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氏诗谱

钦定四库全书

郑氏诗谱         欧阳修补亡

郑氏谱序云自共和以后得太史年表接于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诗诸国惟卫齐变风在共和前余皆宣王已后予之旧图起自诸国得封而止于诗止之君旁系于周以世相当而诗列右方依郑所谓循其上而省其下及旁行而考之之説也然有一君之世当周数王者则考其诗当在某王之世随事而列之如鄘柏舟卫淇澳皆卫武公之诗柏舟之作乃武公即位之初年当系宣王之世淇澳美其入相当在平王之时则系之平王之世其诗不可知其早晚其君又当数世之王则皆列于最后如曹共公身歴恵襄顷三世之王其诗四篇顷王之世之类是也今既补之郑则第取有诗之君而略其上下不复次之而粗述其兴灭于后以见其终始若周之诗失其世次者多今为郑补谱且从其説而次之亦可据以见其失在予之别论此不着焉

周 召

文王       武王

关雎       甘棠

葛覃       何彼秾矣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趾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苹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麕

驺虞

周诗世次依毛郑説则如此考于实则其失尤多已具予之别论大小论亦然自邶鄘已下或有依毛郑之説而又失错者各随而正之如后

邶 鄘 卫

夷王 厉 共和 宣 幽 平 桓 庄 厘 惠 襄顷侯 厘侯 厘侯 厘侯 武公 武公 州吁 黔牟 惠公 惠公 文公

邶柏舟     武公  庄公 宣公 惠公 懿公 鄘蝃蝀

鄘柏舟 宣公 惠公    戴公 相鼠右武公 卫淇澳 邶燕燕   文公

右武公 日月    鄘载驰

邶緑衣 终风    右戴公

卫考槃 击鼓    定之方中

卫硕人 凯风    右文公

右庄公 右州吁

邶雄雉

匏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乗舟

卫氓

竹竿

伯兮

有狐

右宣公

卫墙茨

鄘偕老

桑中

鹑奔

芄兰

右恵公

修据史记年表及卫世家云周武王封康叔于卫康叔卒子康伯立卒子孝伯立卒子嗣伯立卒子建伯

【靖伯立卒子贞伯立卒顷侯立当】

【夷王时卫之变风始作至于襄公凡十二君而有诗者七次于谱自】

【成公已下无诗又二十四君至于君角为秦始皇帝所灭鄘栢舟卫】

【淇澳已解于左恵公歴桓庄厘恵四王之世而诗皆在初年盖皆恵】

【公幼时之诗也文公歴恵襄二王之世而定之方】

【中乃】

【其即位二年之时故系

于    恵王之时桧郑夷王厉  共和宣幽平桓庄羔裘桓  公桓公武公庄公  昭   公昭公厉公厉公素冠庄】

【公   仲子厉公子亹东门文公隰    有苌楚 缁

衣    叔于田 有女    子仪蔓草 溱洧】

立    卒  子

诗在       右庄公 东门之墠

夷厉           风雨

之际           子衿

之水

右昭公

修曰郑桓公以周宣王二十二年始封于郑立三十五年为犬戎所杀子武公立当平王时而郑之变风始作至于文公凡七君而有诗者五次于谱自穆公已无诗凡十六君至于君乙而为韩哀所灭庄公共叔段之乱在平王之世则大叔于田已上三篇当系平王时有女同车昭公前立时事褰裳厉公未防诸侯已前亦前立之事故皆系于桓世

懿 孝 夷 厉 共和 宣 幽 平 桓 庄哀公  胡公  武公 武公 庄公 庄公 厘公 襄公

胡公   献公    厉公  厘公 襄公 南山

鸡鸣  武公    文公      甫田

还         成公      卢令

着         庄公      敝笱

东方之日              载驱

东方未明              猗嗟右哀公

修据周武王封大公于齐卒子乙公立卒子癸公立卒子哀公立当懿王时齐之变风始作凡十君至于襄公而有诗者二次于谱自桓公已下无诗凡十六君至于康公贷为田和所簒

平桓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防

右魏无世家其诗在平桓之间

共和 宣 幽 平 桓 庄 厘 惠

靖侯 僖侯 殇侯 文侯 鄂侯 晋侯 晋侯 献公僖侯 献侯 文侯 昭侯 小子侯   武公 葛生穆侯   孝侯 哀侯   无衣 采苓殇侯   鄂侯 晋侯   有杕之杜蟋蟀   山有枢

