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午溪集原序

午溪集者栝苍陈君伯铢之诗也伯铢生逢盛时而不苟於禄仕徜徉里閈时出游江湖间平生所学兼着於诗裒其所得凡若干篇俾予序卷首予闻为诗者必发乎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则其情亦无以大相远言诗而本於人情故闻之者莫不有所契焉至於格力之高下语意之工拙特以其受材之不齐非可强而致也後世乃以诗为颛门之学慕雅淡则宗韦柳矜富丽则法温李掇拾摹拟以求其形似不为不近而去人情已远矣伯铢之诗一出於自然未尝以凌高厉空惊世骇俗为务指事托物而意趣深远固能使人览之而不厌者由其发乎情而不架虚强作也古诗之发乎情者是为变风若卫之淇奥是已昔者子贡举是诗切磋琢磨之语而夫子许其可与言诗伯铢亦取是诗首句扁其所居堂曰緑猗殆有子贡氏之学乎其志未易量也姑以今之所见者序之如此云至正二年春二月庚申翰林直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黄溍序诗三百篇外汉魏六朝唐宋诸作毋虑千余家殆不可一一论五七言古今律乐府歌行意虽人殊而各有至处非用心精诣未知其所得也余蚤岁学诗悉取古今人观之若有脱然於中者由是知性情之天声音之天发乎文字间有不容率易模写然亦师承作者以博乎见闻游历四方以熟乎世故必使事物情景融液混圆乃为窥诗家室堂盖有变若极而无穷神若离而相贯意到语尽而有遗音则夫抑扬起伏缓急浓淡力於刻画点缀而一种风度自然虽使古人复生亦止乎是而已矣丽水陈伯铢父受学外舅此山周君衡有午溪集一编余尝读此山诗喜其深远简劲有诗家高处既又读午溪诗大篇短章何其声之似君衡也伯铢年正强才正裕苟不絶於吟而会通所作焉古不难到也伯铢余交厚故论及此且书於午溪集後庶乎览者谓所言何如也至正三年季春上除日应奉翰林文字登仕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张翥书

元统癸酉秋监察御史辟河东张仲举为金陵郡博士教弟子时永嘉李孝光天台丁仲容僧笑隐咸在炎以弟子员得从之游登石头城坐翠微亭故趾大江西来如白虹遶城下淮南诸山尽在几席是日诸先生效韩孟联句仲容耆饮口讷讷不能语孝光?漆黑仲举长面而鹤身善谈谑酒酣日已没宿龙翔方丈仲容困酒先引去笑隐出烛中坐孝光在左仲举在右昆仑奴作逓书邮仲举首倡曰先皇昔潜邸梵宫冠东南遗弓泣父老次授笑隐云云比晓仲举夺笔走数韵成章余尝论仲容诗若大宛天马举足万里有盖世之气仲举如鸣球琴瑟合轩辕氏律吕孝光若禹九鼎神姧物怪怆人心?笑隐如棠溪之金随手铸器不离模笵而神采焰焰可畏嗟夫俯仰之间忽焉隔世独仲举先生尚存在燕二十余年乃今得见伯铢於栝伯铢与余实同出张先生之门未相识也及相识而白发种种亦如诸先生游石头城时惜余幼不力学长无所树立而空老矣犹幸及见伯铢伯铢有午溪集二卷诗多类张先生云伯铢姓陈氏丽水人退庵孙炎序

