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藏要》第一輯敘

十一經三律十一論總

一、《大般若經?第二分》

二、《大般若經?第五分》

三、《華嚴經》

四、《楞伽經》

五、《大般涅 經》

六、《解深密經》

七、《菩薩藏經》

八、《勝 經》

九、《無量壽經》

十、《法華經》

十一、《雜阿含經》

十二、《瑜伽?菩薩戒本》、《羯磨》

十三、《十誦戒本》、《羯磨》

十四、《善見律毗婆沙?敘》

十五、《中論》

十六、《辯中邊論》

十七、《大智度論》

十八、《瑜伽師地論》

十九、《集論》

二十、《攝大乘論》

二十一、《二十唯識論》

二十二、《成唯識論》

二十三、《因明正理門論》

二十四、《品類足論》

二十五、《異部宗輪論》

菩薩藏中、聲聞藏中之經律論,西土此方著述,既抉其要分為六輯以為《藏要》。又抉經律論最要者為第一輯,是為要中之要,猶咒中之心中心也。可以便讀,可以知概。凡二十五種,經十一,律三,論十一。經十一者︰菩薩舉十,聲聞舉一。菩薩乘有正軌,有便道。乘乎正軌,又有不易之則,曰境、行、果,依此抉擇,而得四經︰一曰《大般若經》,二曰《華嚴經》,行菩薩乘有不易之則,一曰因果、二曰差別︰因果者,運用之妙,《般若》盡之;差別者,境界不同,《華嚴》盡之;故《般若》、《華嚴》者,菩薩正軌之行也。三曰《楞伽經》,古學一百八句,一切自心所現,今學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知法、知義,于此廣博,故《楞伽經》者,菩薩正軌之境也。四曰《大涅 經》,我皆令入涅 而滅度之,此佛出世大事因緣,對機則四鄔柁南,畢竟則常、樂、我、淨,見性而已,又多乎哉?是故《大涅 經》者,菩薩正軌之果也。《解深密經》,境、行、果三,都約其要。《菩薩藏經》,但約行中因果差別。《勝 》明識,屬隸《楞伽》。《無量壽經》,是方便道;《法華》則經中之揭櫫者也。聲聞舉一,曰《雜阿含》,佛言諸佛世尊具大智力,總攝諸法,安處四種鄔柁南中,輾轉傳來,是名《阿含》,傳此四句,是名《阿含》,《瑜伽》五分,釋《雜含》多,大小溝通,《阿含》亦大故也。

律三者、《地持善戒》,譯非全文,是故戒本羯磨,應抉《瑜伽》為大乘律。北方小戒,論其圓通,《僧祗》為最;究其嚴密,《十誦》為尤,《四分》、《五分》及迦葉維,嚴不及《十誦》,通不及《僧祗》,是故戒本羯磨,唯獨取于《十誦》。南方小戒,此土傳來,但見《善見律》,錄序而已。

論十一者、摩訶衍義,創始于龍樹,充量于無著。合之則相圓,分之則義窒,豈空有之或異,實偏依之各詳。《中論》談遍計空,《辯中邊論》談依他有,中之義備也。《大智度論》,釋經論中詳一切法,而詳于對小;《瑜伽師地論》,宗經論中詳一切法,而詳于自大。龍樹毗曇為《智論》,無著毗曇為《集論》,是則乘之事備也。唯識為入道之體,《攝論》創始于其先,《二十唯識》、《成唯識論》昌于其後。因明為揀外之用,而《理門論》者,則又基本之作也。毗曇多種,六《足》為精,《集論》為大乘毗曇之終,《品類足論》為小乘毗曇之始,龍樹、無著皆所宗矣。其余部執,則《異部宗輪論》亦足知概。

此《藏要》第一輯總略如是也。至于二十五種法義,其亦各有略說,各隨其品目而發,分之弁各種之首,合之為提要之匯焉。

(選自1929年8月支那內學院校刊《藏要》第一輯)

猜你喜欢
  难一第三十六·韩非
  哀公篇第三十一·荀况
  欲速则不达·孔子
  经礼补逸卷九·汪克宽
  卷十四·叶梦得
  卷七十四·程川
  卷十七·高闶
  卷十四·何楷
  卷二十三·赞宁
  卷上·佚名
  如理实见分第五·朱棣
  征求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启·太虚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佚名
  孔雀王咒经卷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狄君厚·隋树森

    套数 【双调】夜行船 扬州忆旧 忆昔扬州廿四桥,玉人何处也吹箫。绛烛烧春,金船吞月,良夜几番欢笑。 【风入松】东风杨柳舞长条,犹似学纤腰。牙樯锦缆无消耗,繁华去也难招。古渡渔歌隐隐,行宫烟草萧萧。