右僖侯  之水

椒聊

绸缪

枤杜

羔裘

鸨羽

右昭侯

修据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卒子燮立改为晋侯卒子武侯立卒子成侯立卒子厉侯立卒子靖侯立卒子僖侯立当宣王时唐之变风始作凡十三君至于献公有诗者四次于谱自恵公已下无诗又十九君至于靖公为韩魏赵所灭

厉 共和 宣 幽 平 桓 庄 厘 惠 襄秦仲 秦仲 秦仲 庄公 襄公 文公 武公 武公 德公 穆公庄公 襄公 文公 灵公  德公 宣公 康公

驷鐡 出公    成公 晨风

小戎 武公    穆公 无衣

蒹葭        渭阳

终南        权舆

右襄公       右康公

修据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为附庸非子卒秦侯立【伯立卒子秦仲立当周宣王时命】

【为大夫而变风始作凡十一君至】

【于康公有诗者二次于谱共公已下无诗又二十一君是为】

【始皇帝陈共和宣幽平桓庄】

【厘惠襄顷幽公厘公武公 平】

【公桓公庄公宣公宣公 共】

【公厘公武 公夷 公 文 公厉公宣公 穆公 灵 公】

【宛防衡门平       公桓公 庄】

【公共公株林       东门之 枌东门之池防       有 鹊巢

泽陂右幽公       东 门之杨月       出右

灵公       右厘公右宣公修据周武王封妫满于】

【陈是为胡公卒子申公立卒弟相公立卒申公子孝公立卒子慎公】

【立卒子幽公立当周厉王时陈之】

【变风始作凡十三君至于灵公有】

卒子公

惠王     襄      顷

庄公     共公     共公

僖公            人

昭公            鸤鸠

共公            下泉

蜉蝣

右昭公

修据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卒子太伯脾立卒子仲君立卒子宫伯立卒子素伯立卒弟幽伯立卒弟戴伯立卒子恵伯立卒子硕角立卒弟缪公立卒子桓公立卒子庄公立卒子厘公立卒子昭公立当周恵王时曹之变风始作至于共公凡二君有诗次于谱共公已下无诗又十君至于伯阳宋景公灭曹

