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劝报亲恩篇

  清·佚名 

一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 

为人须当孝父母,孝顺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儿照样还。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 

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腹孝天理还。 

孝贵心诚无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男儿尽孝须和悦,妇女尽孝多耐烦。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 

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和睦兄弟就为孝,这孝叫做顺气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这孝家中大小欢。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为先。 

孝字传家孝是宝,孝字门高孝路宽。 

能孝何在贫和富,量力尽心孝不难。 

富孝鼎烹能致养,贫孝菽水可承欢。 

富孝孝中有乐趣,贫孝孝中有吉缘。 

富孝瑞气满潭府,贫孝祥光透清天。 

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心不容一时宽。 

赶紧孝来孝孝孝,亲山我孝寿山天。 

亲在当孝不知孝,孝殁知孝孝难全。 

生前尽孝亲心悦,死后尽孝子心酸。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 

为人能把祖先孝,这孝能使子孙贤。 

贤孝子孙钱难买,着孝买来不用钱。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齐家家能好,孝字治国国能安。 

天下儿孙尽学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赌都是孝,孝子成材亲心欢。 

戒杀放生都是孝,能积亲寿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积亲福孝非凡。 

真为心善是真孝,万善都在孝里边。 

孝子行孝吉福护,为人不孝祸无边。 

孝子在世声价重,孝子去世万古传。 

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难周全。 

念得十遍千个孝,消灾免难百孝篇。 

二 

人生五伦孝当先,自古孝为百行原。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欲知孝道有何尽,听我仔细对你言。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勿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投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是耕是读是买卖,安分守己就是贤。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奉侍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 

老人食物宜软烂,冷硬切莫往上端。 

富家酒肉常不断,贫家量力进肥甘。 

但愿自己受委屈,莫教爹娘受艰难。 

莫重财帛轻父母,莫受挑唆听妻言。 

为人诚心把孝尽,才算世间好儿男。 

万一爹娘有了过,恐怕别人笑嗤咱。 

委曲婉转来相劝,比东说西莫直言。 

爹娘若是顾闺女,莫与姊妹结仇冤。 

爹娘若是偏兄弟,想是咱身有不贤。 

双全父母容易孝,孤寡父母孝难全。 

白日冷清常沉闷,黑夜凄凉形影单。 

亲儿亲娘容易孝,唯有继母孝更难。 

继母若是性子暴,柔声下气多耐烦。 

对人总说爹娘好,受屈头上有青天。 

有时爹娘身得病,谨慎调养莫等闲。 

煎汤熬药须亲手,不可一日离床前。 

病重神前去祷告,许愿唯有善书篇。 

尽心竭力来侍奉,日莫辞劳夜莫眠。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子一日长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若待父母去世后,想着尽孝难上难。 