古今诗人莫盛於唐唐之诗莫加於杜少陵自少陵而後学诗者未有不以少陵为师然能造其藩篱者盖鲜况升堂入室乎盖少陵号集大成不惟其古律诗皆备而体制雄浑穷妙极玄实兼前人之所长故其语有奇伟壮丽者有冲淡萧散者有高古者有飘逸者至论其入神处则皆在於沈着痛快焉学之者不辨其体制而混然一槩师之譬之欲涉江河罔知津渡之攸在虽沿江河而步彷徨竟日终不得而济矣夫伯夷柳下惠未得与吾夫子并而得与吾夫子俱以圣称者以其一偏之行亦至乎极故也学诗者苟得少陵之一体而精焉则可以言小成矣栝苍陈君伯铢好学善为文尤刻意於诗翺翔湖海与名公胜士游闻见益广赋咏亦工有午溪集四百余篇故黄文献公与今仲举张公伯温刘公皆为之序将锓梓以传闻余至栝复驰书以集示余俾为之遴选且评其当否余黄公之门生尝谒张公於燕谒刘公於杭三君子之议论固所敬听而诚服者夫既皆赞君之诗矣余复何敢言虽然伯铢有命不容自己乃取其集端诵之者累日但见夫良金美玉无可拣择而兴趣之高词意之雅则皆悠然有一唱三叹之音余始爱其五言以为古诗学陶彭泽律诗学孟襄阳七言则因是而扩之尔及吟讽之久然後知其一出於杜少陵盖非泛学杜集而专师其一体所谓冲澹萧散者是已若其写怀序事往往慷慨可念又非得杜公沈着痛快之旨者乎学诗如是可以自成一家矣大凡诗之本在乎达性情善作者不以雕琢为巧脂粉为华也往时闻刘须溪先生之语曰诗无论拙恶忌矜持又曰晋人语言使壹用为诗皆当掩出今古无他真故也今伯铢所赋无矜持之态又皆一出於真此诚真知诗道者故能髣髴古人自成一家则可以传世矣夫岂一朝一夕之力所至哉余非谀伯铢也知诗者虚心以讽之则有以得之矣伯铢所居在午溪上故因以名其集云前进士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曲阜孔阳序

世之为诗者将以为名与诗三百篇作者之名间见一二其余莫得而知也自汉以来文章始着名氏而行行重行行饮马长城窟等篇犹不知其作者古之人情有所感则发为言将以明道非为身私是以切於事而造於理人得而传诵之如食脍炙知其味之美而不必问其所从来也故所作不多而自传非作者之期於传也魏晋以降实始夸多而竞靡然数百年间其大显者不过数人其次所作虽多而其可传者有限或八九篇或二三篇或存其名而所作无传焉不切於事不造於理无所感於情而强为言故言虽多而不中譬如蜩蝒之鸣虽不入耳而不可谓之不能鸣者若是虽名传於人亡益也丽水陈君伯铢有午溪集一卷观其所着诗三百有余篇则皆典雅有思致发乎情而不愆乎义可传於世而不必其多者也余故喜而为之序焉至正丙申十有二月望日从仕郎前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刘基序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董康
  ◆文□□质(学古集)·顾嗣立
  第二出 定情·洪昇
  杜遵礼·隋树森
  藏春集卷四·刘秉忠
  行香子·徐志摩
  卷一百六十九·徐世昌
  卷23 ·佚名
  卷之二·佚名
  乖崖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六十二·陈廷敬
  卷三百五十八·陈廷敬
  金昌绪诗鉴赏·佚名
  十集 三卷·钱德苍
  ●蚁术诗选卷之七·邵亨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八目录名胜类阁下观岘山图【宋孔武仲】题陈主管东墙三岘图【宋陈造】岘山秋晚图【元王恽】题岘山图【元戴表元】岘山秋晚图【元杨果】题周耕云为萧元恭画龙虎仙岩图【元李孝光】九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宋濂

        塔本   塔本,伊吾庐人。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父宋五设托陀,托陀者,其国主所赐号,犹华言国老也。塔本初从太祖讨诸部,屡厄艰危。复从围燕,征辽西,下平滦、白霫诸城。军士有妄杀人者,塔本戒之曰:“国之本