成王       周公

七月

鸱鸮

伐柯

九罭

破斧

东山

狼跋

平王     桓王    庄王

黍离     兔爰    丘中有麻

君子于役   采葛

君子阳阳   大车

之水

中谷有蓷

葛藟

二雅

文 武 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 宣 幽

四牡 南陔 常棣       十月之交 六月 节南山

皇皇者华白华 南有嘉鱼    雨无正 采芑 正月

伐木 华黍 南山有台     小旻 车攻 小弁

天保   由庚       小宛 吉日 巧言

采薇   崇丘       民劳 鸿雁 何人斯

出车   由仪       板 庭燎 巷伯

枤杜   蓼萧       荡 沔水 谷风

棫朴    湛露      抑 鹤鸣 蓼莪

旱麓   彤弓      桑柔 祈父 大东

灵台   菁菁者莪       白驹 四月

緜    文王        黄鸟 北山

思齐   大明        我行其野 无将大车

下武        斯干 小明

文王有声       无羊 鼓钟

生民        云汉 楚茨

行苇        崧高信南山

既醉        烝民 甫田

鳬鹥        韩奕 大田

假乐        江汉 瞻彼洛矣

公刘        常武 裳裳者华

泂酌         桑扈

卷阿         鸳鸯

頍弁

车舝

青蝇

宾之初筵

鱼藻

采菽

角弓

菀柳

都人士

采緑

黍苗

隰桑

白华

緜蛮

瓠叶

渐渐之石

苕之华

何草不黄

瞻卬

召旻

诗谱补亡后序

欧阳子曰昔者圣人已没六经之道几熄于战国而焚于秦自汉以来收拾亡逸发明遗义而正其譌谬得以粗备传于今者岂止一人之力哉后之学者因迹前世之所传而较其得失或有之矣若使徒抱焚余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人千百年后不见先儒中间之説而欲特立一家之学者果有能哉吾未之信也先儒之论苟非详其终始而抵牾质诸圣人而悖理害经之甚有不得已而后改易者何以徒为异论以相訾也毛郑于诗其学亦已博矣予尝依其笺传考之于经而证以序谱惜其不合者颇多盖诗述商周自生民鸟上陈稷契下迄陈灵公千五六百歳之间旁及列国君臣世次国地山川封域图牒鸟兽草木虫鱼之名与其风俗善恶方言训诂盛衰治乱美刺之由无所不载然则孰能无失于其间哉予疑毛郑之失既多然不敢轻为改易之意其为説不止于笺传而已恨不得尽见二家之书不能徧通其防夫不尽见其书而欲折其是非犹不尽人之辨而欲断其讼之曲直其能果于自决乎其能使之自服乎世言郑氏诗谱最详求之乆矣不可得虽崇文总目秘书所藏亦无之庆厯四年奉使河东至于绛州偶得焉其文有注而不见名氏然首尾残缺自周公致太平已上皆亡之其国谱旁行尤易为讹舛悉皆颠倒错乱不可复序凡诗雅颂兼列商鲁其正变之风十有四国而其次比莫详其义惟封国变风之先后不可以不知周召王豳同出于周邶鄘并于卫桧魏无世家其可考者陈齐卫晋曹郑秦此封国之先后也豳齐卫桧陈唐秦郑魏曹此变风之先后也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曹此孔子未删之前周大师乐歌之次第也周召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此郑氏诗谱次第也黜桧后陈此今诗次第也初予未见郑谱尝略考春秋史记本纪世家年表而合以毛郑之説为诗图十四篇今因取以补郑谱之亡者足以见二家所説世次先后甚备因据而求其得失较然矣而仍存其图庶几一见予于郑氏之学尽心焉尔夫尽其説而不通然得以论正予岂好为异论哉凡补谱十有五补其文字二百七【谱序自周公致太平已上皆亡其文予取孔颖达正义所载之文补足因为之注自周公已下即用旧注云】增损涂乙改正者八百八十三而郑氏之谱复完矣

郑氏诗谱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郑玄
  轻重甲第八十·管仲
  卷二十·孙奇逢
  公孙丑上篇·王夫之
  卷二·郑方坤
  春秋集传微旨卷上·陆淳
  卷六十九·程川
  礼经会元卷二上·叶时
  卷二十六·陈启源
  第五十卦:《鼎卦》·佚名
  诗故卷五·朱谋玮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颜之推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二·欧阳竟无
  议佛教办学法·太虚
  卷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十能·唐圭璋

      十能字千之,兴化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开禧元年(1205),太常博士、太常丞,兼考功郎中。嘉定三年(1209)。知江阴军,被论放罢。   南柯子   江水粼粼碧,云山叠叠奇。平生心事一钩丝。便是壶中日月、更何疑。   文叔今

  • 甲集前编第五·钱谦益

    九灵山人戴良一百四十三首【咏怀(三首)】(以下《山居藁)结庐在西市,艺藿仍种葵。谓将究安宅,何意逢乱离。三年去复还,邻室无一遗。所见但空巷,垣墙亦尽颓。久行得荒径,披拂认门基。我屋虽仅存,藿悴葵亦衰。

  • 卷第二十三·陈与义

    ○己酉九月自巴丘过湖南别粹翁离合不可常,去住两无策。眇眇孤飞雁,严霜欺羽翼。使君南道主,终岁好看客。江湖尊前深,日月梦中疾。世事不相贷,秋风撼瓶锡。南云本同征,变化知无极。四年孤臣泪,万里游子色。临别不得言,清愁涨胸

  • 鸿庆集钞·吴之振

    孙觌湖州天宁寺饮王生二首莫斗蜗两角,且共貉一丘。夷踞坐我旁,汝岂河南驺。割肉一噉之,徐以大白浮。哙伍君勿谯,笑谈起封侯。诸家迹便扫,得此一老兵。江东醉司马,酒中尚求名。哀战南山箕,不平自号鸣。慎勿歌乌乌,作此老婢声。

