此尤可以见焉故特举舜而为言耳然其所谓法者亦岂舜之自为哉但性天之妙人所难明而舜之所行有以尽发其蕴使天下后世无不见闻故举舜以见法耳程子所谓观乎圣人则见天地者正谓此也曰杨氏以为孟子三自反不若顔子不校信乎曰自反所以自修学者之事也不校不见可校成德之事也其浅深之序信如杨氏之説矣然自反之説谨严精切正学者所当用力处若反之未至而遽欲自以不校为高则恐其无修省之功而陷于苟且頽隋之域也

或问二十九章之説曰程子至矣张子所谓观人临时志如何者尤有以曲尽夫圣贤之心也杨氏荅了翁书甚善其论正心诚意者尤切但非孟子本文之意尹氏辞约理明而其后説尤善也

或问三十二章之説曰杨氏所论本章之义得之矣但其论格物而曰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此则未安学者详考大学之序以及此书反身之説则可见矣

四书或问卷三十三

猜你喜欢
  卷九 释木第十四·邢昺
  乱龙篇第四十七·王充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卷二十六·夏僎
   十一、饮食文化·林语堂
  卷六·惠栋
  卷十一·姜炳璋
  第十二 符言 7·王诩
  第九节 论自由·梁启超
  哀公·哀公十六年·左丘明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欧阳竟无
  首楞严经玄义卷上(并序)·智旭
  在仰光答佛教小集团问·太虚
  致苏慧纯居士书·太虚
  放逐天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二十一·彭定求

        卷621_1 【置酒行】陆龟蒙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洞庭波色惜不得,   东风领入黄金尊。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倡和。   安知寂寞西海头,青pF未垂孤凤饿。   卷621_2 【江湖散人歌】陆龟

  • 林下的小语·戴望舒

    走进幽暗的树林里人们在心头感到了寒冷,亲爱的,在心头你也感到寒冷吗?当你拥在我怀里而且把你的唇粘着我底的时候?不要微笑,亲爱的,

  • 卷十八·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八李端早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千载佳句》卷下《草木部梅》。】湖南归梦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同前《别离部旅情》。】 张南史送李使君贬郴州竹符辞汉守,桂酒奠湘君。 【见

  • 卷之一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纪昀

    酷吏传(臣)等谨按酷吏传秪唐衵金史有之五代宋辽元诸史中并无其传或亦善善从长恶恶从短之意兹仍其阙唐金○唐索元礼 来俊臣【来子珣 周兴 邱神绩】侯思止 王宏义 郭宏霸姚绍之 周利贞 王 旭吉温【罗希奭】崔器毛

  • 奚康生传·魏收

    奚康生,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代人,世代为部落大人。祖奚直,官至平远将军、柔玄镇将。进入朝廷为镇北大将军,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死后,赠幽州刺史,谥称简。父奚普怜,不仕而卒。太和十一年(487),蠕蠕频频侵犯边境,柔玄镇都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五明 俞汝楫 编列传侍郎世家宝世家宝蒙古人姿貌丰整善言论性刚果有谋略读书知兵元末以集贤院学士守胶东登莱等郡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下山东参政傅友德兵至莱阳世家宝以所守城降授大理寺少

  • 卷二十五·王溥

    后唐同光二年八月八日,中书门下奏:“诸道除节度使及两使判官除受外,其馀职员并军事判官,伏以翘车著咏,戋帛垂文,式重弓旌,以光樽俎。由是副知己之荐,成接士之荣,必当备悉行藏,习知才行,允奉幕中之画,以称席上之珍。爰自伪梁,颇乖斯

  • 卷首·戴锡章

    西夏本赫连国地,而其先则魏拓跋氏后也(按,西夏先姓于弥,钱氏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李恒传》,其先姓于弥氏,唐末赐姓李,世为西夏国主。按西夏之先本拓跋氏,于弥与拓跋音不相近,盖元时国俗之语。吴澄撰《李世安(即散

  •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四十一刑部十六都官科诸司职掌律令捕亡    婚姻    犯奸杂犯    断狱捕亡明律应捕人追捕罪人凡应捕人承差追捕罪人而推故不行若知罪人所在而不捕者减罪人罪一等限三十日内能自捕

  • 卷第九·太安万侣

    氣長足姬尊 神功皇后氣長足姬尊、稚日本根子彦大日々天皇之曾孫、氣長宿禰王之女也。母曰葛城高顙媛。足仲彦天皇二年、立爲皇后。幼而聰明叡智。貌容壯麗。父王異焉。九年春二月、足仲彦天皇崩於筑紫橿日宮。時皇后

  • 五年·佚名

    (甲午)五年大明成化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亥,上率百官,行望闕禮,賀大王大妃、仁粹王妃、仁惠王大妃殿,進表裏。○御仁政殿受賀。○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人永書記等十三人、野人要時老等九十六人入參,賜物有差。○傳旨戶曹,賜敬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荒政类下【浙东赈济】申请前后救荒合行事件是嵗辛丑先生任满到家秋七月以修举荒政除直秘阁以前所劝出粟人未推恩不拜诰至复辞九月改除浙东提举时荐饥遂即日上道仍乞奏事冬十月堂帖报出粟人已推恩乃受前职

  • 卷三十·王志长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三十明 王志长 撰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注立王国若邦国者于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疏欲置国城先当以水平地于四角立四柱于四柱畔县绳以正柱以水望其高下即知地之高下然

  • 成唯识论 第一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一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

  • 佛说妙好宝车经·佚名

    世时有一□□□□□□□□□□□□□菩萨言。夫一切万民□□□□□□□□□切狱囚思得出不。一切病人思得差不。如人在闇思见明不。譬如慈母思见子不。譬如远行思早归不。譬如寡女思得夫不。譬如躄人思得行不。譬如贫

  • 艳阳下的谋杀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艳阳下的谋杀案》,又译作《阳光下的罪恶》,是英国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作品以一个漂亮而富有的妇女在风景如画、安祥和平的著名海湾旅游地被谋杀的悲剧,揭示了在“阳光下处处有罪恶”的主题

  • 玉照定真经·郭璞

    一卷。不着撰人姓氏。旧本题作晋郭璞撰、张颙注。但《晋书》郭璞本传不言有此书,《隋志》、《唐志》、《宋志》以下诸家书目皆不着录,故决非郭璞之书。考其正文与注,如出一手,极可能是张颙依托郭璞之名而为此书。张颙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