  • ●慶芝堂詩集卷九·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一 ◆五言律詩一◆ 旅懷 客牛鎮 歲暮返里 烽臺秋望 送車宜年復入都門 送艾明德入都 贈趙南村二首 春望 山行 宿新城 公車入都留別蔡宗魯 春日過趙氏山莊 春感 友人簡邀踏青詩以謝之 讀書丁家

  • 拜献·徐志摩

    山,我不赞美你的壮健,海,我不歌咏你的阔大,风波,我不颂扬你威力的无边;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小草花,路旁冥盲中元告的孤寡,烧死沙漠里想归去的雏燕,——给他们,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我拜献,拜献我胸胁间的热,管里的血,灵

  • 李商隐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商隐(813- 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

  • ◎礼四(吉礼)·徐天麟

    ○郊议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御史大夫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其制,祭天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

  • ●卷三十三·赵翼

    ○明初吏治《明史 魏观等传赞》云,太祖起闾右,稔墨吏为民害,尝以极刑处之。然每旌举贤良以示劝,不专任法也。尝遣行人赍敕赐平阳令张础、建阳令郭伯泰,旌其治行。又或因士民之请留良吏,辄进秩留任。并有坐事被逮,部民列善状

  • 绎史卷六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与邾莒之怨【公羊传桓公七年焚咸邱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疾始以火攻也咸邱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谷梁传其不言邾咸邱何也疾其以火攻也○杜氏

  • 第二章 眉山·林语堂

    自長江逆流而上,經漢口,過名滿天下的三峽,便進入了中國西南的一大省份——四川,再沿江上行,過重慶,直到水源,便可看見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邊一個懸崖峭壁雕刻而成。在此四川省西部的邊界,在雄偉高聳的峨眉山麓,就

  • 钱法例·佚名

    目录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新到鹰番与捧番一体通行通用 闽省捐收铜觔制钱酌议章程 严禁富户、典铺、盐商囤积钱文,稽察奸商私收贩运出境 一件再申积钱病民之禁、以平市价、以利民用事。

  • 匡君小匡第二十·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

  • 春秋皇纲论目録·王晳

    卷一孔子脩春秋 始隠尊王上 尊王下卷二公即位 卿书名氏称人卷三朝会盟 会盟异例侵伐取灭纪师战上战下卷四归入会及书遂公至郊禘卷五灾异罪弑杀大夫 日月例释异同

  • 事语第七十一·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事之至数可闻乎?”管子对曰:“何谓至数?”桓公曰:“秦奢教我曰:‘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大夫少牢,不若此,则六畜不育。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此言何

  •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梁漱溟

    今天有三个意思要和大家说。第一个意思是:师生之间切不要使之落于应付,应常常以坦白的心相示,而求其相通。如果落于应付,则此种生活殊无意趣。大概在先生一面,心里要能够平平静静的,不存一个要责望同学以非如何不可的意思;也

  • 圆通讷禅师·惠洪

    禅师名居讷。字中敏。出于蹇氏。梓州中江人。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年十一。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于颖真律师。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会有禅者自南方还。称祖道被天下。马大师什邡人

  • 从锡兰佛教的和合说到中国佛教会的整理·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科仑坡比丘大会欢迎会讲──今天承锡兰比丘大会、及当地信佛的市民,对本团作盛大的招待,并对我们民族的抗战建国有热烈的同情,非常愉快而感激!中国与锡兰,本来有很久的佛教友谊,现在我们不但要恢复,并且要

  • 续齐谐记·吴均

    志怪小说集。梁吴均撰。一卷。均有《吴朝请集》已著录。此集收民间传说故事十七则,其中有著名的田真兄弟共议分财,紫荆树枯。兄弟相感,不复解树,荆应声荣茂,兄弟合财,遂为孝门故事。其他如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九月九

  • 生绡剪·佚名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十九回。选辑众作而成。首有“弁语”,题“谷口生漫题于花幔楼”,目次下又题“集芙主人批评,井天居士校点”。全书计有谷口生、篱隐君、铁舫、浮萍居士、白迂、旧剑堂、啸园、一渔翁

  •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鸠摩罗什

    亦称《大乘大义章》。东晋慧远问,后秦鸠摩罗什答。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鸠摩罗什至长安后,慧远遣人致书,而后又常向罗什致问经典和大乘深义,相互往返酬答甚多。此书所录即为这方面的内容,编辑者不详。书分上、中、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