总有猪羊灵前供,爹娘何曾到嘴边。 

不如活着吃一口,粗茶淡饭也香甜。 

即遭不幸出丧事,不可鼓乐闹喧天。 

不尚虚文只哀恸,要紧预备好衣棺。 

丧葬之后孝再行,按节祭扫把坟添。 

兄弟姊妹要亲爱,亲爱兄妹九泉安。 

生前死后孝尽到,为人一生大事完。 

试看古来行孝者,荣华富贵福绵绵。 

你看忤逆不孝顺,送到大堂板子扇。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 

三 

从来亲恩报当先,说起亲恩大如天。 

要知父母恩情大,听我从头说一番。 

十月怀胎耽惊怕,临产就是生死关。 

一生九死脱过去,三年乳哺受熬煎。 

生来不能吃东西,食娘血脉光饭餐。 

白天揣着把活做,到晚怀里揽着眠。 

左边尿湿放右边,右边尿湿放左边。 

左右两边全湿净,将儿放在胸膛间。 

偎干就湿身受苦,抓屎抓尿也不嫌。 

孩子醒了她不睡,敞着被窝任意玩。 

总然自己有点病,怕冷也难避风寒。 

孩子睡着怕他醒,不敢翻身常露肩。 

夏天结计蚊子咬,白天又怕蝇子餐。 

又怕有人来惊动,惊得强醒不耐烦。 

孩子欢喜娘也喜,儿子啼哭娘不安。 

这么拍来那么哄,亲亲吻吻蜜还甜。 

斗里攀着怀中抱,掌上明珠是一般。 

娘给梳头娘洗脸,穿表曲顺小时弯。 

小裤小袄忙里做,冬日棉来夏日单。 

不会吃饭使嘴喂,惟恐女儿受饥寒。 

结计冷来结计热,结计吃来结计穿。 

娘疼孩儿心使碎,孩儿不觉只贪玩。 

长大成人往回想,恩情难报这三年。 

富家养儿还容易,贫家养儿更是难。 

无有烧烟无有米,儿女啼饥娘心酸。 

万般出于无其奈,寻茶讨饭到街前。 

要下饭来儿先饱,娘就忍饥也心甘。 

冬天做件破棉袄,自己冻着尽儿穿。 

娘为孩儿受冻饿,孩子小时不知难。 

长大成人往回想,无有爹娘谁可怜。 

有时发热出痘疹,吓得爹娘心胆寒。 

寻找医生求人看,煎汤熬药祷告天。 

恨不能够替儿病,吃饭不饱睡不眠。 

多咎孩子好伶俐,这才昼夜能安然。 

三岁两岁才学走,恐有跌磕落伤残。 

五岁六岁离怀抱,任意在外跑着玩。 

一时不见儿的面,眼跳心慌坐不安。 

东家寻来西家找,怕是有人欺负咱。 

结计狗咬并车轧,只怕寻河到井边。 

父母爱儿无有了,想想爹娘那一番。 

小篇不过说大意,千言万语说不全。 

十岁八岁快成人,送到南学读书文。 

笔墨纸张不惜费,束修摊派不辞贫。 

三顿饱饭供给你,衣裳穿个干净新。 

家中有活不教做,给奖为儿自辛勤。 

结计学生合格气,又怕先生怒气嗔。 

结计孩子身受苦,又恰到大不如人。 

儿在南学把书念,那知爹娘常挂心。 

十四五六成大人,便要与儿结婚姻。 

托个媒人当月老,访求淑女配成婚。 

纳采行聘都情愿,钗环首饰费金银。 

择个吉日将过事,逐日忙忙操碎心。 

油门油窗顶棚绑,洞房裱糊一色新。 

时样缨帽买一顶,可体袍褂做一身。 

鼓乐喧天门前闹,摆席候客忙煞人。 

说的本是富家主,再说贫家父母心。 

少吃缺穿难度日,一心给儿把妻寻。 

借钱使礼也愿娶,千方百计娶进门。 

娶个好的是福利,若是不贤是祸根。 

枕边挑唆几句话,当下儿子变了心。 

媳妇好比珠宝玉,父母如同陌路人。 

待上二年生下子,更忘爹娘把儿亲。 

何人与你把妻娶,何人与你过的门。 

花费银钱是那个,操心劳力是何人。 

拍拍胸膛仔细想,孰轻孰重孰为尊。 

养儿准备防备老,养儿不知报娘恩。 

没有爹娘生下你,世上怎有你这身。 

没有爹娘养你大,怎在世间成个人。 

为儿若把爹娘忘,好比花木烂了根。 

如果不把亲恩报,扬头竖脑为何人。 

不孝之人世上有,天打雷劈也是真。 

为儿若有别的意,指望劝人动动心。 

如若你把亲恩报,下边定出好儿孙。 

四 

奉劝世人你是听,五伦之内有弟兄。 

为人在世兄爱弟,在世为人弟敬兄。 

三人哭活紫荆树,于今成神在天宫。 

桃园结义是异姓,何况同父同母生。 

同母固然是兄弟,两母兄弟一般同。 

莫因嫡庶分彼此,弄得兄弟犯制争。 

莫因前事生疑忌,闹得兄弟伤真情。 

莫因妯娌不和气,兄弟参商各西东。 

莫因奴仆传架话,兄弟界墙把气生。 

倘若哥哥性子暴,不过忍些肚里疼。 

为弟若是不说理,宽宏大量把他容。 

牛宏待着他弟好,身居相位显大功。 

彦霄待着他哥好,父子同榜把官封。 

兄好弟好有好报,许多古人难说清。 

沈仁沈义兄弟俩,二人俱是翰林公。 

因为家产犯争执,不念兄弟手足情。 

一齐上控到抚宪,抚宪广劝不动刑。 

五伦五常对他讲,飞禽走兽比给听。 

比东说西劝一遍,兄弟二人放悲声。 

大堂以上哭一抱,越思越想越伤情。 

翰林院里为学士,反把手足情看轻。 

兄弟回家成义气,后来俱齐把官升。 

兄弟和好能得好,老天最重这一宗。 

兄弟和睦爹娘悦,就是外人也敬奉。 

兄弟和睦是榜样,眼看儿孙又弟兄。 

兄宽弟忍听我劝,和气致祥福禄增。 

五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猜你喜欢
  中庸·戴圣
  孟子精义卷十·朱熹
  卷二十六上·严虞惇
  第七部分·毛公
  《孟子》简介·孟子
  卷三十三·王与之
  小司马/司险·佚名
  摩诃衍品第十七·佚名
  四、胡子无须·慧开
  竹 阴 闲 话·太虚
  答英国里尔大学教授爱斯嘉拉博士问(八则)·太虚
  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佛说四愿经·佚名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再刊华严略策序·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三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尊编何景明【七十八首】景明字仲黙信阳人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舎人转吏部员外出为陜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山人集【顾华玉云仲黙咳吐珠玑人伦之俊 康德涵云汉魏以降讫于开寳世代旣