  • 卷之九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宏光出奔  五月初十日,京师各城闭门。午后,唤集梨园子弟入大内演戏,上与太监韩赞周、屈尚忠、田成等杂坐酣饮。二鼓后,上奉太后、一妃与内官四、五十人跨马从通济门出,文武百官无一人知者。遗下宫娥女优五、六十人,杂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正德十六年二月甲午朔 上以疾不视朝○陕西河州弘化寺番僧著巴藏卜文县膻哈罗家答石等族生番族头圭哈及番僧番人劄藏寺以渗金铜佛铜塔佛像马犬盔刀来贡○命署都指挥佥事朱卿于大宁都司佥书管事○朝鲜国王李怿差陪臣户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正德十一年八月庚戌朔命西安后卫带衔都指挥佥事吴吉守备宁夏镇城迤南地方○僰蛮聚众于落亥堡等处为乱事闻兵部议令四川守臣抚处不听即合诸路兵讨之以巡按御史纪功奏可○辛亥命都指挥同知袁杰韩平都指挥佥事蒋鉴焦伦高

  • 二十二年·佚名

    (乙酉)二十二年清光緒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辛丑。敎曰:「今日卽元朝也。令都承旨,雲峴宮問候以來。」賜老人歲饌。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1月2日初二日。敎曰:「還御于景福宮矣。日字,今月念間擇入,修理之節,令度支從速擧

  • 卷十七 十七之四·孔颖达

    《卷阿》,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吉,犹善也。○卷音权,曲也。篇内同。阿,大陵曰阿。[疏]“《卷阿》十章,上六章章五句,下四章章六句”至“吉士”。○正义曰:《说文》云:“贤,坚也。”以其人能坚正,然后可以为人臣,故字

  • 帝学原序·范祖禹

    帝学一编元祐中太史范公劝讲金华摭取帝王务学求师之要自宓羲迄于我宋厘为八卷上之玉音嘉纳缉熙光明于斯为盛其五世孙择能宰髙安刋置县斋未几散逸户曹玉牒汝洋一日访得元本因俾锓木以补道院之阙庶永其传嘉定辛巳季夏望

  • 卷三十【起襄公五年尽九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起襄公五年尽九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五年春公至自晋夏郑伯使公子发来聘注发子产父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注比鲁大夫

  • 卷八·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八元 汪克寛 撰莊公中【丙莊王申二年】 九年【齊桓公小白元年晉緡二十衛惠十五蔡哀十鄭厲十六子儀九曹莊十七陳宣八杞靖十九宋閔七秦武十三楚文五】

  • 卷十·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十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张氏曰至者告于庙也庄公忘父讐而娶其女冒母丧而往纳币以此告庙以为有人心者宜于此焉变矣此与他日书至不可同日语也 祭叔来聘 谷梁氏曰祭叔

  • (十一)颜渊篇·钱穆

    颜渊问仁章。 朱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仁义礼智之性具于其心。仁虽专主于爱,而实为心体之全德。礼则专主于敬,而实为天理之节文也。人有是身,则耳目口体之间不能无私欲之累,以违于礼而害夫仁。人而不仁,则其一身莫适为

  •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佚名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lsquo;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rsquo;复告大众:&lsquo;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rsquo;又复告诸大众:&lsquo;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rsquo;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l

  • 复姜摩西先生书·太虚

    美国纽约宗教联合会名誉干事姜摩西先生阁下:顷奉大函及附寄对世界公义与和平共同信念之宣言,异常欣慰与感谢!得悉贵会之成立与工作,及为世界公义与和平所作之善工,尤觉兴奋!今日世界需要各宗教之联合呼声至急,本人对贵会宣言

  • 佛说小道地经·佚名

    后汉天竺三藏支曜译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怙其善不晓护戒自欲身。二者以不护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经以不解经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

  • 六朝通鉴博议·李焘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

  • 治禅病秘要法·佚名

    凡二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治禅病秘要经、禅要秘密治病经、治禅病秘要法经、治禅病秘要。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详述修禅者于阿兰若处修禅时对治身心病魔之方法。共列举十二种:(一)对治于阿兰若乱心病之七十二种

  • 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具名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