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三)朱子论心之诚

以人合天,以心合理,第一要端曰仁,上章略述朱子论人心之仁,又一要端曰诚,此章当续述。

仁可分为宇宙之仁与人心之仁两面说,朱子论诚亦然,亦可分为宇宙的与人心的两面。朱子说:

诚只是实。

诚是理。

诚是实有此理。

诚之在物谓之天。

又曰:

诚在道,为实有之理,在人为实然之心。

诚实理也,亦诚悫也。由汉以来,专以诚悫言诚,至程子乃以实理言。后学皆弃诚悫之说。

不观中庸,亦有言实理为诚处,亦有言诚悫为诚处。不可只以实理为诚,而以诚悫为非诚。

从宇宙界言,则理为主。从人生界言,则心为主。程门言仁,重于言理,忽于言心,朱子矫之,已如上述。言诚,亦同有此歧趋。故曰:

诚者,合内外之道,便是表里如一。内实如此,外也实知此。

内指此心,外指行为,乃及天地万物之宇宙界。诚之更高一层,则在此内外之合一。

问:反诸身不诚,曰:反诸身,是反于心。不诚,是不曾实有此心。如事亲以孝,须是实有这孝之心。若外面假为孝之事,里面却无孝之心,便是不诚。

问不诚无物;曰:心无形影,惟诚时,方有这物事。

此皆指诚悫之诚言。又曰:

惟天地圣人,无一息间断。维天之命,于穆不已。间断,造化便死了。天地生人,便是个人,生出个物,便是个物,不曾生个假底人物来。问:阴阳舛错,雨旸失时,亦可谓之诚乎?曰:只是舛错,不是假底,依旧是实。

此皆指实然之诚言。又曰:

诚是天理之实然,更无纤毫作为。圣人之生,其禀受浑然,气质清明纯粹,全是此理,更不待修为而自然与天为一。若其余,则须是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笃行,如此不已,直待得仁义礼智,与夫忠孝之道,日用本分事,无非实理,然后为诚。有一毫见得与天理不相合,便于诚有一毫未至。

此见人与天合,心与理合,惟圣人始到此境界。其他人,则须择善固执,实明是善,实得是善,此乃人道所当然,亦即希圣希天之学之所始。

或问:意者听命于心。今曰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意乃在心之先矣。曰:心字卒难摸索。心譬如水,水之体本澄湛,却为风涛不停,故水亦摇动。必须风涛既息,然后心之体静。

人之无状污秽,皆在意之不诚。必须去此,然后能正其心。

此说《大学》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之义。意之所发,则必求其与实理之诚相合一,而后始谓之诚。然苟知有未至,则此诚难于骤达。惟问我之斯意诚悫与否,则在人自无不知。苟能确然去其不诚而存其诚,然后乃有渐从诚悫之诚以达于实然之诚之境界。此乃人生修养一必然途径。

朱子又曰:

知至而后意诚,须是真知了方能诚意。知苟未至,虽欲诚意,固不得其门而入。惟其胸中了然知得路径如此,知善之当好,恶之当恶,自然意不得不诚,心不得不正。

此说《大学》先格物致知而后意诚之义。知至而后意诚,乃是一种自然境界,亦可谓是一种终极境界。今日知到这里,今日即行到这里,乃是一种当下工夫。故阳明致良知之教,亦举诚意为纲宗。惟阳明只言当下工夫,朱子兼及最后境界,此其异。

朱子在易箦前三日,犹改定其《大学章句》之诚意章,此事为后世所传诵。兹节录其注文如次。

诚意者,自修之首也。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必谨于此以审其几焉。

阳明言格物与朱子异,其言诚意,则实与朱子此注无异。明末王学殿军刘宗周蕺山,改言慎独,亦即朱子此章注中意。朱子既言诚意为自修之首,与王学宗旨实相契合。惟王学言良知,主心即理,更不要方法工夫。二程说诚,则专言实理之诚,不言诚悫之诚,又似偏重在理,未说到人心。朱子终始本末,一以贯之。天人兼顾,心理并重。互发相足,最为细密而圆满。故自其论诚意又当进而究其论格物,乃可以窥朱子思想之大全。

又按朱子易箦三日前改《大学·诚意》章,所改实非如前之所引。其所改,乃在《大学》诚意二字之最先见处,所改只有三字。今再录其注如下:

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

此注中必自慊三字,本为一于善三字。一于善,已达诚意最后境界,非格物致知不能到。必自慊,则当下自知,不必定要到达心即理之境界,而人心自知有自慊与不自慊之别。朱子又曰: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如此便是自慊,非谓必如此而后能自慊。

自慊即是不自欺。朱子又言:

须知即此念虑之间,便当审其自慊自欺之向背,以存诚而去伪。不必待其作奸行诈,干名蹈利,然后谓之自欺。

如此发挥,真可谓善言人心,备极理要。只此一念之微,而希圣希天之路脉已昭朗如在目前。

朱子又举濂溪《通书·诚几德》一章说之云:

诚无为,只是自然有实理恁地。几善恶,便是心之所发处有善有恶了。德便是善底,为圣为贤,只是此材料做。

又曰:

通书说个几字,近则公私邪正,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处看破,便斡转了。此是日用第一亲切工夫,精粗隐显,一时穿透。