  • 卷四十 【藩属】·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 【 藩属】侯官陈衍辑阿■〈衤盖〉主杨渊海段宝段僧奴段明陈日照陈日烜陈日燇陈日煃世子陈遂陈秀峻陈元旦陈爱山黎崱黎括范迈阮忠彦阮圣训范五老圆照李齐贤

  • 本纪第一 高祖·欧阳修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 ,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

  • 自序·欧阳修

    《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 ! 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 ? 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

  • 宋史全文卷十二下·佚名

    宋神宗三庚申元丰三年春正月辛巳,诏改国子监直讲为太学博士,每经二人。癸未,增国子监岁赐钱万五千缗。以国子监言岁费钱三万七千缗,而所入才二万三千缗也。二月辛丑,命辅臣祈雨。诏改诸王宫侍讲为讲书。三月乙丑,工部侍郎、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摭遗卷二·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南都遗臣、闽疆阁部从难诸臣列传曾樱、路振飞何楷徐人龙杨文骢(孙临)钱敬忠姜一洪熊纬(郭符甲)徐复仪周之藩(傅冠、曹学佺、马思理、蒋德璟、顾锡畴、黄大鹏、叶翼云、傅启耀、元纶、赵卯等附)前史本恉殉

  • 四三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派分发敎职回籍访查违碍书籍折·佚名

    四三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派分发敎职回籍访查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十八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八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寄字,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奉上谕:三宝奏,查

  • 九六、楚威王与齐威王同时考·钱穆

    《史记 越世家》:“王无疆当楚威王之时,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大败越,杀王无疆,尽取故吴地。北破齐于徐州。”而《六国表》楚威王之立,齐威王已死四年。徐州之役,去齐威王已九年,与《越

  • 十六年·佚名

    (己卯)十六年清光緒七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乙巳。日食。詣仁政殿,親上表裏于大王大妃殿。以舟梁回甲稱慶也。受賀,頒赦。敎文若曰:「王母受玆介福,周親迎初載復回,攝提貞于孟陬,漢長樂元日晉賀。是誠五百年廣慶,聊與億兆民共懽

  • 进东宫备览序·陈模

    臣尝读易观干之潜龙有储君之义二爻之既潜而见则必存学聚问辨之诚三爻居潜见飞跃之间则必有进徳居业之志今储位既正矣学问徳业其可已乎虽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学不可以凌节而施也臣之愚虑窃谓世子之生天命之攸属也天命不

  • 第九章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中国的人们都很知道生活的艺术。一个文化较晚进的民族,或许是热中于企求进步,文化老大的民族,天然在人生历程上长了许许多多见识,则但切心于求生活……一、日常的娱乐倘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

  • 卷二十七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之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七   宋 李如圭 特牲馈食礼席于户内郑注为主人铺之西面席自房来主妇洗爵酌致爵于主人主人拜受爵主妇拜送爵郑注主妇拜拜于北面也今文曰主妇洗酌爵宗妇

  • 卷十·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三(正传十六人附见八人)○唐洪州开元寺道一传(智藏)释道一,姓马氏,汉州人也。华以喻性,不植于高原;浪以辩识,发明于溟海。生而凝重,虎视牛行。舌过鼻准,足文大字。根尘虽同于法体,相表特异于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应随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

  •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

    天台智者大师撰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凡住心一境,名曰凝心。且如行者,念佛之时谛观如来玉毫金相,凝然寂静了亮洞彻,名凝心禅。次,前虽凝心,所习惯驰散,令制之,令还谛缘金相,名制心禅。

  • 西方合论 第七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七卷第七往生门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缚。自杀杀他。何异酖毒。如佛在

  • 周易玩辞困学记·张次仲

    清张次仲撰。十五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尽弃象数、谶纬旧说,专主义理,其大旨多切于人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自序》,谓:赋性颛愚,不敢侈谈象数,又雅不信谶纬之说,惟于语言文字间求其谛当有益于身心