  • 卷八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八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徐照芳兰轩诗钞徐照字道晖永嘉人自号山民有诗数百斵思尤奇皆横絶歘起氷悬雪跨使读者变踔憀栗肎首吟叹不自巳然无异语皆人所知也人不能道尔嘉定四年卒自君之出矣三首自

  • 32.李白:将进酒·施蜇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三·汪楫

      崇禎三年四月   ○崇禎三年四月   三年庚午四月庚戌朔孟夏親享太廟免朝   類敘三年捕獲功鄭其心陞左都督仍賚銀十五兩王文烈加右都督樂應祥實授都督僉事仍各賚銀十兩張承祿等十員各陞一級賚銀六兩周洪謨

  • 引用书目·王国维

    校补竹书纪年(赵绍祖) 古墨斋刻本校正竹书纪年(洪颐烜) 平津馆刻本竹书纪年校正(郝懿行) 东路厅署刻本竹书纪年集证(陈逢衡) 裛露轩刻本竹书纪年补证(林春溥) 竹柏山房刻本考订竹书纪年(雷学淇) 亦嚣嚣斋刻本竹书纪年义证(雷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九礼部三十八建言事例洪武九年颁建言格式使言者直陈得失无事繁文十五年令军士建言者所司用印实封入逓奏闻本人不必赴京 永乐元年令凡有利国利民之事不拘百工技艺之人皆许具实敷奏若官吏人等

  • 第八章·王夫之

    章句于舜用中,说个“行之至”,“至”字微有病,似只在身上说,未及于天下。则是舜行道而道因以行矣。至颜子,却作三节说,又于 “择乎中庸”上,加“真知”一层。愚意中庸引夫子说,既只

  • 卷二十四·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卷诗説解頥正释卷二十四  明 季夲 撰生民经防曰此诗详述天生后稷起养民之功以见周家配天之业自后稷始盖亦周公作此以戒成王也故为大雅若以为尊后稷配天而作歌于郊祀之时则郊以祭

  • 皇帝降诞日于麟德殿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玄义一部·佚名

    大安国寺沙门静居谨上此经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凡八十卷第一菩提场会经六品。一世主妙严品五卷。二如来现相品一卷。三普贤三昧品。四世界成就品。两品共一卷。五华藏世界品三卷。六毗卢遮那品一卷第二普光明殿会经

  • 释名·刘熙

    中国训诂书。著者刘熙,字成国,东汉北海(郡治在今山东潍坊西南)人。体例仿《尔雅》,而用音训,以音同音近的字来释义,推究事物命名由来。本书清代有毕沅《释名疏证》,王先谦《释名疏证补》等。全书8卷、27篇,如卷1:释天、释地、

  • 名物蒙求·方逢辰

    古代蒙学课本。宋方逢辰编。一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草木、鸟兽、人事、伦理、衣服、建筑、器具等有关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广而不繁。共2720字,采用四言韵语,通俗易懂。有《小四书》本。

  • 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

    现代文学评论文。刘半农作。发表于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文章反对文以载道,因为道是道,文是文,两者绝不能合为一谈。也反对只讲究字句声韵。主张文章应有作者的性灵和意识。文学家必须运用其精神,使自己

  • 末日的受审判者·张资平

    本书收录短篇小说七篇:《性的屈服者》、《晒禾滩畔的月夜》、《不平衡的偶力》、《约伯之泪》、《蔻拉梭》、《末日的受审判者》、《三七晚上》。前五篇小说是恋爱小说,写知识青年男女的恋爱,后两篇是“身边小说”。

  • 漫叟诗话·佚名

    诗话。宋佚名撰。一卷。此编不署撰人,原有《说郛》本及《萤雪轩》本,系残卷。今人郭绍虞补辑成今本。总六十一则。杂记诗人轶事及诗句等。较为零碎,间有价值较大之资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有《漫叟见闻录》1卷

  • 居业录·胡居仁

    八卷。明胡居仁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编辑成书。余祐于 《序》中称,此书取 《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