此处诚属天地境界,德属人生境界。德与诚一,即是人与天合,心与理合。关键则在几字上。几是一心动处,善恶由此歧,天人由此分。虽曰微奥难睹,实则亲切易知。工夫只在此。《中庸》曰自明诚,为人道,此几即是人心一点明处。朱子《通书解》又云:

诚无为,实理自然,何为之有,即太极也。几善恶,几者,动之微,善恶之所由分也。盖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当发见,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矣,此阴阳之象也。

以人心上拟宇宙,人心亦一太极,动处便见阴阳,要人自作斡旋,自掌造化,精密邃深,包含宏大,学者大须深参。

猜你喜欢
  襄公·孔子
  天则第四·鹖冠子
  卷十七·高诱
  卷一○○·邱濬
  论语稽求篇卷七·毛奇龄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尚书大传卷二·孙之騄
  卷五·夏良胜
  庄公·庄公八年·左丘明
  论语正义卷三·刘宝楠
  卷七·王引之
  八佛名号经正文·佚名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七天象风赋           【周】宋 玉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王曰夫风者天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九·脱脱

        古里甲石伦 内族讹可 撒合辇 强伸 乌林答胡土 内族思烈 纥石烈牙吾塔   古里甲石伦,隆安人。以武举登第。为人刚悍,颇自用,所在与人不合。宣宗以其勇善战,每任用之。贞祐二年,累迁副提控、太原府判官,与从

  •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二·礼十·张廷玉

        ◎礼十   巡狩 东宫监国 皇长孙监国 颁诏仪 迎接诏赦仪 进书仪 进表笺仪乡饮酒礼 蕃王朝贡礼 遣使之蕃国仪 蕃国遣使进表仪 品官相见礼庶人相见礼   巡狩之制   永乐六年北巡,礼部行直省,凡有重事

  • 卷四十·毕沅

      ◎宋纪四十 ∷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使蒋堂为淮南转运使兼发动司事。堂在淮南,岁荐部

  • 南闽十年之梦影(2)·李叔同

    十一月,我搬到草庵来过年。一九三四年二月,又回到南普陀。当时旧友大半散了;佛学院中的教职员和学僧,也没有一位认识的。我这一回到南普陀寺来,是准了常惺法师常惺法师: 名寂祥,江苏如皋人,对华严、天台等具有很深造诣。1934

  •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八刑考【四】刑制雍正十三年九月皇上御极特谕本年恩诏赦欵甚多但奴仆告家主之案名分攸关情罪可恶毋得援恩赦免嗣後遇有奴仆首告家主者虽所告皆实亦必重治其罪着为令定文武生员犯赌

  • 卷七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乾符二年南郊赦南郊大中元年南郊赦正月十七日门下执大象者导隂阳之和帝率土者茂生植之化粤自轩昊暨於唐虞侧身皇阶虚已大宝握金镜之明耀致玉烛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

  • 论语集说卷六·蔡节

    宋 蔡节 撰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集曰先进后进犹言先辈后辈也用之谓用礼乐也【晦庵朱氏】先进之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者也而世谓之野人后进之于礼乐习其容止

  • 拘尸那与涅槃·太虚

    ──二十九年二月在拘尸那民众欢迎会讲──这是佛涅槃的地方。当日佛陀涅槃,双树变白,人天悲泣;近千年来更是荒凉!想到这以前情形,不禁悲梗在胸,凄楚之极!但一路来承当地的民众欢迎,到此又蒙僧众、学校、市民及各领袖联合开会

  • 起世经卷第四·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地狱品第四之三复次诸比丘。彼阿毗至大地狱中。亦有十六诸小地狱。而为眷属。以自围绕。其狱各广五百由旬。初黑云沙乃至最后寒冰地狱。诸比丘。如是地狱有何因缘。名阿毗至耶。诸比丘。此阿毗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苦乐品第二十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

  •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六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六卷沙门释光述分别智品第七之一分别智品者。决断重知故名为智。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智品者。前品明果。此品明因。因望果亲故次辨智前品初说至智非见耶者。就此品中。大文有二。一明诸

  • 序·佚名

    东崖禅师者临济宗断桥下十五世金明介和尚之嗣子也岁在乙未受星源黄连之请学人机器辑语成录传播丛林适师移锡西江偈憩百福余不住▆与师相见旅舍蔼然如旧识也因得读其录而遂属余序之余幸非多智老翁不劳师掩门▆语近者三

  • 驿路·松本清张

    昭和末期,从银行里退休的小冢贞一去旅行然后就此消失。当初以为和以往一样只是出去一个人旅行而毫不在意的将丈夫小冢贞一送出门的妻子百合子在一个月后,请求警察搜寻她音讯全无的丈夫。已经接近退休年纪的老警察呼野,也

  • 承庵先生集·胡松

    诗文集,明 胡松撰明胡廷杰等编

  • 琴心记·孙柚

    孙柚作。全名《司马相如琴心记》。今存明末汲古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事见《汉书》、《西京杂记》。共四十四出。剧中前部情节,如文君新寡、琴挑春心、夜亡成都、家徒四壁诸出,同于一般相如、文君故事。后

  • 漱华随笔·严有禧

    该书以记载明末清初两代名臣、文士言行轶闻为主,对当时的政坛大事、典章制度、文坛风气以及社习俗也多有涉及,是一部较重要的野史笔记。今以守山阁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